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椭球体积公式

更新时间:2022-11-13 16:47:05 阅读: 评论:0

2020年中考数学知识点-若有所失的意思


2022年11月13日发(作者:二年级下册语文电子书)

第七章椭球面上的基本计算2006版控制测量学讲稿

89

第七章椭球面上的基本计算

§1地球椭球的基本知识

一、地球形状的概念

地球的自然表面——不规则;不能在上面进行计算;

大地水准面——平均海水面延伸得到的封闭曲面,最接近大地自然

表面;

∵大地水准面具有性质:大地水准面上任一点处的垂线(重力方向)

与该点处切面正交;

又:重力是离心力与地心引力的合力(离心力与地心引力之比约1:

300),而大地水准面上各点处引力不等,造成各点处垂线方向各异。

∴各点处切面组成的曲面——大地水准面亦不规则,有微小起伏,是一个具有物理性质的曲面。

实践和理论均可证明:1)在各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的不平行性不很明显)上测得的水平角,因归化到

大地水准面上改正极微小,完全可以看成大地水准面上的角值;2)各高程面上测得之边长也可化算到大地水

准面上;3)地面点的高程亦从大地水准面起算。

结论: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外业的基准面;但它是物理曲面而非数学曲面,所以不能作为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形体;

地球椭球——代表地球形体的旋转椭球体;椭球面上处处法线与该点的切面正交,是一个具有数学性质的

曲面;

总地球椭球——与大地体最接近的地球椭球。应满足:

①其中心应与地球质心重合;

②旋转轴应与地轴重合,赤道应与地球赤道重合;

③体积应与大地体体积相等;

④总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之间的高差平方和最小。

参考椭球——与某一局部大地水准面密切配合的椭球。

二、椭球的几何元素与参数

1.椭球的元素

长半径:a

短半径:b

2.椭球的参数

扁率:=(a-b)/a

第一偏心率:

abae/22

第二偏心率:

bbae/22

式中:22ba

——椭圆的焦距,即椭圆的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

离心力

地心引力

重力G

第七章椭球面上的基本计算2006版控制测量学讲稿

90

3.关系式

21eba

21eab

)1(2eee

)1(2eee



(1+e′2)(1-e2)=1

e2=2-2≈2(≈1/300)

我国解放前使用海福特椭球等。解放后,我国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1980国

家大地坐标系”采用“IAG75”椭球,而全球定位系统(GPS)采用的是WGS-84椭球参数。这三个椭球的元素

和参数参见P2表7-1。

练习及作业:

1.阅读

①《控制测量学》上册,§1.21.2.1、1.2.2

②《控制测量学》下册,§7.1

2.思考

①如何理解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外业的基准面?为什么不能作为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②如何旋转椭圆得到参考椭球?

§2椭球上点的位置的确定

一、椭球上点的高程位置的确定

大地高H大——地面点沿法线方向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

大地高可以由以下两种方法求得:

H大=H正+N

式中:H正——B点的正高高程

N——大地水准面差距(见大地重力学中

斯托克司公式)

H大=H常+ζ

式中:H常——B点的正常高高程

ζ——高程差异或高程异常(见重力测量学)

因正常高能精确求得,ζ亦能严密解算,故,此方法是严密的。

(注:①大地水准面与似大地水准面很接近,在高山区最大差异不超过±4m,在平均海水面上两面重合,

即H0

正=H0

常;②B点法线与重力线非常接近,其差异对高程的影响很小,讨论高程时可不予考虑)

二、椭球面上点的平面位置的确定

1.椭球面上的线和圈

子午圈——包含短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的截线;亦称经圈,经线,子午线。

B

H正H常

似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

椭球面

第七章椭球面上的基本计算2006版控制测量学讲稿

91

平行圈——垂直于短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的交线;亦称纬圈、纬线。

最大的平行圈,即过椭球中心垂直于短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的交线,称为

赤道。

法截面、法截线——包含某点法线的平面称为法截面,法截面与椭

球面的交线称为法截线。

卯酉圈——与某点子午面正交的法截面在椭球上的截线。

2.椭球上的坐标系统和空间直角坐标系统

①大地坐标系统(B、L)

大地经度L——过P点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构成的两面角;

由起始子午面起算,逆转向东为正(东经0~180°),顺转向西为

负(西经0~180°);

