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写一份读后感,
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
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理想国》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理想国》读后感1
以前总是在课上听老师讲《理想国》,心中有着不解和好奇,此
刻我自我完整的读过《理想国》之后,我产生了自我的一套明白。基
于自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个性关注了书中涉及的教育问题。
结合自身所学,我针对书中的某些观点提出了自我的一些看法。
《理想国》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宣言书和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
划纲要,它以辩论对话体裁写成,书中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搞笑,
语言流畅明晰,论证严实细致,资料深刻丰富,到达了哲学、文学、
政治学和逻辑修辞学的高度统一。
《理想国》一书开篇交代了这场辩论发生的地点:比雷埃夫斯港,
大海与雅典城之间。这个位置显然是柏拉图故意交代给读者的,将关
于“政治”“正义”的讨论设置在远离尘嚣的城外,显现出他的用心。
哲人是超脱于世俗的,不沾染城中邪气的,只有置身“城外”,才能
够以“局外人”的视角洞悉城邦生活的基础,审视“正义”和“善”
本身,正因没有城邦是绝对正义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为复活的苏格拉底安排了诸多精明的诡辩
家作为对手,使苏格拉底在不断地追问和质疑中,娓娓道出“正义”
的含义。对手越是强劲,就越能够显示出苏格拉底的英明,即显现出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在仔细阅读后,我首先是对于柏拉图的人生观有了必须的认知。
一方面,对所有人而言,咱们不应用生命来庸碌地追求钱财,在物质
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应学习并领悟构建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注重
精神思考,看轻物质享受;另一方面,咱们应当为自我的一切行为负责,
有所担当。老后更不好正因生平的错误而产生恐惧和自责,要勇于理
解自我的行为所导致的一切后果。
而对于《理想国》中所描述的理想国家,我大致能够做出粗略描
述。
首先,理想国的公民被分为三类:赋有最高理性的人是神用金子
做成的,他们的本性决定了他在国家中处于统治地位,他们是理想国
的立法者和监护者;赋有意志的本性,勇敢善战的人是神用银子做成的,
他们是国家的卫士;只有情欲的本性的人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他们安
分守己,节制情欲,忍受劳苦,他们处于最下层,为统治者及其辅助
者服务。
理想的国家就应是由哲学家来领导的,从寻求正义出发,来建构
愉悦国家的模型。
其次,国家大于每一个个人和家庭,为了国家和政治的建构,公
民就应服从于国家的需要。国家不应有私心,而应竭尽全力的为国家
做贡献,领导者就应善于团结,这样城邦才会稳定。国家内部不能发
生内讧,在对外上则要有战争的实力和准备,这样才能守卫好国家,
才能排除一切内忧外患,使理想国家得以生存和发展。
最后,一个安排得十分理想的国家,务必妇女公有,儿童公有,
全部教育公有。国家要承担教育的职责,无论统治者至公民,由上至
下,从小都要理解教育。并且男女平等,都要理解共同的教育,做同
样的工作。
正是正因这种国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书中提到“如果咱们的民
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家都成为明辨事理的人,那么他们处理所有
这些事情还没有此刻咱们还没有谈及别的事情都能得心应手”。又
“一个人从小受教育的方向,往往能影响他的发展方向”。柏拉图从
正义写到理想国,又从理想国论及了教育问题,而我最关注的也但是
如此。
《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是直接为其所构建的理想国家服务的。
柏拉图认为,统治者最需要抓好的大事只有一个,就是教育,即透过
音乐和体育培养出优秀的公民。培养公民的教育只是初等教育,而教
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最高知识的、真正合格的城邦统治者,即集
智慧与权力于一身的“哲人王”。
《理想国》读后感2
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志向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具体
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
的哲学见解和政治志向,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珍宝。
这个学期,我专心的读完了电子杂志版的《志向国》,感觉既有启发
又有异议。
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索所折服,他的诡辩不
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速、机灵的思维。柏
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
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
方面的争辩,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
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志向国”的蓝图,向世人呈现了自己的政治
志向。
《志向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志向。柏拉图心目中的志向国实质
应当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肯定是才智的、英勇的、
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志向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驾驭哲学思
想的贵族统治者、驾驭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阔平民。
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驾驭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需是有护卫国
家的才智和实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切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
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而代表英勇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平安,
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确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
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听从统治者的全部政策,这样,才做
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志向蓝图,满怀着向往,被后来
的空想主义者所憧憬。
与前面一样,读到这里,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图相左的见解。柏
拉图觉得:为加强思想统治,应当不惜限制全部艺人,阻挡他们不论
在绘画或雕刻作品里,还是建筑或任何艺术作品里描绘邪恶、放荡、
卑鄙、龌龊的坏精神,“哪个艺人不愿听从,就不让他在城邦中存在
下去”。但是,我认为:世界上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都是
相对应而存在的。因为有恶,人们才可以感受到善;因为有丑,人们
才能体会到美;因为邪恶的存在,人们才追求正义。摒弃一切反面的
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行能做到的,追求极端只会适得其反。无论是艺
术还是思想,都只有丰富、全面、博大精深时才是最有利于人才培育、
