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世界统一于存在

更新时间:2022-11-13 16:05:27 阅读: 评论:0

语文中考分类集训-分类别的作用


2022年11月13日发(作者:大圣归来豆瓣)

1

《反杜林论》(哲学篇)原著解析

导言

(一)《反杜林论》的写作目的

1.适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需要2.反击以杜林为代表的机会主义思潮

(二)《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1.《反杜林论》是第一部系统而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整个学说的重要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一是论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即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

二是论述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即关于人类社会的,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理论;

三是论述由空想到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即关于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的理论。

从一开始,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把“共产主义世界观”作为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相联系的一个体系,并从不同方

面研究与阐发这个体系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直到恩格斯撰写《反杜林论》时,才第一次系统地在一本书里,

以论战的形式系统而全面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内容和相互联系。

2.《反杜林论》是每一个革命者必读的著作

(三)《反杜林论》(哲学编)的总体结构

1.三《分类。先验主义》:研究问题的出发点2.四《世界模式论》:物质、物质观

3.五、六、七、八《自然哲学》:时空观、运动观、生命观

4.九、十、十一《道德和法》:真理观、平等观、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5.十二、十三《辩证法》:辩证法的基本规律6.十四《结论》:对杜林的评价

主要内容

三、分类。先验主义

(一)中心问题:是从“原则”出发还是从事实出发,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还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二)结构与内容:批判杜林“原则在前”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理(1—9段)

1.杜林的“原则在前”论的基本内容(1段)

(1)把普遍的“原则”形式看作哲学的对象。

(2)原则是构成“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意志”的简单的成分。原则一旦被发现,就能获得一切知识,得到了最后的终极真理。

(3)人的研究问题应该是“原则走在前面”,而对象领域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则依次跟在后面。

2.恩格斯对“原则在前”论的批判(2—9段):

(1)原则永远不能从思维自身中产生,而只能从外部世界中吸取和引出来。

原则不是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

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应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2—3段)

(2)“原则在前”的观点来源于黑格尔。(3—4段)

(3)意识和思维是自然界的产物,杜林用自然主义的观点去看待意识和思维,把意识和思维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对立起来,认为

意识和思维是某种现成的东西,是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的,使意识和思维脱离了它的真实基础(这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而不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3.批判杜林建立“终极真理”体系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阐述人类认识过程的辩证法。(10—11段)

(1)杜林让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去适应原则,其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终极真理”的哲学体系,这是徒劳无益

的。

(2)人类认识过程是无限与有限的统一。

A.人类的认识是一个有限和无限的矛盾运动过程

B.人类认识中这种无限和有限的矛盾是人类智力进步的主要杠杆

C.人类认识中无限和有限的矛盾在人类的无限前进发展中不断地得到解决

4.批判杜林在数学上的先验主义观点,阐述思维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意识的相对独立性问题。(12—21段)

(1)杜林认为纯数学“不利用外部世界给我们提示的经验”,这是一种数学中的先验主义的观点。(13、14段)

(2)纯数学不是思想的自由创造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15段)

(3)人们的数学计算能力是长期的以经验为依据的历史发展的结果。(15段)

(4)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从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5段)

(5)数学公理是逻辑的思想内容的表现。(16—19段)

(6)纯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也来源于外部世界。(19—21段)

2

四、世界模式论

(一)中心问题:世界统一于什么?世界的统一性是由什么决定的?

(二)内容结构:

1.批判杜林从思维的统一性推论世界的统一性的唯心主义错误,论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决定着思维统一性的原理。(1—12段)

(1)杜林的“世界模式论”的基本内容(1段)

“世界模式论”是杜林关于世界存在的基本原则的学说,主要是讲“世界统一于存在”。

①存在是唯一的。“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

②存在是统一的。宇宙“在它里面万物联系为一个统一体”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思维的“综合”。

(2)恩格斯的批判

①世界的统一性并不是来自思维的统一性(4—9段)

a思维不仅有综合能力,还有分析能力。

b思维的综合是对客观世界统一的反映,而不是相反。

②杜林的用思想的统一性来论证世界的统一性的理论来源于黑格尔(10段)

.杜林论证世界统一性的方法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是一致的(11、12段)

2.批判杜林世界统一于存在的折衷主义错误,论述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的原理(13、14段)

(1)杜林关于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命题是折衷主义的。

(2)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

(3)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物质统一性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证明的

3.指出杜林的世界模式论是在抄袭黑格尔的《逻辑学》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15—32段)

五、自然哲学。时间和空间

(一)中心问题:

时空的无限性是否有矛盾?无限是否有开端?时空与物质是否可分?

