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宋词鉴赏

更新时间:2023-01-23 08:13:23 阅读: 评论:0

天津中考状元成绩单-杆组词


2023年1月23日发(作者:传统文化的作文)

百舌吟

刘禹锡

晓星寥落春云低,

初闻百舌间关啼。

花柳满空迷处所,

摇动繁英坠红雨。

笙簧百啭音韵多,

黄鹂吞声燕无语。

东方朝日迟迟升,

迎风弄景如自矜。

数声不尽又飞去,

何许相逢绿杨路。

绵蛮宛转似娱人,

一心百舌何纷纷?

酡颜侠少停歌听,

坠珥妖姬和睡闻。

可怜光景何时尽,

谁能低回避鹰隼?

廷尉张罗自不关,

潘郎挟弹无情损。

天生羽族尔何微,

舌端万变乘春辉。

南方朱鸟一朝见,

索寞无言蒿下飞。

鉴赏:百舌,鸟名,即“乌鸫”,全身黑色,唯嘴黄,善鸣,其声多变化,

能效百鸟之鸣,故称“百舌”。

王维《题百舌鸟》诗有云:“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作了概

括的描写。刘禹锡这首《百舌吟》,则更为具体地写出了百舌鸟在春天的得意歌

唱,讽刺了当时政治生活中那种巧言善变、自矜自炫之徒,表达了对他们的厌

恶,但也有善意的规劝。

全诗二十二句,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十四句为第一部分,后八句为第

二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描写百舌鸟活动的季节和环境,生动地摹状了它们那种故意

卖弄而得意鸣叫的声音和神态。前六句侧重写季节、环境。春天的早晨,在云

低星稀之时,就开始听得它们“间关”(鸟鸣声)的叫声了。寻声望去,只见花

柳满空,繁花坠落如雨,它们的声音象“笙簧”(“笙”是一种乐器,“簧”是乐

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的奏鸣一样从中传来,巧妙多变,连一向以鸣声

动听的黄莺和燕子也自叹不如,不敢出声再叫了。这六句中,写景有如秾艳的

水彩画,设色浓丽,为突出百舌鸟的叫声作了衬托;其中“初闻”一句正面写

百舌的叫声,“笙簧”一句是作比喻,“黄鹂”一句又进行反衬,从不同的角度

写出了百舌的善鸣,非常生动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接下来八句,

诗人侧重写它们的自矜自炫,由初闻时的讨人喜欢,过渡到令人生厌。也许是

因为叫声太动听了吧,连东方的朝日也迟迟才升起,这时,它们更加得意了:“迎

风弄景”,好象在自我夸耀;飞来飞去,出没在花柳丛中和绿杨路上;“绵蛮(鸟

叫声)宛转”,似乎故意在讨人喜欢,耳里只听得它们纷乱的叫声。果然不负苦

心,它们的叫声博得了“酡(饮酒脸红)颜侠少”和“坠珥(女子的珠玉耳饰)

妖姬”的欣赏,使他们停歌倾听,和睡而闻。

这八句在前六句的基础上,显然推进了一步,讽刺意味渐渐显露出来,并

且不断加重。但是,这种讽刺并不是单靠发议论来表现,而是通过写景、描摹

和抒情的穿插安排,来含蓄委婉而又自然地表现的。特别是“酡颜”二句,把

它们的叫声与豪门中醉生梦死的“侠少”、“妖姬”联系起来,说明它们的叫声

只有这些人才最喜欢,而其善鸣多变,也就顿时失去了可爱的意味,而变得令

人生厌了。这体现出诗人巧妙的手法。

第二部分从“可怜光景何时尽”到末尾,着重写百舌的“舌端万变”不会

有好下场,也决不会长久。

“可怜光景何时尽”一句,讽刺意味进一步明显,它的弦外之音是:看你

得意到几时!接着诗人从两个方面,指出了百舌不可避免的厄运。一方面,是

来自背后的暗算,它无法避免鹰隼的突然袭击;虽然酷吏的张罗设网与它无关

(“廷尉张罗自不关”一句,用了《史记〃酷吏列传》中西汉时奸诈的廷尉张汤

给人罗织罪名、陷人于狱的故事),但像潘岳那样的游乐少年的无情弹射,却是

躲不开的(《晋书〃潘岳传》:

