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镜像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三课时(第69、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
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
面小镜子)
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
师:这是怎么回事?
二、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
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
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吗?它
们的方向怎样?
生: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2.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
(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办法猜出另半
边图象是什么?(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
(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子里
的你面部表情的变化。
(3)出示教科书中第69页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
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示
三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
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
右手拿笔。
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
学生任意做动作……
三、运用拓展
1.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书
第71页第5题)
2.找朋友。
3.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四、小结评价
师: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
识,你知道了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
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难点: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红领巾、三角板、
纸、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制作吗?有一天,小明完成了自己
的作品后,突然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似的叫了起来:“快来看啊,
快来看,红五星上有许多---”
学生:观察剪好的五角星。
师:对,就是角,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看到这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哪里还有角?
(2)、什么是角?……
二、学习新知:
师:在图中你发现那里有角?能上来指一指吗?
学生:同为交流观察到的角,再到前台指给全班同学看。
师:你能说说观察到的角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学生通过自己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角的感受。
演示角从实物(钟表、三角板、扇子)中抽出来的过程。结
合刚抽出来的图形讲述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学生:理解角,认识角。
师:你能给角的各部分起个名字吗?
学生:学生给角的各部分命名。
教师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你能做一个角吗?
学生:学生独立做角,可能会根据情景图的提示剪一剪、摆
一摆,也可能用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作角。
三、认识直角:
出示情景图
师:你能指一指图上其他的角吗?
学生:到情景图上找角。
出示:
显示在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角。
学生:观察并再一次认识角。
师:观察这些角,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学生可能发现:
(1)这些角有大有小。
(2)第三幅和第四幅图中的角形状一样……
师: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给它标上直角符号。你看,
直角符号像什么?你还在哪见过直角?
学生:在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找,也可
以在其他地方找。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画面中的角,然后让学生在教室里找
一找角。由此引出对角的认识和学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根据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整
理有用的数据。
2、初步学会收集数据,会用划正字、画竖杠等方法进行数
据的记录。
3、初步学会数据的整理,能独立完成统计表。
过程与方法:
学生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分类计数等统计过程。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
力。
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统计活动
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并整理分析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二、制定依据:
内容分析
《统计表初步》属于“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板块,是小学
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本教学内容的前继知识是计数和分
一分,通过生活中的分类计数引入统计,让学生初步经历数据的
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并根据统计结果口答一些
简单的问题。其后继内容是条形统计图(一)(二)、折线统计
图等与统计表内容相匹配的,更为形象呈现数据的“数据描述”
部分的教学内容。此外,《统计表初步》这一教学内容作为一个
教学载体,能让学生在情境中联系生活实际,从相关生活经验和
已有知识出发,在过程中体验数学化繁为简的思想、分类的思想
并提升统计分析能力。
2、学生实际
学生虽然第一次在数学课堂上接触统计的知识,但在实际生
活中学生已有统计的感知,这节课上学生把本课所学的统计知识
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
有新发现,同时为下节条形统计图埋下伏笔。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5分钟
创设情境
1、情境:这是青青草场的15只小动物,这是慢羊羊村长,
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慢羊羊村长说了什么吧?
(播放PPT)
(1)提出疑问
小动物们喜欢的有哪些水果呢?每种水果,慢羊羊村长应该
准备多少呢?请拿出课堂学习单,在1号表格上来记一记。
(2)投影反馈,进行比较
2、再次体验
(1)尝试记录
刚刚记录的时候大部分小朋友记录得比较凌乱,那么接下来
请在2号表格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来记录一下。
(课件播放)
(2)投影反馈,全班交流
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记录方法,我们
可以用符号来记录,可以用数字来记录,还可以画“正”字。
集体观看
交流记录方法:
用符号记录:划小竖杠、打勾、画☆、画爱心
集体记录
个别交流
预设:
画“√”的记录
画圈来记录
画杠法来记
写数
划“正”字等等。
创设动画情景,这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激发学习兴趣,
也能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让学生能初步感
知统计的用处。
18分钟
探究新知
(一)数据收集、记录
1、学习统计方法
(1)划“正”字法
接下来,小巧要向我们展示了她的记录方法,大家看一看,
是什么方法?与某某小朋友一样,小巧也要向我们展示“正”字
记录的好方法。
=1xGB3①首先我们来书空一下这个“正”字。谁来帮她介
绍一下正字法?
