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peoplewavetheirhandsandlettheteacool.(页眉可删)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古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
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下分若干课。本册共5个单元,共二十四课。
每课课文由正文、图、表、资料、注释、阅读与思考以及课外学
史和讨论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是课堂教学应
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二、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
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
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
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提高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
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
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
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
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两周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1课时)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
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三周
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
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第7课我看“商鞅变法”——探究活动(一)
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五周
第8课秦的统一
第9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
第12课东汉的盛衰
第13课汉朝的中外交流
第14课我走“丝绸之路”——探究活动(二)
单元复习
期中复习
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两周
第15课三国鼎立
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18课我说“民族交往”——探究活动(三)
单元复习
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四周
第19课文字演变
第20课青铜铸鼎
第21课诸子百家
第22课文化艺术
第23课科学技术(上)
第24课科学技术(下)
单元复习
期末复习——两周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
突出重难点;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学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
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一案四步”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
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
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
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六、后进生的转化
1、要关爱后进生,信任后进生。
要从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习上、生活上体贴、关怀后进
生,使他们感到集体给他们的温暖、教师给他们的信任,打开他
们幼小心灵的窗户,消除他们与集体和社会的隔膜。即使在严厉
批评时,也要渗透着热忱的关心和希望,而不能采取简单、粗暴
的教育方法,去讽刺、挖苦、甚至歧视他们。
2、要客观地看待后进生。
后进生虽然缺点较多,但是在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教师要
克服偏见为关爱,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热情鼓励,
使之发扬光大,扬眉吐气,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真诚态度。
3、对后进生的教育,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有耐心的循循善
诱、积极引导。要根据每个后进生的特点,一步一步地提出切合
他们实际的要求,并且引导他们切实做到,不能退让,也不得迁
就,要消除他们的侥幸心理和懈怠习惯,促使他们一步一步地前
进。
4、依靠集体,教育后进生。
健全班集体和运用班集体舆论的力量,克服后进生的不良行
为,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5、要做好家访工作。教师要向家长
阐明对后进生进行各种教育措施的必要性,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
配合。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使之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机的结合。
七、业务学习
1、认真阅读历史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训练必备的教学基本功,提高基本专业技能,提高多媒
体运用能力。认真学习和领会教育理论,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阅读各教育教学刊物的__,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阅
读历史专刊,了解最新历史只是研究动向。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2
一、学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历史教学,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
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所以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整
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
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
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
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
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
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
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
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二、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
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
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
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
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
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
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具体措施
(1)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
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0课时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8课时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0
课时
第四单元:科学技术文化。——6课时
六、辅导:
辅导以学习上的优生和暂时的学困生为主,即要重视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重视知识的查缺补漏和学法上的指导,又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及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意
志、习惯和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辅导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
生,帮助他们发展特点,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多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掌握历
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研课题及方案:
本学期以新课改为中心,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教
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成绩为目的。继续用上学期的教研课题是:
灵活处理教材,实现实用性与学习的兴趣性有机统一。
为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把课堂作这教学的中心,总结经验,
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效率,改进教
学模式,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成绩。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
理论轻实践,重尖子生轻差生的错误倾向,使学生由“学会”到
“会学”,并能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动
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健康个性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3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
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
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
能力。
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
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练习作为课堂训练,从而改进评估教
学;
3、组织学习某一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
从正反两方面来看问题的能力;
4、教导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切忌死记硬背;
5、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
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
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
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
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
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
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
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
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
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
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
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
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
为目标,以“六块”教学模式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
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
课,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既
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任初一(1——4)班历史科教学,经过调查和观
察,学生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兴趣较浓,组织纪律性较强,