潘郎“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另一方面,是时运的无情消逝。百舌本是

飞禽中一种微形小鸟,它的“舌端万变”完全是靠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而春天

总是要过去的,到了秋天(“南方朱鸟一朝见”一句中,“朱鸟”即朱雀,我国

古代天文中四象之一,指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在十二星

次中分属七、八、九,全句是说秋天一旦到来),百舌就在秋风中瑟瑟发抖,再

也叫不出声,而仓皇地在蒿下乱飞了。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对百舌的鄙视,但

同时也含有警告的意思,似乎在劝告它们不要再以“舌端万变”去取悦“侠少”、

“妖姬”了。另外,最后两句中,“索寞无言”与“笙簧百啭”、“蒿下飞”与“迎

风弄景”,都形成鲜明对照,深刻地说明了巧舌善变的可悲命运,全诗首尾照应,

在结构上显得一气呵成,颇为谨严。

刘禹锡参与的王叔文政治集团失败后,政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剧烈分化。在

分化中,有的人坚持操守,而有的人却见风使舵,以巧言善变去取悦政敌——腐

朽的官僚,并且还自矜自炫,十分得意。诗中“舌端万变”的百舌鸟,正是这

种政治小丑的化身。对于这种人,诗人表示了鄙薄之意,通过对百舌鸟的描写

而进行了有力的讽刺。但同时也有劝戒之意,其中“廷尉张罗自不关”一句,

是反语,其实是提醒他们,政敌是十分狠毒的,要注意暗算,不要沾沾自喜。

最后两句“南方朱鸟一朝见,索寞无言蒿下飞”二句,与《聚蚊谣》中“清商

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的诅咒灭亡,大有不同,可见作者对不同的人的态度有着严格的区分,在

遣词用语中极有分寸。在这些地方,表现出了诗人的深刻认识和艺术匠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臵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

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

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

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

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诗题是“送武判官归京”但这首诗表现的不仅仅是岑参和他朋友武判官的

友情。他描绘的是边塞将士集体送别归京使臣的慷慨热烈的场面。“中军臵酒”,

显然不是岑参臵酒,而是中军主帅臵酒;鼓乐齐鸣,也不会只是岑判官和武判

官对饮话别,而是边塞将士为归京使臣举行的盛大宴会。因此,如果说表现了

友情的话,那么,应该说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是边塞将士对一位同甘共苦过的战

友的情谊。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塞将士的团结精神和昂扬的斗志。《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已没有诗人刚到边塞时那种过于低沉而单纯的思乡之情,它已将

怀念祖国的思乡之情,与保卫祖国以苦为乐的精神统一起来,因此它的基调是

积极乐观、昂扬奋发的。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

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

奇寒。

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诗人和将士们自然对天气格外关心。昨夜北风呼

啸,天气骤然变冷了,早晨起来一看,发现仲秋季节就下起雪来?不过,大雪

初积,雪还不厚,被风吹折的干草还没有被雪覆盖。虽然下雪会给归客带来麻

烦,但在这些久经大风大雪考验的将士眼中,这点风雪算得了什么!充满他们

心头的,只有为友人归家的喜悦之情。因此,那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

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就象美丽的春天突然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

丽。

“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惊异

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此时的雪景分外迷人。

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诗人的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风停了,雪不大,