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所以,或许不应当过分去追求社会思想的统一和
单调,人的思想是不行能长期恒久的被压制的。
《志向国》诠释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柏拉图认
为理念社会和现实社会构成我们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会真实存在而
且处于永恒不变的状态之中,但人类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会的
影子,微弱而不真实。人们感受到的世界由现象组成,时刻在时间、
空间的作用下不断改变。以这个理论为基础,柏拉图提出了别出心裁
的一种相识论,囊括理念论和相识论,以此来指导他的哲学教程。柏
拉图作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书写并流传了丰富的哲学著作,
创建了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对后世哲学影响尤甚。
《志向国》几乎是一部“哲学大全”,大部分由对话体写成,文体之
美丽,思维缜密。柏拉图认为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分为可感世界与理
念世界,只有有学问的人才能将详细事物与理念事物精确区分开,因
为他们能真正相识到美。柏拉图觉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
缘由,它是最高的理念。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唯
物的,一切都相互联系的处于发展改变之中,人能主观能动的相识世
界上的事物,但人的相识会受立场、学问、世界观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虽然我和柏拉图的世界观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善、对于美,我
们都是心怀感恩并敏锐感受着的,对于它们的歌颂我们有一颗同样的
心。
看这本书,不仅能了解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风俗人文
等,还能跟着苏格拉底的辩论培育一些哲学思维,肯定程度上了解了
哲学家思索问题的方式和对待生命的看法,同时也能学到许多为人处
事的道理。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不小的启迪。读这本书,我收获良多。
《理想国》读后感3
在我们这天的时代中,对于任何的东西我们习惯于问的问题是:
这个有什么用?真的,我在自我的读书的时候也常常问:这个有什么
用?因为在我们的这天的时代中,有没有用或许是痕量一些东西的标
准,有用的将是受到人们的欢迎的,相反没有什么用的东西,在我们
这天这个时代很紧缺而资源十分不足的国家中是十分的不受欢迎的,
所以问有没有用是正确的,因为这个是我们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在
他的发展的过程中所务必认真应对的。这个时代要求我们要真诚的问
是否有用,我们的价值的标准是有用还是没有用,而我对于这个的理
解就是这样的,是时代的发展要求,以为我们的整个社会环境在实用
的技术的包围中没有理由不对有没有用提出一个明确的答复,所以,
在我们的理解中,有用与否和我自我的观点是不相关的,我没有理由
抨击那样的追问,因为你以个人的力量是没有办法对我们的时代的东
西提出质疑的,个性是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不一样寻常的时代,我们的
国家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所以有用的需要是不允许有什么别的东西
的,所以我们需要理解,所以我们学会了在自我的思想中寻找自我在
这个社会中的出路!
理想国有什么用?柏拉图作为西方的一个国家的政治上的思想之
父,我们问他:你写的书有什么用?我们的问题放在别的地方或许是
荒唐的,但是我的问题决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当你拿这本书和很多
的人交流的时候,他是会问你的,但是我自我是不会回答这样的问题
的,因为我的学识没有到达那样的地步,但是我却能够说出我自我的
理解。就是这样的理解。而在一些地方这样的问题只会带来人们的嘲
笑,因为这根本不是个问题!而我想说的'是,在我们这天的时代中,
柏拉图的思想给我们的只能是一种理念的培养,你如果说那这个对我
们的实际有什么样的作用的时候,我没有答案,我不会回答。因为我
们的理解的基础是不一样的。
一个国家有他自我的理念,一个社会有他自我的指导思想,一个
人也有他自我的思想内涵,所以柏拉图的书给我最大的理解就是他给
我们能够较为好的理解西方的关于法律的最原初的思考,展现那个时
代的人的思想,展现他们关于法律的思考,而这个思考对我们是十分
的重要的,你明白,我们的法律来自西方,我们的治理国家的理念同
样来自西方。你不要忘了,马克思就是西方人,他是在一种宗教的氛
围十分浓厚的家庭中成长,而他毕生生活的环境也是西方的社会。所
以我们要理解这天的东西,这天的西方或者说如果我们要真的的是想
依法治理国家的话,那么柏拉图的思考是无法回避的,法律的世俗性
和他的神性是导致我们这天依法治国搞的并不怎样样的一个十分重要
的原因,因为我们没有宗教的理解,我们缺乏那样的思考,我们缺乏
那样的理解,我们在有没有用的支配下十分的鄙夷理念的力量,那么,
这样的东西是十分的没有必要的,于是自然很多的东西我们没有办法
来理解。或许你会问我,理念是什么?你明白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监狱从秦始皇开始,焚书坑儒的故事一向
在教育着后世的统治者,告戒着读书人的历史,读书人的思想和读书
人的感动,所以,读书人的自由需要读书人的理解,统治者的认同在
读书人的理解中是十分的荒唐的,因为独立与自由的精神是十分重要
的,那么,在这样的状况下,你明白理念的作用,再看明清时期的文
字监狱,恐怖中透出的是读书人的辛酸,但是读书人的理解和读书人
的理念,从这样的例子中我们或许能够看到理念的作用,从统治者对
于读书人言论自由的恐惧我们能够看出理念的力量,于是,我们明白
了这样的东西,或许你从这个能够理解理念的作用了。而柏拉图从政
治的角度出发思考国家的建立,从而思考法律的作用在国家体系中的
地位,告诉我们的是一个理念的培养的重要,对于我们这天这样的一
个浮躁的时代和这个不以知识为教育理念的时代中,一切以程式化的
思考为模式的时代中,或许理念的作用也会凸显他的张力。
《理想国》读后感4
《理想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常常
在字里行间悄悄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己的思维跑
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
这本书不是很容易读懂的,在细读起来总是觉得在和先哲对话时
少了那份开阔与气度,多了些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话
去理解去探索可那毕竟是一道很漫长且艰辛的路,所以我将慢慢的前
行,那样收获的也许才更多。
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正义
真的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有时想与其长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
正义还不如做一件正义的事,为一些不公发发自己的声音来的更为实
际。也许这是浮躁也许这也是心虚,因为正义千百年来许多人都未明
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几率也很小。但我却相信自己和柏拉图一
样,对正义有着强烈的憧憬与向往!可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作
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而对于自己甚至对于整代中
国人来说缺乏信仰总是让我们有时候焦虑、孤寂、无所适从,不知未
来、过去,甚至不明白现在。柏拉图最后说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
追求正义和智慧。我很喜欢,也许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欢因为有了自
己别样的感触。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智慧
尽管没有专门的哲学专著,但却几乎体现在他的每部著作当中。不论
是从早期的《理想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
变的《法律篇》,都闪耀着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
