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优秀十篇
红楼梦读后感篇一
春去春又来,花开花落。
我轻轻的合上《红楼梦》,倚在窗边,缄默不语,让自身回到那个风情万种的
故事中去。
净土从你的指尖缓缓流过,掩盖着凋零了的花。曾几时,花儿们自以为有亘古
不变的璀璨,可如今却是低落的埋葬。曾几时,你花容月貌,香气袭人,然而你最
后却徘徊在香玉消损的边缘。
那时,我明白了花的无奈,你的寂寞,我一时无语,自是低下头去。
“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连王熙凤都没有见过如此
标致的人。而你对宝玉则是一见如故。当晚你为引起宝玉掷玉的事还伤心落泪。
“侬今葬花人笑痴,它年葬侬知是谁?”每当花落之时,你都会小心翼翼地将花
瓣收集起来,埋进土里,还免不掉伤心地哭一场。如今,花锄犹在,可它的主人再
也不能使用它了……
在水边,你吟出了“花落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诗句;在水边,你发
出了“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疑问;在水边,你发出了“一朝春尽红
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你是忧郁的,在三生石前你得以甘露滋润,为报
灌溉之恩下世为人,“我把这一生的眼泪都给了他,这也偿还得过他了。”你从此注
定为了“无故寻怒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的花花公子流尽了眼泪。
你尝遍了寄人篱下的滋味,贾府中的人勾心斗角,宝玉送你的手帕上该有多少
在贾府流下的眼泪啊!
紫鹃等人哭的死去活来,而你却奄奄一息了。
你短暂的几十个春秋,留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千古奇缘,一段令人感叹、欣惋
的凄美故事,一段闻名遐迩的爱恋,一个千秋万代的遗憾……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篇二
她,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也醉了世人——走进《红楼梦》一书,我被她
深深吸引,她就是林黛玉。
她,“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有着天仙般的美貌;她,
行动如风拂柳,娴静如花照水,娇娇柔柔,惹人怜爱。从对她寄人篱下的怜悯,到
对她出口成章的钦佩;从对她哭哭啼啼的厌烦,到对她病若西子的怜爱;从对她故
作清高的憎恶,到对她焚稿断情的痛惜……林黛玉一生凄惨的命运令我扼腕叹息。
她身上的气质是常人所不可比拟的,她的文采和才华令人赞叹。对于她来说,
诗就是她情感和精神的寄托。读着她写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
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
知”,一种莫名的伤感便不禁涌上心头,花落了花不知,人死了人不知,这是怎样
的悲伤啊!一首《葬花吟》道出的也正是她一生凄凉的感情和冲破封建礼教的渴望。
她的一生是坎坷悲惨的。她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身世沉浮,与宝哥哥错
过,为了报恩,流尽了眼泪,那个时代的她,也许怨过,也许恨过,命运的作弄,
他和她彼此错过,只是过客……我曾埋怨黛玉命运的不公,让她临死前都没能看懂
宝玉对她的爱有多深。但,我又为她庆幸。若是她活得长久一点,看到贾府被抄的
人间惨剧,岂不是要把眼泪流干?以黛玉脆弱敏感的心,如何能承受家破人亡的巨
大不幸?以黛玉的高傲、纯洁,她如何面对那样一个污浊的世界?倒不如“质本洁
来还洁去”,做她高傲清高的绛珠仙子,畅游于“太虚仙境”。
《红楼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为线索,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封建社会末
世的种种人情世态,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和腐朽。透过林黛玉,
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红楼梦》,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林黛玉当时所处封建社会的
黑暗。我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她悲惨的命运而惋惜。然而,正如封建社
会必然走向覆灭,在那个时代,黛玉注定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终究是黛玉醉了红楼,乱了浮华。走进《红楼梦》,邂逅那一抹温情,那一世
凄凉……
红楼梦读后感篇三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红楼梦》
第一次读《红楼梦》,只觉得心中有一丝隐痛以及对于黛玉的不满和惆怅。一
个红楼的女子,竟永远只淌些小女子的眼泪,没有坚强的心,没有乐观的心境。是
的,泪水逐渐消散了她叹息般的目光、丁香般地惆怅……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
颜老死时。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黄土掩风流。这些都是黛玉曾经含泪吟出的没有
一丝音调的歌。初读《红楼梦》时,我仅以为这不过是一个深锁闺口、多愁善感的
女子无奈伤感时,排遣心中悲伤的词句,脆弱,易伤。
现在,再一次翻开《红楼梦》,重读那个让我爱而不能、舍而心碎的女子——
林黛玉。或许是心境不再一样了吧!或许她的眼泪看得更加真切,黛玉仿佛不再是
那个小时与宝玉吵架时伤心流泪的女子;不再是只会说:“留得残叶听雨声”的孤高
小姐龙不再是看到花自飘零水自流掩面而泣的黛玉。在我无数次的思考中,我终于
明了!她的眼泪不是一个小女子流下的仓促之泪,她的泪是有一个凝聚的过程的。
是一个灵魂最含蓄的呻吟,是一个悲剧的绝美体现,是文章的温床!