=2xGB3②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PPT
呈现题目)
(2)画竖杠法
小丁丁也想向我们介绍一种方法,叫做“竖杠”法。
=1xGB3①谁能看懂它表示的意思?
=2xGB3②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
(PPT呈现题目)
揭示课题
我们可以用小丁丁和小巧画竖杠和画正字的方法收集记录
数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统计。
3、再次体验
请把课堂学习单拿出来,看3号表格,我们大家选择画正字
或画竖杠的方法,再次为慢羊羊做记录,这次为了使我们的记录
比较顺利,你们可以不要抬头看,只用耳朵听,小手记,准备好
了吗?
(课件播放)
(1)集体校对
(2)有15个小动物,你看看你统计得对吗?有没有多数或
漏数?
(3)小结: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用划正字和画竖杠
的方法进行记录,不但方便,而且我们算起来会更快更准确。
(二)数据整理
1、认识统计表
刚才我们把这些数据都收集记录好了,那我们怎么样清晰地
把这些数据呈现给慢羊羊村长呢?现在我们就要把这些数据整
理成一张表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统计表里都有些什么呢?
小动物最喜欢的水果情况
种类
香蕉
苹果
草莓
只数(只)
7
3
5
这是统计表的标题
这一行是它的种类
这一行是它的数据
像这样就成了一张简单的统计表。你们发现把它做成一张统
计表之后,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里统计的对吗?有没有多或
漏?
2、再次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小朋友啊,先确定了一下水果的种类,然后在用画
一画,写一写的方法,把这些数据进行了记录和整理,最后形成
了这样的一张统计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和统计有关的知
识,来读一下课题——统计表初步。(齐读课题)
个别回答
集体判断
个别回答
集体判断
集体记录
集体校对
通过小巧和小丁丁的介绍,集体学习“正”字法和画竖杠图
法,让小朋友学会正确的数据收集和记录的方法。
再次通过动画情景,让小朋友用所学的新的记录方法进行记
录,加深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通过动手做并交流使学生
体验用“正”字、画竖杠统计的方法。
介绍统计表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含义。(标题、项目、
人数)
此活动让小朋友感受到数据的完整性,感受到部分数与总数
之间的关系,会用总数建议记录的正确性与否。
10分钟
巩固新知
1、填写统计表
打开数学书,翻到第40页,完成第二大题练习。
2、数据收集,完成统计表
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统计中的一些方法,接下来我们
就要用我们学过的本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体育陈老师想请小朋友帮忙统计一下,这四项运动(拍皮球、
跳绳、踢毽子、丢沙包)中,体育课上我们应该开展哪项运动呢?
请小朋友们先收集记录数据,再完成统计表。
独立完成
说一说
通过两道练习,巩固对统计表的认识,能将记录方式与统计
表的数量对应起来。
通过让小朋友完整地自己经历数据收集、记录,与整理的过
程,知道在生活中应用统计表。
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什么?
板书设计:统计表初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42页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
做。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
识。
教具准备:
12根小棒、8个圆片、学案、课件等。
教学重点:
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动物王
国里可热闹啦!让我们跟着乐乐一家去郊游吧!
午餐时间,懂事的乐乐主动帮妈妈洗桃。他洗了6个桃,打
算放在2个盘子里。你们猜乐乐会怎么放呢?
师:不着急,先请你们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谁想的分法多?
三种不同的分法。(并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两份都是3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1个,另一份5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2个,另一份4个
师:大家给出了三种分法,你们最喜欢哪种?(我猜测,喜
欢平均分的最多)
师: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第一种呢?