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在阅读《理想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
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经验的都是虚幻的。比如
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拉
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
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帮助朋友,
伤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具体事例,正如现在问我们一样我们总
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理念,不是
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而其哲学观点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认为
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
实体。感性的具体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
或摹本。这些都在《理想国》的正义论与洞穴理论部分得到了很好的
阐释。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他的理论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但作
为一个智者与先驱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一个人的哲学观对其理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理论也随处可以看
到其哲学观。在《理想国》里柏拉图的这种理念说对其在辩论中思维
的展开、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这本书对话的起点也是其中
的一个主导观念。在看这本书时我常想起中国的哲学问题,想起另一
位的哲学大师王阳明,也许他们观点什么的相关的真的很少,也许唯
一的关联就是他们都被称作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在过去思维里,在
我们从小被教导或明或暗的教导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时,我们
对唯心主义也许不是厌恶反对但至少也退而远之,不敢亲近,就如王
阳明大家很多人也许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
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
话。这句话充满了诗意与人生很难理解的韵味,可这句话也是我们在
哲学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进一步知道王阳明是余秋雨的书里提到了
这位老乡,这位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专门派人为其守墓,有个日本
将军甚至有个腰牌上写道一生俯首拜阳明,读到后我深深的触动了,
觉得如此对一个厉害的人物在我们厚厚的课本里竟然没有提过,自己
也知之甚少。后来也大概了解了一下王阳明,明白了其伟大,尽管我
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这不能阻止我们去欣赏他的伟大。
《理想国》读后感5
《理想国》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在这本流传
千古的名著中,柏拉图通过自己严密的逻辑思考和精彩的论证为我们
呈现了一个“或许在天上建有它的原型”的理想城邦的全貌。书中涉
及政治、教育、哲学、道德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极
其崇高和重要的地位。但同时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
谈到《理想国》的时候也说:“这本书根本就不是一部政治著作,而
是前所未有的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最伟大作品。”因此,作为一名教
育学专业的学生,在阅读这本震古烁今的伟大作品时,我的关注点更
多的就集中在了书中表现出的教育思想上。
在书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以讨论“正义”与“不正义”
为起点展开了自己构建理想国家的宏大蓝图,在柏拉图的笔下,个人
的“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而一个国家的正义
就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以此使
城邦及城邦中的个人成为节制、勇敢和智慧的“善”的存在。要想实
现构建这样一个理想国家的目的,柏拉图认为这个国家就必须由一个
哲学家来治理,因为他们是“那些眼睛盯着真理的人”,“是能把握
永恒不变事物的人”,把国家交付于这样的人手中,才能维持这个理
想国度最本真的善的品质。
然而这个万能的近乎神圣的“哲学王”究竟从何而来呢?虽然柏
拉图承认这个理想城邦和这种哲学家式的统治者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但他依然尽自己所能的把塑造这种理想城邦和哲学王的最大可能展现
给了读者,一方面他求诸“神迹”——在书中让苏格拉底把自己从民
众中超脱出来的现实解释为神的帮助;另一方面则很现实的把解决难
题的途径指向了教育——在书中他对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和培养哲学
王的教育方法都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且提出了“哲学教育”这一
重要的教育思想。
一.对国家教育体系的设计
(一)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对学前教育的详细规划强调早期
教育的重要性是柏拉图教育思想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理想国》第
二卷中涉及到对“护卫者”这一群体的培养时,柏拉图指出“凡事开
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
把它塑成什么形式,就能塑成什么形式。”为此他特别建议以做游戏、
听故事和音乐熏陶等多种形式来教育儿童,以达到培养儿童正义、勇
敢、节制等美好品质,实现个人和谐全面发展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
柏拉图着重强调的是对教育内容的选择,他指出,带领儿童做的游戏
必须是符合法律要求的,给儿童听的故事、音乐都必须是经过严格审
定的,符合社会道德评判标准的最优美高尚的作品,而那些描写虚伪、
丑恶、妒忌等的故事必须被剔除,这样才能使儿童的心灵得到陶冶,
把真、善、美的种子埋在心底,使之受益终身。
(二)初等教育的规划
等儿童过了6岁,教育的主要内容就变成了音乐和体育,并辅以
诗歌和各种高级的文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一个人达到内外的调
和一致,因为“我注意到那些专稿体育锻炼的人往往变得过度粗暴,
那些专搞音乐文艺的人又不免过度软弱。”柏拉图认为音乐是服务于
人的爱智部分,而体育则是服务于人的激情部分,把这两种教育恰当
的结合起来,不仅能使人的心灵和身体实现调和,更能使一个人的爱
智部分和激情部分配合得当,让个体本身呈现出一种和谐、完善的状
态。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柏拉图指出文艺教育是儿童阶段最重要的
内容,“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
处,在那里牢牢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
结果就会相反。”因此在初等教育阶段,柏拉图在理想的城邦里为儿
童设置了专门的文法学校、琴弦学校和体操学校,用以培养儿童灵魂
中的低级部分,形成节制的美德,教会儿童辨别美,喜爱美,并最终
认识世上最美的东西——智慧。
《理想国》读后感6
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理想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详细
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