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似乎此时才意识

到,难怪昨夜盖着狐裘还那么冷!那些起床后着甲引弓的将士也似乎在喊:“好

冷啊!”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

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读到这里,读者也似乎觉得寒气袭人,仿佛

身临其境境。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无论天气多

么冷,他们也没有忘记训练,还在拉弓练兵;“冷难着”,说明尽管铁甲冷得刺

骨,他们还是全副武装,时刻准备战斗。这里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

将士内心的热,更加深刻地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

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威严雄伟。诗人这样写恰恰是为了反衬下文

的欢乐场面,写出人们的乐观精神。生活环境的艰苦,更能说明将士们歌舞的

积极意义。这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第一部分用“冷”来写“热”;这

一部分则是用“愁”来写“欢”,表现手法一样。

“中军臵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隆

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

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

到了欢乐的顶点。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

帐幕,那水晶一般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臶,在白雪中显得多么绚丽!这旗臶在

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不正是将士的象征吗?这两句一动一静,

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

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很平淡质朴的语言表

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虽然描写对友

人依依惜别的深情,但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全文三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就象一首边塞壮歌,时促时缓,抑扬顿

挫,刚柔相济,正是盛唐时代精神的反映。

在艺术上,这首诗给人一种奇丽新奇的情趣。之所以能达到这种艺术效果,

一是因为诗人有长期边塞生活的基础,能准确地把握边塞风景的特点,写出它

的奇处;同时因为诗人富于想象,善于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主观的体验和

联想,而不是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上。其次是它写景抒情极富变化。诗人

善于用不同的手法,从不同角度写景抒情。有时实写,有时虚写。有时大笔挥

洒,有时又精雕细刻。先用比喻手法写清晨的雪景;再用反衬、夸张手法写雪

天雪地;后用烘托、对比手法写暮雪。从雪中的树、雪中的人、雪中的天地、

到雪中的军营,雪中的红旗,雪中的天山。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由外及里,

又由里及外;由地面写到空中,又由空中写到地面。立体地再现了大自然的美

好形象和诗人的丰富感情。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

白云堪卧君早归。

鉴赏:这首诗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送刘十六归隐湖南所作。

诗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南朝时,

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

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此后多以白云代借隐士。白云自由不羁,超凡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

格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一下子便将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

境界。

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将没有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

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

这朵白云就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

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我们似乎只

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皆浮现。这首诗不

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

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因此方

弘静说:“《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

这首歌行运笔极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

首句不说秦、楚,而称“楚山”、“秦山”,不仅与归山相应,气氛谐调,增

强隐逸色调,而且古人以为云触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当诗笔触及湘

水时,随事生情,点染上“女萝衣”一句。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

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女萝衣”即代指山鬼。山鬼爱慕有善行好姿的人,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汉代王逸注云:

“所思,谓清洁之士若屈原者也。”这里借用此事,意谓湘水对洁身修德之

人将以盛情相待,进一步渲染了隐逸地可爱和归者之当归。而隐以屈原喻归者,

又意在言外。末句一个“堪”字包含多少感慨!白云堪卧,也就是市朝不可居。

有了这个“堪”字,“君早归”三字虽极平实,却显出无限坚定的意味了。表现

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锋芒。

诗八句四十二字,因为其中不少词语的重沓咏歌,便觉得声韵流转,情怀

摇漾,含意深厚,意境超远,应当说是歌行中的上品。

本诗采用了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感情。这首诗的引人处首先在于一

股真情扑人。诗人送刘十六归隐是饱含着自己的感情的,甚至不妨说,是借刘

十六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天宝初年,李白怀着济世之志,奉召来到长安,然而长安“珠玉买歌笑,

糟糠养贤才”(《古风》其十五)的政治现实,把他的期望击得粉碎,因此,不

得不使他考虑到将来的去向和归宿。这时他送友人归山,不再是对待一般隐逸

的感情,而是渗透着同腐败政治决裂的浓烈情绪,因而感情喷薄而出。句式上

又多用顶真格,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

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白石滩

王维

清浅白石滩,

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

浣纱明月下。

鉴赏:这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清新可喜,

颇堪玩味。

白石滩,辋水边上由一片白石形成的浅滩,是著名的辋川二十景之一。王

维的山水诗很注意表现景物的光线和色彩,这首诗就是用暗示的手法写月夜的

光线。它通过刻画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如头两句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

