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
看的优选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第25课
剑阁县高观小学校张晓英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
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
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
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
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
后讲述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
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
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
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
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2、地位作用:
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八组
(“异域风情”)第25课的教材,本课位于这一组教材的第一篇。学
习这篇课文,要求抓住主要内容,了解德国民族风情特点,揣摩是怎
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还要通过课外资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
受。
【学情分析】:
一般特征:
1、教学面向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课堂上愿意交流,喜欢表
现自己。
2、学生对于直观、生动的教学媒体有浓厚的兴趣。
初始能力:
1、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也了解了课文的写作背景。
2、学生已初步掌握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的方法。
信息素养:
1、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较为有效地利用所提供的课外资料
解决文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有传递新信息的能力,能够将个人对文本的理解、体验
传递给他人,并能与他人交流、共享。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能够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课外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
语句。
3、能领悟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民俗风情的写法。
过程和方法:
1、能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
步提高。如: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课外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
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赏析、体会文本的意蕴。
2、能根据创设的情境说说自己想说的话,进行语言实践,发展
语言能力。
3、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
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自主
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德国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
人生境界。
2、进一步提高阅读兴趣,喜欢阅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育。
【教学准备】:
1、课前,教师反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同时,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季羡
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和有所了解。
2、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
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谈话导入。师: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好的东西。
例如我们的祖国的锦绣山河,渊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当然,还有许多
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今天,让我们继续同一起走
进德国,去认识这个奇特的民族。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两次踏上德国,德国给留下的印
象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书:奇
二、紧抓双“奇”,深度探究,体会画面。
(一)再次读文,深入体会:
师:请大家快速地默读第3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景色奇丽
或民族奇特的相关语句。(快速地默读、圈划)
(二)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受:
预设一:
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
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品读句子。
2、理解“任何”,体会“花的海洋”。
3、体会“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课件展示花儿的图片)
师: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花的词语?
师:听老师朗读,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说说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师:孩子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个句子,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
界,花的海洋!(全班齐读)
4、角色体验:
(1)假如你背着书包走在这如花的的街头,你会。
(2)假如你是一位工作压力大,非常烦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
放的鲜花,你会。
(3)假如你就是留学在此的季先生,闻到这温馨的花味,你又
会。
预设二
课件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
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联系上文,体会“境界”。
(1)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人人为我,因为(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我为人人,因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创设情境,感受“境界”。
(1)我想问问这位女士,在屋子里的时候,你每天只能看到凌
乱的花枝,花朵的背影,难道你不觉得厌烦吗?
(2)我想问问这位先生,走在街上的时候,你每天都能看到这
些怒放的鲜花,你又在想什么呢?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联系实际,说说现实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
四、小结课文,激发情感,引起共鸣
1、师:读着读着,课文既如一幅美丽无比的画,又成了一首颇
耐人寻味的小诗。
走在德国,满眼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多么奇丽的景色!
走在德国,感受到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
这──多么奇特的民族!
2、小结学法:结合生活,抓住情感主线,在读中思,读中悟。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济水中心学校冯玉贞
教学目标:
1.认识“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颇”7个生字新词。理解“莞尔一笑”一词。
2.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达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了解德国的异域风情,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
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4、培养学生树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济源”的环保意
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育。
教学准备:
1.课前,教师反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同
时,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
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和有所了解。
2.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
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都说“笑一笑十年少”,同学们,相互对你的同桌
笑一笑。好,带着这样轻松的心情,准备进入今天的学习。上课!
