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1-23 12:37:36 阅读: 评论:0

2018年中考数学卷子答案-都督的拼音


2023年1月23日发(作者:温州乐园)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1000字

在品读汪曾祺的作品好似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

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在平常的话语中隐藏着与众不同的趣

味。翻阅他的作品,大多是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

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就是这样的景色让我们感觉到了安

静,祥和的气氛。一起来看看汪曾祺散文读后感1000字,欢迎

阅读!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1

汪曾祺的作品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的语言文风。汪曾祺的

作品是能够读出生活的。这是源于作家对生活的真诚吧。他所写

的都是自己熟悉的生活:旧时代的高邮小城、西南边城昆明、文

化界的故旧师友、西南联大的师生、北京京剧团的戏曲演员;故

乡的大淖、荸荠庵,昆明的白马庙等。他的作品中总有他自己过

去生活的影子,因此写起来有真切的认知,有感情。

汪曾祺的作品,我看得较多的是散文。下方我将从他的散文

中举几个例子,分析一下语言,表达我的感受和观点。

那棵龙爪槐是我一个人的。我熟悉他的一切好处,知道那个

枝子适合哪种姿势。云从树叶中间过去。壁虎在葡萄上爬。杏子

熟了。何首乌的藤爬上石笋了,石笋那么黑。蜘蛛网上一只苍蝇。

蜘蛛呢?花天牛半天吃了一片叶子,这叶子有点甜么,那么嫩。

金雀花哪儿好热闹,多少蜜蜂!波——金鱼吐出一个泡,破了,下

午我们去捞金鱼虫。香橼花蒂的黄色仿佛有点犹豫,别的是花飘

下,香橼花时掉下的,花落在草叶上,草稍微低头又弹起。——

《花园》

《花园》这篇散文读起来颇搞笑味,语言十分的生动活泼。

对景物的刻画很好,文字虽是印在纸上,纸虽是平面的,但眼前

看到的是立体的,是鲜活的,是有生命的。感觉手是能够触摸到

它们的,《花园》中所塑造的景物那样真实地出此刻我眼前,唤

起了心灵最柔软的那部分,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汪曾祺的作品

是有生命的,在于他的语言平实、生活,它所描述的东西也是如

此,平凡渺小,但却凝聚着巨大的能够打动人心灵的力量。汪曾

祺用心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和温馨,贴近的观察生活。源于生活却

高于生活。

胡同是贯穿大街的网络。它居闹市很近,大哥酱油,约二斤

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似有很远。那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