(这样公平、两盘同样多、都是3个、不多也不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添补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像这样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师:(指着另外两种分法,问: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找两个学生回答)
师:也就是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教
师在同样多的下面划上着重号。
生齐读2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师:那刚才6个桃子我们是怎么平均分的?(每份分3个)
教学案例《认识平均分》教学案例《认识平均分》我们把
这3个桃作为一份,圈起来,放在一个盘子里。(师每三个磁铁
外面加一个圈○○○○○○)
师:乐乐的爷爷想给他出了个问题,6个桃子既然能平均分
放到2个盘子里,还可以平均分放到几个盘子里呢?(课件出示
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
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
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
同的。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
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评析: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校门和教室的照片,学生有话
可说,兴趣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
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小猴。
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
(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
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
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
选择)
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
师生共同评价。
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
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
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图片)
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
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
片。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
反馈: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举
起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分别让每个小组2、3、4号小朋友举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并说一说看到的是哪一面。
比较:(举起每个组2、4号小朋友选择的图片)这两张图片,
分别是每个组2、4号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个小
朋友看到的吗?你是怎样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边脸时,是从小
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左面看到
的)
[评析: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有效组织观察活动的
前提。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
观察者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
生活经验,正确区分小猴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谈话:刚才每个组的四个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
猴,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小猴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你想看看其
他小朋友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吗?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按这样
的顺序(手指顺时针方向)换个位置再观察,并在四张图片中找到
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观察后,组织反馈。
继续换位观察,使每个学生都分别从四个位置观察小猴。
提问:通过刚才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换位观察,并找到相应的视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
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
从而深刻体会到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
果也不同。]
3.学会判断。
谈话:小红、小云、小芳和小玉也为这只小猴拍了照片(出
示第二个例题的情境图),你知道下面这些照片(出示四幅图片)
分别是谁拍的吗?
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连线。(着
重让学生弄清判断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视图的方法。如:当
学生说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图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
什么判断的,是怎样想的)
[评析:引导学生应用已经积累的观察经验,通过想像判断
每一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把学生的认识水平从“不同位置观察
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判
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
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
样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瞧,
校园里有一辆汽车,(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三个小朋友在不
同的位置观察这辆汽车,你知道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小组长拿出这样的茶壶,(出示茶壶)像这样放在桌
上,(放在一个小组的桌上)你能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
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指出自己看到的视图。
提问:你能说出你们组其他三个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幅图
吗?(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壶嘴和壶把的朝向判断茶壶的左视图和
右视图)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复习了数的读写等知识,其实在我们
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运算进行解决。(学生举生活中
的例子)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
法则。(板书课题)
二、主体内化
1.承上启下,引出知识点。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我们
都学习了哪些知识?”(1)学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
的意义。
(2)学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
2.合作整理、形成络
(1)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根据知识
之间的联系合作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的意义与法则,并把整理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2)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汇报
时有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的可能用
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a、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的运算。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小数
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乘分
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
数的运算。
b、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法则。
3.比较异同,深化知识。
(1)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相同点?
他们相互间有什么联系?(讨论)
相同点: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
联系
1.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法则计算,小数除法把除数转化成
整数后,也按整数除法法则计算。
2.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
(2)计算小数乘除法、分数乘除法要注意什么?
小数乘、除法要正确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分数除法转化后乘
的是除法的倒数…
(3)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之间的联系。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
加法—————————————乘法
逆运算逆运算
减法—————————————除法
三、综合应用
1.第一题,可加上几道与0和1有关的口算题
(1)计算后可挑选几道题说一说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2.计算各题并验算
349+25652.8-45.7
7.2×4.36.25÷0.25
(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
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
3.认真想一想,不用计算,你能填上“﹥”“﹤”“=”吗?
师生共同完成前两道题,让学生回想积与被乘数、商与被除
数大小关系的规律。然后让学生完成后面的练习,并说出理由。
4.根据算式,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5.解决实际问题。
(1)两个数的积是248,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2,
积是多少?如果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是多少?