何以夜色之中,能看得如此分明?这不正暗示月光的明亮吗?唯其月明,照彻

滩水,水才能见其“清”,滩才能显其“浅”,而水底之石也才能现其“白”。不

仅如此,从那铺满白石的水底,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还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

生长其中的绿蒲,——它们长得又肥又嫩,差不多已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了。

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绿”字:光线稍弱,绿色就会发暗;能见其绿,

足见月光特别明亮。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相映相衬,给人造成

了极其鲜明的视觉感受。用笔都空灵、超妙。这正是司空图所推崇的“不着一

字,尽得风流”(《二十四诗品》)的高境。

最后两句,诗人在白石滩上绘上了一群少女。她们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

住水西,都趁着月明之夜,来到这浅滩上洗衣浣纱。不言而喻,正是这皎洁的

明月,才把她们吸引过来的。这就又借人物的活动中再衬明月一笔。由于这群

浣纱少女的出现,幽静明媚的白石滩月夜,顿时生出开朗活泼的气氛,也带来

了温馨甜美的生活气息,整幅画面都活起来了。富寿荪先生评此诗:“写白石滩

浣纱女子,点缀以绿蒲明月,素雅绝尘。”(《千首唐人绝句》,此诗同《山居秋

暝》意境类似,幽静而有生气,乡村生活气息颇浓,与《过香积寺》、《鹿柴》

那一类诗的冷寂情调、意境是迥然有别的。

白莲

陆龟蒙

素蘤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鉴赏:咏物诗,描写的是客观存在着的具体的事物形象;然而这形象在

艺术上的再现,则是诗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感觉描绘出来的,多少总带有一种

抒情的意味。以抒情的心理咏物,这样,物我有情,两相融合,才能把它活

生生地写到纸上,才是主客观的统一体。陆龟蒙的这首《白莲》,对我们有所启

迪。

鲜艳的夏天太阳,照耀着透出波面的莲花,明镜里现出一片丹霞。艳丽的

色彩,是有目共赏的。莲花红多而白少,人们一提到莲花,总是欣赏那红裳

翠盖,又谁注意这不事铅华的白莲!然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正

能够见出莲花之美的,应该是在此而不在彼。从这个意义来说,那红莲不

过是“别艳”罢了。“素蘤多蒙别艳欺”,白莲,她凌波独立,不求人知,独自

寂寞地开着,好象是“无情的”。

可是秋天来了,绿房露冷,素粉香消,她默默地低着头,又似乎有无穷的

幽恨。倘若在“月晓风清”朦胧的曙色中去看这将落未落的白莲,你会感到她

是多么富有一种动人优美的意态!她简直是缟袂素巾的瑶池仙子的化身,和俗

卉凡葩有着天人之别了。

这诗是咏白莲的,全诗从“素蘤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出新意;然而它并

没有粘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的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特

别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花,

简直融化在诗的意境里;把花人格化,个性化了。

一首短短的咏物小诗,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和诗人的生活情感分不开

的。我们知道陆龟蒙处在唐末动乱的年代里,隐居在江南的水乡甫里(在今江

苏吴江境内)。他对当时黑暗的政治有所不满,虽归隐山林,然其《笠泽丛书》

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铓。”(鲁

迅:《小品文的危机》)因此,他对出污泥而不染、淡雅纯洁的白莲,有着一种

特殊的喜好;而这种心情的自然流露,就使我们读了这诗后,感到此中有人,

呼之欲出。

本文发布于:2023-01-23 08:13: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94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夏末秋初
标签:宋词鉴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