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4-06-16
作者简介:刘廷英(1970-),女,贵州毕节人,毕节市工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论语》中的处世之道及其现实意义
刘廷英
(毕节市工业学校,贵州毕节551700)
摘要:《论语》今本共20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为孔子讲话或答
弟子问及其弟子间相互的谈论,其中有不少内容涉及为人处世之道。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是孔子思
想的表现,朴素经典,简短精粹,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具有
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论语》;处世之道;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6;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059(2014)10-0092-05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合称“四书五经”,是中华民族的
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论语》的作者之一为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幼年丧父,生活贫困,曾做过委
吏(掌会计)、乘田(掌畜牧)和司寇(掌司法)。他一生主张仁义,强调“为国以礼”。他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循循善诱,相传有学生三千,贤者七十二。在我国历史上,他是
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第一人。他一生传道、授业、解惑,被人们称为“至圣先师”,其智慧震古烁今,光照
千秋。他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漂洋过海,影响世界。2014年4月18日贵
州电视台《新闻今日谈》报道,目前为止,全球已建成440个孔子学院,646个孔子学堂。1982年8月27
日,为纪念孔子诞辰2533年,美国各界人士在旧金山举行祭孔大典,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致函说:“孔
子的高贵行谊与伟大的伦理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的学说世代相传,为全
世界人民提示了丰富的为人处事原则。”
本文中的《论语》用例来自张燕婴译注的《论语》[1],除了注明篇名外,还根据惯例注明章节,例如
“(《论语·里仁》4:2)”,表示引例来自《论语》第4章《里仁》的第2节。
一、《论语》中处世之道的核心
《论语》中很多地方昭示了孔子处世之道的核心——“仁”。什么是“仁”?孔子在回答弟子提问时
给出过不同的答案,不仅因人而异,而且往往因时而异,但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是一样的。如对颜渊说
“克己复礼为仁”,对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韧”,对樊迟说“爱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对鲁哀公
的提问,则说:“仁者人也。”可以说,“仁”渗透于学习、做人、生活等各个方面,其基本含义是“仁爱”。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
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1:2)孝敬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这里从“孝
悌”的自然亲情出发,以推己及人为方法,进而把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突出强调了“仁”
的精神内涵。
2014年第10期
第32卷
(总第171期)
NO.10,2014
Vol.32
GeneralNo.171毕节学院学报JOURNALOFBIJIEUNIVERSITY
··92
“仁”除了“仁爱”的含义外,还有“敏于事而慎于言”的意思。例如以下几例:“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1:3)意即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这里特别强调人应
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又如:“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6:22)意即
有仁德的人总是先经过艰难的实践而后有所得,这样就可以说具备仁了。遇到困难不应该知难而退,
而要迎难而上,克服困难,获取成功。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
里仁》4:5)意即真正的仁人君子时时刻刻不能违背“仁”,仓促匆忙的时候不能违背,颠沛流离的时候也
不能违背。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
“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
心因素。去年,中华文明网推出了“德耀中华”系列公益广告,该系列公益广告共分为五个主题,分别为
“仁、义、诚、敬、孝”,并大力弘扬“仁、义、诚、敬、孝”,坚决反对“懒、贪、奢、浮、愚”。这让我们看到了中
国文明的延续,也看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崇尚的传统美德的传承。仁者大爱,让仁者之心叙述我们
心中的善,诠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仁者之心传递社会的爱,展我文明中国之风采!