(2)差是18.6,被减数,减数同时增加7.3,差是多少?
如果同时减少18.6,那么,差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5个部
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
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第八单元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
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
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
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认识。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
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
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
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
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
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
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
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
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
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
5□75754□
+□6-3□-3□+25
7□4□3□6□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
定。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
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
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完成107页第10题。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绳:
小明
小红
小东
小丁
45下
36下
53下
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
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的:
1、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会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千米有多长?生活中有那些距离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跑了?
3、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问:大家知道三峡吗?我们的三峡大坝呀,全长2300米,
他长吗?
我们北碚有一条高速公路叫什么?谁知道?
其中有一条隧道,长6公里
你门说,大坝和隧道谁长?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换成米,还可以把米换成千米
2、练习
(1)对口令,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室长8()公路长800()飞机飞行高度8000()火车每
小时开60()
(2)说说大约几千米
引导学估计
1675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
练习十二1-4
2题,学生看题目要求和图,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在做
学生独立作业
四、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79页例4,80页课堂活动,81-82页练习
十二5-9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会毫米的实际长度
2、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选择正确的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千米有多长,生活中的1千米呢?
2、千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3、3657米大约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课
1、教学例4
学生拿出直尺,请观察,直尺上长度单位都有哪些?
学生逐渐观察得出许多小格,这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也可
以说是1mm,学生读
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几份?
学生观察数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学生读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2、感知1毫米
请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学生自己比划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体吗?
拿出2分硬币,量一量有多厚,大约是毫米
还有吗?
学生在量
3、整理长度单位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吗?
教师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三、练习
1、80页1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80页2、3
学生测量
3、完成81页5-9
四、课后记
五、时分秒
1、能认识,写钟表的具体时刻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能进行时分面的简单换算
4、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统一
度量衡的过程。
[教学材料及准备]软尺、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今天用的课桌和教室里的课桌
不一样,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们这里用的是大桌子。桌面是什
么形状的?
学生:长方形。教师:对,长方形有几条边?
学生:四条边。教师:看屏幕。(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
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长,什么是桌子的宽)。教师:学校还想
买一些这样的桌子,那我们就得知道这桌子有多长,有多宽,你
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这桌面的大小吗?
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教师:用什么来测量呢?学生:用尺子。教师:可是,我
们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办?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
的办法测量出桌子有多长,多宽?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
1、用手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手长)
2、用铅笔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长)
3、用铅笔盒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盒
长)
4、用书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书长)
三、实施方案学生分小组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要求:①开动脑筋,多想办法
②分工明确,注意合作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写字,写拼音,也可以用图
表示。利用课件举例讲解记录方法。
量一量桌子方法:长宽173234
看一看,谁用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妙?学生测量。(10
分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发现典型数据。
四、交流汇报阶段研究成果,碰撞出现矛盾学生:
56名学生汇报,用实物投影展示他们的记录表。(学生的
记录表大部分以童趣十足的图画来表示)。
教师: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多。看样子,没有尺子的情况下,
你们用这么多巧妙的办法告诉老师这桌子有多大。真聪明。但是,
你们看看,测量同一张桌子,这几个得数一样吗?学生:不一样。
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用来量的东西不一样。教师:(展示
同样是用铅笔测量的数据对比)都是用铅笔量的,得数怎么还不
一样呢?学生:(展示所用的铅笔)它们不一样长。教师:这么
多不同的数据,我用哪一个呢?
五、继续研究教师:
我们用尺子测量一下桌子的长,看看有什么结果。(指令小
组长领尺子和发尺子)学生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教师巡视,
纠正学生测量时的小错误)
教师:谁来汇报他们组测量的结果?学生1:长是90。学生
2:长是27。教师:怎么用尺子量,得数还是不一样?哪个对呢?