(目的是让学生放松心情,准备上课。)
一、揭题
1、导出课题
宇宙间美丽的东西非常多,花在其中占了重要的地位,爱花
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却占了重要的地位。可是他们自己养
的花却看不到美丽的花瓣,他们是养给谁看的呢?今天,我们就
走进德国,来感受他们独特的爱花情怀。
2、板书课题。
3、朗读课题。
齐读;谁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在朗读时
强调“自己”);自己的花是让谁看的,再读(引导学生在朗读时
强调“别人”)。
二、检查生词新词。
过渡:首先,来检查一下生词新词的认识情况(大屏幕出示
一下生字词)。
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
味、颇
1、推火车认读这些生词新词,纠正读的不正确的读音。
2、理解怎样的一种笑是莞尔一笑。指名说说自己的初步理解
→通过出示图片,从视觉上感知,深度理解→教师补充:这个词
一般来形容女子的笑。
3、整体齐读。
三、出示自学要求。
过渡:先后两次来到德国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请
同学们在自学要求的提示下完成自学任务。(出示自学要求)
首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自学要求。
此时,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学习的坐姿。要求学生把找到的
相关语句用线画下了,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与同桌
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四、在交流中品读在品读中感悟。
(一)交流“描写德国人爱养花”的语句。
体会德国人养花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1、“家户户都在养花”强调“家家户户”
2、通过朗读让学生学生体会德国人养花方式的独特。
(二)交流“描写花美”的语句。
课件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
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指名朗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引导学生能在习作中运用
这两个词。
3、创设意境。教师配乐示范朗读,学生想象,交流。
4、指导情感朗读。
主要采用引读法朗读“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
紫嫣红。”
如果你放学回家走在这如花的街头,你会……
如果你今天遇到了烦心的事,看到这怒放的鲜花,你会……
5、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
引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并板书。
首先用文中的语言来理解这句话,其次,结合生活实际再来
感悟。
6、完成“说一说”环节:
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就是我为别人,
别人为我。
但是前提是,只有先做到了“我为人人”,才能收获“人人为
我”的结果。
(三)学习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1、大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想想该怎样读出的心情?
指名朗读。
是的,四五十年之间,许多东西都会改变,那个照顾我的女
房东如今也变老了,请同学们说一说:变了,……从而体
会到什么没有改变?
引导学生悟出:德国人养花给别人看的习惯没有改变,人人
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没有改变等,体会到这就是德国人的美丽。
齐读:(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此时,你觉得他们种的还仅仅是花吗?还是什么?
2、简单了解在文章的最后为何这样写道“我仿佛回到了四五
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五、升华课题。
1、教师引读,反复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在音乐的伴随下,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3、思考、交流:“德国人养花给别人看的习惯”给了你什么
启示?你会怎样做?(从而引导孩子们树立“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美丽济源”的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了解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感受异域风情。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
己又看别人的花”。
难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德国的风光,现在让我们伴
着轻松的音乐开始今天的德国之旅吧!德国一个极富魅力的地方,
他不仅风光旖旎,还有许多令人留恋的人文情怀。(课件出示德国
风光图片并播放音乐)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5课,(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3、复习词语: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
4、指导书写(课件出示本课生字)锦、姹、嫣、暇、颇、脊、莞(重
点指导后三个字)
二、新课
师:德国是一个爱花的民族,曾在德国留学十年,四五十年后当他
再次来到德国故地重游时,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课件出示要求: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感叹的句子)
生汇报同时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师指导
朗读)师板书奇丽、奇特!
师:德国的景色有多么奇丽?民族又是怎样的奇特呢?再次默读课
文,从书上找到具体的词句作依据,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
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师: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民
族的奇特?”请你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
同的见解。
随机出示课件
生:(读)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
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
能看到花的脊梁。(课件出示句子)
师:这些句子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奇?
预设生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生2:脊梁生3、把花栽种在临
街窗户的外面。
师:你家养花吗?
生:养。师:那你家是把花养在哪里?(养在屋子里,养在阳台。)
你们养花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好看、为了自己欣赏
师:刚才还有些同学没有举手,我们是只有喜欢花的人在家里养花,
而在德国呢?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师:我们是把花养在屋子,他们是——生:(读)把花都栽种在临街
窗户的外面。
师:我们在屋里看着一朵争奇斗艳的花,他们是——
生:(读)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请同学们摸摸自己的脊梁,文中花的脊梁指的是(花的茎、叶片)
并不好看。
师:也就是说,德国人在家看不到妩媚动人的花瓣只能看到花的
—
生:脊梁。
师:感到奇了吧!你们还画了哪一处?