二、《论语》中为人处世的原则
1.谨而信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1:6)孔子
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
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这里的“信”,有两层意思:一是诚实,不欺骗,讲信用;二是信任,不怀疑,认为可靠。“谨而信”要求
养成谨慎小心,规矩低调,诚实守信,有自我约束的生活习惯。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
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15:6)
子张问,一个人怎样才做才行得通。孔子认为,只要说话忠实诚信,做事忠厚、谨慎,到哪里都行得
通。反之,如果说话不诚实,做事不忠厚、不谨慎,虽然是近在自己的乡里,也寸步难行。
言而有信,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准则,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伦理的主要内
容,认真践行它,就能使你的人生游刃有余,顺风顺水,反之就会寸步难行。信守承诺的人也是品德良
好的人,他们讲诚信,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所以,每个人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特别是未成年的
孩子,更应该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清代顾炎武曾赋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哪有风尘负
此心?”诗句表达了自己坚守信用的处事态度。中国人向来把守信作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
质,诚信体现了对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己的尊重。人们一直反对那种“言过其实”的许诺,也反对使人
容易“寡信”的“轻诺”,更反对“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诚信”作为基本内容之
一,可见“诚信”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同样极其重要!
2.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曾经有学生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论语·宪问》14:34)孔子反问了一句:“何以报德?”意即有
人已经用德去报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回报人家的恩德呢?随之,孔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直报
怨,以德报德。”意即如果有人对不起你了,你可以用自己的正直去对待这件事,用你的恩德回馈给你恩
德的人(后之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也)。其实这个道理乍一听,好像跟我们理解的孔子的哲学
不一样,实际上孔子也是有原则的,他不提倡以德报怨,他给的分寸就是以直报怨。他当然不提倡以怨
报怨。现在,有很多悲剧就是以怨报怨酿成的。
同样,以德报怨也不可取,那会惯坏一部分人。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12:16)意即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在这两者之
间,还有第三种方法,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真去面对这一切。一个人,做了坏事,理当受惩罚,付
··93
出代价;一个人做了好事,理当有好报,这样才会鼓励人们做好事。社会就应该形成这样的风气和大环
境。【2】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对方太过分,已经侵犯了你的的合法权益,就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
的权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对“以直报怨”最好
的诠释。
3.立于礼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20:3)意
即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
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8:2)意即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
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鲁莽惹祸;只是直率而不用礼
来指导,就会尖酸刻薄。依礼而行,无往而不利。
“礼”用于祭祀,表示敬神敬祖,用于人际交往,则是“自卑而尊人”。自卑不是卑躬屈膝,而是一种
谦和、谦恭、谦让。《礼记·曲礼》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
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讲礼,就是要尊重别人,不管是小贩,还是达官贵人,都要
一视同仁。身处富贵而懂“礼”,就不会骄横过分;身处贫贱而知“礼”,志向就不会被屈服。
“礼”是人类活动中的一整套秩序规范,包括仪容、动作、程序等感性形式方面的要求。“礼”可以分
为礼俗、礼仪、礼制等,上古可以起到法律制度的作用。
儒家看来,“礼”是人类由野蛮进入文明的标志。【3】一个人或一个社会,有“礼”才能算是一个文明
人、文明社会。因此,儒家格外重视“礼”。孔子精通礼乐,而且已经将“礼”内化,所以行为无不合“礼”,
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境界。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处一: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
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12:2)
出处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卫灵公》15:24)这段话说的是,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
‘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上述几句话阐述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
物来对待他人。应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都不想
要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
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
在,这样才会和谐相处。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对《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极为推崇,称“西方民族,无论如何
格言,如何数理,无可与此纯粹道理相比拟。”这句话甚至被镌刻在法国一个公园的石碑上,说明它对西
方文化的影响。
5.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15:27)
这句话包含着辩证的处世智慧:有大抱负、办大事的人,要善于处理“大”与“小”的关系。不斤斤计
较个人得失,更不会在小事上纠缠不清,而应有开阔的胸襟,实现自己的大目标。反之,目光短浅、修养
差的人,往往会斤斤计较小事细节,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意见,遇到大事沉不住气,遇到挫折更没有忍耐
力。所以要学习圣人的涵养,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仅如此,听到不同意见,
还应该“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论语》中,这句话被孔子用来赞扬他的杰出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的子路。这种精神,正是孔子
想要自己的弟子认真学习、践行的,并且他自己也一直作为处世原则。
··94
三、《论语》中处世之道的现实意义
处世之道,过去很长时间被认为仅仅是个人修养问题,实质上是如何处理好自己与他人关系、个人
