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故园茶香氤氲
渠江逶迤,华蓥巍峨,绿水青山环抱着我的家乡——观阁镇,它是镶嵌在川东丘
陵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观阁茶馆之多,在前锋区首屈一指,从新场口到七步梯,
由南到北,不少于50家。茶馆生意非常兴旺,不少茶馆中午还要待饭,从早上
九点刻下午六点,茶客络绎不绝。恐怕是观阁最兴旺的第三产业。
四川气候潮湿,饮食喜麻辣,川菜以爆炒为主,较为油膩,茶叶可以减少麻辣刺
激和解油腻。此外,茶还能生津解渴,提神健脑,一杯热茶下肚,唇齿生香,神
清气爽,遍体通泰,头脑清醒,舌头也灵活,话自然也滔滔不绝。四川人爱喝茶
天下闻名,观阁人概莫能外。再好的茶,如果在家里泡着喝,没有茶馆的气氛,
无人与你话聊斋,独自品茗,也就没有那股特别的味和情趣,“独乐乐,不如与
人乐乐”,这也许是观阁人对茶馆情有独钟的原因。
观阁有深厚的茶馆文化渊源,当地民众喜欢泡茶馆由来己久。解放前,观阁是一
个农业生产为主商业较为发达的场镇,农闲时,当地民众喜欢三五几个聚在一起,
喝茶,摆龙门阵,打川牌,玩麻签。茶馆也因地制宜,或当街旺铺,或巷中陋舍,
三五张八仙方桌,数十把竹椅,几十套“盖碗茶”(由茶盖、茶船、茶碗三部分组
成,分别代表天、地、人,三位一体寓意天地人和)茶具,加上一把大铜壶,便
成了乡民的一方乐土。当时场镇以金家茶馆、黎家茶馆、宏汉公茶馆最为有名,
都有袍哥势力参与。观阁的茶馆文化与袍哥文化,水乳交融,茶馆自然是袍哥活
动最主要的场所,也是华蓥山游击队员交换情报的主阵地,通过茶壶与茶杯摆放
位置来传递信息,神鬼不知。
最受人喜欢的是三花(三级花茶),芳香四溢,物美价廉,比粗糙的沱茶上档次。
如果不是专门要求,三花成了茶客的标配。为了让茶经喝点,能冲七八遍水,泡
茶、喝茶都很有讲究,茶碗体量要适中,便于盛茶,第一次只能用少许开水叫“发
叶子”;再次倒开水叫“掺茶”,等到茶叶滋润舒展,滚烫的开水长从长嘴的茶壶
中飞流直下,茶叶在开水冲击下翻身打滚,上下旋转,再沉于茶碗底;每道茶只
能饮一半,所剩的茶称为“茶母子”,如果把“茶母子”一口喝尽,便会清汤寡水,
索然无味。喝茶时,要小口呷,慢慢品,才有味,不能牛饮,那样体现不出喝茶
的派头和滋味。茶热时,用隔叶透气的茶盖在茶碗偶尔搅拌一下,看茶叶翻滚,
黄绿喷香,热气扑面,茶香氤氲在鼻,惬意得很。茶船稳托碗底,隔热免烫,便
于端茶,这样茶客就可自由串桌。大一点的茶馆,还有讲评书的,演双簧的,唱
川剧的,买香烟的,买胡豆、花生的,五花八门,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当时,大多数民事和家务纠纷,一般不走司法程序,大概是"八字衙门朝南开,
有理无钱莫进来",打官司费神花钱,还要比人势,时间又拖得长,除非不得己,
民众一般不告官。往往到茶馆请足智多谋的师爷出面从中进行斡旋,三人对六面,
把问题摆在桌面进行陈述辩论,请围观的茶客免费喝茶义务旁听,听众作为第三
方旁观者评理发表意见,最后再由有民望的保长或袍哥大爷仲裁。输理的一方,
支付茶钱;双方不输理的,就各付一半。这种庭外和解,问题往往可以得到相对
公平妥善的解决。
茶馆是一个三教九流会聚的场所,天南海北,小道消息,国家大事,鸡毛蒜皮,
商业讯息都在这里发布传播。无论真假,乱吹一气,无须礼仪,去留随意,不分
贵贱,来者都是客,喝茶照付茶钱,不受约束,读书看报,闭目养神,各得其所,
互不干扰,悠哉游哉,逍遥自在,快乐似神仙。
我的童年在观阁场镇度过,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镇上的茶馆只有三五几家,但
座无虚席,天天爆满。给我印象最深的人是印毛尔(印孝全),四十多岁,还是
个红苕人(单身男性),身材矮小,颧骨突出,干瘦无比,眼睛高度近视,又没
带眼镜,常眯成一条缝看人,看东西要把眼睛挨得很近,常靠茶客施舍,饱一顿
饿一顿,日子过得很窘迫。他吃住在观阁金家茶馆(原址在现中国农业银行观阁
营业所),混场子,帮广福来的杨说书,收收听书钱,杨说书忙不过来时,他偶
尔也登台讲讲评书。最常讲的是《隋唐演义》,什么李元霸排行第一,使一对大
锤,力大无穷,恨地无把,恨地无环,否则要把天地轮举转几圈;罗成神出鬼没
的回马枪,常绝处逢生,扭转乾坤;秦琼英雄落暮,生病卖宝马……常引得我如
痴如醉。常在我入迷时,醒木一拍,来一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吊起
