苏洵《谏论》原文以及译文解析
苏洵《谏论》原文以及译文解析
《谏论》
苏洵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
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
吾其言之。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
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传曰“兴王赏
谏臣”,是也。犹惧其選耎①阿谀,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
之。《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风丧心,
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
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
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
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
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
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
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
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
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
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末世不然,
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
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
谷乎?此无他,墨刑之废耳。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
不亦鲜哉!
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
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谠言②而不获,
吾不信也。
【注】①選耎:xùnruǎn柔弱,惧怕。②谠言:dǎnɡyán正直
之言,慷慨之言。
【文言文参考译文】
臣子能进谏,却不能使国君一定接受自己的谏言,算不上真正能
进谏的大臣。君主能纳谏,却不能使大臣一定进谏,就不是真正能纳
谏的国君。要想使君主定能纳?我先前的论述已经很完备;要想使臣
子定能进谏?我现在还是来谈一谈吧。
国君地位高如天,尊贵如神,威势如雷霆。人不能抵抗上天、触
怒神灵、忤逆雷霆,这是非常明白的事情。古代圣人知道情况如此,
因此立下赏赐来勉励他们。史书上说“兴盛时代的君王赏赐进谏的臣
子”,就是这个意思。但是仍然担忧臣子软弱怯懦,奉承谄媚,使得
君主有一天不能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因此还要制定刑罚来威慑
他们。《尚书》上说“臣子不能纠正君主的过失,就对他们处以墨
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之常情,只要不是丧心病狂,失掉理智,
没有哪个会避开赏赐而去受刑的,何苦而不去进谏呢?如果没有设立
奖赏与刑罚,那么,按人之常情,人们又何苦去抵抗上天、触怒神灵、
忤逆雷霆呢?如果不是那些本性忠诚节义、不求奖赏、不怕刑罚的人,
谁想用言语来换取死罪呢?君主又怎么可能完全得到本性忠诚有节义
的人来任用他们呢?
现在有三个人:一个人勇敢,一个人半勇半怯,一个人怯懦。有
个人和他们一起面对深渊,告诉他们说:“能跃过深渊的人,才算勇
敢,不然就是怯懦。”那个勇敢的人以怯懦为耻,一定会跃过深渊,
那半勇半怯的人和怯懦的人就做不到。这个人又说:“跃过深渊的人
奖励千两黄金,不这样的话,就没有。”那个半勇半怯的人追逐利益,
一定会跃过深渊,那个怯懦的人还是做不到。一会儿,那个怯懦的人
回头看到一头猛虎,突然向他逼近,那么,那个怯懦的人不等别人跟
他说什么,就赶紧跃过深渊,如同走过平坦的大路一样。既然这样,
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的区别吗?关键在于利用形势驱使他们罢了。
国君威严难以冒犯,如同深渊难以跳跃。本性忠诚有节义、不追求奖
赏、不畏惧刑罚的人就如同那个勇敢的人,所以没有什么不进谏。追
求奖赏的人,如同那个半勇半怯的人,所以听到有奖赏就会进谏。畏
惧刑罚的人,如同那个怯懦的人,所以有了刑罚然后才会进谏。
从前的君主知道勇敢的人不可能经常获得,所以把奖赏用作(鼓
励半勇半怯者的)千金,把刑罚用作(激励怯懦者的`)猛虎,让大臣
对前者(奖赏)有所追求,对后者(刑罚)有所躲避,在这种形势下
大臣们不能不尽力谏言规劝国君的过失,这就是夏、商、周三代兴盛
的原因啊。在没落的时代就不是这样,情况完全颠倒过来了,把奖赏
给了不进谏者,却把刑罚给了进谏者,大臣们闭口不言也就应当的了,
国政混乱、国家衰亡也就紧随其后了。偶尔有贤明的国君想听听自己
的过失,也不过是奖赏进谏者罢了。唉!如果没有猛虎,那怯懦的人
肯跃过深渊吗?这没有其他原因,只因废除了墨刑而已。三代之后,
像霍光杀昌邑王的那些没有进谏(规劝昌邑王过失)的大臣的情况,
不也太少了吧!
现在奖赏进谏者的情况,偶尔还有,可是惩罚不进谏者的刑罚,
已经完全废止了。如果增加现在已有的(对进谏者的)奖赏,设立现
在所没有的(对不进谏者的)惩罚,那么阿谀奉承的人就会变得正直,
奸佞的人会变得忠诚,更何况本来就忠诚正直的人呢?如果真能这样,
说国君想听到正直的谏言却听不到,我是不相信的。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18:01: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4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