试看,曹雪芹为何把红楼的主角描写得如此多泪?他必是要达到心碎的效果,
黛玉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却为其他的悲剧挥泪如雨。见到她的泪,便知红颜薄命,
便知这无数女子吟唱的红楼曲不过是一首短暂的悲歌。人间有大爱,也有小爱,那
我宁称黛玉的哭泣是大泣。她让多少人感叹于她绝佳的才情,她让多少人为《红楼
梦》痴迷,她让多少人为悲剧流泪,像我。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我只能借用那些忧伤的曲调来表达我对黛玉隐隐的痛以及深
深的爱。这痛,便像那银红的雾,轻轻地游移在我的青春年少,久久不散了那份奇
异的孤芳。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篇四
“悼红轩十年辛酸泪,红楼梦谁知其中味。”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诉说着那些
表面看来都是平常的生活细事,但常常又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
有深刻社会意义,众人遭遇皆苦,林妹妹尤为惹人同情。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原是太虚幻境中的那棵绛珠仙草。因受神瑛侍者滴水
之恩,便陪其一起去往人间,许还他一世的眼泪,转作人世,。林黛玉天生丽质,
气质优雅绝俗,才华横溢,故有才女之称,但即便是这样一位才人,最终也落得人
财两空。
从性格上来说,林黛玉喜静不喜动,性格抑郁,看待事物多为消极方面,这也
因此奠定了他的悲惨的一生。宝钗与黛玉可以说为对立面,宝钗待人随和,这也间
接导致姐妹们喜欢宝钗多于黛玉,更使黛玉更加忧伤。家中的遭遇让黛玉敢爱而不
敢言,做事处处小心,“顾花自怜”是他对自身悲剧性命运一片无可奈何的伤感。在
她看来,一切成空:美与才,诗与爱。
作为书中主角之一,林黛玉外形更让人羡慕,王熙凤道:“天下竟有这样标志
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更加突出了黛玉的美丽,书中有从宝玉的角度展现了神
仙似的黛玉,在我看来,林黛玉的美是一种高贵绝俗,病态的美,她既有颜又有才,
自尊心更是要强,与人交谈更是尖酸刻薄,这也是她软弱背后的盔甲。
读完红楼梦,我认为林黛玉是一个楚楚动人,惹人怜爱,才华横溢,多愁善感
的女性,他因当时社会的封建制度和腐朽的观念,害怕自身受到伤害,因此把自身
封闭起来,不敢公开袒露自身的感情,终究造成悲剧。“女人是水做的”这句话放到
林黛玉身上毫不为过。许诺还一世眼泪,注定了他这一生悲惨的命运,她的泪有伤
心的,有悔恨的,有无奈的,亦有喜悦的,她本人也是矛盾的,当她的幸福被贾母
等人扼杀时,他没有选择退缩,反而勇敢,决绝地,以死来抵抗社会的黑暗,用自
身的决心来对抗腐朽的社会。
黛玉用她一世眼泪还了宝玉一生情。在他的一生中,她用尖酸刻薄的话,揭露
丑恶的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社会对抗,用诗句来表达自身的感受,高傲自身的结
束了她这凄惨的一生。
红楼梦读后感篇五
今天继续我的红楼梦之旅。
黛玉孤身来到贾府,寄人篱下,宝钗却是“带薪作客”,再说母亲健在,日子当
然比黛玉好过多了。一个人不管长到哪个年龄段,母亲——母爱,都是精神粮食!