生1:我从这句话感受到景色的奇丽“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出示课件)
师:就这句话,你是怎么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什么是“花团锦簇”
(是说花儿成团,一簇挨着一簇,十分茂盛,看,像这样……(出
示图)这就是“花团锦簇”它侧重写了花的样子、形态,你们看这一簇
簇的花有的像张开的小手,有的像展翅的蝴蝶)“姹紫嫣红”又怎么
理解?(是说花有紫有红,五颜六色,就叫“姹紫嫣红”看,像这样一
朵朵五颜六色,娇艳欲滴的就叫做姹紫嫣红。(出示图)
这么美的词语请大家一起读读。生:齐读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花的形态、色彩。请同学们看图,结合你们
平时积累的词语,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在德国所看到的花?
预设1:颜色(五光十色、色彩斑斓、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万紫千
红)
有红色、有黄色、有紫色……
红的像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
刚才同学们都是从花的颜色上来说的,那能从形态或数量上来说说
么?
课件出示补充句子:家家户户的窗子前_____________
_,让我们______________
备用:竞相开放、百花争艳、争奇斗艳、百花怒放、五彩缤纷、五彩
斑斓、繁花似锦、鲜花怒放、花香四溢、百花争艳、花香醉人、万紫
千红、千姿百态、婀娜多姿、花的王国、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如:婀娜多姿(我仿佛看到了一支玫瑰花在微风中摇曳,就像一位芭
蕾舞演员在跳舞)
如:多姿多彩(有的花含苞待放,有的还是花骨朵,有的已经怒放)
如:竞相开放(郁金香花开了,玫瑰花也开了,一串红……)
如:争奇斗艳(这朵花有这朵花的美,那朵花有那朵花的风姿)
如:花香四溢(闭上眼睛闻一闻,走过这条街到处都弥漫着醉人的香
气,真叫人舒服啊)
师引读、串读:走过这条街,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走到马路上,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
嫣红;楼上、楼下左边、右边……(板画花朵的外圈,边说边画。)
“走过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
红”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师:花的世界。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海洋,花的世界!读——
生:(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
团锦簇、姹紫嫣红。
(听音乐)师:漫步在这样的大街,两边的楼房都成了开满鲜花的山
壁,就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左边是花,右边也是花,
前方是花,后方还是花.花朵从四面八方迎面扑来,你的眼睛才会
——生:应接不暇。此时走在这样的开满鲜花的山阴道上,你的
心情会怎样?
角色体验:(课件出示)
①假如我是一位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走在这如花的的街头,我会
②假如我是一位工作压力大,非常烦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
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假如我就是留学在此的季先生,闻到这温馨的花味,我会(带
上你此时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会读得更好。)个别读(2
个)
师:孩子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个句子,让我们一起走进画里吧!(全
班齐读)
(预设朗读评价:读得快的,这么美的景色,你舍得走吗?让我们慢
慢走,慢慢欣赏,读——
看来你很心急,急于把德国的美景一览无遗
读得慢的,看来你对德国的美景恋恋不舍呢)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壮观的景色呢?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
的?”
师:先说说对“耐人寻味”的意思是什么?
生:值得人深思。
师: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让人“耐人寻味”呢?
生:他们把花给别人看,这种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境界耐人寻味。
师:这是他的理解,接着说。
生:他们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高尚的、无私的精神境界让我们
耐人寻味。
师:每个人要先为别人奉献,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多,
这确实耐人寻味呀!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
人的境界呢?(班级值日、班级图书角、为灾区捐款等)
师:是啊!人人都能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
多么美好。(课件出示给予诗)生练习读。
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上德国大街欣赏了美丽的景色,感受了民族的奇
特,领略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老师希望同学们将这种境界
放在心里让它深深扎根,落实到行动中让它开花结果
五、作业超市:(课件出示)
1、抄写课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或对自己启发很大的句子,背诵第三
自然段。
2、写一遍读后感。
3、查阅资料,了解德国的风情、民俗。阅读有关季羡林先生作品。
附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奇特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3、感受德国的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学习重难点:
了解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结合上下文
与生活实际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个国家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东西,如祖国的锦绣河山、源远流
长的传统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今天我们就同季羡
林先生一道到德国哥廷根去看看,欣赏一下异域文化。(观看图片:介绍哥
廷根和季羡林)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
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1935年,我们中
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
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
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也就是三十五年后,当他再
次踏上这块土地──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这篇课文。)
师:其实在哥廷根除了文明于世的哥廷根大学之外,还有让当地人引以
为豪的,那就是——————花
师: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他们种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板书课题)
师: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并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花之美。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文中几次来到德国?(2次)
(季羡林先生在1935年第一次去德国,在德国学习、生活了十年后回国,时
隔35年,他再次踏上德国的土地所见所闻令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再返
哥廷根》一文,现在我们学习的课文就选自《再返哥廷根》。)
2、自由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谁能用上“先…...然后….最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自己早年留学德国时亲身感受到德
国人非常爱花,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发了自己的感叹:“人人
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最后写自己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景象。)
3、浏览课文并画出:四十五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时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出示
图片)
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为什么
又说是奇特的民族呢?
