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
深刻的人生哲理。
2.过程与方法: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培
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
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揣摩字词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
【教学方法】
删减品析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
一朵花曾感动过我(故事:古代的蜀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们
无忧无虑,国君叫:杜宇,他负责勤勉,爱戴百姓,看到人们乐而忘
忧,他心急如焚,四处奔走,年复一年督促百姓耕作。终于积劳成疾
离开了百姓。可他对百姓难以忘怀,就幻化成一只督促大家的鸟,发
出声声啼叫,直到喉咙啼血,鲜红的血滴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
丽的杜鹃花)。
一只蝉也曾打动过作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小思的《蝉》去感悟一下
人生。
二、读蝉
1.老师与学生配合朗读
(思考:识记重点词)
勾画感动你的句子或很美的句子。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宽恕”作引
2.白板出示:删减品析法
理一理作者感情变化
投影:
(1)“杜鹃花没有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
知知不休的。”
同学们对蝉一定很熟悉,蝉是儿童的伴侣,蝉是夏的歌手。对比阅读
还原(还,就,更),学生对比朗读,教师点评分析,交流朗读情感
的变化。
小结:(还、就)突出蝉鸣之早,透露出作者的厌恶之情。(更)有力
的对比出蝉的鸣叫知知不休,很是烦人。虚词组成情感的递进,使厌
恶之情淋漓尽致。
齐读:“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这是一烦,占门再来看看二烦。
(2)“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那么响,
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是一个夏天了!”(还原:就、
却、竟、只不过、罢了)
朗读对比赏析。
小结:一个“就”字显示出作者发现很响很烦人的蝉竟然具有如此非
凡的执著为之惊讶,一种不以为然,“那么、确、竟”一种惊讶油然
而生。
仿句训练:蝉呀,蝉呀,你何必聒聒,这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3)人一生要经过多少个普普通通的夏,有什么大不了,她只是夏
天罢了,然而对于蝉而言又将是怎样的一个夏天?你知道答案吗?可
否学习老师的删减品析法你找到的句子。
“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
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
结了。”
小结“才”渗透了作者对蝉苦苦等待夏天的同情,对夏天的到来的不
易深深同情。
三、悟蝉
1.齐读:“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
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哦!那是蝉
的生命意义!”
探究“活着”、“活过”。
小结:活着是一种责任,活过是一种态度。
白板: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
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改变生
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2.合作探究:“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
只不过、夏天
小结:学到这,同学们认为那是怎样一个夏天?“只不过还是原来的
夏天吗”对于蝉而言:他是延续生命的不同寻常的夏天,对于作者还
只不过是夏天吗?对于我而言,它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夏天了,它是通
往人生意义的每一天中的一天,所以,我们不仅要过好夏天,还要过
好每一天……
讨论归纳:文章开头写蝉使事忙得人听了很烦,再写病蝉的微弱、细
小,都可以表现了蝉的惹人讨厌和微不足道的一面,这是抑。然而得
知蝉17年埋在泥土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作者被蝉活着的生命
的意义所感动,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这是扬。
3.在读“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
了那烦人的聒聒!”
删减法品析:(删取斜阳)朗读对比
白板出示:“斜阳欲落去,一望暗消魂”引申理解凄美的意境美。烘
托出蝉死的壮美。
4.探究质疑:我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讨论并归纳: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
好好的生活。
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斜阳里,想起秋风
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感受凄美意境。
讨论并归纳:我们一般是听到秋风的声音,但是作者用了“秋风颜色”,
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
秋风一种“颜色”,把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
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疏朗的天空等等都融入秋风中,言少
而意浓。
四、课堂小结
蝉虽然烦人、弱小、微不足道,但是蝉的一生的经历给人的启示确实
是深刻的。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
好地生活。
再次齐读文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送给同学们一句名言:“生命是上帝赐给人类的一颗未经打磨的钻
石――诺贝尔”。
五、作业布置
1.了解作者
卢玮銮,香港作家,散文家,学者。1939年出生于香港。香港近代
著名小说家、教育家,荣获香港教育学院第二届《杰出教育家奖2003》。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彤云笺》《丰子
恺漫画选绎》,《不迁》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
行》等。曾编纂《香港的忧郁――文人笔下的香港(1925~1941)》,
与人合编有《茅盾香港文辑》,研究论文集有《香港文纵》。
2.推荐《蝉》――法布尔。
3.写一篇关于蝉的小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教案与反思第2篇】
教学目标:
1、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用词,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2、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诵读唐代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问:这首诗写了蝉的什么内容?想通过蝉表达什么情感?
