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论文
覃建国
人类对于理想聚居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自古有之。在自然经济时
代,人类与山水相依,与大自然共生,过着天然纯朴的聚居生活。然
而,近代不断推进的工业化进程加快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步伐。也加速
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当人们应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备、材料
等)大规模、大范围地建设现代化聚居环境,为生活带来了方便和
舒适的同时,也导致沙漠化等各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
题。因而,研究人居环境的生态化问题对于人类构建现
代生态文明,营造绿色家园,提高生存质量,具有现实的意义。本
文试就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化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一、城市环境生态化的内涵与任务城市人居环境它是指一个由人、建
筑及其周围自然环境构成的系统,是人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后形成的
一种人工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
自然环境即城市公民生活周围的自然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空
气、声音、动物、植物、水体、大地、自然景观等。人工环境是人
工构成的部分,主要包括由人直接或间接参与创造而产生的建筑、
交通、城镇、风景等物体、景观或空间。社会环境是人与人、人与
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是适应群体生活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和精
神生活,即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等。心理环境是自然、人工及
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它更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和随居民个体主观感
觉而变化的不确定性等复杂属性,是对各种居民群体及个体主观精
神、心理感觉产生影响的外部综合性氛围。
城市人居环境应是人、建筑、环境、自然与社会之间处于可持续
性的和谐状态的生态化人居环境。它强调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同时
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人类生存的理想模式。其应具备以下
特点:
1.崇尚自然。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尽量小地对原始自然环境进行变动。
2.经济高效。对能源和资源实行充分利用、循环利用,减少各
土木与建筑工程
交通工程09-2班
26
(技术、设
种资源的消耗,体现4R原则,即减少使用、回收、重复使用和循环
使用。
3.乡土特色。体现地方文化和民俗特色,充分利用当地原料、
地域气候和地形地貌特点。
4.生态安全。居民日常生活安全和环境安全得到充分保证。
5.生活方便。便利与先进的内外交通、内外系统关系,公共服
务设施的配套和便捷的服务方式。
6.环境舒适。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无污染、安静无噪音、宽阔
的绿地和活动空间等。
7.适应发展。用不断调整变化的动态人居环境系统,来同步适
应对总体环境的变化。
8.人本关怀。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对社会生活的人本
关怀。居住区环境的个性美能赋予居民亲切感、认同感、自豪感,为
生活增添丰富的色彩和趣味。
将不符合生态要求的人居环境建成理想的生态人居环境,这一追
态化”的任务是通过对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
的生态建设,不断将人居环境改善为符合生态要求的安全、高质
量、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
二、人居环境生态化应秉持的理念与原则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坚持“生态位”和“发展位”共提
升的原则。传统发展观以强调经济增长为主,其虽然给经济带来极
大的繁荣,但由于忽视对环境的生态保护,造成了人口剧增、资源
匮乏、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文化趋同、区域差距拉大、贫富严重两
极分化等问题,阻碍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于是,人们逐渐认识
到,无论何时何地,发展经济都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不断满
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最佳物
质环境和精神家园,才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不变目标。基于经济增长
与生态建设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一个全新的可
持续发展观近年来得到广泛的认同。它要求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建
设一方面应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
效益的统一;另一方面应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人需求
的能力构成威胁。
因此,在人居环境生态化过程中,要做到不单纯为保护环境而放弃发
展,也不为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将保护环境与快速发展作为一体化目
标,谋求二者的高度统一和互动性的良性循环。通过区域“生态位”
的优化来支持区域“发展位”的升级,通过区域“发展位”的强化来
促进区域“生态位”的优化,做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2.由被动防治转向主动发展.坚持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与生态
建设、生态创新相结合的原则。面对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种种后果,人
们最初的反应是保护环境,防止进一步的破坏,继而加强对污染源
求和建设的过程本文称之为“人居环境生态化”过程。人居环境生
和危害区域进行综合治理,以期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
度。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希望通过管制、处
理和改善,纠正传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给自然、人居环境和
社会带来的负外部性,使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可持续性发展的轨道。
但是,防治仅仅是生态化的基础性活动,是初级层次的生态化。生
态创新则包括生态经济系统本身的变革,创造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和
经济社会系统生态化,以增加生态系统运转化效率,提高生态系统
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供给能力及其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生态创新是环境治理的更高级替代形式。实现人居环境的生态化要
求我们突破“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传统模式,由被
动防治转向主动发展,由初级层次向高级层次的延伸,在环境治理的
基础上推动生态建设,以生态创新提高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的有效
性,实行环境保护、治理与生态建设和生态创新的有机结合。
3.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与生态学原理相结合.坚持生态文明、
生态技术、生态景观、生态社区共同开发。根据系统工程的理论,人
居环境是一个大系统,以各种不同视角来分析,该系统由许多子系
统有机组合而成。引入生态学的观念,则人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
态系统,符合生态学揭示的所有生态规律。在人居环境生态化这个
动态过程中,必须重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质、动态代谢功能、物质能