师:朗读第三自然段,将相应的句子画下来。
(课件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
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1、谈出你对句子的理解。————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2、相机指导形容花的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板书)
各种颜色的花在一起就是——姹紫嫣红。(侧重花的颜色)
娇艳的花一朵挨一朵,互相簇拥,靠在一起,挤在一起,这就叫——花团锦簇
(侧重花的形态)
师:看,用词多么准确啊!现在把词带入句子,谁来读一读?
师:这样的美景着让人“应接不暇’’,生理解。(眼睛看不过来)
师:走在德国的街道,沐浴在这花海之中,你心情会怎么样?谁愿意带上
好心情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个人读展示——齐读。
过渡:德国人养的花这么美,但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观看),而是(为了让别
人看的)
三、学习一二自然段,探究德国人种花的独特之处。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段共几句话?句与句之间什
么关系?
2、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呢?德国人种花有什么独特
之处?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相应的句子。
3、自己种花与德国人对比,体会独特。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你家养花为了什么?
(小结:我们把花养在自己家里,是为了给自己看。而德国人却把花都栽种在
邻接窗户的外面,还把窗帘做成半截的。很显然,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
4、季先生对此感到——吃惊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5、面对季先生的吃惊,女房东却认为——
“正是这样”指的什么?
“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
从中你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女房东?朗读指导:读出季先生的吃惊与女房东
的和蔼、无私。
四、探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师过渡:这美丽的花海是谁创造的呢?(引出句子并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
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耐人寻味”什么意思?“颇”(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品味。)
2、“这种境界”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
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结合上下文谈谈自己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每个人的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
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做,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师过渡引导:这种境界只表现在种花上吗?这种境界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咱
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发现了吗?
(每个同学都是这样,把自己的书拿到教室的时候,自己的书是让别人看的,而
阅读课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
味的。去年,四川发生了严重的地震灾害。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捐款、献血,令
我们深受感动。献血的时候,自己为了救别人,自己生病受伤的时候,又输别人
提供的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是颇令人感动的。
生带上自己的感受有感情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
1、四十五年后,季先生故地重游,主人问及季先生德国有什么变化没有?季先
生说——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变化。)
师:变化是有的,几十年来德国会有哪些变化?
2、“美丽”指什么?
补充句子练习:四十五年过去,再次踏上德国的土地很多东西都变了,但是(德
国沿街的奇丽风景,依然是“家家户户的……)始终没变。
六、全文总结:
是啊,不管多长时间,这种美丽都不会改变。因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境界已深深扎根在德国每个人的心里,成为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老师也希望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这种精神深扎于每位同学的心中。
七、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抄写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
板书:
奇丽的景色屋里养花给别人看我为人人
奇特的民族走在街上看别人的人人为我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一、读,巧做铺垫,情感初萌。
有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他们爱花,他们更乐于把自己种的花让给别人看,让别人陶
醉于花的艳丽与芳香中。今天我们将走进德国,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1、齐读课题: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品读课题。谁的花是让谁看的?—读了课题,你想说什么?
二、突破常规,直扣中心,引发赞叹。
这篇文章是季羡林先生写的,季羡林何许人也?(出示资料,简单介绍)
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①读到生字或优美的词语、句子,及时用笔把它圈划下来,然后多念几遍。
②(会读书的孩子会把书读成一句话,你读出来了没有?)读了文章,你一定也跟季老
一样,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吧——
2、出示句子: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书:奇丽?奇特?
三、紧抓双奇,深度探究,体会画面。
请大家快速地默读2、3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景色奇丽或民族奇特的相关语句。
(一)你从哪儿看出这里的景色奇丽?