与集体关系、群体与国家关系的大问题。处事讲哲学、讲智慧,古人很看重,今人往往忽视。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基本内容: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
面各有侧重,既相互包含又相互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
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
重要论断。[4]《论语》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其中所论述的处世之道,对于我们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促进全社会形成和谐人际关
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八个字的最高层面是爱国,最低层面是友善。《论语》中提到的“仁”恰恰
可以将四者统率起来。
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
高的社会道德理想。讲“仁”,就是讲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由一个家庭中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
爱,推及对他人之爱、对事业之爱、对国家之爱、对社会之爱、对自然之爱。传承孔子留给我们的优秀文
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人际关系就
会逐步形成。
2.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促进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
环境
《论语》中不仅具有丰富的处世之道,同时涉及了深刻的为政思想。例如“为政以德”思想,其基础
还是如何处理好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如果自己无德,就谈不上为政以德;自己处理不好与他人的关系,
就不可能处理好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中国古代最讲法的是法家学派,儒家学派讲德治,但不摒弃法的作用。今天的法治社会更需注重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领导干部,都必须遵纪守法。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
社会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因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就要把把古人提倡的有用的东西融汇到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来,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
法和依法治理社会各个环节。
要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
促进作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
地发展。
3.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
《论语》的处世之道与儒家的“大同思想”密切相关,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强国仍然具有启示意义。例如《礼记·礼运》中描述的理想社会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臧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吸纳传统文化精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
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
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
远历史意义。
4.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干部善于听取群众意见的美德,提升干部领导艺术
··95
儒学宗师、“亚圣”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学说,从《论语》处世之道中阐发出“闻过则喜”的哲学思想,
这对于领导干部尤为重要。现实生活中,少数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批评意见:一是闻过则怒,动辄训
人,给提意见者以难堪。二是闻过则辩,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比群众高明,他人的意见不值一提。三
是闻过则惘,不敢面对现实,甚至消极沉沦。四是闻过则疑,视提意见者为异己,甚至暗中打击报复。
领导干部还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学习领导艺术。2012年9月,北京朝阳新闻网报道[5],北京市朝阳区
曾约请国内一些知名学者和专家为党政干部讲授周易、儒学、佛学等方面知识,以进一步提高其人文素
养。南开大学跨文化交流研究院院长陈洪教授以《周易》为例,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巨大影
响,并启发听课干部从《周易》中汲取管理方法和领导艺术,避免片面、绝对、静止地看待问题。
四、结语
《论语》留给我们的处世哲学远不止以上这些,它反映了两千多年前的“圣人”对处世之道的深刻认
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即使今天处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论
语》中的许多思想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我们今天学习《论语》,应该领会孔子思
想的精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会踏踏实实做人,以诚信德行交友,就会把握好与人交往
的分寸;学会宽容、学会立志,就会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纯洁、完美,就会享受到生活的美满与幸福。让我
们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
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奉献社会。
参考文献:
[1]张燕婴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鲍鹏山.孔子是怎样炼成的[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80.
[3]杨朝明,宋立林.孔子文化十五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118—119.
[4]曲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3—4.
[5]弘扬传统文化学为人处世之道[EB/OL]朝阳新闻网/dynam...2012-09-11.
CommentsonBehaviorsinSocietyintheAnalectsofConfucianandItsRealisticSignificance
LIUTing-ying
(SchoolofTechnologyofBijie,Bijie,Guizhou551700,China)
Abstract:TheAnalectscontains20parts,whichincludeConfucian'speeches,answerstohisstudents
ianisagreatthinkerandeducatorinChunqiuperiodinthehis⁃
nsideredoneofthemostfamousmenin
ian'swords
ughtsarereflectedinhiswordsandbe⁃
haviors,whicharesimple,ianhasbecometheteacherofallthegenerations.
Keywords:Analects;Speech;Behavior;RealisticSignificance;IdeaofSocialistvalue
(责编:母进炎责校:张永光)
··96
本文发布于:2023-01-23 10:49: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01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