的哲学见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宝。
这个学期,我用心的读完了电子杂志版的《理想国》,感觉既有启发
又有异议。
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诡辩不
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快、机智的思维。柏
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
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
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
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
理想。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
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
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
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
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
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
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
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
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
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理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后来
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与前面一样,读到这里,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图相左的见解。柏
拉图觉得:为加强思想统治,应该不惜控制所有艺人,阻止他们不论
在绘画或雕刻作品里,还是建筑或任何艺术作品里描绘邪恶、放荡、
卑鄙、龌龊的坏精神,“哪个艺人不肯服从,就不让他在城邦中存在
下去”。但是,我认为:世界上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都是
相对应而存在的。因为有恶,人们才可以感受到善;因为有丑,人们才能体
会到美;因为邪恶的存在,人们才追求正义。摒弃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
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极端只会适得其反。无论是艺术还是思
想,都只有丰富、全面、博大精深时才是最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
社会发展的。所以,或许不应该过分去追求社会思想的统一和单调,
人的思想是不可能长期永远的被压制的。
《理想国》诠释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柏拉图认
为理念社会和现实社会构成我们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会真实存在而
且处于永恒不变的状态之中,但人类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会的
影子,微弱而不真实。人们感受到的世界由现象组成,时刻在时间、
空间的作用下不断变化。以这个理论为基础,柏拉图提出了与众不同
的一种认识论,囊括理念论和认识论,以此来指导他的哲学教程。柏
拉图作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书写并流传了丰富的哲学著作,
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对后世哲学影响尤甚。
《理想国》几乎是一部“哲学大全”,大部分由对话体写成,文体之
优美,思维缜密。柏拉图认为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分为可感世界与理
念世界,只有有知识的人才能将具体事物与理念事物准确区分开,因
为他们能真正认识到美。柏拉图觉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
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唯
物的,一切都互相联系的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人能主观能动的认识世
界上的事物,但人的认识会受立场、知识、世界观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虽然我和柏拉图的世界观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善、对于美,我
们都是心怀感恩并敏锐感受着的,对于它们的歌颂我们有一颗同样的
心。
看这本书,不仅能了解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风俗人文
等,还能跟着苏格拉底的辩论培养一些哲学思维,一定程度上了解了
哲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同时也能学到很多为人处
事的道理。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不小的启迪。读这本书,我收获良多。
《理想国》读后感7
《理想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常常
在字里行间悄悄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己的思维跑
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这本书不是很容易读懂的,在细读起来总是
觉得在和先哲对话时少了那份开阔与气度,多了些唯唯诺诺,人云亦
云,很想用自己的话去理解去探索可那毕竟是一道很漫长且艰辛的路,
所以我将慢慢的前行,那样收获的也许才更多。
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
正义真的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有时想与其长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
上的正义还不如做一件正义的事,为一些不公发发自己的声音来的更
为实际。也许这是浮躁也许这也是心虚,因为正义千百年来许多人都
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几率也很小。但我却相信自己和柏拉
图一样,对正义有着强烈的憧憬与向往!可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
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而对于自己甚至对于整代
中国人来说缺乏信仰总是让我们有时候焦虑、孤寂、无所适从,不知
未来、过去,甚至不明白现在。柏拉图最后说“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
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我很喜欢,也许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欢因为
有了自己别样的感触。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智慧
尽管没有专门的哲学专著,但却几乎体现在他的每部著作当中。不论
是从早期的《理想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
变的《法律篇》,都闪耀着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
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在阅读《理想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
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经验的都是虚幻的。比如