学生很快发现软尺有两面,两面的刻度不一样。
教师指导学生辨认软尺两面的刻度的大小,并让学生估量1
厘米和1寸两种长度单位和自己手指的粗细的对比。教师:要想
得出一致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都用厘米(或寸)刻
度的一面来量。教师:那我们现在就统一用厘米的一面来测量桌
子的长和宽。学生测量。教师:哪一组说出你们的测量结果?学
生:桌子长90厘米,宽42厘米。(56个学生都得到了相同的
结果)六、总结:教师:现在我特别清楚我要买多大的桌子了,
长90厘米,宽42厘米。用同一种刻度的尺子测量很方便。厘米
是现在世界上尺子最常用的刻度。人类发明尺子、统一长度单位
之前,就像我们开始测量桌子的长、宽时使用的方法一样,利用
手拃、步伐或身边物体的长度做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至今,在人
们没有带尺子的时候,仍然会这样估测物体的长度,例如妈妈给
孩子买衣裤或鞋的时候。
[教学建议]学生的测量活动和交流汇报是这节课的重点环
节,分析数据是这节的精华,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课后评价及分析]课程设计符合人类从实践到理论的认知
过程,学生在亲身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靠教师仅仅用语言不易表
达的内容。他们不仅知道怎样测量长度,还知道了长度为什么有
一个单位,这个单位又是怎么来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
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提问:你认识这几个图形吗?
指三角形,问:为什么把这个图形叫做三角形?请同学指一
指三角形的角。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角吗?指出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红领巾、手绢、三角板等,
它们都有角吗?
教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题。
二、新课
1、出示课本主题图。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
从校园里你看到了什么?
提问:做操学生伸开的两臂、足球场的边线、三角板的两边、
老爷爷拿的剪刀都组成了什么?(角)
提问: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角,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地方
有角吗?
2、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1)课件出示实物。
提问:从张开的剪刀,吸管,自来水的水龙头,你能看出哪
些地方有角吗?
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作出肯定,并在课件中抽象出角。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活动角,并把它拉成不同的角。
提问:这里面有角吗?你能说说角有什么特征?(角的各部
分名称)
范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由这个顶点
引出的两条边组成的。(板书:画角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指出其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告诉学生:指角时,
必须从顶点开始向斜线方向指。
(3)教师演示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
化?边的长短有没有变化?
小结:角的大小发生变化,边的长短没变,说明角的大小与
边长没关系。
(4)折一折。
请同学拿出一张纸,师生共同动手折角,对照自己折的角指
出顶点和两条边。鼓励同学你能折出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角吗?
可折大小不同的角,再一次证实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
系。
(5)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表面上有角。
3、学画角。
(1)看书本例2,你知道怎样画角吗?
(2)讨论怎样画角?
教师说明:画角的过程(边说边演示)。
第一步:先点一个“点”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
第二步:从这个顶点出发画一条直线。(实际上应叫射线)
第三步:再从这个顶点出发,向不同方向再画一条直线。然
后标明角的各部分名称。
(3)学生动手画角,画完后标明角的各部分明称。
三、练习
1、P42练习八N1
教师说明:一个角必须有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的边,第
2图有一条边,另一是弯曲的线;第三幅图两条相连的地方不是
一个“点”而是弯曲的线,所以它们不是角。
2、N2
范教师说明:数角时,指角的动作要准确,最好标出角的
符号。
3、N3可以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
4、P43N7先让学生找出各个图形中分别有几个角,教师
加以指点提示,注意重叠的角和对着的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中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知道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
数相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运算意义。
(2)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探索口诀的记忆方
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
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
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吗?你们跟爸爸妈妈到公园去玩
过吗?你们参加过哪些娱乐活动?
碰碰车、水上游船、猴子爬树……
出示课件中的游乐场
游乐场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看到了吗?
