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
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
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
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
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
种雅事,俗人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
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
共赏”这一个成语, “共赏”显
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
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
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
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
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
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
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
原来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
我们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在这
之后,门第迅速的垮了台,社会的
等级不像先前那样固定了,士和民
这两个等级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
和清楚了,彼此的分子在流通着,
上下着。而上去的比下来的多,士
人流落民间的究竟少,老百姓加入
士流的却渐渐多起来。王侯将相早
就没有种了,读书人到了这时候也
没有种了:只要家里能够勉强供给
一些,自己有些天分,又肯用功,
就是个读书种子i去参;boN些公开
的考试,考中了就有官做,至少也
落个绅士。这种进展经过唐末跟五
代的长期的变乱加了速度,到宋朝
又加上印刷术的发达,学校多起来
了,士人也多起来了,士人的地
位加强,责任也加重了。这些士人
多数是来自民间的新的分子,他们
多少保留着民间的生活方式和生活
态度。他们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
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或蜕变那些
俗的。人既然很多,大家是这样,
也就不觉其寒尘:不但不党其寒
尘,还要重新估定价值,至少也得
调整那旧来的标;隹与尺度。“雅俗
共赏”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标
准,这里并非打倒旧标准,只是要
求那些雅士理会到或迁就些俗士的
趣味,好让大家打成一片。当然,
所谓提出和要求,都只是不自觉的
看来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那里我们得特别提到唐朝的
传奇。传奇据说可以见出作者的史
才、诗笔、议论,是唐朝士子在投
中考快乐作文2 009・6期z k kI zw2008@1 63.com
考进士以前用来送给一些大人先生
看,介绍自己,求他们给自己宣传
的。其中不外乎灵怪、艳情、剑侠i
三类故事,显然是以供给谈助,i
引起趣味为主。无论照传统的意i
念,或现代的意念,这些传奇无
疑的是小说,一方面也和笔记的写
作态度有相类之处。照陈寅恪先
生的意见,这种传奇大概起于民i
间,文士是仿作,文字里多口语化i
的地方。陈先生并且说唐朝的古文
运动就是从这儿开始。他指出古文
运动的领导者韩愈的《毛颖传>,
正是仿传奇而作。我们看韩愈的气
盛言宜的理论和他的参差错落的文
句,也正是多多少少在口语化。他
的门下好难、好易两派,似乎原
来也都是在试验如何口语化。可是
好难的一派过分强调了自己,过分
想出奇制胜,不管一般人能够了解
欣赏与否,终于被人看做诡和怪而
失败,于是宋朝的欧阳修继承了好
易的一派的努力而奠定了古文的基
础。——以上说的种种,都是安史
乱后几百年问自然的趋势,就是那
雅俗共赏的趋势。
雅化的诗还不得不回向俗化,
刚刚来自民间的词,在当时不用说
自然是“雅俗共赏”的。别瞧黄山
谷的有些诗不好懂,他的一些小词
可够俗的。柳耆卿更是个通俗的
词人。词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
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
位,它怎么着也只是诗馀。词变为
曲,不是在文人手里变,是在民间
变的:曲又变得比词俗,虽然也经
过雅化或文人化,可是还雅不到词
的地位,它只是词馀。一方面从晚
唐和尚的俗讲演变出来的宋朝的说
话,就是说书,乃至后来的平话以
及章回小说,还有宋朝的杂剧和诸
宫调等等转变成功的元朝的杂剧和
戏文,乃至后来的传奇,以及皮簧
戏,更多半是些不登大雅的俗文学
。这些除元杂居0和后来的传奇也算
是词馀以外,在过去的文学传统里
简直没有地位;也就是说这些小说
和戏剧在过去的文学传统里多半没
有地位,有些有点地位,也不是正
经地位。可是虽然俗,大体上却俗
不伤雅,虽然没有什么地位,却总
现代文阋读