(二)内容结构:

1.杜林的时空观的基本观点(1—17段)

杜林认为无限性应该是“没有矛盾的”,从这种观念可得出两个结论:

(1)世界上的因果链条应当在某个时候有个开端,如同数列一样。(6段)

(2)定数律:时空只是有限的规定。(11段)

杜林关于时空是有限还是无限的看法是对康德的“二律背反”的片面性抄袭(16、17段)

2.批判杜林在时空无限性上的错误,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18—22段)

(1)时空无限性同数学上的无限序列不是同一回事(18段)

(2)杜林的有开端而无终点的无限性的证明方式在逻辑上是错误的,是把要证明的东西当作前提(19—21段)

(3)无限性是一个矛盾,是充满种种矛盾的(22段)

3.批判杜林割裂时空与物质关系的错误,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时空与物质不可分的观点(23—41段)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23段)

(2)不能把时间与显著变化直接等同起来(23段)

(3)杜林的“原始的自身等同状态”理论必然导致神创论(24—41段)

六、自然哲学。天体演化学、物理学、化学

(一)中心问题: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二)内容结构:

1.批判杜林在天体起源和演化问题上的错误,阐述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原理(1—14段)

(1)杜林的观点(2、5、8段)

康德的星云假说是一个“极端模糊”的概念。

宇宙天体的演化应该先是有一个绝对不动的“宇宙介质状态”(即“物质自身等同状态”),后经过一个“从静到动的桥”(即

“连续性的桥”)才开始有的运动,并且其中不能有“任何矛盾”。

这种运动观有两个基本错误:一是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二是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

(2)恩格斯的分析和批判

3

A、康德的星云假说是从哥白尼以来的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7段)

B、杜林的宇宙原始状态是“物质和机械力的统一”的说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歪曲,是神秘的胡说。(9—12段)

C、物质和运动的真实关系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运动和物质一样,既不能创造也不

能消灭。(13段)

D、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静止和平衡则是相对的。杜林把运动和静止绝对对立起来,认为有一个从不

动到动的过程,这会导致神学(13、14段)

2.批判杜林在物理学方面的错误,阐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15—23段)

(1)杜林的观点(15、16段)

静止是“不能用机械功来计量的”,因为这会“失去从静到动的桥”,如“热之唯动说”不能解释清楚“潜热”这一现象一样。

(2)恩格斯的批判和阐述

A、杜林的观点违背力学常识,静止状态是可以用机械功来计量的(17—19段)

B、“潜热”不是“热之唯动说”理论的障碍(20—23段)

潜热——物质在温度不变的物理状态下发生变化所吸收或放出的一定量的能量。

热之唯动说——热是一种分子运动。

3.揭露杜林在化学上的浅薄无知(24—29段)

杜林所指的自然界的三个不变律只是重复的众所周知的物质不变或运动不变的事实,没有提供任何有新价值的东西。

七、自然哲学。有机界

(一)中心问题:生命是怎样起源,怎样进化的。

(二)内容结构:

1.批判杜林在生命起源问题上的庸俗进化论和唯心主义目的论的观点(1—8段)

(1)杜林的观点(1、4—6段)

A、从无生命向生命转化过程中没有质的飞跃(庸俗进化论)

B、生命起源是合乎目的的(目的论)

(2)恩格斯的批判和阐述

A、物质运动形式的转变是质变的飞跃,飞跃是一种物质运动形式向另一种物质运动形式转化的“决定性的转折”(2段)

B、杜林是片面地借助于黑格尔讲的目的论从观念上使无机界转到有机界(3—8段)

2.批判杜林对达尔文学说的攻击,科学地评价达尔文学说的历史地位(8—39段)

(1)杜林认为生存斗争是达尔文“把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从经济学搬进自然科学”,这是对达尔文的生存斗争说的歪曲。(8—13段)

(2)杜林认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是从“虚无中得出自己的变化和差异”这种看法是对达尔文学说的无知和歪曲。(14—24段)

(3)杜林认为达尔文的遗传理论是断定整个有机界从“一个原始生物引导“出来的”,只有遗传,没有变异,目的是要否定达尔

文学说的科学性。(24—39段)

3.揭露杜林在生物进化理论上的浅薄无知和自相矛盾(40—47段)