明确:借蝉来表达了自己虽身居高位但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这种
表达情感的方式我们称之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来学习香港作家
小思所写的散文《蝉》,看看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想要抒发的是一种
怎样的情怀。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不
管你活几天,都要好好的活着!
2.一个动物都知道要好好的活着,那我们人类更应该把自己的生命过
得更加的……精彩!
三.品味精彩语句,体味虚词作用。
这篇文章除了它的思想价值需要我们去学习品味外,还有一些含义隽
永的句话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
1、比如文章的最后一句“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
人聒聒!”你能看出作者对蝉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烦蝉】
2.(幻灯片出示:“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
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从这个句子中你能觉察作者对蝉的情感吗?
在这里,作者的情感趋向不很明朗。加上一句话,能体察到作者的情
感吗?(幻灯片出示: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作者明确的表达了他讨厌的程度了吗?
(幻灯片出示:“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
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有什么区别?(多了“还、就、更”三个字,把烦的情感具体化了,
情感更加突出了。)这三个字,如果我们将它单独拿出来,一点意义
也没有。但是,当我们把它放进一句话一篇文章里的时候,他们的作
用就显示出来了,文章的情感就出来了。如果要在“使事忙的人听了
烦”中间加几个字,你们会加什么字?
从“还”、“就”或“更”字流露出来的是作者“烦”的心情,你能将
作者的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吗?能不能用一句话把作者的情感传达一
下呢?
我们刚才所关注的“还、就、更”等词,它的名字叫虚词。今天,我
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探索这种虚词在传情达意上的巨大作用。刚刚我们
品味了几个虚词,感悟到了“一烦”,我们再来看几个虚词,看看作
者是不是还有“二烦”?
3.(幻灯片出示去掉虚词的文字:“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
的小东西。身子小,叫的响,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为什么聒聒?
那是一个夏天”)
读了这段文字之后有什么感受?作者可能在想:这么小的东西,为什
么能响彻一个夏天呢?真是不可思议!
(幻灯片出示: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
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
夏天罢了!其中“就、那么、却、竟、何必、只不过、罢了”用红色
显示。)
与刚才的文段相比,多了……“就、那么、却、竟、何必、只不过、
罢了”。
探讨这些一个个看似毫无意义的词语,探讨它们在这个语段中所蕴藏
的深意,思考:作者借助这一个个虚词,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愫呢?
对于人类而言,夏天确实是一个很平凡的季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每过一年,都有一个夏天在等待着你,我们能度几个春秋,我们就拥
有多少炎夏!所以,作者认为夏天很平常,所以,作者对蝉有着反感
的心态!至此,作者对蝉的厌恶之情已达到极点,峰回路转,接下来,
作者对蝉的态度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4.(幻灯片出示):友人说:“它等了17年,等到一个夏天。这个夏
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完结
了。”这段文字中,友人对蝉的情感是?
你能在“等到一个夏天”和“它的生命完结了”之中各加一个字,让
他变得情感浓烈吗?
如果此时此刻让你对蝉倾吐心声,你会说什么呢?集体朗诵面对着蝉
抒发我们的情感吧!
蝉除此之外别无选择!生命是短暂的,生活是残酷的,但是蝉为了生
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
5.(幻灯片出示:“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
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蝉为何“必须好好的活着”?因为它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种族的繁
衍!
师:生命的延续可以让别的蝉来承担啊凭啥让我来承受这样重大的磨
难呢?
从“必须”一词我们读出了蝉的?坚定、坚强!一种“责任”!
再来理解“都不过”,谁来和大家分享你的理解?
6.面对着友人之言,作者对蝉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肃然起敬
(齐读“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
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那本来
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
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此时此刻,作者没有理由不宽恕蝉,这个“宽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宽恕,而是敬佩的宽恕!因为作者懂得了(幻灯片出示:哦!那是蝉
的生命意义!请注意连续的感叹号,有情感朗读)7.文章说:“斜阳
里,想起秋风颜色”秋风何来颜色呢?那“秋风的颜色”和“宽恕蝉”
又有何联系呢?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从蝉身上获得了生命的感悟,我们更懂得了
在语文中,有一个词,他的名字叫虚词,在传递情感中,虚词的作用
是无限的。下面,让我们在冰心的《生命》中结束我们这节课的旅程
吧!