大地纬度B——过P点的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由赤道平面

起算,向北为正(北纬0~90°),向南为负(南纬0~90°)。

②子午面直角坐标系统(L,x,y)

L——大地经度;

x,y——子午面内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子午面与赤道平面的

交线为x轴,椭球短轴为y轴。

③空间直角坐标系统(X,Y,Z)

o——参考椭球的中心

X——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的交线

Y——在赤道面内,垂直X(右手系)

Z——与椭球短半径重合

3.坐标系统间的关系

①大地坐标系与子午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

点在两坐标中大地经度L相同,推导大地纬度B与直角坐

标x,y的关系如下:

因曲线在P点处的一阶导数

x

y

d

d

就是P点处曲线切线的斜

率,即:

BB

x

y

cot)90tan(

d

d



又,对子午椭圆方程式

1

2

2

2

2



b

y

a

x

微分,有:

0

d

d2

2

22



x

y

b

y

a

x

即:

y

x

a

b

x

y



2

2

d

d

因21eab

,故:

N

T

法法

线截

线

线

S

N

L

P

G

W始oE

子B

午赤道平面

线

S

y

LxP

G

y

o

x

Z

M

H大

G

P

Z

m

o

Y

X

m

Y

m

x

X

y

P

x

y

B+90°

BB

ox

第七章椭球面上的基本计算2006版控制测量学讲稿

92

y

x

e

x

y

)1(

d

d

2

即:

y

x

eB)1(cot2

也即:y=xtanB(1-e2)(1)

将(1)式代入椭圆方程,得:

1

)1(tan

2

2222

2

2

b

eBx

a

x

(2)

由(1),(2)两式可得:

B

W

a

Be

Ba

xcos

sin1

cos

22

Be

W

a

Be

Bea

ysin)1(

sin1

sin)1(

2

22

2



②大地坐标系与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关系

空间M点的大地坐标为L,B,H;其空间直角坐标为X,Y,Z。

首先推导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子午面直角坐标系关系如下:

X

m

=x

m

cosL

Y

m

=x

m

sinL(1)

Z

m

=y

m

又,从右图可知:

x

m

=x

p

+HcosB=(a/W)cosB+HcosB

(2)

y

m

=y

p

+HsinB=(a/W)(1-e2)sinB+HsinB

将(2)代入(1)得:

X

m

=x

m

cosL=(N+H)cosBcosL

Y

m

=x

m

sinL=(N+H)cosBsinL

(3)

Z

m

=y

m

=(N-Ne2+H)sinB

式中:N=a/W

Ne2=ae2/W

练习及作业:

1.阅读

§7.2浏览已知空间直角坐标计算大地坐标的(7-31)、(7-32.)、(7-34)式

2.作图并复习定义

①大地坐标系

②子午面直角坐标系

③空间直角坐标系

Z(y)

M

G

P

oY

L

Xx

oY

x

m

L

M

x

X

Z(y)

M

H

P

x

p

Z

m

=y

m

y

p

B

x

第七章椭球面上的基本计算2006版控制测量学讲稿

93

3.思考

①大地坐标系与子午面直角坐标系如何建立关系?

②大地坐标系与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何建立关系?

§3几种主要的曲率半径

一、子午曲率半径M

已知,平面曲率半径公式

2

2

232

232

d

d

])

d

d

(1[

)1(

x

y

x

y

y

y





因:

BB

x

y

cot)90tan(

d

d



)1(sin

)sin1(

d

d

sin

1

d

d

23

2322

22

2

eBa

Be

x

B

Bx

y



(参见上节﹡式)

代入平面曲率半径公式,得子午曲率半径公式

2322

2

)sin1(

)1(

Be

ea

M

由上式知:M

B=0°

=a-ae2(赤道处子午曲率半径小于a)

b

a

M

B

2

90



﹡(两极处子午曲率半径大于a)﹡

a

b

e21

二、卯酉曲率半径N

1.麦尼尔第二定律(参见微分几何——北京测绘学院)

通过P点引两个截弧:法截弧与斜截弧。法截弧的曲率半径为N,斜截弧的曲率半径为r,若法截弧与斜

截弧在P点有公共切线,则r=NcosB(B为两曲率半径的夹角)。

2.卯酉曲率半径

取法截弧为卯酉圈,斜截弧为平行圈,根据麦尼尔第二定律,有:

B

x

B

r

N

coscos



式中x——P点在子午面直角坐标系统中的x坐标

B——P点的大地纬度

将关系式

Be

Ba

x

22sin1

cos

代入上式得

Be

a

N

22sin1

由上式知:NB=0°=a(赤道处卯酉曲率半径等于a)

y

r

P

平行圈

B卯午

酉线

N线

B

第七章椭球面上的基本计算2006版控制测量学讲稿

94

b

a

N

B

2

90



﹡(两极处卯酉曲率半径大于a)﹡

a

b

e21

3.子午、卯酉两曲率半径的关系

1cos1

1

cos

122

2

22



Be

e

Be

M

N

当B=90°时,

1

M

N

,即极点处

b

a

NM

2



b

a2

称为极半径。

三、任意方向(大地方位角A)法截弧的曲率半径R

A

1.大地方位角定义

PQ方向的大地方位角A

PQ

为:过P点法线和Q点的平面,与P点子午

面之间的夹角(由正北顺时针计)。

2.大地方位角为A的法截弧曲率半径

欧拉公式:

N

A

M

A

R

A

22sincos1



故:

AMAN

MN

R

A

22sincos

由上式知:R

A=0°=M;R

A=90°=N

A:0~90°~180°时,R

A

:M~N~M——曲率半径具有对称性,即对称位置的法截弧在P点有相同的曲

率半径。

四、平均曲率半径R

1.平均曲率半径定义

设过P点可以做2π/⊿A个法截线,各法截线的大地方位角为:0,

⊿A,2⊿A,„,2π-⊿A;过P点的各法截线曲率半径平均值为:

A

R

R

A

A





2

2

0

1



则平均曲率半径

A

R

RR

A

A

A

A



2

limlim

2

0

0

0

1





2.平均曲率半径计算公式



2

0

222

d

sincos

4

A

AMAN

MN

R

(顾及曲率半径的对称性)

将上式改化成

tt

t

arctand

1

1

2

的形式,分子、分母除以

MN

,有:



2

0

22

d

sincos

2

A

A

N

M

A

M

N

MN

R

AQ

P

⊿A

2⊿A

3⊿A

0

2π-⊿A

⊿A

⊿A

⊿A

⊿A

P

第七章椭球面上的基本计算2006版控制测量学讲稿

95

分母提取公因式



2

0

2

2

2

0

22

d

cos

1

)tan(1

2

d

))tan(1(cos

2

A

A

N

M

A

N

M

MN

A

A

N

M

A

M

N

MN

R

A

N

M

ttan

A

A

N

M

td

cos

1

d

2



,积分上下限也变,则

MNMNtMN

t

t

MNR



)0

2

(

2

)(arctan

2

1

d2

0

0

2



所以,平均曲率半径

MNR

练习及作业:

1.阅读

§7.3浏览7.3.3主曲率半径的计算;7.3.6及表7-4、7-5

2.思考

①子午曲率半径和卯酉曲率半径,当B由0~90°时的变化;

②子午曲率半径和卯酉曲率半径的大小关系;

③什么是大地方位角?

§4弧长的计算

一、子午线长度

由图知:dS=MdB

即:dS=a(1-e2)(1-e2sin2B)-3/2dB

故:







2

1

2

1

2

1

2

1

d)sin1()1(

d)sin1()1(d

23222

23222

B

B

B

B

B

B

B

B

BBeea

BBeeaSS

求积分过程:

1)将积分项用二项式定理(形如下式)展开:

(1-x)n=1-nx+(1/2!)n(n-1)x2-(1/3!)n(n-1)(n-2)x3+…

2)应用三角函数积分递推公式逐项积分(先将正弦指数函数化为余弦的倍角函数,形如下式):

sin2B=1/2-(cos2B)/2

„„

3)整理合并同类项,得子午线上弧长P16,7-97式。该式B

1

=0(即从赤道起算的子午弧长公式)。

(注:当弧长S≤40km,可把子午圈视为圆弧,圆的半径为其中纬度B

m

=(B

1

+B

2

)/2处的子午曲率半径

线

P

2

dS

B

2

dB

P

1

B

1

第七章椭球面上的基本计算2006版控制测量学讲稿

96

M

m

,则子午弧长公式为:S=M

m

(B

2

-B

1

)″/ρ″。该式精度当S≤40km时,可达1mm。)