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

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

片,摇动做声);算命的盲人(此刻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

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胡同文

化》

汪曾祺描述的胡同中的场景很生活、真切。人物的特点很鲜

明,虽描述每个人物只有简短的一句话,但他抓住了人物的细节,

抓住了人物的魂。汪曾祺对风俗的关注体现了他对民族群众生活

和文化的喜爱。汪曾祺在《咸菜和文化》说:我们要在小说里表

现的文化,首先是此刻的,活着的;其次是昨日的,消逝不久的。

理由很简单,正因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出,想得透。汪曾

祺写的《胡同文化》语言平实,贴近生活,也是期望把这种文化

以最简单真实的方式传递给更多人,让这文化更好的延续下去。

正如汪曾祺所说的:他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他用

朴素着实的语言记录生活。归有光的“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

事”也尤其受他推崇。汪曾的文学作品展示了现代汉语写作的另

一种可能,那就是从活的传统和活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2

汪曾祺何许人也?似有耳闻。语文老师推荐的。理由?文风质

朴,文笔清淡,值得好作空话、大话的“我”品味。

借来汪曾祺的散文集,略翻了翻。*的确富有生活气息,只

是,味道似乎不浓。

……

我只道把汪的*搁置了下来。只是那夜,心情焦躁,疲乏不

堪,我信手拿来汪的散文集,随意翻至了《西山客话》。读着读

着,眉头不再紧锁,嘴里也不再抱怨了。完全被朴实文字里所描

绘的迷人景致吸引住了——“山前有一片杏树,约有干株。一千

棵杏树,都开了花,那可是很壮观了。远望一片浅红的海,如云

蒸霞蔚,使人目眩神移。”“弄楼一侧有一棵玉兰。八大处只此一

棵,据说是明代所植,高与楼齐,开花时瓣如玉片,蕊似黄鹅,

一树光明。”……

原来质朴如是的文字可以描绘出如此绚烂的画面,原来用我

们的双眼可以发现如此光彩的美景。

看!汪老这样写——“西山多隐士,绝世遗名,只求执守真我。

在八大处山庄怡居或小憩,做一个闲人,晨起拾级登山,暮看夕

鸟投林,春花秋月,兴衰荣辱,存乎一心,然则‘清冷之状与目

谋,营营之声与身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淡泊宁静,心止如泓,非但抛却都市繁嚣陆离,更能忘象见性,

俨然小隐于野。”

这就是汪老的人生哲学——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我恍然大悟,沉静的心也似那寂静的夜一般清澈悠远。

自那以后,我开始乐于读汪老的散文。与老人家一起品味生

活,品味心情。

汪老定是个吃客,我暗想,坏笑。你看他那不滞于形的文字

竟能让人垂涎欲滴。且看《豆腐》一文中——“香椿拌豆腐是拌

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

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

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

春不忘。”

家常菜,家常*,家常情调。

汪老用无华的文字回忆着一位位故人,却又那么形象而生动

地呈现出富有个性的人物。看他在《赵树理二三事》中有这

么一段——“赵树理担任《说说唱唱》的副主编,不是挂一

个名,他每期都亲自看稿,改稿。常常到了快该发稿的日期,还

没有合用的稿子,他就把经过初、二审的稿子抱到屋里去,一篇

一篇地看,差一点的,就丢在一边,弄得满室狼藉。忽然发现一

篇好稿,就欣喜若狂,即交编辑部发出。他把这种编辑方法叫做

‘绝处逢生法’。”