(幻灯片出示)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
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
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
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
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请孩子记住: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
生命因充实丰富多姿而精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教案与反思第3篇】
第一二课时
一、教学任务
(一)分析了解课文结构
(二)掌握课文内容——蝉的生长过程
(三)分析写作特点(第二三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展示“大家知道这个是什么虫子吗?”学生自由回答(蝉,知了,等
等)。“我们今天讲的就是这个——蝉(板书)那么有人可以来说下和
蝉有关的东西不?(学生发言)我这里有一个和蝉有关的古希腊神话。
(曙光女神爱上了一个人类青年,为了能和他长相厮守,她向宙斯请
求赐给爱人永恒的生命,但是曙光女神忘了请求给那个青年永恒的青
春。于是时间一天一天
过去,青年渐渐衰老萎缩,最后沦落到了只会不停的向碰到的每一个
人诉说他和女神的爱情的地步。女神的爱情也渐渐的被消磨殆尽,最
后女神抛弃了他,可怜的人变成了一只虫子,继续讲他的故事。这只
虫子就是蝉。)我说了这么多,大家有什么感想可以谈谈吗?(预计
学生发言——大家说的很好,可见我们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那么现在
请大家翻到P78面,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法布尔的《蝉》(板书,法布
尔)
(二)分析课文类型
首先想请一位同学说一下,蝉这篇文章是什么样的文体?(学生回答)
这是一篇法布尔的科学小品,什么是科学小品?有人知道吗?(学生
回答)
科学小品: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
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那么说科学
小品就是说明文的一种了。
科学小品有什么特点呢?
科学小品的特点: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这些我
们在读蝉的时候都要特别注意体会)——板书
(三)简单分析课文结构
大家把课文的第一和最后两自然段划开,然后花10分钟时间看下课
文。等下我有问题要问大家。(要求:A、标注全文自然段,B注意课
文中的生字词,并作好记号,C试着划分下段落层次)
1,分析课文开头。
大家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
(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
前的树。)
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有
了观察蝉的环境就可以具体描写蝉的习性,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
尔亲自观察的,使者看起来很真实——联系科学小品特点。
课文的结尾两段先不要看,等我们划分好课文结构后再作分析。2,
划分课文层次。这篇课文分成了两大部分,蝉的地穴,蝉的卵。这些
大部分中又有什么小层次呢?谁来分下层。板书:做课后习题一蝉
的生命简史:成虫产卵→蝉卵孵化→(即刻)→幼虫走出壳外→
(不久)幼虫落在地上→(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几分钟
以后)幼虫钻进地里→(四年后)幼虫从地穴爬出→(徘徊一阵)幼
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半个小时后)变成成虫→(三个半小时)成
虫离枝飞去→(五星期后)成虫交配、产卵、死亡。(即刻—P83第
19自然段;不久—P83第21自然段;立刻—P83第23自然段;几分
钟以后—P83,84第24自然段;四年后—P84第25自然段;徘徊一
阵—P80第8自然段;半个小时后—P81第10自然段;三个半小时后
—P81第11自然段;五星期后—P84第25自然段)
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两个部分的说明顺序是按照蝉延续生命的几
个过程安排的——先由幼虫到成虫,然后成虫产卵完成繁衍,孵化成
幼虫结束,这就是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作者并没有按照昆虫的一般
成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幼虫时代入手,
介绍这一过程,这正是作者别具匠心的地方。第一,蝉的幼虫生涯占
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
第二,这部分的生活不为一般人了解,容易引起读者兴趣。(课文写
的过程颠倒了蝉的生长过程,这样安排的道理)分析:别具匠心而井
然有序的说明顺序。
综上所述,全文以作者对蝉一生的观察进程为线索,以幼蝉夏至出洞
开头,又以幼蝉天冷入洞结尾,首尾衔接,将蝉一生的生长过程连接
得十分完整,文章也因此而显得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第三四课时
一、分析课文结尾
大家齐声读最后两自然段。能不能在这两段中找出一个中心句呢?