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
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
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
帮助朋友,伤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具体事例,正如现在问我们
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知识是
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而其哲学观点可以简单的
总结为认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
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感性的具体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善的理念
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这些都在《理想国》的正义论与洞
穴理论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阐释。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他的理论
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但作为一个智者与先驱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
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一个人的哲学观对其理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理论也随处可以看
到其哲学观。在《理想国》里柏拉图的这种理念说对其在辩论中思维
的展开、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这本书对话的起点也是其中
的一个主导观念。在看这本书时我常想起中国的哲学问题,想起另一
位的哲学大师阳明,也许他们观点什么的相关的真的很少,也许唯一
的关联就是他们都被称作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在过去思维里,在我
们从小被教导或明或暗的教导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时,我们对
唯心主义也许不是厌恶反对但至少也退而远之,不敢亲近,就如阳明
大家很多人也许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
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
话。
这句话充满了诗意与人生很难理解的韵味,可这句话也是我们在
哲学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进一步知道阳明是余秋雨的书里提到了这
位老乡,这位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专门派人为其守墓,有个日本将
军甚至有个腰牌上写道“一生俯首拜阳明”,读到后我深深的触动了,
觉得如此对一个厉害的人物在我们厚厚的课本里竟然没有提过,自己
也知之甚少。后来也大概了解了一下阳明,明白了其伟大,尽管我自
认为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这不能阻止我们去欣赏他的伟大。
《理想国》读后感8
一拿起《理想国》这本书的时候,真的有些不知所措,但只要仔
细品味就会发现个中的道理。
《理想国》一书,讨论的热点是正义哲学的问题。苏格拉底与克
法洛斯、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智者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他们
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
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
强者的利益”等观点。苏格拉底一一进行了驳斥,并最终得出了正义
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没有仅仅落在关于个人正义的讨论上,柏拉图
其实着眼于城邦的正义。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正义是理想城
邦的原则,并将这条正义原则归结为:“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
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或“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份内的
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然,柏
拉图的城邦是不是所谓的众生平等,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压迫的人人
平等的国度。他所谓的城邦是分等级的,也就是城邦分为统治者、军
人、劳动者。所谓“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乃是统治者、、劳动
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的意思。
同时,也有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城邦正义是柏拉图理想
国的准则,城邦没有正义,理想国也就成为所谓的空中楼阁了。或许
这种“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与现在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
格不入的,或许还有种专制专职的色彩。但是术业有专攻,一个人的
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知识,所以只能对自己感兴趣的,
重点研究的领域有所成就。比如让爱因斯坦去画油画,贝多芬去做发
明,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柏拉图是如何确立“政治家应该为哲学王”的思想的呢?根据史
料,柏拉图应该是经历恩师之死后,感受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败,
才得以萌发政治家应该是“哲学王”想理。在他为实现理想政体而游
历的12年中,游历塔仑它木时结识的当地民主政体的领袖、毕达哥拉
斯学派的主要代表阿启泰,则为他的“哲学王”理想,提供了现实的
雏形。阿启泰本人,既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受到当地人
民的拥护和爱戴,又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是许多知识部门的先驱,
特别在数学和力学方面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在阿启泰的领导下,塔仑
它木推行着温和的民主政体,政治上比较稳定,经济上比较发达,文
化上比较进步。塔仑它木的政体和阿启泰的为人、学识,都给柏拉图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柏拉图与阿启泰的交往和友谊,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哲
学王”的信念,坚定了柏拉图对理想政体执着追求的信心。政治家只
有是哲学家,他才能真正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如何让国家治理
的更加协调有序,如何让人民更好的安居乐业。由哲学王统领的国家,
是贤人治国,是德性治国,是知识专政。哲学王所肩负的责任也得到
了初步确定,即建立城邦、制定法律和督导教育。一次辩论课上,杨
士进谈到政治家为哲学王不可取,我认为是可取,但是在现实的实际
上却根本上做不到。政治家为哲学家即“哲学王”,是一种遥不可及
的梦想,只是一种唯美的理想。
一个国度能有几个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的哲学家,即使真的有这样
的人存在,那又有几个又有真正的政治才能足以匡世救国。话又说回
来,哲学家又是比较心性高傲,不能容世之浊物的,在政治的环境中
能不能先生存下来,然后再加以改造又是一个问题。再者,即使真的
有这样的人存在,真的就可以选举产生得了吗?现在的民主状况尚且
不能让我们满意,何况又是推举出一个哲学王出来,老百姓会买帐吗?
