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5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5首)_古诗文网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
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
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
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
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
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参
考资料
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
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东晋后
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
东晋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
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
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
身世
陶渊明,中国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
比肩的伟大诗人。陶渊明自己从来没有说过是哪里人,甚至
也不说生于何时何地。于是,在陶渊明的出生年份上,就出
现了公元365年、公元369年、公元372年等等多个版本。
陶渊明的身世也成了难解之谜。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宜
丰学者凌诚沛主持组建了“陶渊明始家▼
生平
青少年时期(28岁以前)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
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但陶渊明的父
亲死得早,渊明少年时,家运已衰落,“少而贫苦。”他自述:
“自余为人,逢运之贪。箪瓢屡罄,絺綌冬陈。”(《自祭文》)
但物质生活虽然贫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却很丰富。他学习
儒家《六经》,学习《老子》、▼
归隐
隐逸诗人俗称五柳先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
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
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
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
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同时对陶渊明▼
文学成就
饮酒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
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
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
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
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
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年)▼
历史评价
东晋陶渊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下《陶
征士诔》,给了他一个“靖节”的谥号。颜延之在诔文中褒
扬了陶渊明一生的品格和气节,但对他的文学成就,却没有
充分肯定。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后几十年
里,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认。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对
陶渊明的诗文相当重视,爱不释手。萧统亲▼
介绍
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
节先生”(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出身于没
落仕宦家庭,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晋世名渊明,
入刘宋后改名潜。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大
约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
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
主要成就
田园诗两晋时盛行玄言诗,思想内容空虚狭隘,浮浅乏
味。而陶诗异军突起,平淡自然,为当时沉闷的文坛吹进清
新的春风,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诗表现了淳朴的农村生活情
趣,描写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既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
的热爱,又表现出坚决与污浊政治决裂的情操。他的诗描写
乡居生活,讴歌劳动和躬耕自给,这些都是以▼
纪念馆
陶渊明纪念馆是为纪念东晋诗人陶渊明而建立。陶渊明纪念
馆位于江西省庐山西麓九江县城沙河街东北隅,占地1600
平方米,为纪念东晋诗人陶渊明而建立。1985年7月30日
开馆。馆址原是陶靖节(渊明)祠。该祠原座落在县南25公里
面阳山靖节墓左前麓,明嘉靖十二至十七年(1533~1538)
重修,江南民居风格▼
·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魏晋
·
·《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魏晋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魏晋
《归园田居·其四》-陶渊明-魏晋
·《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魏晋
归园田居·其一
(1686人评分)8.0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一作:误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颠通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写翻译写赏析纠错收藏
评分:
参考翻译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偶失
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笼中鸟常依恋
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
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
屋草舍八九间。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
院前。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
参考赏析写赏析
赏析
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
隐,躬耕田园。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
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
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
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
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
创作背景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
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
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
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
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归园田居·其二
(360人评分)8.2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墟曲中一作:墟曲人)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写翻译写赏析纠错收藏
评分:
参考翻译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白天依旧柴门
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
互来往。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我田桑麻
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
零如同草莽。注释①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
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
参考赏析写赏析
鉴赏
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
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
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
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
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因此,
他总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
归园田居·其三(3286人评分)8.0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写翻译写赏析纠错收藏
评分:
参考翻译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
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狭窄的山径草木
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
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注释①南山:指庐山。②稀:稀
少。③兴:起床。④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
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⑤荷锄▼
参考赏析写赏析
创作背景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
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
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
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
鉴赏
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
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
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暗用杨恽诗作。“种豆南山下,
苗盛豆苗稀”。此二句引用了杨恽的“田彼南山,芜秽不治”,
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什么意思??
分享|2007-08-2015:36happy执著1|浏览17302次
人文8月25日之前要!!
2007-08-2015:36
提问者采纳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从
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
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
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
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
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
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
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
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
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
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
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
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
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
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
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
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
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归园田居·其四
(237人评分)7.8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写翻译写赏析纠错收藏
评分:
参考翻译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姑且带着子侄
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
人旧居。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上前打听
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
已故去并无存余。”“二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
虚。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泯灭空▼
参考赏析写赏析
鉴赏
公元406年(东晋安帝义熙二年),亦即是陶渊明由彭泽令
任上弃官归隐后的第二年,诗人便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
著名诗篇,当时诗人四十二岁。此诗是其中的第四首。只做
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已实在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
与世俗的束缚,他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且从此终身
不再出仕。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
归园田居·其五
(316人评分)7.8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写翻译写赏析纠错收藏
评分:
参考翻译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山涧流水清澈
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
待邻里。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兴致正高
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注释①怅恨:失意的样子。
策:指策杖、扶杖。还:指耕作完毕回家。曲:隐僻的道路。
这两句是说怀着失意的心情独自扶杖经过草▼
参考赏析写赏析
鉴赏
这首诗是陶渊明组诗《归园田居》五首的最后一首。对此诗
的首句“怅恨独策还”,有两种解说:一说认为这首诗是紧
承第四首《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而作,例如方东树说,“怅
恨”二字,承上昔人死无余意来”(《昭昧詹言》卷四),黄
文焕也说,“昔人多不存,独策所以生恨也”(《陶诗析义》
卷二);另一说认为这一句所写的“还▼
本文发布于:2023-01-23 03:59: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83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