二、平行圈长度

由图知:S′=lּr

r=NcosB(麦尼尔第二定律)





l

BNScos

式中:N——卯酉曲率半径

B——平行圈所处的大地纬度

l——弧长S所对应的经度差

由上式知,相同经差l的平行圈长度S′,因所处纬度B不同而不同。

练习及作业:

阅读浏览§7.4.4观察表7-6数值

§5相对法截弧与大地线

一、相对法截弧

图中:

N

1

,N

2

——A,B点的曲面法线

K

a

,K

b

——A,B点曲面法线与旋转轴交点

OK

a

=A

1

K

a

-A

1

O

=A

1

K

a

-y

A

=N

1

sinB

1

-a(1-e2)sinB

1

(1-e2sin2B

1

)-1/2

=ae2sinB

1

(1-e2sin2B

1

)-1/2

OK

b

=ae2sinB

2

(1-e2sin2B

2

)-1/2

由上可知,椭球面上点的法线与旋转轴的交点:

1)交点位置仅与点的纬度B有关;

2)若两点B

2

>B

1

,则有OK

b

>OK

a

3)B相等(平行圈上)的所有点,其法线交短轴于一点;

4)L相同,B不等的所有点的法线,与旋转轴相交不在一点,但在一个平面内;

5)B=0(赤道上)所有点的法线交于椭球O点;

6)L不同,B不同的两点,其法线将在空间交错,而互不相交。

设在椭球上(忽略垂线偏差的影响)A点和B点分别安置经纬仪,仪器纵轴分别与Ak

a

,BK

b

重合,则:

由A照准B→AaBK

a

法截面→AaB截线;

由B照准A→BbAK

b

法截面→BbA截线。

由上述6)可知,两法截线N

1

,N

2

空间交错,故两法截面AaBK

a

与BbAK

b

不重合。所以,两法截线AaB

r

S′

lB

b

B

a

A

N

1

A

1

B

1

B

2

N

2

o

K

a

K

b

第七章椭球面上的基本计算2006版控制测量学讲稿

97

与BbA不重合,称:

AaB与BbA为A、B两点间的相对法截弧。

AaB为A的正法截弧,B的反法截弧;

BbA为B的正法截弧,A的反法截弧;

相对法截弧通常不重合,造成在椭球面上A,B,C三个点测得的角度(各

点的正法截弧之夹角),不能构成闭合三角形。

故,有必要在两点间选一条单一的方向线——大地线,得出由大地线组成的

单一闭合三角形。

二、大地线定义及其性质

1.几个概念(微分几何概念)

1)密切平面:“包含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和曲线上无限趋近该点的另一点”

的平面;

2)法线:曲线上“正交于切线的一切直线”;

3)主法线:曲线上“位于密切平面内的法线”;

4)曲面法线:曲面上“与一点处切平面正交的线段”。

2.大地线定义及其性质

1)定义

微分几何定义:大地线上每点的密切平面包含该点的曲面法线;

或:大地线上各点的主法线与该点的曲面法线重合;

或:曲面上两点间的最短线叫大地线。

2)性质

①椭球面上的大地线是一条空间双曲率曲线(子午圈和赤道是特例);

②大地线是两点间距离最短的曲线。

3)旋转曲面上大地线的克莱劳定理

rּsinA=C

式中:r——大地线上某点所在的平行圈半径

A——大地线在该点的大地方位角

C——常数

定理的几何意义:就旋转椭球面而言,大地线上各点的平行圈半径r与大地方位角的正弦的乘积为一常数。

由克莱劳方程可知椭球面上大地线所经历的路线。图中为大地线从赤道上D点处,以方位角A

D

出发所经

历的路线,一般不再返回到D,而是到达D′点(大地线沿子午圈:A=0°、赤道:A=90°才能返回原点)。

练习及作业:

1.阅读

§7.57.5.1;7.5.2

2.思考

①作图并理解相对法截弧不重合;

A

D

A

D

D

D′

C

AB

C

AB

第七章椭球面上的基本计算2006版控制测量学讲稿

98

②从几何意义上理解大地线;