他们可以接受吗?理想总是美妙的,但是一到实际上就有可能大打折
扣。但是一个人一个国家又不可能没有真正追求的理想,否则小至一
个人大至一个国家会失去奋进的方向。因此,一个国家只有怀揣这种
梦想上路,才有可能不停滞不前,失去奋斗的航向了!
柏拉图的《理想国》问世虽已有千载,却仍然是人们讨论的焦点。
真是一场思想的洗礼啊!
《理想国》读后感9
在《理想国》这本书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第四卷,即关于节制贫
富善德。《理想国》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以对话的形式阐述观点,提问
作答,其中不乏通俗易懂的比喻,将一个真善美的国家展现出来。在
第四卷中,对话主体是阿得曼托斯和苏格拉底,通过智者间的交流,
我看到了文章中蕴含的能量:
一、在文章中始终强调正义的重要性。
“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
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因为,我们认为在一个这样的
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正义,而在一个建立得最糟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
到不正义。”唯有正义,可以让每个人的需要最真实地体现出来,才
能构建最稳定的社会秩序,正义永远最具有魅力,也是自有人类社会
来,人们一直追求和渴望缔造的美好社会标准。以正义之尺,量你我
心声。
二、作者关于“贫富”的看法是:富则奢侈、懒散和要求变革,
贫则粗野、低劣,也要求变革。
其指出解决贫富差距给国家造成问题的方法是:全体公民无例外
地,每个人天赋适合做什么,就应派给他什么任务,以便大家各就各
业,一个人就是一个人而不是多个人,于是整个城邦成为统一的一个
而不是分裂的多个。即社会各角色之间应当做到各司其职,互不干扰,
不让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造成社会纷扰。贫富差距向来是一个社会
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难消灭,难弱化,现阶段的中国亦饱受其扰,
故借理想国之言,望社会贫富差距减小,以期一个公正国家的长期存
在和稳定发展。
三、在本章节中,作者关于教育培养的观点值得一提。
原文中提到:只要当政者注意一件大家常说的所谓大事就行了。
其中这里的“大事”就是指教育和培养。作者认为原因在于“如果人
们受了良好的教育就能成为事理通达的人,那么他们就很容易明白,
处理所有这些事情还有我此刻没有谈及的别的一些事情”,他认为教
育的作用是“良好的培养和教育造成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
质再接受良好的教育,产生出比前代更好的体质,这除了有利于别的
目的外,也有利于人的进步”以及“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
里引导,却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结合我们这一门课的内容,我
的感想是:柏拉图在书中借对话方式所描绘的公正的理想国,是人类
社会最早的乌托邦式的国家。即使是这样,他也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从大的方面来说,由古至今,教育始终是一国之本,一国之领导人应
当重视教育,建设好教育事业,才能为国家输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实现一国强盛之可能。从小的方面来看,良好的教育能完善一个人所
需要的能力和品格,一方面可以传播生活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教育
可以使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并融入个体的为人
处世的方式中,不可分割,成为个体的一部分,明白应该做什么和不
应该做什么,从而实现人的进步,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所谓理想,往往承载着人们对最美好事物的向往。《理想国》以
直白的语言告诉了我们正义与公平、美德与智慧在一个国家发展和进
步中的重要力量。虽然已经过千年的沉淀,这本书仍在用它最具感染
力的言语诉说着一个美好国家的样貌和形态。无论在千年以前,亦或
是今时今日,我们每个公民都在为这一目标而努力着,奋斗着,朝向
心中的理想国进发。而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也应当停一停快速向
前的脚步,听一听所有人的心声,公平之称是否依旧平衡,是否依旧
在丈量着我们前进的每一步,我们的国家是否充满正义之声,是否被
美德围绕,为礼仪之邦?我想,理想国的力量永远在指引着我们朝向
更美好的未来。
《理想国》读后感10
纯美的文字,细腻的笔触
书写作者之理智
所见所闻、所历所感
打动读者之心灵
就让我们安安静静的品读
笔者感触的世界
柏拉图生于公元前427年,入世于公元前347年,他是古希腊哲
学家,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是
灿烂而辉煌的古希腊文化中耀眼的星辰,照耀了整个西方大陆。柏拉
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此三者被并称为古希腊
三杰,他们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理想国》是柏拉图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这
是一部典型的大综合著作,它将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心理、社
会、家庭、宗教、艺术等诸多领域和问题集中到一起,内容错综复杂
且思想深邃,深刻反映了柏拉图对于诸多社会问题的独到见解和深刻
剖析。怀着无比仰慕的心情去一点点的了解这一著作之后,于我而言,
确实是晦涩难懂且咬文嚼字艰难,然而我也略有一些感想与心得。
柏拉图的思想观念在中外教育学上都占有一席之位,而作者超凡
的教育理念就体现在《理想国》一书中,同时这本书也是古代西方一
部最早的系统教育专著。柏拉图认为,儿童从七岁开始,男女儿童分
开居住生活,都分别进入国立初等学校接受约十年的教育。柏拉图这
一主张最早提出男女分开教育和接受国家统一初等教育,为近现代小
学、初中教育制度提供了极大的启发作用。同时柏拉图第一个提出学
龄前的社会教育(我国当前的幼稚园教育制度),其指出游戏在学龄
前教育中的作用,提出要精心选择童话材料,承认歌唱、讲故事的教
育意义。他的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虽然是保守的唯心主义的,但他重
视教育的作用,提倡德智体的全面和谐发展,强调早期教育和女子教
育,这些思想是可贵的,为以后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柏拉图这本书不仅反映了教育理念,更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和政
治诉求。柏拉图借助苏格拉底的诡辩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