但也存在少数同学反应相对比较慢,学习态度一般,学习上存在
一定障碍,针对这一点,在本学期要在课堂上课下多花时间鼓励,
做好培优扶困的工作,缩小后进面。努力提高整体学习成绩。
三、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出版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真正反映了课
改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该书主要以人类文明史发展为主
线,该教材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建立了新的评价机制。该书图
文并茂,生动规范,单元,课和子目的设计合理规范,更注意吸
收当代文化的变化发展,对历史的分期历史发展的动力,民族关
系等重大史学问题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把握和处理。
初中七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到魏晋南北朝
的历史。在课型设置上,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教材倡
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加了“学习与探究”课,在栏目设置上,
出现了许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学习栏目,而图文
资料的有效运用,大大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
也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有的学生也喜欢刨根问底,也
有的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目的
不明,缺乏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努力提高学生学习
兴趣,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学习方法,争取早日让他们
从小学的学习习惯中转变过来,早日习惯初中生活。
五、教学目标及要求: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
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区别
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直到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5、说出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直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
史实。
6、通过商鞅变法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认识汉
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7、了解“百家争鸣”主要史实,以都江堰等为例,体会古
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
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9、列举汉武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讲述张骞通
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0、了解“四大发明”,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以及祖
冲之和《九章算术》。
1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主要史实,《史记》和《资治
通鉴》。
12、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人口南迁河民族交往。
1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
14、《水经注》、《天工开物》等著作,书法,绘画,雕塑,
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六、具体措施: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把
它作为个主要的知识来学习,教会学生学历史的方法,想方设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浅出地授好每一课,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本备课组将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开展新课程的备课组活
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针对该章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教
法,轮流主备主讲,作专题发言并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教
材,提高教学效果。
3、备课做到与侯老师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的内容、统
一测试题目、统一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措施。
4、开展互相学习活动,互相听课探索教学模式,共同提高。
5、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
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发挥优生优势,让他们各带一个“学困生”,让优生讲述自己的
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介绍方法给他们的,让他们的懂得怎
样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6、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带动“学困生”,在学生中
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对于他们主要是多引导,
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态
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5
一、学科分析:
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文科课程,
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相关知识与
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
有一定的学习动力。然而,从目前上课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底子差,
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较
多。同时由于教材呈现方式的更新和教材体系的重组,对于理解、
分析能力远远不够或欠佳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也许会有
一定的难度。
三、教材分析:
《历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我们
可以借鉴的经验有限。因此,与其他分科课程相比,这门课程面
临着学科建设和教材呈现方式改造的双重压力。
四、教材特色:
1、教材编写的思路: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导,以地理、
历史学科为基础,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
基本思路:生活是主题(生活的环境、生活的异同、生活的
问题);时空是框架(时间、空间两个维度)。
2、教材内容表述的特色:
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和基于问题的表述。
3、教材内容的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
(2)突出能力培养(课题活动、自我测评、综合探究)。
五、实施教学总体思路: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努力创设民主、
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够真正“主宰”
课堂。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例子,
结合教材进行有机教学,活学活用,以发挥课堂最大效益。
3、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
观等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尤其要强调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
度、价值观等目标的教学,要淡化某些概念的学科规范,力求在
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逐步领悟、构建出有关知识
的学科意义。
4、充分利用远程资源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度安排:(共约十六周)
第一——四周:完成第一单元的教学任务
第五——八周:完成第二单元的教学任务
第八——十三周:完成第三单元的教学任务
第十四——十六周:复习备考,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6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
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
他学科间建立对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作为新来的老师,我还不
是完全了解每个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但从这几节课的观察来
看,他们的历史知识还是相对比较薄弱,不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
和历史事件,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但由于七年级学生思维敏捷,
所以我对提高这届学生的历史文化水平充满了希望,在本学期的
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培优补差,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使得期末测试的综合评价能有所提高。
三、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
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第二单
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则仅涉及“民族关系的
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新课标中有关明清时期的五
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和组合。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作用的因素,
对学困生既要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自觉性,更要对他
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5、经常向老教师请教、学习。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
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
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
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
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学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
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
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
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
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
教法、备学法。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
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
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
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
过课外读物,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
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
践能力。
第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
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六、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
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
复习占四个课时。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第一周
9月1日—9月6日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2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二周