③理解大地线在测量计算上的意义。

§6地面观测值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

一、建立大地坐标系

1.基本原理

建立大地坐标系,就是确定代表地球形体的椭球的形状与大小(椭球参数)、中心的位置(定位)以及椭

球旋转轴的方向(定向)。

⑴椭球参数的确定

椭球参数是通过弧度测量求得的。

在前空间大地测量时代,(近代)弧度测量利用天文、大地、重力测量资料,求得适合于局部范围的椭球

几何参数。

进入空间大地测量时代以来,测量精度不断提高,在全球尺度上已达到几个厘米的量级。在这种精度的基

础上,以前无需考虑的地球动力学因素现在必须加以考虑。同时,空间大地测量极大发展,促进现代弧度测量

整体利用地面、空间的几何、物理大地测量数据,求得适合全球范围的几何和物理两个方面的椭球参数。

⑵椭球定位

①局部定位:在一定范围内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有最佳符合,椭球中心与地球质心不必重合。

②地心定位:在全球范围内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有最佳符合,椭球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

⑶椭球定向

规定应满足双平行条件

①椭球短轴平行地球自转轴

②大地起始子午面平行于天文起始子午面

综上:

满足双平行条件,经局部定位的椭球,叫参考椭球。参考椭球上的坐标系叫参心坐标系。

满足双平行条件,经地心定位的椭球,叫总地球椭球。椭球上的坐标系叫地心坐标系。

2.参考椭球定位与定向

⑴天文坐标系

①天文坐标系的概念

参考面——重力等位面(大地水准面);

P点的天文子午面——过P点的铅垂线,且平行地球旋转轴的平面;

本初子午面——1884年:格林威治天文台艾里中星仪所在的子午面;1968年:平均天文台子午面;

P点的天文经度——P点的天文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之间的两面角(λ)

P点的天文纬度——P点的铅垂线与地球赤道的夹角()

天文方位角

PQ

——过P点垂线和Q点的平面,与P点的天文子午面之间的夹角。

②天文、大地坐标的比较

天文坐标大地坐标

参考面大地水准面椭球面

第七章椭球面上的基本计算2006版控制测量学讲稿

99

投影依据

重力线的切线方向

(铅垂方向)

法线方向

确定点位及方向

λ,,H常,

PQ

(实测得到)

L,B,H大,A

PQ

(计算需要)

测量中作用外业测量的基准内业计算的基准

⑵参考椭球定位与定向

①一点定位

选一个定位标准点P,用天文的方法,精确测定该点的天文坐标λ

0

,

0

,该点至另一点Q的天文方位角

0PQ

,以及该点至大地水准面的高程H正。

人为地假定参考椭球面上点P

0

的大地坐标、方位角、高程为:

L

0

=λ

0

;B

0

=

0

;A

0

=

0

;H大=H正

从而通过P点,使选定的参考椭球体与大地体的相互位置关系确定下来,P

0

点处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

重合。P

0

点称为大地基准点,其定位数据称为大地基准数据。

除P

0

点外的其它点:

1)有垂线偏差(地面点对大地水准面的垂线,与对参考椭球面的法线不重合,二者夹角u为垂线偏差)

2)有大地水准面差距N。

(注:垂线偏差的大小、方向,与参考椭球的大小、形状、定位有关,故也称为相对垂线偏差)

②多点定位

多点定位是以多个点(如我国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定位,是在全国均匀地选了922个点),按∑ζ2

=min(ζ——高程异常)解算。这样,使局部(如我国境内)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达到最佳密合,但对于坐

标原点,大地水准面不再与椭球面相切,铅垂线与法线不重合而存在垂线偏差u。

③大地原点和大地起算数据

依据大地原点的天文观测值,通过椭球定位计算出大地原点在大地坐标系中的数据L

K

,B

K

,H

K

及至某一

相邻点的大地方位角A

K

。这些数据用来推算控制网中其它点的坐标。L

K

,B

K

,A

K

叫做大地测量基准,也叫做

大地测量起算数据,大地原点叫做大地基准点,也叫做大地起算点。

二、地面观测值化算到椭球面上

化算内容:

地面观测值椭球面元素

天文经纬度λ,大地经纬度L、B(天文测量学)

天文方位角大地方位角A

通过标石中心的方向值大地线方向

平均高程面上的长度S

0

椭球面上大地线长度S

1.天文方位角归算为大地方位角A

在地面上进行天文观测时,经纬仪的纵轴与垂线重合,因垂线与法线之间存在垂线偏差,故地面上测定的

天文方位角与大地方位角A不同。

(不加推导),给出天文方位角归算为大地方位角的公式如下:

A=-(λ-L)sin

第七章椭球面上的基本计算2006版控制测量学讲稿

100

或:A=-ηtan

式中:——点到另一点的天文方位角(天文观测得到)