人物形象,贵在形似又神似。就在这样的文字中,我除了喜

欢赵树理先生,也就更喜欢汪曾祺先生了。

……

汪老的散文大多如此风格,以平淡致远见长。

我想,汪老散文中的味道,浓起来了。

有人会说,家常*,不值玩味。但我想,汪老的散文值得我

们学习的恰是以下两点:其一,文字不求矫揉造作,文风平易近

人,一扫靡艳之风。其二,无论作文,还是做人,都要常葆乐观

从容之心态,能懂得以包容之心话“家常人生”。

这,就是我眼中的汪曾祺与他的“家常*”啊。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3

仲夏时节,手捧汪曾祺散文集《人间草木》(北京燕山出版

社2019年4月出版),从他清浅勾勒的笔墨里,却分明看到了春

的蓬勃和世间的祥和。这些荟萃汪曾祺恬淡智慧的经典之作,集

中代表了先生四十多年文学创作的思想精华,从容淡泊的叙述

里,一幅宁静安详的和谐图徐徐在眼前展开。

书中所辑录的篇目,最早的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但大部分

是汪曾祺写于后半生的作品。写作风格也由最初的华丽蜕变到后

期的朴实,写作技巧也是逐渐臻于至境。全书共分“人间草木”、

“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

杂事”等七辑。既聚焦各色花草景致,又书写故乡和各地美食,

恬淡至性的笔墨里,泛着汪洋的文化气息。此外,还有游走性的

笔记,真实记录着徜徉山水间的心情,流露出探访各地人文风情

时的点滴欣喜。

对于师从沈从文的文学大家,西南联大的那段求学生涯,一

直是汪曾祺笔下常常提及的话题,此番在《人间草木》里,汪曾

祺用写实的手法,述说着寒窗苦读的艰辛,深情讲述着与恩师间

的坦诚交往。或许是这种真挚的师生情触动了汪曾祺的心弦,让

他由此又联想到了自己的生身父母,在本书中,他完全抛弃了游

山玩水时的闲适和散淡,专门在“平淡人生”这辑中,用大量深情

并茂的文字,写下了对父母的回想和怀念,彰显出汪曾祺重情重

义的孝子情怀。毋庸赘言,作为现代文坛独树一帜的文学大师,

汪曾祺对于文学创作自有一番独到的见解,这些心得体会也悉数

收录在本书中,他既谈小说和散文的创作之道,也与读者分享多

年从文的经验之谈,字里行间尽显汪曾祺对中国文化的敬仰和自

信。

汪曾祺是一位真性情的作家,行文落笔简洁自如,往往寥寥

几笔,就描绘出人间风情万种,在空灵幽静的意境里常让人浮想

联翩。其洗尽铅华的文字亦如他灵动脱俗的书画,真实映照着他

洒脱不羁的人生。所以,品读汪曾祺的文字,尤其是他的散文,

根本看不出他轻车熟路驾驭文字时的刻意做作,他的功力总是在

悠闲轻适中,不着痕迹地流露出来。那些平淡的字句好似泉眼里

冒出的股股清泉,清澈明亮,汩汩流淌中还常常泛着生活的甜香,

轻啜一口,总是那么回味绵长。这种出神入化拿捏文字的至高境

界,在他谈及家乡和各地美食的篇章里,几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

体现。如写昆明野生菌一章里,写菌的品种不仅繁多,而且制作

花样还层出不穷,从他不急不缓的表述中,已然闻到了这些野珍

的草木芳香,一种急于品味人间美食的征服感,早已被他情趣盎

然的文字俘虏殆尽。

在《人间草木》里,汪曾祺由风情也触及到了人生。但他绝

不是浅白直露地来一通说教,而是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感

悟,悄然隐喻到笔下的一花一草一人一事里。先生一生经历坎坷,

曾遭受过非人的待遇,但他鲜有愤世嫉俗的冷嘲热讽,更没有躲

到一隅做生活的旁观者。他就像一个充满了童趣的告白者,流连

于世间缤纷的草木间,闻着悠悠花香,品着四方美食,赏着九洲

盛景,在触景生情中,还不忘当年一路走来的诸多不易……虽然

生活对他有过不公,命运也对他有过苛刻,但他依然心怀感激地

拿起笔,摊开洁白的稿纸,尽情讴歌着人间的美好和祥和。读这

样的书,我们感觉不到生活的压抑,也没有心机上的负累,在他

活色生香的文字里游走,内心的欣悦感禁不住油然而生。

古人说得好“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汪曾祺以《人间草木》

为题,足见他对大自然的草木有着很深的感情。而草木又是与山

和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汪曾祺其人也好,其

文也罢,完全称得上是智仁相间的大师。故而,读懂了他笔下的

草木,也就读懂了他那颗包容万物的智者仁心。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4

这天读完汪曾祺散文,感触较深。

一是学到一些理论知识。比如如何在*中用字,其中他提到

中国汉字的独特性和好处,他说中国汉字是用来看的,不是说的。

许多诗歌一朗诵就没有以前的东西了,因此他反对朗诵诗歌和散

文。他主张一字一字的认真扣字眼,沈从文的《边城》不到七万

字,但写了半年。汪曾祺的散文同样从一个一个的字来看没有什

么独特。但当放到一齐那种行云流水的洒脱真的很奇妙。他主张

刻画人物不就应描述太多,而就应从环境、声音、颜色等各个方

面进行描述和烘托。如何组织*?他说他是先在头脑里应对整个*