了听众和我的胃口。这时茶馆伙计就会拿出一个托盘,茶客们纷纷掏出五分,一
角,二角扔在盘中,一会儿就稀稀拉拉摊了一盘。此时,印毛尔下意识的望了望
托盘,无奈的叹了口气,就从台上来走下来,喝喝茶,润润嗓子,抽只烟,休息
片刻,又接着又讲,茶馆又恢复了平静。印毛尔(棋力排行第二)不收听书钱,
不讲书时,也一直呆在茶馆,他酷爱下象棋,对手常常是淡四娃尔(棋力排行第
一),肖奎娃尔、李孬娃尔、莫耳朵(小时耳朵被猪咬了,住在尿巷子)。印毛
尔记忆力好,棋艺高超,视力不好,擅长下盲棋,有时带彩头助兴,常惹得茶客
们围观。
那时我年幼看不懂象棋,最感兴趣的是穿行在人群中捡地下的烟锅巴(当时的香
烟不带过滤嘴,手指夹的地方不能抽完,又名烟屁股)。那时人们手头紧,常把
烟屁股的烟叶取出来又另外用纸包裹成一支烟,大言不惭曰:“三个烟屁股抵只
肥鸡母”。我在免费听评书的同时,还能捡一大把烟屁股,可谓一举两得。我把
捡来的烟屁股交给爱抽烟的祖母、二姎时,常获几句夸奖,偶尔还能得到一块糖
和一个水果的奖赏,心理美滋滋的。
八十年代后期,手搓麻将开始流行开来,茶馆开始变味,专门来茶馆喝茶的少了,
打长牌,搓麻将的却多了,醉翁之意不在酒,茶客往往不是为了喝茶而来,而是
打牌。再后来手搓麻将换成了机麻,短牌"斗地主"也广受欢迎。茶照喝,只是用
纸杯或玻璃杯泡,单单为了解渴,不像往常泡盖碗茶,摆龙门阵,那么悠闲。现
在的茶客忙着砌砖(搓麻将),盯上家,卡下家,想着自摸关三家,那有过去喝
闲茶的从容。
观阁场镇,茶馆生意好与本地的民情有关,现在的农村是386199(妇女、儿童、
老人在家,青壮年大劳力,多在外地务工)部队编号为1007(扁担一根,箩筐
一对,锄头一把,生产工具简陋,劳动效率不高,产值低,不愿种地)支队。很
多老人负责早晚接送幼儿和低年级学生。中间大把时间只好泡茶馆,打点小麻将
混时间。还有很多农民土地承包了出去,无地可种,有时间进茶馆。乡镇生活节
奏慢,坐茶馆,花钱不多,吹牛聊天又不会口渴。在观阁你要带信、找人,如果
没有手机联系方式,最好去茶馆。因为不少茶客不是在茶馆,就是在赶往茶馆的
路上。而成年男子中百分之七十的人有泡茶馆的习惯,上至七八十岁的老大爷,
下自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子,女性则以中年妇女居多。茶客多,茶馆的生意自然
就好。
观阁现在的茶馆,多而小,设施较为简陋,最密集的要数后街,三五步一家,机
麻桌挤满了小屋,斗地主的小方桌和椅子占了半条街,街道本身狭窄,又只是步
行街,无车辆通过,南边是高楼房,挡住了炙热的太阳,不赶集的闲天或赶集天
的下午,只要不下雨,差不多整条街就成了茶馆,室内坐的是打麻将的,露天坐
的是斗地主的,大都嘴里叼着烟,烟雾缭绕,密密麻麻,水泄不通。观阁现在的
茶馆与其说是茶馆,不如说是麻将室、棋牌活动中心。
当然也有更为高档的茶楼,装潢很讲究,有空调,冬暖夏凉,陈设雅致,设有包
间,环境清幽,用玻璃杯泡的绿茶是广安松针,白汽升腾似仙鹤翱翔,茶叶似针,
一条条一根根,都齐崭崭竖起悬在杯中,如破土而出的春笋,久泡不变形,慢慢
下沉,如花坠落,黄绿如翡翠,卧在杯底,透过玻璃欣赏,别有一番风味,清香
扑鼻,啜饮一口,淳厚甘鲜,回味悠长,色香味形俱全。
闲暇时一杯热茶在手,细细品味,品茶就是品人生。人生如茶,沸水般困难袭来,
或抗争或屈服,有起有伏;再好的茶,也会由浓变淡,茶再差,也有芳香一刻,
美丽人生有遗憾,困顿生活有欣慰;茶味先苦涩后甘鲜,做人也一样先有耕耘的
苦,后又收获的甜。茶如人生,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来自山野,归于自然,生命
都是一个过程,最后都化为云烟。拥有一颗平常心,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
舒云卷,去留无意,宠辱偕忘,是一种人生境界。
时过境迁,旧式茶馆早己不复存在,但不知怎的,我还是怀念金家老茶馆,那独
特的“盖碗茶”,那涩中带甘的滋味,那氤氲的热气,那闲适的气氖,那令人神往
的评书,时常在我梦里萦绕,旖旎成一朵永不凋零的花,虽淡犹香。
本文发布于:2023-01-23 08:17: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95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