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致橡树

更新时间:2023-01-24 03:17:43 阅读: 评论:0

初中平几压轴题-三角贸易示意图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usb按摩器)

舒婷《致橡树》诗歌

舒婷《致橡树》诗歌全文: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

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

紧握在地下;

叶,

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

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

风雷、

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

流岚、

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赏析:

虽然舒婷说过《致橡树》“并非一首爱情诗”,但更多的读者还

是愿意把它当情诗来欣赏。

这首诗通过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用“木棉”对“橡树”的内心

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

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可以看出,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有着

精心的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

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平等的要求。这首诗一诞

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崭新的意象。

诗篇一开始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出了自己的爱

情观: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想一厢情

愿地淹没在对方的冷漠浓荫下,独唱那单恋的歌曲。作为女性,她默

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体贴和温柔,但又认为不能仅仅停留在这种状

态;她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出众和威武,但又觉得这

仍不能代表爱情的全部。为了对方,自己应奉献出“日光”般的温暖,

应倾泻出“春雨”般的情意。但她并不满足于这些:“不,这些都不

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

人鲜明地表示她必须和对方站在同等的位置——你是树,我必须是树

且是同样高大挺拔的树;你站着,我也必须站着,且要平等地立于天

地间。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应有的姿态:“根,紧握在

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这木棉用一种为橡树

自豪、为自己骄傲的口吻说道:“你有你的铜枝铁干,象刀,象剑,

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显

然,木棉深深懂得她和橡树各自的特点和价值。她接着以“分担寒潮、

风雷、霹雳”和“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表达出真正的爱情应当同

甘共苦的信念。他们表面上“仿佛永远分离”,实质上却“终身相

依”。“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

地。”诗人认为:爱情,不仅止于倾慕对方“伟岸的身躯”,而是把

对方的事业追求、理想信念也纳入自己爱的怀抱,在精神上完全相融

相通,“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

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

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

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

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

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全诗采用抒情主体“木棉”对“橡树”做诚挚的表白,把二者人

格化、心灵化,使这两个中心意象从外到内都闪射出思想和审美的光

芒。木棉可以理解为是充满青春气息的柔中带刚的现代女性美的象征,

也可以理解为那是炽热、丰富的感情及独有一份深沉的个性。橡树则

显示了种阳刚的气质,那是伟岸、刚强的性格象征。此诗有了这种独

特、精美的意象作为象征核心,就自然地脱离了具体的有限的形体,

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既可以看作是男女之间平等真诚的爱情,也可以

理解为一种亲密、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诗人巧借“木棉”的表白,

派生并组合了一系列蕴含丰富的具体意象。这些意象要么是暗示木棉

对传统人生观中不和谐不平衡,甚至向一方倾斜的人际关系的看法,

要么是大胆肯定在人格独立基础上的互相依存,显示了对和谐的人际

关系、新型的爱情观、人生价值的向往和追求。全诗章法及句法的精

心安排,使抒情与议论自然融合,使丰富细腻的感情带有理性的光彩。

作者简介: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

物之一,诗作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擅长运用比喻、象

征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独到而深刻的感受,是浪漫主义和当代主义风

格相结合的产物。诗歌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

国》、《这也是一切》等。已出版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

等。

创作背景

舒婷曾经谈过《致橡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实际上,这首诗

的产生既简单又普通。”舒婷回忆说。1975年,福建有位曾经在写作

上给予她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矫到鼓浪屿作客,一天晚上,舒

婷陪他散步时,蔡其矫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过的女孩。在20世纪70

年代公开谈论喜欢的女孩子是件大胆的事。蔡其矫说,有漂亮的女孩

子,却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

子,又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舒婷说,当时

她听了后很生气,觉得那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男性与女性应当是平等

的,于是,当天晚上,她就写了首诗《橡树》交给蔡其矫,后来发表

时,才改作《致橡树》。“实际上,橡树是永不可能在南国跟木棉树

生长在一起的,在这首诗中,是将它俩作为男性与女性的指代物。”

她补充说。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03:17: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44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致橡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