八、自然哲学。有机界(续完)

(一)中心问题: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二)内容结构:

1.揭露杜林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自命不凡,阐述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有机体的形成是发育,而不是“组合”。(1—3段)

2.批判杜林在对生命理解上的错误(4—27段)

(1)杜林的观点

A、生命是从“真正分化开始”的,只有在物质循环是从“一个内在的点”开始,按照一种可以转化为“较小形体上的胚胎的

形态”,通过“特别管道来实现”,才是真正的生命。(5段)

B、所有生命体“都是以一个简单的类型为基础的”,生命的一般过程的特征是“进行新陈代谢”(9、24段)

C、动物与植物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感觉,动物是从植物发展出来的(12、14、16、21段)

(2)恩格斯的批判

A、杜林提出的生命的标志是自相矛盾的。如果生命“是从分化开始的”就得宣布整个原生生物界不是生命;如果只有胚胎

才有生命,那么一切有机体都不是有生命的了;如果只有通过“特别的管道”来实现物质循环的才有生命,那么大多数腔肠动物

都是无生命的;如果必须“有一个内在的点”才有生命,那么没有心脏的动物和植物就不是生命了。(6—7段)

B、细胞不是生命的基础,新陈代谢不是生命体独有的特点(10、25—27段)

C、感觉不是动植物的区别,认为动物是从植物发展出来说明杜林的无知(17—19、22段)

4

3.阐述生命的本质,探讨生命的科学意义(28—36段)

(1)生命的定义: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体的化学组成部分的不断自我更新。

(2)阐明生命定义的意义

肯定了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指出了生命的本质是蛋白体自身的矛盾运动。这不仅与生命问题上的唯心主

义目的论、神创论、机械自发论划清了界限,而且为揭示生命起源的奥秘,研究生命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方向。

十二、辩证法。质和量

(一)中心问题:矛盾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

(二)内容结构:

1.批判杜林否认事物矛盾的谬论,论述事物发展的矛盾规律(1—13段)

(1)杜林的观点(1、3段)矛盾“只能归属于思想的组合”,“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矛盾就是“背理”,就是“荒谬”。

(2)恩格斯的批判和阐述

A、常识不等于科学(4段)B、运动本身就是矛盾(5—8段)C、矛盾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9—13段)

2.驳斥杜林对《资本论》研究方法的攻击,阐明质量互变规律

(1)杜林不了解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把个别等同于一般,特殊等同于普遍,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使用的方法曲解为“归

根到底一切都是一个东西”(14—24段)

(2)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关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理论批判杜林对质与量关系的歪曲(25—28段)

(3)论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29—41段)

A、“度”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线”“在量变的一定点上骤然发生质变”

B、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是多样的

C、量转化为质,质转化为量,是一条普遍的客观规律。

十三、辩证法。否定的否定

(一)中心问题:否定之否定是否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二)内容结构:

1.批判杜林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产生过程的歪曲(1—11段)

(1)杜林的观点(1段)

杜林曲解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关系,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过是借助于黑格尔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这个“助产婆”

推演出来的,公有制“既是个人的又是公共的所有制的混沌世界”。

(2)恩格斯揭露和批判杜林对马克思所讲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歪曲(4—11段)

2.论述辩证法不是简单的证明工具,而是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12段)

为什么说辩证法不是简单的证明工具?

(1)因为“它包含着更广的世界观的萌芽”。

(2)因为不符合“辩证法的本性”。

(3)因为辩证法的理论内容来自于对现实世界的概括反映,必须从实际出发。

(4)因为辩证法的原理要受社会实践的不断检验。

3.论证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3—27段)

(1)生物、数学、历史、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事例(13—24段)

(2)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之间的根本区别(25—27段)

①辩证的否定观承认个别和特殊的特点,又承认一般和普遍的运动规律;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则将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绝

对对立起来,或用个别去歪曲一般,或用一般去否定个别。

②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自身的一个因素,肯定与否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则将肯定与否定绝对

对立起来,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③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环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则认为否定是由于外力的作用对

事物自身发展过程的中断。

十四、结论

是恩格斯对杜林《哲学教程》批判的总结。指出杜林在该书所许下的诺言一个也没有“履行”,所论证的问题都是“欺人之谈”,

所采取的方法或是唯心主义或是形而上学的。他歪曲、诬蔑和贬低别人的思想,抬高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江湖骗子”。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16:05: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9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