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下数学《一次函数》课件
浙教版八下数学《一次函数》课件
一、教学内容的说明
本章是学习函数的第一阶段,具体讨论最简单的初等函数——次
函数。本节课要完成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和一次函数的性质的学习。
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拓展,又是后继学习“用函数的
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对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
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
讨论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体会知识间的联系,进而形成完整探
究函数知识的认知结构。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我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一次函数”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
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应描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感悟一次函数
图象的形状及其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会利用两个
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使学生通过画函数图象,并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
数形结合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并能运用性质、图象及数形
结合法解决相关函数问题。
3、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有探究
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其中,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法在解决数学问
题中的作用,因此,把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但是对于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图象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并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情,这也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
我引导学生观察、动手、类比、探究、归纳。在启发讲授的基础上,
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合作交流。
在教学手段方面,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方式,直观、
形象地再现了图象的平移过程。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具体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熟练性质、应用练习;回顾所学归纳小结。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因为学生已了解正比例函数和性质与一次函数的概念,故让学生
先回顾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类比、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及
其性质作好铺垫。
提问:
1.什么叫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形状是什么样的?
3.正比例函数(k是常数,)中,k的正负对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影
响?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在学生已经知道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的基础上,通过学
生画图、观察、比较、猜想、验证。让学生体验两者之间的位置关
系,函数的图象实际上是对直线上的所有点进行了平移的结果。
1.画图:用描点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
2.观察:比较上面两个函数图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观察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见书29页观察)。
3.推广:(1)所有的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吗?
(2)直线与之间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
(3)由直线可以经过怎样的变换的平移得到直线?
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图象的平移过程,我选择了多媒
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方式
(课件展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学生熟悉和掌握一次函数图像的两点法的画法,并为探究一
次函数性质做准备,在此设置了一个画图像的题目进行实践、体验
与探究
1.实践与体验: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像
2.探究:
类比正比例函数探究一次函数解析式中的k的正负对函数图像有
什么影响?
3.归纳:一次函数的性质。
(四)熟练性质、应用练习
在此我设置了1个练习:
直线与轴的交点坐标为;与轴交点坐标为,图像经过第象限,随
增大而。
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适度加些类似题目(可由学生编写)
(五)回顾所学归纳小结
课堂小结既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对所
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的过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首先启
发学生从知识上和方法上进行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并学会了简单方法画图像
其次引导学生利用图表进行小结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与解析式的
练习,即常数k、b对图象的影响。我引导学生列出表的项目,有学
生在下面自己完成。并要求学生编写题目进行练习,加强记忆。
示意图(草图)
直线过的象限
直线变化趋势
性质
(六)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为了巩固课堂的学习成果,养成整理知识的习惯,同时激发学生
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在此,我布置了如下的作业:
1.完成表格并记忆
2.教科书35页2,3,4,8。
3.(选做)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两点,当时,则的取值范围是什
么?
设计第1题加深知识巩固,培养整理知识的能力,为熟练掌握一
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奠定基础。第2题都是基础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3题是考察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综合题,做为选做题,为以后
的学习奠定基础。
[高二数学课件:《函数的极值与导数》]高二数
学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函数图象,了解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
和充分条件
〈2〉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与极小值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借助函数图形直观感知,并探索函数的极值与导数的
关系。
3情感与价值
感受导数在研究函数性质中一般性和有效性,通过学习让学生体
会极值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增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意识。
二、重点: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
难点: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三、教学基本流程
回忆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与已有知识的联系
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
组织学生自主探索,获得函数的极值定义
通过例题和练习,深化提高对函数的极值定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导数和函数单调性的关系是什么?
(提问C类学生回答,A,B类学生做补充)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教案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1)当t=a时,高台跳水运动员距水面的高度最大,那么函数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在t=a处的导数是多少呢?
(2)在点t=a附近的图象有什么特点?
(3)点t=a附近的导数符号有什么变化规律?
共同归纳:函数h(t)在a点处h/(a)=0,在t=a的附近,当t<a时,
函数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单调递增,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0;当
t>a时,函数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单调递减,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
案<0,即当t在a的附近从小到大经过a时,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先正后负,且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连续变化,于是h/(a)=0.
3、对于这一事例是这样,对其他的连续函数是不是也有这种性
质呢?
<二>探索研讨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1、观察1.3.9图所表示的y=f(x)的图象,
回答以下问题: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1)函数y=f(x)在a.b点的函数值与这
些点附近的函数值有什么关系?
(2)函数y=f(x)在a.b.点的导数值是多少?
(3)在a.b点附近,y=f(x)的导数的符号分别是什么,并且有什
么关系呢?
2、极值的定义:
我们把点a叫做函数y=f(x)的极小值点,f(a)叫做函数y=f(x)
的极小值;
点b叫做函数y=f(x)的极大值点,f(a)叫做函数y=f(x)的极大
值。
极大值点与极小值点称为极值点,极大值与极小值称为极值.
3、通过以上探索,你能归纳出可导函数在某点x0取得极值的充
要条件吗?
充要条件:f(x0)=0且点x0的左右附近的导数值符号要相反
4、引导学生观察图1.3.11,回答以下问题:
(1)找出图中的极点,并说明哪些点为极大值点,哪些点为极
小值点?