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
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且在辩论
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蓝图,向世人展
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
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
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了三种: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
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三者承担各自的责
任,互相配合、各司其职才能保障国家正常运行。柏拉图描绘的这一
理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读到此处,我
也不紧叹息,伟人也逃不出时代的禁锢,都会受到历史的捆绑而无法
挣脱,都脱离不了那个时代的氛围和精神思想。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传世之作,也被称为关于“关于正义的学说”,
理想国真正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书中把正义范畴作为讨论的
中心,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定意义,然后归纳抽象
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这也就是所谓苏格拉底真理“助产术”的来
源。柏拉图在这本震铄古今的书里谈及了道德问题、教育问题、专政
问题、民主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文学问题、宗教问题以及男
女参军、男女参政、男女平权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超前的,对于
那个时代而言,柏拉图思想本身就是震铄古今的,有人说他这是本专
著,也有人说这是本综合性著作,在我们今天看来,柏拉图思想仍然
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
有幸拜读大作,然学艺不精,只能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其余
方面涉猎种种,所学有限,只能到此为此。总的来说,柏拉图的《理
想国》所思所写实在是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其思想光芒至今为止仍
然熠熠生辉,历史的风沙肃杀而过,也掩不住这温润的明珠生辉。
《理想国》读后感11
一杯的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1个人美
好的心灵。本栏目提供了中外名著的读后感范文和参考,希望您在此
能找到您所需要的读后感范文,对于提升自己的鉴赏和阅读水平有所
提高。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家,是全部西
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
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3个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理想国》是柏拉图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这是一
部典型的大综合著作,其中将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心理、社会、
家庭、宗教、艺术等等诸多问题结合在一起,错综复杂。
《理想国》通过苏格拉底与对手们的谈话,反复诘难来推理寻求正
义的定义。在第一卷,柏拉图用苏格拉底知识助产术的问答法推翻了
几种关于正义的定义:1.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2.正义就是帮助
朋友伤害敌人;3.正义是强者的利益;4.不正义比正义有利。这4种说法
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图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对
于我们人生道路的选择有深刻的启示。
柏拉图《理想国》中提到很多教育问题,对后世教育也有深远的
影响,卢梭曾称赞“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论文,像这样的教育论文,
还从来没有人写过咧”也有一些说法“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
梭的《爱弥儿》留存在世,纵令其它教育论著被毁,教育园地也是馥
郁芬芳的。”书中的教育思想精辟深刻,让我受益颇多。
《理想国》中强调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柏拉图认为,儿童阶
段接受了音乐文艺的教育会变得温文有礼,对丑恶的东西反感,等到
长大会受他所接受教养的影响,便会与理性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认
为孩子应该从小实地见习战争,也从音乐中、游戏中养成遵守法律的
精神。柏拉图也提出,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习,要用游戏的方法,这样
我们可以在游戏中更好的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天性。
《《理想国》中也注重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倡学习音乐,艺术,
文学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从而使心灵更和善美好。科
学与人文的结合更利于人的发展,学生也应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艺术
的陶冶从而使心灵更充实美好。
《理想国》中提出女子也应该接受教育。柏拉图认为,一定要给
女子和男子以同样的教育,女子也要学习音乐、体操和军事教育,因
为“同样的禀赋应该给以同样职务”柏拉图的这种思想打破了古代的
传统观念,认为男女平等,天赋和才能相当的人就接受相同的教育、
训练,接受相同的职务,这就为妇女提供了学习和发展才能的机会,
是很伟大的教育思想。
当然《理想国》中也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柏拉图认为,为了
使城邦一直强大,就要控制他们下一代的出生,他认为,最好的男人
必须和最好的女人尽多结合在一起,最好结合者的下一代必须培养成
长,而最坏者的下一代则不予养育。首先我对这种夫妻的结合方式不
认同,这种结合方式对于人们并不公平,其次对于小孩的处理方式太
过残忍,生命本就是可贵的,一生下来就要被处理掉,我们没有这样
的权利,而且这样太过重视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
