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ppt课件]马说ppt
马说ppt篇(一):《马说》的课件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说说有关“马”的成语。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据说,有匹千里马拉着沉
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它用力挣扎,汗水淋漓,
还是拉不上车去。伯乐见了,就赶紧挽住千里马,泪流满面,并
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低下头吐气,又抬起头
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
系有进一步的认识。《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议论文
体。“说”是“谈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字词学习:祗(zhǐ)骈(pián)
3、学生齐读课文。
三、翻译理解
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
2、全班交流:
⑴重点词:
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么能
临:面对。
⑵一词多义:
虽:A、故虽有名马:即使。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A、不以千里称也:用。B、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食:A、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B、食不饱:吃。
其:A、其真无马邪:难道。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
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指代千里马。
策:A、策之不以其道:鞭打。B、执策而临之:马鞭。
能:A、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B、虽有千里之能:才
能。
四、课堂小结
翻译文言文,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这三
字诀。而且,必须大声朗读,投入感情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并且领会文章的要旨,所谓“书读百遍,其
义自见”是也。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作业本》基础部分;
3、课外查找有关韩愈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指名背诵课文;
2、翻译重点字、词(见前一课时)。
二、探讨质疑
1、千里马指什么?伯乐又指什么?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2、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马的,但有的千里马能被发现,
原因是什么?而有的千里马却被埋没、被摧残,原因又是什么?
前者因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后者因为“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
刺、控诉。
三、拓展探究
1、文章为何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问题?
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可避免终身被埋没、被
摧残的命运,其价值就无从体现。这样阐述,突出了伯乐的重要
性,即突出了发现人才、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性。
2、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其真不知马也!”
3、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乐”的出现,被人发掘了才真正成
为人才,那么,我们当今社会又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才观呢?是不
是仍像古代那样等待别人去发现,抑或是怎样呢?
(学生自主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四、总结全文
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
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本》练习。
3、阅读《骥伏盐车》,回答文后题目:
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
马说ppt篇(二):《马说》课件模板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2.掌握文中的字词解释,通假字的用法;3.体会作者寄托在
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
教学重点:
1、掌握常见字词含义及用法。
2、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请学生列举和马有关的成语(如:一马当先、老马识途、驷马
难追、马到成功、悬崖勒马、马革裹尸、指鹿为马、快马加鞭、
车水马龙、害群之马、一马平川、千军万马、万马奔腾、厉兵秣
马、马失前蹄、蛛丝马迹、鞍前马后、走马观花、兵荒马乱、马
首是瞻、心猿意马、走马上任、五马分尸、塞翁失马,青梅竹马
等)那么我们把能日行千里的马称为什么呢?(千里马)听说过伯
乐相马的故事么?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
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
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
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
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
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
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知己”的来
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千里马往往难以遇到伯乐,自己的才
华也很难发挥出来,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唐代韩愈写的
古代杂文《马说》,看看作者对于千里马的现实命运又有怎样的
评说。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现在河南南阳县)人,自谓郡
望昌黎,世称韩昌黎。父母早亡,由嫂抚养。卒谥“文”,又世称
韩文公。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
的倡导者,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苏轼说
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指得就是韩愈的文章胜过前八个朝代,
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2、背景介绍: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
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
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
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
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3、文体介绍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
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
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讲
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如《爱莲说》、《捕蛇者说》、
《师说》等。
三、理读课文,使学生做到读准、读懂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正音。
2、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3、讲析课文,统译全文。
4、归纳文言知识,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推究文理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
关系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
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
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
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
提了。所以作者劈头就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连词
“然后”,表示两件事情的联系,后事续前事而起,没有前事就没
有后事。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__只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千里马"不以千里称"的原因是什么?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
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现。
——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
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
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2、作者是如何描
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__且欲与常成等不可
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排比句式。总括不
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2、这里的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前两个“之”,代
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
“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
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
是(马)鸣,而不是鸣(马)。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全段综述不识马者的表现,活画出不识马者昏庸无知而又妄
言天下无马的丑态,归结到要害是不知马。呼应了前文,证明了
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没有伯乐。
3、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__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
4、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__其真不知马也。
(四)深层探究
1.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感情?__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
2.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
人和物吗?__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__伯乐比喻善于
识别人才的统治者。“托物寓意”的写法。__千里马比喻人才。
五、归纳课文。
中心思想:围绕着有马还是没有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
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
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六、课外拓展
读了受到什么教育?——阅读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能认识
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
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
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七、归纳写作特点
以物作为比喻,通篇说马,通篇喻人。先从千里马与伯乐的
关系落笔,鲜明地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接着以名
马的不幸遭遇说明有千里马没有伯乐还是等于没有千里马。再以
喂马的不得法进一步论证了论点,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最后
用排比句有力地概述了不知马者的表现,归结到实质是不识马这
个要害上来。不识马才会妄说无马,识马就有马。文章反复论述,
层层深入,短小精悍,波澜曲折,耐人寻味。
八、课外拓展
1、读了受到什么教育?——阅读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能认
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
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
自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2、现代社会需要伯乐
吗?
——飞人刘翔和教练孙海平;一代影后章子怡和张艺谋等。
鼓励学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刻苦勤奋,努力学习,成为一匹千里马。策马扬鞭,马到成功。
板书设计: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无限痛惜)食马者
无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谴责)天下无马——其真不知马
也(深刻嘲讽)
本文发布于:2023-01-23 07:07: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91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