量转换等规律,尊重生态学所阐明的各种原则,包括:反作用原则、
优势原则、易变性与稳定性的关系原则、保证多方面安全的原则、边
缘效应原则、功能上的一体化原则,等等。落实到人居环境生态化的
不同层面,我们要坚持生态文明、生态技术、生态景观、生态社区
共同开发。
培育一种整体、协同、循环、自生的融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意识为一
体的生态文明,孵化一批经济高效、环境和谐、社会适用的生态产业
技术,建造一片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生机勃勃的生态景观,建
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快乐、健康、高尚的生态社区,使它们得
到共同发展,整体优化。
三、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化的主要对策
在从事区域的经济和生态规划时,以着眼范畴和重点策略的不
同,人居环境可以有乡镇人居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之别。由于城市化
进程的推进以及城市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城市人居环境也成为人们
重点研究的对象。本文认为,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化的主要对策如下:
1.建设生态社区。零点调查公司曾在全国做了一次市场调查,
题目是“你最想拥有什么?”,结果超过70%的被访者首先选择了
“健
康”。可见社区的功能不应停留在解决住的问题,还应为居民创造健
康、清洁、舒适、自然的最佳生活环境。建设生态社区已日益受到世
界各国的重视,德国、澳大利亚等地做出了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典型
范例,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也将社区的生态化建设列为自己首当其冲的
任职目标。生态社区由绿色空间系统、水资源系统、废弃物处理系
统、清洁能源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文化活动系统和环境管理系统所
构成,是满足居民方便、舒适、卫生、安全和景观环境优美要求的生
态文明社区。建设生态社区应按照生态学原理,应用生态设计方法,
将自然因素融入社区环境中,在经济性的基础上构建人、社会与自
然完整和谐的系统。创造包括住区环境中的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
性和居民活动空间多样性的居住空间环境。
2.发展绿色空间。扩大绿色空间不但有益于居民的身心健康,
使居民心理上产生舒适愉悦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改善市
容市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区位竞争力、发展力。近年来,我国
上海市下大力气发展绿色空间的有益做法已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效应。
因此,要改变人们“寸土寸金”的传统思维方式,避免将所有可资
利用的空间都用于建设经济用途的人工环境的短视做法;要认识到
发展绿色空间直接有利于吸收外来投资和吸引人才,在一定程度上
能有效地改善社会环境。绿色空间包括居住区公共绿地、组团绿
地、宅旁绿地、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公建庭园、住区外围防护隔离
绿地、道路绿化等,它所起的作用不仅是利用其观赏特性进行美化装
扮和创造丰富的文化、感情氛围,最为重要的还是它对人居环境的生
态服务功能。J
发展绿色空间应着重考虑绿化面积及绿化物
种。在确定绿地面积时。应从碳平衡和氧平衡的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
能角度进行总量设计和规划布局。在规划和开发绿色空间的过程中,
应摆脱传统园林绿化观念的局限。强调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对绿色空
间的功能进行全面强化,为此需遵守如下原则:(1)营造舒适环境的
原则;(2)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原则;(3)选用适生物种的原则;
(4)合理的群落组配原则;(5)适当提高生物多样性原则。
3.人居环境设计采用生态技术。人居环境生态设计的目的是使
生态学的竞争、共生、再生和自生原理得到充分体现,资源得以高效
利用,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生态设计是建筑设计、风景园林、环境工
程、能源工程等工程设计与生态学结合的综合性环境设计,以满足居
民的个体需求和生态保育的要求。在建设生态人居环境中。环境监
测、污染治理、资源节约、绿化建设均应尽可能应用先进适宜的生态
技术,重点推广信息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住宅产业化技术、建筑
用钢技术、化学建材技术、新型建筑结构与施工技术、水工业技术、
垃圾处理技术、地基基础与地下空间技术等。
4.发展生态建筑。生态建筑亦称为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是
按照生态平衡原理,使人工建筑环境及其所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
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从而产生一个相对稳定的互
为依存与循环的新型建筑。生态建筑注重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保护自然植被、原生土壤等,不仅创造了舒适的小环境,也创造一个
与自然和谐的大环境。目前德国已建成了400多座生态建筑,均
选用清色的天然建筑材料,并经过反复检验处理,以确保无毒无害。
为加速生态住宅的发展,世界上第一所专门培养生态住宅设计与建
筑人才的高等学府
生态住宅建筑学院,已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建成招生。
5.交通系统生态化。加大交通系统建设和管理的力度,发展城
市智能交通系统。城市化进程促进了道路交通系统的不断建设发展,
为居民出行提供便捷;同时道路交通系统的扩展及汽车的普及又不可
避免地导致空气污染,并进而影响居民的健康、舒适。这一矛盾将在
相当长时间内困扰着城市的人居环境生态化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是在
较完善的道路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
和系统工程技术集成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所建立的一种实时、准确、
高效、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它是充分发挥
现有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挤的有力措施。
6.水资源系统生态化。水资源系统包括了生活用水的供给、污
水、雨水、景观用水等。水资源生态化的目标是保证水资源的持续、
合理和有效的使用。它要求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
约、保护过程中,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
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工作大多尚处起步阶段。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和工程建设规模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式很
不相称。
7.城市垃圾处理生态化。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
速增加将带来城市垃圾产生量的持续增长,对城市文明和人居环境质
量带来巨大的威胁和压力。必须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加强对垃圾排
放、处理回收利用的管理;必须统筹规划,引进、开发和推广垃圾
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先进处理技术;同时运用市场机制,实
行垃圾排放收费制度,培育垃圾处理产业。
8.大力提倡“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指以绿色、自然、和谐、
健康为主题的,有益于人类健康、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一种现代消费
模式。它倡导在追求科学、文明、健康、舒适的生活同时,注重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治理污染,从而实现“可持续消费”
本文发布于:2023-01-23 13:00: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06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