黛玉虽有贾母疼爱,毕竟隔了一辈,再说了,贾母要管的事情不少,因此,与宝玉
朝夕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宝玉成了唯一的精神支柱,在意宝玉对自身的态度是理所
当然的。然而,宝玉“在孩提之间。视姐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从
上到下的人都当他是宝贝,他当然不觉有别啊!因与黛玉“既熟惯,更觉亲密;既
亲密,则。”
联想我们现实中也一样,刚认识时,彼此客气,容易处些,后来惯熟了,却老
是吵架,甚至有人发出“情到深处人孤独”之叹,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荣、宁府女眷们赏花喝酒,是家常便饭,“并无别样新文趣事可记”,真是好日
子!
刘心武在电视讲《红》时,特别点到“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之人。乃重孙
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以前看书时都没在意这句话,若不是听了课,实在是
看不出这句话的特别之处。
宝玉不喜读书,见了劝人勤学苦练的画《燃藜图》心中不快尚情有可原,小孩
子大多不喜读书,怎么看了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转身就走?可
见,此时的宝玉,未开化,对人情世故不感兴趣。
红楼梦读后感篇六
红楼梦的作者有两人,分别是曹雪芹和高鹗。曹雪芹,名霑,字芹圃,号芹溪,
梦阮,清代著名小说家。高鹗,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
红楼梦写了一个封建贵族的大家庭,从繁荣走向摔败的全部过程,全书又以贾
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
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
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我眼中是女人女气、叛逆的官家大公子,大家送给他很多
外号有:怡红公子、绛洞花主、富贵闲人。他爱做女人们的胭脂水粉,喜爱女孩子。
一天天与女人们混在一起。他还不怎么爱读书,总讽刺那些爱读书的人。他还特别
不尊敬道佛两教。但贾宝玉他的能耐也可真不小,在修建大观园时他提了不少的对
联,牌匾等等。在元春省亲时他还作诗一首,因此他的才华也不小。
最后我说说我读完红楼梦对他的感觉就是:虽然这是一部爱情小说但这本书里
有教我们一些礼仪,还有很多著名诗词。
红楼梦读后感篇七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四大名著,喜欢的一个文笔很好的作者是《红楼梦》的忠实
粉丝,喜欢看的电视剧《甄嬛传》据说也有红楼梦的影子,但却一直都没有看过
《红楼梦》。
首先是看到大部头的书就害怕去开始看;第二是习惯了看鸡汤书,会觉得看小
说没有用处;第三是根本静不下心来去看这样的古代文学著作。
今年想提升一点自身的内涵,于是想到了看《红楼梦》。
最开始看完了一本版本,看完后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就多了一个小目标:希
望有生之年能看完一遍正常版的《红楼梦》。
很奇怪我选的这本书不是直接从正文开始的,而是有关红楼梦的各种评论和介
绍。例如金陵十二钗、例如老太太和刘姥姥。
还记得以前上学时看过电视剧,讲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集,觉得不太喜欢她这
样粗俗的人。
但,看书才更了解背景。刘姥姥的女儿家里穷,好不容易才想到王夫人这绕着
弯的一门亲戚,但女儿女婿都不愿意去攀亲戚,于是刘姥姥才亲自上门走亲戚。
刘姥姥如果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她应该也不愿意去攀这远房的亲戚,而且在亲
戚家里各种丑态逗亲戚开心。
想起了小时候也有一些不走动的亲戚上门借钱之类的,那时候其实是不喜欢的。
但现在会觉得,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美其名曰要顺其自然,而是想办法
去利用自身已有的资源,哪怕是远房亲戚那种很渺茫的资源,至少也要尝试。
当然并没有鼓吹大家去借钱,也希望自身以后尽量不要找别人借钱。
但看了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我特别尊重为了更好生活而努力的人。
我也会努力把《红楼梦》看完,希望能记录更多书后感。