有了轮廓以后才写的。要先有个整体的构思。这些都是他端一杯

清茶静坐时想出来的。

二是他的散文风格朴素、简练。人人看了都会明白,都能看

懂,正是师承了沈从文的特点。虽然朴素,但那是一种文学修辞,

文学语言,不是方言,没有在语言上的研究和大师的本领,是写

不出那样的文字的。汪曾祺也说到老师沈从文、老舍他们是怎样

练字的。汪曾祺本人家学渊源深厚,爱好广泛,上小学时,他的

祖父就给他教《论语》,写小论文“义”,这就相当不错了,我上

小学时,除了会放羊、掏鸟窝之外,文化的东西是绝缘的。汪曾

祺散文我觉得最值得称道的是那种“真”,一点没有矫揉造作的嫌

疑。是真情、真语言。尤其是那种语言真是难得,是就应让我们

这些后辈好好揣摩的。一看就令人舒服,可信,不像此刻好多人

写的*喜爱辞采华丽,但资料空空。不舒服,很令人别扭,不真

实。由于爱好广泛,他的散文自然就十分博雅。草木性灵、历史

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风土、艺术文物……。都有涉及。但最真

的是写人物的部分,尤其是对师友、家世、父亲、母亲等的回忆

*写的最美。令人陶醉,表现出他的善良、和蔼、真实。如《多

年父子成兄弟》中对父亲的回忆,父子之间是那样自由、平等、

融洽。《我的母亲》中对三位母亲的回忆。虽然两位是继母,但

却充满了感情和幸福。

三是他的用情。他对任何人都是友好的。如对西南联大的诸

多师友的回忆中,我们就能感觉到他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情。很纯

真,很自然,我觉得做人就就应像他一样。对任何人都很友好,

对任何事都很认真。且那种追求自然、朴素的养生之道也值得我

学习。文中提到的他的老师的一些为人处世,待客之道,修身养

性我觉得对我影响还是很大的。那都是真人真事,人在生活中就

应持续一颗童心,不好装腔作势。看书就是学习嘛。学*,学做

人,都很重要。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5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暗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是陆放翁的诗,与他广为人知的表达报国雪耻之志的诗歌

不一样,这首诗给我们看到了一个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情趣,闲适

的情绪有一种不被尘世所染的脱俗,就如汪曾祺先生的散文。

汪老是喜爱这首诗的,不如说是他喜爱这种情绪,这种情绪

是具有生活气息的,他想展现给我们的就是他的带着情绪的生

活。

他对生活的感觉,似乎略有逃学孩子的清闲,世界也就这么

大:嘴里叼着的微甜的草根、为了捉“都溜”沾惹了一身的臭芝麻、

苗族女孩子娇嗔柔和的“卖杨梅——”声、在窗台上悄悄“吸着水”

的绣球花,这就是生活,甚至能够说是一种艺术,他真实地、切

身地享受这种艺术。

他是个别样的作家,他与当今坐在家里或办公室里眼珠牢牢

盯住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神经几近被络绎不绝的电话摧毁

的作家不一样。他的*、他的书像是被他本人抚摩过千万遍的,

字里行间散发出的是木头铅笔的味道,而不是机器的硬冷,我能

看到一个健朗的老人用他骨骼突出的手握住铅笔,面带淡定从容

的微笑,他细腻动情的笔触时不时地给自己和我们一个小小的惊

喜、小小的感动,为了一小盘带着雨珠的洁白的缅桂花,抑或是

为了一条从湖心突然一跃而起的大鱼,还是堂倌颇具京腔的一声

“收茶钱——”,它们以滋润人心的方式诠释了“绚烂之极归于平

淡”的东方古训。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

境界、一种认识,大多数人为了摆脱平庸而奋斗,但是那些成功

的人在经历了暴风雨也见过了彩虹后,往往不再好高骛远,而是

明白平淡、用这种平淡的心境热爱着平淡甚至“平庸”的日常生

活。

其实从他的*里得以体现的闲适之美正是他经历了人事浮沉

后所潜心追求的,大美之美固然可畏,但是他给我们看到的是那

种能令人会心一笑的小美,美在身边,美在本分。可惜此刻人们

大多没有精力和情绪去关注这些看似琐碎的美,他们大多脚步匆

匆,厚重的镜片竟把人们的心与社会、与自然隔离,太多的金属

制品竟把人们的心层层包裹,作者在极力让我们感受美的同时,

我分明听到一个慈祥的声音在对忙着赶路的世人们说:“孩子们,

慢点走,你们看这朵海棠的颜色,像是哪个大家闺秀的胭脂水不

留意从指尖滑落,浸进了花瓣里。真美。真美。”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1000字

本文发布于:2023-01-23 12:37: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05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爱情 诗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