生1:看到了过小火车、碰碰车……
生2:玩过小火车的有20人。
生3:碰碰车上也有8人。
……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数的。
生3:我是算的。
板书:2+2+2+2=8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怎么用乘法计算。
2.探究新知
学习第47页例1(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飞机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
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3+3+3+3+3=15。
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很容易看出来,但班内还有个
别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所以,任何问题都要从易到难。
汇报: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学习第47页例1(2)。
出示课件中的例题图片。
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火车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
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4+4+4+4+4=20。
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汇报: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学习第47页例1(3)。
根据上面所讲,请同学们自学这个例题。
汇报:2+2+2+2+2+2+2=14。
小结: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乘法算式:2×7=14或7×2=14
师:我们以前学过加号、减号,这个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
提出要求:谁能把上面的几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谁来
挑战?
师:你们知道乘法算式怎么读吗?
指名回答,师生更正。
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
14。
3.教学“2×7=14”的意义。
小组讨论乘法的意义。
汇报结果。
师总结:“2”表示相同的加数,“7”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14”表示相同加数的和。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
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
讨论:如果更多的2相加,例如8个、12个……又该怎么
写呢?
学习第48页例2。
师:同学们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数字叫什么名字吗?
5+5+5=15
5×3=15
3×5=15
3和5都叫“乘数”,“×”叫乘号,“15”叫积。
4.课堂练习。
把48页做一做独立完成,然会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更正。
5.拓展提升。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_
b.把练习九的1、2、3独立完成。
课后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师生总结:
a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
b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
c第一个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第二个乘数表示相同加数的
个数,等号后面的数表示相同加数的和。如:2×7=14,7个2
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
2相加。
板书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数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5个33+3+3+3+3=155×3=153×5=15
7个22+2+2+2+2+2+2=147×2=142×4=14
2×7=14读作:2乘7等于14
7×2=14读作:7乘2等于14
5+5+5=15
5×3=15
3×5=1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的角的观察和探究,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认识直角,并能用直角尺测定和判断直角。
3、通过动手制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角与直角。
2、动手制作直角。
教学过程:
引入:
1、师:今天我们的课堂里来了4位生活中的好朋友,他们
都说自己的身上有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你看,他们藏在这里。
Ppt
2、师:这些图形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朝上,有的朝下,
但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都是尖尖的,直直的)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之为角(板书)
3、老师在黑板上也来画三个图形,看看它们是不是角?(板
书)
新授
1、认识角
①师:这个尖尖的点,直直的线在角中有特殊的名称。自学
课本65页,告诉大家,角的各部分名称。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学
得又快又好。(顶点、边)
②汇报
师:你的自学能力真强,像这样由一个顶点,两条直边所组
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有一个记号,画上角的符号。(圆弧)
师:看另外两个角,说一说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
所以我们说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板书)
2、辨别角
师:你看一群图形来了,要我们帮忙把其中的角找出来,并
说明理由。Ppt(练习一)
师:我们找到了4个角,想不想我们自己也画一个角?闭上
眼睛想一想:怎样画角?角有一个顶点两个直边。
拿出练习纸,把你脑海里的角画出来和你的同桌分享,画在
练习纸反面。
3、特殊角
师:其实啊,在角这个大家族里面有一类特殊的角,你看,
像这样方方正正的角我们叫做直角(板书),他有属于自己的直
角符号。
师:伸出手我们一起来画一画这个直角符号。横竖
4、探究直角
师:小博士听说我们的小朋友学得很棒,所以就想来考考大
家了。你听,问题一、你能在学具、桌面上找到直角吗?
师:用手来比一比,我找到的直角在这里……
师:老师也找了一下,你看
拿出我们的三角尺,捏住直角,和我一起转动三角尺,现在
直角在哪里,捏住他……
师:小博士又来了,听,问题二,黑板上的直角、数学书上
的直角、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吗?
师:你觉得可以怎么比较?
先验证黑板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播放PPT)
师小结:点点重合,一边重合,看另一边
用这个好方法让我们动手验证一下数学书上的直角和三角
尺上的直角一样大吗?