每次写书后感的时候,都觉得自身正在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着。
红楼梦读后感篇八
本书开篇就借以神话传说,解释了这部传世之著的原稿来源。女娲补天时多出
来的一块顽石,在一道一僧的帮助下下凡体验人间、过数世历劫后将此经历刻在自
身身上(因为自身就是石头)。后被求仙道人在遍访寻山中发现,抄录下来又历几
世,传至“曺雪芹”其人增删。最后著为此作。书名也变更过多次。这种起笔,多少
让我们小时候刚捧到这本书的时候以为也是一部神话西游记。
本书大篇幅内容严格来讲,不过是一篇现实生活中曺公在家道落迫时回忆小时
候的青春时光,却假借写成了远古时代的神仙下凡历劫修炼篇。这种“假借”的手法
首先是造就了神话与现实中的虚虚实实,除了开篇,文中后面很多细节都透露主人
公与12金钗与神话的命运关联,第二是将整个著作的中心思想升华到了对生命的
理解,对人生一场空梦的惜叹。曹公的本意使用神话,就有如现在的“本故事纯属
虚构”来规避文字狱。但巧用了神话,书中“贾宝凡”的一生旦夕祸福,都显得理所
当然,冥冥中来自上天的安排。
对生命的理解,佛家道家思想在本书开篇之作。一首“好了歌”,一个“甄士隐”
人生快放,就一回,就重复讲了两篇中心思想,两次相同的人生轮回。“甄士隐”在
本篇中第一回都完整经历了繁荣、丢失女儿、火烧舍屋、悟道出家。与后面100多
回篇章的“贾宝玉”人生结局相同,避免了一场有关主人公结局的红学研究。当然,
不但仅是第一主人公,在第五回曺公对12金钗也做了人生大结局判定,称为“判
词”。后40回的章节续写,虽然措辞写法上与曹公明显大不相同,但结局仍然保持
与“判词”一致。
“判词”内容的解读,仍然不失为红学爱好者们的兴趣之一。而且这种写法,也
比较少见。通常很少见到一部作品,主人公还未上场,人物性格命运结局都已经全
盘托出了。后面仅仅只是细节人物事件上的验证。所有,即使目前仍然对后40回
的狗尾续貂不满意有分歧,但对人物命运的结局大都盖棺定论。
红楼梦为什么读不下去读不懂?原因也有两个。第一,是情节太多却没有波澜
壮阔。第二,伏笔隐晦太多。即使在有影像的今天,写几回情节恐怕都想不出来如
此细腻的情节,人情世故,礼节,等级制度,说话艺术,有情有义,以喜衬悲,从
第一回到最后一回,“穿针引线”的情节用拍电影的手法来讲就是“近景”、“蒙太奇”、
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是人情世故和礼节,成为“成年人”读懂这部书的最大感悟。
红楼梦读后感篇九
《红楼梦》一段令人可叹、可怜的爱情故事;一幅对社会、对闺阁情完美诠释
的画卷;更是一段曲折、凄美的神话。
《红楼梦》是以金陵四大家族的兴衰做背景,又以宝、钗、黛三人的爱情为主
线,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势力。
说到红楼梦就不得不说一下它的主角:黛玉、宝钗、宝玉。
黛玉——贾府千金贾敏的女儿。她从小受过不错的教育,因此精通诗文,才华
横溢。但是由于从小寄人篱下她便形成了“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高傲性格。于是
她的她的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既写出了白海棠的别样娇媚,
又在无形中将黛玉的高傲性格和独立的人格、纯洁品性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她精
通诗文,才华横溢可终将无法摆脱她“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的命运。
宝钗——出身于皇商大家,同样精通诗文,才华横溢。由于她自幼接受严格的
封建闺范教育。因此在更多的时候她可能更在意封建礼教,以致于她喜欢宝玉但从
未表达,心甘情愿的将自身的终生大事交给别人来做决定。她在势力阴冷的贾府中,
她学会了八面玲珑、“随分从时”便显得圆滑与世故。
宝玉——贾府最受宠爱的贵族公子。他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见了“便觉清
爽”,“男子是泥做的骨肉”见了“便觉浊臭”于是他同情奴婢。他憎恶尊卑有序、贵
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和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当他的表妹林黛玉来到贾府,
他又将对女性的博爱移于黛玉一生。他们性格相似,志趣相同,热爱生活,向往自
由。于是他不顾一切的爱上了林黛玉,以致在梦里说出这样的话:“什么金玉良缘,
我偏说木石姻缘。”
可是他最终中了“掉包计”害的黛玉最终焚毁诗稿,呕血而亡。在死的时候只说
出:“宝玉,你……你……”