预设一:(详细学习此环节)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
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生读句子。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花很多、很美)从那些此句中读出来的?
(任何家家户户花的海洋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多,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美)
2、体会“花的海洋”。(播放德国大街视频)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语的?
是啊,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
态】;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它侧重写花的
色彩。用词多么准确呀。
我们再读读这句话。
体会“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听老师朗读,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说说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
么?(配乐朗读,读完让孩子描述读的过程中脑海中呈现出来的画面)
理解“应接不暇”
(1)不光一家窗前是这样美,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呀!放眼望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理解“应接不暇”:
【教师快速读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
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
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这里的花不仅----多,
而且美,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
这里的鲜花如此美丽,如此壮观,让人应接不暇呀,我们欣赏到了德国奇丽的景色。你
能通过朗读再现这样的美景吗?
这是一幅多美的景色呀,老师也忍不住想读。请同学们闭上眼,跟着老师的朗读想象你
可能看到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并且积累了这么多好词佳句。让我们再来读这段话,你还
体会到什么?从哪里读出来?(家家户户都种花,任何一条街)抓关键词分析,是我们理
解课文的好方法,在德国走过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景色。就让我们一起到德
国的街道去走走吧。一个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早晨,当我们走过一条繁华的街道,抬头向
上看——(生接读)一个细雨蒙蒙、微风习习的午后,当我们走进一条幽静的弄堂,抬头一
看——(生接读)一个夕阳西下、鸟雀归巢的黄昏,当我们漫步在宁静的小区,我们又看到
——(生接读)
3、角色体验:
①假如我是徜徉在德国街头的游客,现在看到这花的海洋,我会---------:
(2)一位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走在这如花的的街头,我会______________。
③假如我就是留学在此的季先生,闻到这温馨的花味,我会________________。
(二)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特”的民族?
预设一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
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体会“家家户户”,明“吃惊”原因之一
①理解“家家户户”。②体会“爱花真切”。
2、体会“脊梁”,明“吃惊”原因之二
⑴体会“脊梁”。
A、“脊梁”是什么意思?B、在文中指什么?
预设二
出示对话:
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1、齐读,分角色读。2、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3、说说形容笑的四字词语。
4、体会“莞尔一笑”的内涵。
思:这一笑,知道女房东笑出了什么?(一种民族精神、一种养花的境界)
5、生读对话。(此环节简单带过)
预设三: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
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如果给“颇”换一个词,可以怎么说?
2、理解“耐人寻味”。
3、联系上文,体会“境界”。
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4、创设情境,感受“境界”。(这么美丽的景色,这么迷人的情境,是因为大家都是这
样——在屋子里…….走在街上的时候…….,试想,我们把花种在室内,只给自己欣赏,你
还能看见这样的景致吗?——理解我为人人是前提,人人为我是结果——提升境界——再联
系图书角举例,简单涉及即可,不必让学生伤脑筋使劲想)
读着读着,你会填了吗?
填空:
四、小结课文,升华主题,情感共鸣
师:读着读着,课文既如一幅美丽无比的画,又成了一首颇耐人寻味的小诗。
走在德国,
满眼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是──
多么令人赏心悦目!
这是──
多么奇丽的景色!
走在德国,
感受到的是,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
这是──
多么奇特的民族!
走在德国,
让季羡林先生回忆起──
留德十年的求学足迹!
这──
怎能不令他思绪万千?
五、学习末段,感悟美丽。
四十多年后,当季羡林老先生再次回到德国,再次看到德国街头那花团锦簇,那姹紫嫣
红在景色时,他不由得说——
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想想:什么变化了?唯独什么没有改变?【读写训练】
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呀,才让季先生把这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才会发出这样的
感叹──
3、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感叹之余,内心又涌起另一种情思。请读课文的最后一句。(生读)
4、出示句子:“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陶醉于鲜花之中,触景生情,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梦中他在思念什么?
五、交流谈话,推荐书目。
我写出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都是甘露醍(tí)醐(hú),吃了能让人升天成仙,但
其中绝没有毒药,绝没有伪劣假冒,读了以后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
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季羡林先生语
季羡林作品:
《季羡林文集》《季羡林散文集》
《谈人生》《留德十年》《病榻杂记》
本文发布于:2023-01-23 04:54: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85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