师:看来直角是个乖宝宝,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师:回顾一下,刚才测定直角的过程。(点点重合,一边重
合,看另一边)
问:他是直角吗?(播放PPT)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黑板上画的角中有没有直角,
你们说我来做。(是直角的画上直角符号)
师: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啊?(练习纸)
汇报,媒体演示
师:量一量一开始自己画的那个角是不是直角?
师:直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练习纸上就有4个
直角,那如果是这样的一张纸,它还有没有直角了?(没有)
师:你听,问题三,如果什么工具也没有就一张纸,如何折
出一个直角?同桌合作讨论
请学生讲,老师媒体播放
师:将我们折的直角打开,数一数一个有几个直角,并用直
角符号标出来。
小结
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今天你的收获吧。(课堂知识梳理)
留下疑问
动手操作,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P65—66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够动手制作直角,能够用直角量具测定和判断直角。
让学生逐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
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与直角。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制作直角。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规则的纸、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生活中的角。
2、交流:哪些地方有角。
3、引出数学中的角。
自主探究,丰富认知
认识角
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提出问题: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汇报交流:角的特征
小结: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3、判断
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角?
认识直角
课件出示直角
(1)提出问题:刚才观察的几样物品,有这样的角吗?
(2)提出问题:三角尺上有这样的角吗?
小结:像这样的角的我们称为直角。
(3)揭示课题:角与直角
(4)出示各种各样的直角
小结:角的位置,边的长度,开口大小变化时,它还是角。
折直角
课件出示视频
观看电脑老师折直角
自己动手折直角。
6、找一找教室中的直角
自主练习,巩固新知
数一数
回顾新知,课堂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
(2)课堂表现评价。
【板书设计】
角与直角
边
边
边顶点
边
顶点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教学过程:
1.引入
1、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
61〇5645〇47100〇98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那么万以内数的大小
怎样比较呢?接着教师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2.阅读
1、出示例11(略,见P33)
2、让学生根据下面提纲边看书,边思考,边讨论。
阅读提纲:
(1)1230和965各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的,各是几位数,位是什么位?哪个数比哪个数大?为什么?
(2)5640和8790都是几位数?位各是几千?哪个数比哪个数
大?你是怎么想的?
(3)3864和3529都是几位数?位都是几千?哪个数比哪个数
大?你是怎么想的?
(4)比较万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让学生讨
论)
3.讲解
1、教学例11第(1)题
(1)让学生在算盘上分别拨出1230和965
(2)指导学生观察思考:1230是四位数,位是千位,这个数
超过一千;而965是三位数,位是百位,这个数不够一千,所以
1230>965
提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什么?怎样确定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
小。
2、教学例11的第(2)题
(1)让学生在算盘上分别拨出5640和8790。
(2)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这两个数都是几位数?位分别是几
千?
(3)引导学生明确,虽然位都是千位,但5个千比8个千小,
所以5640<8790。
3、教学例11的第(3)题
(1)出示标有载重量的汽车图。
(2)让学生观察后,提问:哪辆车载的汽水多?为什么?
(3)引导学生明确:3864和3529都是四位数,位上的数也
相同应该往下比较百位上的数。
4.让学生在书上填写:3864和3529的大小
提问:位数相同的数,怎样比较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①位数相同的数,先比位,位上的数大的数大反之则小。
②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位上的数也相同,就从高位起依
次往下比,直到比出数的大小为止。
1.练习
完成练习九第1—4题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它们的
大小?
第2题:指名读题后问第(1)小题这4个数中,的数是多少?
最小的数是多少?剩下的两个数941和914,哪个大?你能按照
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第(2)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讲。
第(3)题,让学生读出各数后问:这些数的位数相同吗?哪个
数的数位最少,怎样找出的数?让学生在书上注明的数和最小的
数。
第4题:边提问边让学生在算盘上拨出数来。最后按要求写
出各数。
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师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有两种情况,一是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二是位数相同,要从高位比起,一位
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数的大小为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
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
向。
教学难点: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
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学内容: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
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
说。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
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
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
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
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
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
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
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1.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
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
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本文发布于:2023-01-23 15:32: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13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