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夜书所见》原文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萧萧:风声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促织:俗称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
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
肯睡眠。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夜书所见》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
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二、观察画面、解题。
1、出示图画,指导观察。
2、解题。
3、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思考。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指导自学
1、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师生交流
1、看第一句诗句,你们读懂了什么?
2、学生质疑。
3、指导朗读。
4、过渡: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5、在这个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6、学生质疑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
五、感情朗读、激活画面、练习背诵。
1、齐读,同桌互相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2、自愿上台描述。
3、背诵古诗。
六、布置作业。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夜书所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促、深、忆、萧、梧”五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
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重难点、关键:
1、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2、朗读诗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具准备:
课文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
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
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
(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理解规律。通过图片营造
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水平,二
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提
升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齐读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老师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
什么?
(从整体入手,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
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
话。)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
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
(板书“动客情”。)
3、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读中感悟,读中悟情,
以读促思,尊重学生个性化朗读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品
“挑”)(品词析句,积极思维,展开联想,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和自
主性。)
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看图
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鲜明的图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图文结合是
第二学段阅读的重要途径。)
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家乡、童
年。)是的,这就是“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也就是—
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7、“动客情”就是全诗的中心句,文字中融进了诗人思乡之情,
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想家”、“乡愁”的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感觉?
(抓住文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想像,
使之感受更为深入,学生体悟了诗内涵,也学会了阅读。)
四、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多元化的评价、
激励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及热情,避免出现“朗读疲劳”。)
2、齐背诗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
会合作,学会与人共处,同时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情感。)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与文中人物对话,学生在情境中将自己
融入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
4、回忆一下关于思乡的诗,如《静夜思》。(注意新旧知识的联
系,回应本课情感体验。)
五、小小诗人,再现诗韵
把这篇古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诗。
【篇四】小学二年级语文《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夜书所见》这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诗篇。诗人先是写
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本诗景
象鲜明,反衬出游客的孤寂失落之情及深深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
情。这份浓郁的思乡之情让本诗读来带着长长的惆怅,但又不失亲切
感。
课堂伊始,我以旧知引入新知,在读背学过的思乡古诗的浓厚学
习氛围中导入新课,接着,我马上出示了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明确
了本节课的学习导向,让学生掌握学法。“三分诗,七分读”这句话
强调了诗歌学习中读的重要性。所以本节课我坚持以读为主,在读中
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促思,将“读”贯穿到整节课堂中去。充分尊
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感受,在读的基础上,通过图文结合、启发想象、
练习说话、读背诗文、动笔写诗等,大大增强了课堂上的学习乐趣,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品词也是本节课的一大重点,如何抓住文中的重点字词来理解诗
文内容,我想方设法重现古诗中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将上下文联系起
来实行分析想象,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并且理解诗人的苦闷之情。这
个环节不但让学生感悟出了诗的内涵,更学会了阅读。
学完整篇古诗,我不急着提问从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而是大
胆地让学生直接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学了这篇古诗,你想对此时
站在河边思乡感慨的诗人说些什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学生
将自己融入到诗篇的情境中去,与作者产生共鸣,大大加深了对这篇
古诗的理解。
本文发布于:2023-01-23 05:41: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88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