是雅俗共赏的玩艺儿。 ;
“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 ;
从宋人的“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i
“俗不伤雅”,更可见出这种宾主i
之分。起初成群俗士蜂拥而上,固i
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到甚
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i
士需要摆脱的更多。他们在学习, i
在享受,也在蜕变,这样渐渐适应i
那雅化的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i
片,传统多多少少变了质,继续下
去。前面说过的文体和诗风的种种i
改变,就是新旧双方调整的过程, ;
结果迁就的渐渐不觉其为迁就,学j
习的也渐渐习惯成了自然,传统的;
确稍稍变了质,但是还是文言或雅
言为主,就算跟民众近了一些,近i
得也不太多。 i
至于词曲,算是新起于俗问,
实在以音乐为重,文辞原是无关轻i
重的:雅俗共赏,正是那音乐的;
作用。后来雅士们也曾分别将那些i
文辞雅化,但是因为音乐性太重,
使他们不能完成那种雅化,所以词
曲终于不能达到诗的地位。而曲一
直配合着音乐,雅化更难,地位也;
就更低,还低于词一等。可是词曲i
到了雅化的时期,那共赏的人却就
雅多而俗少了。真正雅俗共赏的是
唐、五代、北宋的词,元朝的散曲i
和杂剧,还有平话和章回小说以及
皮簧戏等。皮簧戏也是音乐为主, i
大家直到现在都还在哼着那些粗俗i
的戏词,所以雅化难以下手,虽然
一二十年来这雅化也已经试着在开
始。平话和章回小说,传统里本来
没有,雅化没有合式的榜样,进行
就不易。<三国演义>虽然用了文
言,却是俗化的文言,接近口语的
文言,后来的(水浒>、(西游
记>、<红楼梦>等就都用白话
了。不能完全雅化的作品在雅化的
传统里不能有地位,至少不能有正
经的地位。雅化程度的深浅,决定
这种地位的高低或有没有,一方面
也决定“雅俗共赏”范围的小和
大——雅化越深,共赏的人越少,
越浅也就越多。所谓多少,主要是
俗人,是小市民和受教育的农家子
弟。在传统里没有地位或只有低地
位的作品,只算是玩艺儿:然而这
些才接近民众,接近民众却还能叫
雅俗共赏,雅和俗究竟有共通的地
方,不是不相理会的两橛了。
单就玩艺儿而论,雅俗共赏虽
然是以雅化的标准为主,共赏者却
以俗人为主。固然,这在雅方得降
低一些,在俗方也得提高一些,要
俗不伤雅才成:雅方看来太俗,以
至于俗不可耐的,是不能共赏的。
但是在什么条件之下才会让俗人所
赏的,雅人也能来共赏呢?我们想
起了有目共赏这句话。孟子说过不
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有目
是反过来说,共赏还是陶诗共欣
赏的意思。子都的美貌,有眼晴的
6 I中考快乐作文2。。9・6期z k kl zw2。。8@1 6・3_c。m
都容易辨别,自然也就能共赏了。
孟子接着说: 口之于昧也,有同
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
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这说的是
人之常情,也就是所谓人情不相
远。但是这不相远似乎只限于一些
具体的、常识的、现实的事物和趣
味。譬如北平吧,故宫和颐和园,
包括建筑,风景和陈列的工艺品,
似乎是雅俗共赏的,天桥在雅人
的眼中似乎就有些太俗了。说到文
章,俗人所能赏的也只是常识的,
现实的。后汉的王充出身是俗人,
他多多少少代表俗人说话,反对难
懂而不切实用的辞赋,却赞美公文
能手。公文这东西关系雅俗的现实
利益,始终是不曾完全雅化了的。
再说后来的小说和戏剧,有的雅人
说<西厢记>诲淫,<水浒传>诲
盗,这是高论。实际上这一部戏剧
和这一部小说都是“雅俗共赏”的
作品。<西厢记)无视了传统的礼
教,<水浒传>无视了传统的忠
德,然而男女是人之大欲之一,
官逼民反,也是人之常情,梁山
泊的英雄正是被压迫的人民所想望
的。俗人固然同情这些,一部分的
,雅入,跟俗人相距还不太远的,也
未尝不高兴这两部书说出了他们想
说而不敢说的。这可以说是一种快
感,一种趣味,可并不是低级趣
味;这是有关系的,也未尝不是有
节制的。”诲淫”“诲盗”只是代
表统治者的利益说话。
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是个
新时代,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文
化,产生了我们的知识阶级。这知
识阶级跟从前的读书人不大一样,
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他
们渐渐跟统治者拆伙而走向民间。
于是乎有了白话正宗的新文学,词
曲和小说戏剧都有了正经的地位。
还有种种欧化的新艺术。这种文学
和艺术却并不能让小市民来共赏,
不用说农工大众。于是乎有人指出
这是新绅士也就是新雅人的欧化,
不管一般人能够了解欣赏与否。他
们提倡大众语运动。但是时机还没
有成熟,结果不显著。抗战以来又
有通俗化运动,这个运动并已经在
开始转向大众化。通俗化还分别雅
俗,还是雅俗共赏的路,大众化却
更进一步要达到那没有雅俗之分,
只有共赏的局面。这大概也会是所
谓由量变到质变罢。
本文有删改
快乐的人不虚伪'没有架子。有正襟危坐的时候,也有充满童趣的天真表现。 l 7
本文发布于:2023-01-23 04:04: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83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