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关于再别康桥原文朗诵
导语:《再别康桥
》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宛如一曲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在此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
勃发诗兴,为大家分享了关于再别康桥原文朗诵,一起来看看吧!
一、原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
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
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
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
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二、赏析
徐志摩
在《再别康桥》第1节就写出了久违的学子作别康桥时对母校的留恋与离别之愁。
诗中连用三个“轻轻的”,使得读者感受到诗人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是悄无声息地
荡去;从而,抒发了内心深深的情丝,疑似乎在招手的瞬间亦幻化成“西天的云彩”飘
然而去。
徐志摩在《再别康桥》第2节至第6节细致描写了康河里泛舟寻梦的情怀,“披
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这一切都映入他眼底。别离时的徐志
摩对康桥依依不舍,触景伤情。在回归途中,他站在船上,感慨万千,采用以物喻人的艺
术手法撰写了长诗《再别康桥》。
徐志摩把康河“河畔的金柳”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至此,无生命的景物已幻
化为有生命的活体;徐志摩又将清澈的潭水想象为“天上虹”,彩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
变成了“彩虹似的梦”。
唯美主义的徐志摩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写诗中浮想联翩,对庄周梦蝶,物我两
志,竟然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情愿的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
条招摇的水草。这是主客观合二而一的妙手偶得,也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功的体现。
由此而来,徐志摩进一步构想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
2/6
桥”⋯⋯采用多个重叠句子
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奔腾之水,一波三折。设想他自己站在青草更青处,
置身于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中,可是,倾情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刻,他只有沉默,然
而,沉默亦胜过千言万语!
《再别康桥》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三个“轻轻的”首尾相连相得益
彰,恰到好处的表现了潇洒地来,又潇洒地去;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
言。既然在康桥涅盘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
全诗一气呵成,构思巧妙、结构严整、文字优美。完成了一首委婉动人、荡气回肠
的抒情诗,而诗中流露浓浓的情感充分的表现出对阔别康桥的不舍与对梦想乃至理想的渴
望。这一切诠释了徐志摩对爱、自由与美的追求,也是徐志摩“诗化人生”的写照。
胡适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个是爱,
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
‘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来自
《追悼徐志摩》)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诠释了学子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深情;在康河岸边徘徊的徐志摩亦
留下了一位追梦者的身影。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03:3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45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