λ,——点的天文经纬度(天文观测得到)

L——点的大地经度(推算得到)

η——垂线偏差的卯酉分量(查垂线偏差图或物理大地测量得到)

上式称拉普拉斯方程式,由它算得的方位角称拉普拉斯方位角。国家一二等大地网中,规定每隔一定间隔

测定天文经纬度和天文方位角(《控制测量学》上册P15、P16)。其目的:1)利用天文方位角和天文经纬度计

算拉普拉斯方位角,控制整个大地网的定向;2)根据天文经纬度和大地经纬度,计算这些点的垂线偏差(垂

线偏差的子午分量ξ=-B;卯酉分量η=(λ-L)cos),其余点的垂线偏差由物理大地测量得到。

2.方向值归算到椭球面上(三差改正)

①垂线偏差改正数δ

u

图为以测站P为中心的单位圆。

图中:P——测站

M——照准点

PZ——法线方向

PZ

1

——垂线方向

u——垂线偏差

ξ、η——垂线偏差的子午分量和卯酉分量

1——观测方向的垂直角

N——北方向

由于u存在,观测方向M时,引起方向值的改正数为δ

u

δ

u

=-(ξsinA-ηcosA)tan1

式中:ξ、η——可从垂线偏差图内插得到

A——PM边的大地方位角

R

2

=R

1

+δ

u

式中R

2

——以法线为准的方向值

R

1

——以垂线为准的方向值

通常,因ξ、η很小,≈0,故δ

u

很小,只有在一二等网才规定计算此项。但在山区或垂线偏差变化较

大地区,三四等网亦应计算此项。下面给出δ

u

的数值概念:

ξ、η/″A

PM

/°

PM

/°′δ

u

/″

500300.05

1000300.10

10

315(sinA,

cosA反号)

3000.74

Z

ξ

u

Z

1

η

N

M

1

P

δu

R

1

R

2

第七章椭球面上的基本计算2006版控制测量学讲稿

101

②照准点高程引起的改正——标高差改正δ

h

如图:

——A已做过垂线偏差改正,即A点处经纬仪纵轴与椭球

面法线一致;

——A、B两点沿各自的法线在椭球面上的投影为P1、P2。

——按归算要求,地面点应沿各自的法线投影到椭球面

上,所以AB在椭球面上的方向应是P1P2的方向。

——实测由A照准B点时,法截面ABK

a

在椭球面上得到

的法截弧是P1P2′,P1P2′与P1P2的夹角δ

h

是由B点的高程引起,故应进行改正数δ

h

的计算,并将实测的P1P2′

方向归算到P1P2方向。

12

2

2

2

2

2sincos

2

ABHe

Mh





式中:M

2

——照准点的子午曲率半径

H

2

——照准点的大地高,H

2

=H常+ζ+v

A

1

——测站点至照准点的大地方位角

B

2

——照准点的大地纬度

表中给出δ

h

的数值概念。若:B

2

=30°;A

12

=45°

③正法截弧方向归算到大地线方向的改正数——截面差改正δ

g

经过δ

u

,δ

h

改正后,已经将地面观测之水平方向值,化算为椭球面上的相应法截线方向。因相对法截线

一般不重合,所以应将椭球面上法截线方向加截面差改正δ

g

,化为大地线方向。

11

222

2

1

2sincos

12

ABSe

Ng





式中:N

1

——1点处的卯酉曲率半径,以公里为单位

S——1、2点间的距离,以公里为单位

B

1

——1点的纬度

A

1

——1至2点的大地方位角

(注:相对法截弧之间的角差

11

222

2

1

2sincos

4

ABSe

N



δ

g

是一项很微小的改正,仅在国家一等网方向计算时顾及。

至此,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方向值:

L=l+c+r+δ

u

+δ

h

+δ

g

式中:l——测站平差值

c、r——归心改正数

δ

u

、δ

h

、δ

g

——三差改正

3.将地面测量的长度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

①基线尺量距的归算

h

2

/m

δ

h

/″

2000.02

10000.08

40000.32

N

B

P

2

δ

h

A

P

2

P

1

k

a

k

b

2

δg

1

基线平均水准面

S′2

1

S0

平行椭球面的高程面

⊿S

u

u

1

u

2

法垂法垂

线线线线

第七章椭球面上的基本计算2006版控制测量学讲稿

102

1)垂线偏差对长度归算的影响

由于垂线偏差的存在,使得垂线和法线不一致,水准面不平行于椭球面;基线尺测得的长度值经倾斜改正

后,可认为是基线平均水准面上的长度值S′,首先应将其改成平行于椭球面的该高程面的长度S

0

假设垂线偏差沿基线是线性变化的,则垂线偏差u对长度归算影响为:













)(

2)(

12

21HH

u

h

uu

Sm

u

式中:u

1

,u

2

——1,2点处,垂线偏差在基线方向上的分量

H

1

,H

2

——1、2点的大地高

此项改正较小,且与垂线偏差分量u

1

,u

2

及两端点大地高差H

2

-H

1

有关,是否需要改正,需结合测区情

况及精度要求具体分析。

2)高程对长度归算的影响

经过垂线偏差改正后,得到平行于椭球面的基线高程面上的基线长度S

0

,其

在椭球面上的长度S为:

R

H

R

HR

S

S

mm

10

即:1

0

)1(

R

H

SSm

展开取至二次项:

)1(

2

2

0R

H

R

H

SSmm

式中:H

m

=(H

1

+H

2

)/2

顾及垂线偏差对长度归算的影响,地面基线长度归算到椭球面上的长度公式

为:

)()1(

12

1

0

HH

u

R

H

SSmm







②电磁波测距的归算

已知大地点Q

1

和Q

2

之间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得的直线距离D,求大地点Q

1

和Q

2

沿法线在椭球面上的投影

点Q

1

′和Q

2

′间的大地线长度。

推导公式过程中有两点近似:

1)椭球面上两点间的大地线长度与法截线长度之差极微小,可以忽略不计;

2)两点间法截线长度,与半径为起始点曲率半径的圆弧长相差亦很微小(当S=640km时,二者相差0.3m;

S=200km时,二者相差0.05m),可以忽略不计。

故,所求大地线长度可以认为是半径R

A

的圆弧长。由平面三角形Q

1

Q

2

O,根据余弦定理有:

))((2

)()(

cos

21

22

2

2

1

HRHR

DHRHR

AA

AA







另:

AA

R

S

R

S

2

sin21coscos2

S0

12

H

m

S

RR

Q

2

D

Q

1

H

2

H

1

S

Q

1

′Q

2

R

A



o

第七章椭球面上的基本计算2006版控制测量学讲稿

103

由以上二式可得:

))((4

)(

2

sin

21

2

12

2

2

HRHR

HHD

R

S

AAA





由上式解出:

)1)(1(

)(1

2

arcsin2

21

2

12

AA

A

A

R

H

R

H

D

HH

R

D

RS



将上式按反正弦函数展开,舍去五次项,则得:

3

3

21

2

12

24

)1)(1(

)(1

A

AA

R

D

R

H

R

H

D

HH

DS



(1)

式中:H

1

,H

2

——大地高,H=H常+ζ(若要S的精度不低于10-6级,D<10km时,⊿h=H

1

-H

2

的精度须达

到0.1m,H本身的精度须达5m级)

R

A

——1点(大地方位角为A)的平均曲率半径,精度达1km即可

为某些应用及了解归算公式的几何意义,上式又可简化为:

2

32

24

2

1

A

A

m

R

D

R

H

D

D

h

DS



(2)

上式第二项是两端点高差引起的倾斜改正主项,经过此项改正,测线值已变成了平距;第三项是平均测线

高出椭球面引起的投影改正,经此项改正后,测线值已变成了弦线;第四项则是由弦长改化为弧长的改正数。

例:已知B

1

=35°,B

2

=35°02′,A=30°(算得R

A

=6366km),H

1

=800m,H

2

=1000m,D=3456.789m

根据(1)式算得S=3450.511m

根据(2)式算得S=3450.513m

(应以(1)式结果为准,(2)式结果作为检核)

练习及作业:

1、阅读

①、教材§7.6;§7.7;§10.1;§10.2

②、梅是义、孔祥元主编《控制测量学》§6-7

2、思考

①、椭球定位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②、地面观测值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内容有哪些?

③、天文方位角如何归算为大地方位角?

④、地面方向观测值如何归算为椭球面上的大地线方向?

⑤、作图并说明“三差改正”;

⑥、“三差改正”各在什么等级、何种情况下进行?

⑦、作图并理解两种地面测量的长度归算到椭球面的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16:47: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1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