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赏析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赏析1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古诗简介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前两联描绘洞
庭湖壮丽阔大而充满活力的景色;后两联抒情,表达了作者希望有人
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全诗“体物写志”,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
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声。此诗含蓄委婉,
独标风韵,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翻译/译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水天迷蒙。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
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
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只能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白白
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注释
⑴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
⑵“八月”二句:湖水上涨,与岸齐平;天水相连,混为一体。
虚、太清:均指天空。
⑶云梦泽: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
后来大部分变干变淤,成为平地,并称为云梦泽,约为今洞庭湖北岸
一带地区。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盖城据东北,湖面百里,
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⑷“欲济”二句:是以比喻的方式说,想做官却苦无门路,无人
引荐,但不做官又有辱圣明的时代。
⑸羡鱼情:《淮南子·说林训》中记载:“临渊而羡鱼,不若归家
织网。”这句仍是表示作者希望入仕,企盼有人引荐。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想得到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的赏识和录
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
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
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
把洞庭湖写得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
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洞庭湖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
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
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
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匐在它的脚下,变得异
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
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
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
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
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
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
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
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
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
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
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诗人继承了自《诗经》以来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自然和
谐。既包蕴着丰富的自然美,又体现了诗人的逸士风神,正是“笔墨
之外,自具性情”。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
身分。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
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赏析2
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
朝代:唐朝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①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
荆州长史。
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
间。
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
⑥端居:安居。
⑦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
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⑧徒:只能。
⑨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赏析: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
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
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
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
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
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
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
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
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
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
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02:39: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43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