的作用。还有,不让亲生妈妈照顾自己的孩子,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
都缺乏亲情和母爱,1个缺少爱的国家是很可怕的,而且这也违背了人
的本能。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确实蕴藏了智慧和思想,它对后世的影响
是无法估量的。理想的国家中是存在很多理想的东西无法实现,但是
柏拉图同样认为这是有价值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1个国家不能在现
实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样好就否定这些理论。理想国是我们的1个目
标,1个美好的目标。
所以,正如永动机的失败,生物实验2号的放弃,玛雅帝国的灭
亡,历史不断验证:理想国是不存在的。
《理想国》读后感12
《志向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经常
在字里行间静静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己的思维跑
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
这本书不是很简单读懂的,在细读起来总是觉得在和先哲对话时
少了那份开阔与气度,多了些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话
去理解去探究可那终归是一道很漫长且艰辛的路,所以我将渐渐的前
行,那样收获的或许才更多。
在《志向国》里苏格拉底刚起先探讨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正义
真的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有时想与其长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
正义还不如做一件正义的事,为一些不公发发自己的声音来的更为实
际。或许这是浮躁或许这也是心虚,因为正义千百年来很多人都未明
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几率也很小。但我却信任自己和柏拉图一
样,对正义有着剧烈的向往与憧憬!可他认为肯定的正义在神那里,
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而对于自己甚至对于整代
中国人来说缺乏信仰总是让我们有时候焦虑、孤寂、无所适从,不知
将来、过去,甚至不明白现在。柏拉图最终说让我们恒久走向上的路,
追求正义和才智。我很喜爱,或许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爱因为有了自
己别样的感受。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宏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才智
尽管没有特地的哲学专著,但却几乎体现在他的每部著作当中。不论
是从早期的《志向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
变的《法律篇》,都闪烁着西方哲人的才智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
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在阅读《志向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
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阅历的都是虚幻的。比如
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
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
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赐予友人,把恶赐予敌人、帮助挚友,
损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详细事例,正如现在问我们一样我们总
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因为他认为真正的学问是理念,不是
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而其哲学观点可以简洁的总结为认为
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
实体。感性的详细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
或摹本。这些都在《志向国》的正义论与洞窟理论部分得到了很好的
阐释。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他的理论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但作
为一个智者与先驱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一个人的哲学观对其理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理论也随处可以看
到其哲学观。在《志向国》里柏拉图的这种理念说对其在辩论中思维
的绽开、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这本书对话的起点也是其中
的一个主导观念。在看这本书时我常想起中国的哲学问题,想起另一
位的哲学大师王阳明,或许他们观点什么的相关的真的很少,或许唯
一的关联就是他们都被称作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在过去思维里,在
我们从小被教育或明或暗的教育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时,我们
对唯心主义或许不是厌恶反对但至少也退而远之,不敢亲近,就如王
阳明大家许多人或许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
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
话。这句话充溢了诗意与人生很难理解的韵味,可这句话也是我们在
哲学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进一步知道王阳明是余秋雨的书里提到了
这位老乡,这位在抗日斗争期间日本人特地派人为其守墓,有个日本
将军甚至有个腰牌上写道一生俯首拜阳明,读到后我深深的触动了,
觉得如此对一个厉害的人物在我们厚厚的课本里竟然没有提过,自己
也知之甚少。后来也也许了解了一下王阳明,明白了其宏大,尽管我
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这不能阻挡我们去观赏他的宏大。
本文发布于:2023-01-23 14:06: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09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