林黛玉的的惨死,宝钗的青年守寡和宝玉的出家,这一系列的事情不得不让我
们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大观园的当家人——王熙凤。
她是一个有着惊艳面容的女人,但她却有着一副与脸不相配的蛇蝎心肠。当黛
玉初进荣国府时她为讨贾母欢心曾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想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可是到后来
她却导演并参加了一出撕心裂肺的的爱情悲剧。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像当时的社会竟
可以只为一己私利而无形的去杀死一个人。这是多么的黑暗与腐朽啊。而她也是当
时封建统治阶级掌权者的一个缩影。
《红楼梦》虽谱写的是一场凄美悲凉的爱情故事,但又无不突显我国古代诗词
之美。
像: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就将白海棠的另一种美描
绘的妙不可言。
湘云的:“隔坐香分三经露,抛书人对一枝秋。”便将供菊写的惟妙惟肖啊。
探春的:“半床落叶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用秋后之凄凉景象衬托残菊的
别样感受。
《红楼梦》阐述了一个时代的作者对这个时代的见解,从描写一系列在大观园
发生的事情,也写出了社会的黑暗与势力。一群看似知书达理的青年们,他们却是
那个时代人物最真实的缩影,也是社会最真实的缩影。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
试遣愚衷。”这是《红楼梦》的引子,它是对男女情爱的感叹。
他们说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理由有很多:黛玉的多疑,宝钗的圆滑,贾母的利
益等等,其实细想起来,造成宝黛悲剧的难道不是社会吗?
黛玉父母双亡,家中已经丧失了权势,又加上她由于长期的寄人篱下而缺乏安
全感导致的多疑。和她太过孤高的性格致使她没有宝钗那受欢迎。因此最后被元春
扼杀了,还听从了王熙凤的“掉包计”。使原本的不幸加上了一层厚厚的霜。由于贾
母等封建贵族的一己私利,才导致了宝黛钗悲惨结束。
这不得不发人深思,什么样的社会才不会造成像宝黛钗一样的悲剧。
读《红楼梦》有感篇十
读《红楼梦》时,我发现曹雪芹的文采真的很好。《红楼梦》涉及了很多当时
的社会情况,简直是一部历史书。它揭示了很多当时的社会现实,很能引起读者的
思考。
第一次读这部书时,由于我比较喜欢林黛玉,因此我最关心的是贾宝玉是否能
和林黛玉在一起。看完后,我有一段时间都不是很开心,因为金陵十二钗的命运都
挺悲惨的,而且里面的四大家族都衰落了,太悲剧了。我不喜欢太悲惨的结局,因
此我会想如果是曹雪芹写完整本书,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我那时真的很想知道为
什么要以这么悲的结局来为这部书画上句号。
第二次看《红楼梦》是因为我发现了一个不同的版本,我想看看这两个版本会
有什么不同。当我拿起这部书时,我不像第一次看时那样觉得它无聊,因为我发现
开始部分已经涉及到它的高潮,甚至能从中看出结局是悲伤的。我发现这部书真的
不一般,因为它环环相扣,甚至可以说从每一个部分推测另一个部分的情节发展,
真的很有研究价值。我发现了一部好书是不能只读一遍的,因为每读一次都会有不
同的体会,不同的认识。如果我只读一次《红楼梦》,那我可以确定我会后悔的,
因为我忽略了很多东西。而且带着个人色彩和片面想法去看一部书,我们会错过很
多东西的,尤其会对很多问题缺乏思考,这对我们的阅读是很有害的,因此我总是
反复的去看一部书,去看一部我认为值得看的书。
对于《红楼梦》,我思考了一些问题,也和别人一起讨论过。从《红楼梦》中,
我看到了很多有关当时的社会问题,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下层人民的无奈与凄
苦。我觉得作者能体会当时百姓的心情,同情他们的遭遇,或者说,在某个程度上
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自身的遭遇的无奈。
读一部好书,值得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去思考,因为我们能从中得到
更多。对一部好书就如何一个作者在交流自身的思想。
本文发布于:2023-01-23 11:41: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03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