9月7日—9月13日
3华夏之祖单元复习检测
第三周
9月14日—9月20日
4夏、商、西周的兴亡5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四周
9月21日—9月27日
6春秋战国的分争7大变革的时代
第五周
9月28日—10月4日
8中华文化的勃兴(1)9中华文化的勃兴
第六周
10月5日—10月11日
单元复习检测
第七周
10月12日—10月18日
10“秦王扫六合”11“伐无道,诛暴秦”
第八周
10月19日—10月25日
复习第一单元
复习第二单元
第九周
10月26日—11月1日
综合复习
第十周
11月2日—11月8日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11月9日—11月15日
12大一统的汉朝13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十二周
11月16日—11月22日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十三周
11月23日—11月29日
16昌盛的秦汉文化(1)17昌盛的秦汉文化(2)
第十四周
11月30日—12月6日
18三国鼎立19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十五周
12月7日—12月13日
20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第十六周
12月14日—12月20日
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2)第四单元复习
第十七周
12月21日—12月27日
第四单元检测
第十八周
12月28日—1月3日
总结复习第一、二单元
第十九周
1月4日—1月10日
复习第三单元总结复习第四单元
第二十周
1月11日—15日
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
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
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
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
学中等行列。
三、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
紧扣隋唐时期的”与”。”与”,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
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
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
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
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
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如何”,
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
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两个子目,从政治、
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
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第二个单元”,实际涉及”和”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
元的”与”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既涉及
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
对”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
者与”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
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
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
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
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第三个单元”,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
进行了归纳组合。除两节文化课文外,教科书以《明朝君权的加
强》《君主集权的强化》两课对应”,用《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收复宝岛和抗击沙俄》来””,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让学生”,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以‘闭关锁国”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对”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
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
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
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
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
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
时补救。
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
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
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
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
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
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
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
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
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
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
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
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
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
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
过课外读物,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
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
践能力第四、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
果。
五、教学进度
这套课本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构成,以课为单位。文
化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活动课的时间可适当增加。
第一周:
说在前面的话;我们的远古祖先
第二周:
原始的农耕生活;第三周:
华夏之祖
第四周:
公元纪年法;西周的分封
第五周:
月考
第六周:青铜器
第七周:
春秋战国的纷争;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第八周:
春秋战国的科技与文艺;百家争鸣
第九周:
历史文物仿制活动;单元回眸
第十周:
复习、中考
第十一周:中考情况总结;六王毕四海一
第十二周:伐无道诛暴秦;汉武帝“大一统”
第十三周:丝绸之路的开辟;评价历史人物
第十四周:秦汉的科学技术;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第十
五周:月考
第十六周:三国历史故事会;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十七周: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和艺术
第十八周:文体节
第十九周:文体节
第二十周:复习
第二十二周:期考以上教学计划,一定认真履行,争取在
新的学期里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
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
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
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
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
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
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
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
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
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
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
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
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
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
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
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古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
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
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
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
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
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
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
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
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
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
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
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
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
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
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集体研究本学期工作计划
第二周
备课:1课:祖国境内远古居民;2课:原的始农耕生活
第三周
备课:3课:华夏之祖;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四周
备课: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五周
备课:大变革的时代;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六周
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
备课: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0课:秦王扫六合
第八周
备课:11课:“伐无道,诛暴秦”,复习
第九周
讨论段考复习方案
第十周
组织段考测试工作
第十一周
分析研究段考试卷,统一答案,进行试卷分析
第十二周
备课:12课大一统的汉朝;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十三周
备课: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和战;15课:汉通西域
第十四周
备课:16、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
第十五周
备课:组织单元测试,讲解试卷
第十六周
备课:18课:三国鼎立;19课:江南地区开发
第十七周
备课:20课:北方民融合;21课:承上启下的南北朝文化
第十八周
备课:22课:承上启下的南北朝文化;
第十九周
测试工作
第二十周
讲评试卷、期末考试复习
第二十一周
期末考试复习
第二十二周
组织期末考试
本文发布于:2023-01-23 14:43: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11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