(2)极大值一定大于极小值吗?
5、随堂练习:
如图是函数y=f(x)的函数,试找出函数y=f(x)的极值点,并指出
哪些是极大值点,哪些是极小值点.如果把函数图象改为导函数y=函
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的图象?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三>讲解例题
例4求函数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的极值
教师分析:①求f/(x),解出f/(x)=0,找函数极点;②由函数单调
性确定在极点x0附近f/(x)的符号,从而确定哪一点是极大值点,哪
一点为极小值点,从而求出函数的极值.
学生动手做,教师引导
解:∵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x2-4=(x-
2)(x+2)令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0,解得x=2,或x=-2.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
(1)当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0,即x>2,或x<-2时;
(2)当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0,即-2<x<2时.
当x变化时,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2)
-2
(-2,2)
2
(2,+∞)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
0
_
0
+
f(x)
单调递增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单调递减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单调递增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因此,当x=-2时,f(x)有极大值,且极大值
为f(-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当x=2时,f(x)有极
小值,且极小值为f(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函数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的图象如: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归纳:求函数y=f(x)极值的方法是: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1求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解方程函数
的极值与导数教案=0,当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0时:
(1)如果在x0附近的左边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0,右边函数的
极值与导数教案<0,那么f(x0)是极大值.
(2)如果在x0附近的左边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0,右边函数的
极值与导数教案>0,那么f(x0)是极小值
<四>课堂练习
1、求函数f(x)=3x-x3的极值
2、思考:已知函数f(x)=ax3+bx2-2x在x=-2,x=1处取得极
值,
求函数f(x)的解析式及单调区间。
C类学生做第1题,A,B类学生在第1,2题。
<五>课后思考题
1、若函数f(x)=x3-3bx+3b在(0,1)内有极小值,求实数b的
范围。
2、已知f(x)=x3+ax2+(a+b)x+1有极大值和极小值,求实数a的
范围。
<六>课堂小结
1、函数极值的定义
2、函数极值求解步骤
3、一个点为函数的极值点的充要条件。
<七>作业P325①④
教学反思
研讨评议
反比例函数数学课件
反比例函数数学课件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利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说出它的性质;
2.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性目标
1.经历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过程,会说
出它的性质;
2.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数学问
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节的练习中,我们画出了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发现它并不是
直线.那么它是怎么样的曲线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般的反比
例函数(k是常数,k≠0)的图象,探究它有什么性质.
二、探究归纳
1.画出函数的图象.
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在反比
例函数中自变量x≠0.
解1.列表:这个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零的一切
实数,列出x与y的对应值:
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
在京各点点(-6,-1)、(-3,-2)、(-2,-3)等.
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
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
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上述图象,通常称为双曲线(hyperbola).
提问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
学生试一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
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
学生讨论、交流以下问题,并将讨论、交流的结果回答问题.
1.这个函数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和函数的图象有什么不同?
2.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内?由什么确定?
3.联系一次函数的性质,你能否总结出反比例函数中随着自变量
x的增加,函数y将怎样变化?有什么规律?
反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
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
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注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轴和y轴没有交点;
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以上两点性质在上堂课的问题1和问题2中反映了怎样的实际意
义?
在问题1中反映了汽车比自行车的速度快,小华乘汽车比骑自行
车到镇上的时间少.
在问题2中反映了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饲养场的一边越长,另一
边越小.
三、实践应用
例1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的值.
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又由于图象在二、四象限,所
以m+1<0,由这两个条件可解出m的值.
解由题意,得解得.
例2已知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求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的象限.
分析由于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因此k<0,而一次函数y=kx-k中,k<0,可知,图象过二、四象限,
又-k>0,所以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
解因为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所
以k<0,所以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例3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
(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
点是否还在图象上?
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1时,y=-2.由待
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
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由点A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的值,再验证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
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0).
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1时,y=-2.
所以,k=-2.
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所以,
点A的坐标为.
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不在这个图象上;
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不在这个图象上;
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这个图象上;
例4已知函数为反比例函数.
(1)求m的值;
(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
(3)当-3≤x≤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1)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解得,m=-2.
(2)因为-2<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在各
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因为在第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当x=时,y最大值=;
当x=-3时,y最小值=.
所以当-3≤x≤时,此函数的最大值为8,最小值为.
例5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厘米,宽是
5厘米,高是x厘米.
(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关系式;
(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画出函数的图象.
解(1)因为100=5xy,所以.
(2)x>0.
(3)图象如下:
说明由于自变量x>0,所以画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是位于第
一象限内的一个分支.
四、交流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探讨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hyperbola).
2.反比例函数有如下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
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
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五、检测反馈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2).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3时,y=8,求:
(1)y和x的函数关系式;
(2)当时,y的值;
(3)当x取何值时,?
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所在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
n的值.
4.已知反比例函数经过点A(2,-m)和B(n,2n),求:
(1)m和n的值;
(2)若图象上有两点P1(x1,y1)和P2(x2,y2),且x1<0
本文发布于:2023-01-23 11:54: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03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