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教子的历史典故
孟母,孟子的母亲,以教子有方著称。孟母克勤克俭,含辛茹苦,
坚守志节,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孟子3岁丧父,依靠母亲教
养长大成人,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
有关孟母教子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有关孟母教子的历史典故
孟母断机
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
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
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
“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
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
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
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若是
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
的事。”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
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
承。”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对父母的批评,也要视为
一种教诲。
孟母三迁
孟家原在马鞍山下的鬼村,山麓坟莹处处,村中儿童追逐嬉戏,
不时看到丧葬的'情形,也三五成群地模仿大人们的礼仪,扮演丧葬的
过程,孟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既不能老是把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
关在家里,唯一办法就是变更居住环境。经过一番周折,孟家母子从
凫村迁到了十里外的庙户营村,这里是一个“日中为市”的交易集市,
每逢一、三、五、七单日,远远近近的百姓们,手拎肩挑一些自己的
土产来到集市交易,讨价还价,喧嚣热闹,这场面对孩子来说是颇有
吸引力的,耳濡目染,孟子和其他一些孩子也学会了锱铢必较的模样。
孟母忐忑不安,住了半年又再次迁居。
孟母既不愿儿子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也不屑于儿子沾染唯利
是图的市侩气,她一定要选择一个适合儿子成长的环境,她第三次把
家搬到了邹城的学宫附近,虽然房子漱隘不堪,但是孟母带着儿子还
是安安心心地定居下来。学宫附近常常有读书人来往,高雅的气韵,
从容的风范,优雅的举止与循规蹈矩的礼仪行为,都给附近居民不少
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初解人事的孩子们,常群集在大树底下,演
练学宫中揖让进退的礼仪,有模有样,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使得远
远察看的孟母内心深处大为高兴:“这才是孩子们最佳的居住环境!”
她由衷地发出感叹。
本文发布于:2023-01-23 05:37: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87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