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文言文字词句教学策略
摘要:学好文言文,是提高中职学生文化修养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文言文一
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因为很多学生的文化水平较低,不喜欢文言文,也读不懂
文言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中更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寻
找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路径,从字词句的基本构成解读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文
水平。
关键词:中职文言文;字词句教学;策略研究
一、诵读文言文,标注字词句认知难点
从中职学生的反馈来看,很多人学习文言文都会因为晦涩难懂、不好理解而
产生排斥情绪,不愿意学习文言文。但我认为,学习不能知难而退,而是要迎难
而上。越是在文言文的诵读中遇到障碍——有的字不认识,有的意思不理解,有
的句子感觉不知所云,越是要把它们明确出来,像行军打仗一样各个击破。只有
这样,学生才能在逐步克服难点的过程中找到自信,积累经验,获得启迪,在以
后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能够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通常在学习一篇文言文的时候,我会请学生单独针对文本内容进行一次完全
的诵读。读一遍也好、两遍也好,不要去看课文注释,不要去查询字典词典,单
凭自己的文化储备去阅读,在阅读中把自己不认识、摸不准意思的字词句标注出
来。比如学习庄子的《庖丁解牛》的时候,有的学生对“庖丁”这个词看不懂,
对“会、郤、硎”等词不明白,对“騞、謋、砉”等词不知道怎么读,这些其实
在课文注释里都能找到答案。但是我不要求学生看注释,而是先把这些自己读不
懂、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句做个标记。待全文阅读完之后,看看自己究竟有多
少处地方做了标记。这其实也是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文言文的学习能力。基于
这样的标注,我让学生尝试自己猜想这些字词句的意思,通过对上下文的关联来
寻找答案。这其实比让学生直接看注释更有效,因为它能锻炼学生对文本的合理
联想、设想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考试
的时候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的时候,也能通过上下文的关联找出合理的解答,
这是非常重要的文言学习素养。通过标注一篇文本中的难点,凭借学生自己的阅
读理解能力去克服难点,或者至少要有这样一个攻克难点的过程,这对学生语文
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二、通过对照课文注释,矫正巩固自己的认知理解
通过上下文的解读分析理解晦涩难懂的字句,这是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感能力的一种考验。但是学生的理解是否正确呢?是否贴近晦涩字词本身的意
思呢?这还需要学生继续去研究印证。所以,我认为学生在自行对晦涩字句内容
进行大胆的假设猜想之后,更要充分利用好文本的注释。课文中给出的注释,一
定是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容而设定,一定是最符合文本内容内涵的解读。
学生对照这些注释,可以印证自己的猜想假设是否准确,也可以借此来矫正自己
对文本字句的理解,并加以巩固。比如《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
绝江河。”这一句,有的学生对其中的“绝”字不理解,猜想这个字是“断绝、
阻绝”的意思,结合上下文来看,学生可能会理解成“借助了船和桨,不能游泳,
而是江河阻绝了去路”。但是当对照课文注释的时候,文本中给出“绝”的注释
是横渡,这句是在强调借助外物的作用,表达人不会游泳,只有借助了船桨才能
横渡长江黄河的意思。这意味着,学生原本结合上下文进行的联想是错误的,是
对文言文字词意思的误读。那么,学生就要及时通过注释来纠正自己的认知,以
免因为错误的理解导致对文本的认知有误,甚至在考试中失分。在文言文教学中,
常常看到一些学生不注意对注释的阅读,而是死记硬背课文内容,这其实是错误
的。文言文和今天学生所熟悉的白话文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需要通过注释来
矫正。学生应当多看注释,多对照注释,只有这样才能在阅读学习中避免误读。
三、通过文言文字词句的白话解说,补足认知落差
文言文的创作时间是非常久远的。文言文中出现的一些字,现在或许已经很
少有人用;文言文中出现的事物,现在也或许早就没有了。中职学生在学习文言
文的时候可能很难做到像阅读白话文那么简单顺畅。实际上,即便有注释做对照,
学生要比较准确地理解一些字词句的意思也会比较困难,效率低下。为了加深理
解,我更鼓励学生以白话文的方式对字词句进行解读。这就像是在做翻译,把文
言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这对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顺整篇文章的意思都
有积极作用。比如学习《史记》中的《鸿门宴》,这是一篇体量比较大、内容故
事性比较强、语言简练的文言文,其中学生感觉生涩的字词句也有不少。在教学
中,我采取了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大家进行击鼓传花式的文言翻译对话。比如
花传到了A学生的手中,那么他要对教师指定的字句做出白话翻译,并且要力求
把指定句段的内容翻译完整、顺畅。对于A学生的翻译内容,其他同学如果有异
议、不认可,还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A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则他可以把
花抛给其他学生,继续进行游戏。在这样的游戏性文言翻译活动中,谁来做翻译、
翻译哪一句都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正是考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
条件。比如“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中的“未得与项羽相见”是该
翻译成“因为霸上和鸿门相去四十里,距离远的原因不能和项羽相见,一起攻打
秦军。”还是该翻译成“我(刘邦)驻扎在霸上(刘邦营地)等候,坐享其成,
不想和不敢来见项羽”更合适一些?看似简单的一句文言,看似相差无几的两种
白话翻译,在表情达意的效果上似乎是有所差异的。这种差异之处,虽然不会有
标准答案,但大家围绕这些差异进行的分析、讨论、对话、体会,正是加深文言
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探索。“僧敲月下门”,贵在斟酌品味。当大家不断尝试
用最好的方式来翻译文言文、表达文言文的时候,其对文言文中作者的感情波动、
心思想法的把握才会更加准确。
四、文言文学习笔记的制作,巩固文言基础
事实上,除了在语文课堂上需要学习一些文言文之外,学生其他时候几乎都
不关注文言文。在教材里学到的文言文知识,在课程过后很可能就忘记了。这种
情况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文言文学习进度慢、难度大的重要原因。我认为,文言文
的学习应该注意常学、常看、常读、常练。特别是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某些常用
的句型,或者某些常见的字词,学生对其应该有比较牢固的掌握。就像记背英语
单词一样,对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常见的文言语法形式,也不应该毫无了解。制
作文言文学习笔记,把在每一篇文言文中学到的知识写下来,记录成册,并且加
以总结提炼,这是巩固字词句基本认知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文言文特殊句式
之状语后置句时候,书中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和“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鸿门宴》”以及“学于余。《师
说》”等等,中职文言文中状语后置句还有很多,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做这样的积
累,把描写状语后置句进行汇总。通过对特殊句式的汇总对照,来提高学生的文
言文水平。以此类推,省略句汇总,被动句汇总,文言文常见的实词用法及代表
句段汇总,文言文中多音字的汇总、表达情感的字词汇总等,都可以通过笔记进
行汇总。在这样的汇总中,学生对字词句的认知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进行文言文字词句教学需要有更创新的举措,帮助学生正确
理解字词句的寓意用法,激发学生对字词句的探究热情,消除字词句认知理解的
障碍阻力。通过多彩的字词句教学,相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言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君.如何提升中职语文文言文学生学习兴趣[J].求学,2020(28):73-74.
[2]牛军梅.中职文言文有效教学初探[J].散文百家(理论),2020(05):128.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16:45: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1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