重点: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上节课我们讲过,文章两大部分,“似乎颠倒了蝉由卵到幼虫,由幼
虫到成虫这样一个生长过程”,
(联系上一节课)
第一,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
第二,这部分的生活不为一般人了解,容易引起读者兴趣。(课文写
的过程颠倒了蝉的生长过程,这样安排的道理)分析:别具匠心而井
然有序的说明顺序。
开头写地下生活,结尾写隐入地下,前后照应结构非常严密。作者从
幼虫的地下生活写起,同文章的立意有关,这样写可以突出蝉的“四
年黑暗中的苦工”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这样安排
说明顺序旨在说明蝉的生长很艰难(板书,生长艰难)
二、分析课文和课文写作特点
首先我这里有一段话(板书或者朗读):“我是圣多马(耶酥十二门徒
之一,亲手触摸耶酥伤口始信其复活。)难于对付的弟子,在对某个
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
至没完没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铁证下归顺听从为止。”《昆虫记》
卷七)——写在黑板左侧
(一)和以前学习过的科学小品做对比(《蝉》的特点,没有引用什
么材料,是用纯粹的文艺化笔调对蝉的生命过程进行具体,细致的描
写,语言风格生动活泼,但又十分贴切)——不作重点要求。
(二)请学生说出文中描写得既生动又确的段落,重点注意作者的观
察方法——作者观察细致周到,说说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表明作者观察
的认真细致。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
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孔口:
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又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注意幼虫有
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见第2自然段)
这些小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
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见第3自然段)
地穴的深度、形状:
蝉的隧道大都时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完全关闭起来(见第
4自然段)
地穴为什么不会坍塌:
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
工程师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水泥。
它身子里藏了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作灰泥。(见第4自然段)
地穴的位置:
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时可以从那里取得建筑
用的汁液(见第4自然段)
蝉挖地穴的方法,挖出的土的去向和身上带有泥点的原因:
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
泥。(见第4自然段)
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
以求适于上下爬行。(见第5自然段)
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候,直到最后
一刹那。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
考察气候的情况(见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写蝉怎样具体考察气候
的情况)
它挖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
更加柔软,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见第7自然段)
留天花板的原因:
9—11段,写蝉出洞脱皮的过程,十分细致。
脱皮的顺序:
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
使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
出来了。(板书:背——头——吸管和前腿——后腿和翅膀——尾部)
(见第9自然段)
蝉最后从壳中脱出: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
皱的翼尽量
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
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见第10自然段)法布尔用拟人的手法说蝉“表
演一种奇特的体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越”﹑“翻转”﹑“倒
悬”﹑“伸直”﹑“张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
过程具体,生动,准确的写了出来。
脱皮的时间:
文中说,蝉从壳中全部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点钟”;刚得到自由
的蝉从柔弱到强壮起来飞离树枝,大概要三个半小时。由此可见,作
者观察的耐心程度也是惊人的。这种态度、这种精神,值得赞扬,值
得人们学习。
第二部分蝉的卵
12—13自然段,写蝉怎样产卵的
蝉选择产卵的地方:
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
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见第12自然段)
蝉产卵的过程:
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就像用针斜刺下去,
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上常常刺出三
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
(见第13自然段)
产卵的数目:
一个小孔内大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的总数约为三四百个。(见第14
自然段)
(为什么要产这么多卵呢?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蚋)
15—17段,写蚋怎样破坏蝉刚产出的卵。
非常具体,一边(蝉)是一无所知,一边(蚋)是紧追不舍,使读者
也知道得清清楚楚。文中作者也表明这是他经过多次观察才弄清楚的。
18~20段,写蝉卵孵化,幼虫出壳
先是对刚孵化的幼虫作了具体的描写:
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接
而成。(鳍状物体的作用是什么呢?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
助它走出由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有困难的事情)
接着又对出壳以后落地之前的幼虫的情态进行了描写:
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
着。”这好像不是在写虫子,而是在写一个可爱的小孩儿了。为什么
能写得这么准确而生动呢?因为作者不仅用眼睛,而且还借助放大镜
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见第19自然段)
21—23自然段写幼虫落地
严肃的实际生活:
危险重重——只要有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
中,或不毛的黄沙土,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粘土上。(见22自然段)
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24自然段写幼虫挖穴隐藏
最后它着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爬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看到它
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
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它身体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可以用来做灰泥。
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
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
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灭掉。
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
要使学生明白,准确性是贯串于全文的,这6句只是从词语方面进行
推敲,不能理解为仅仅这些句子里的词语才准确。比如第7段写幼虫
在地穴里怎样建造坚固的墙壁,里面不仅“臃肿”、“喷洒”、“柔软”、
“肥重”、“压”、“挤”等词用得很准确,而且整段话说明建造过程,
也很清楚准确。)
写地穴是按照考察的过程,从外到内的顺序写的,写内部构造的同时
介绍了建造地穴的方法。幼虫出穴以后,又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来
写的:幼虫出穴以后怎样寻求脱皮的地方;怎样完成脱皮而变为成虫,
飞离树枝;怎样产卵;怎样孵化成幼虫;幼虫落地以后又怎样寻觅隐
藏处所,然后挖土隐入地下。一步一步发展生长的过程写得非常清楚。
二、重点探究。
1、师: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选择你们喜欢的那一部分,读一读,交
流一下,看看作者是抓住了这一部分的什么特点来介绍的?用一个词
或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小组交流。
汇报:挖洞:分泌粘液,使泥土成为泥浆,固定隧道;
脱壳:奇怪的体操;
产卵:在枯枝上刺成三四十个小孔;
幼虫钻到土里:挥着镐向下挖掘,并将土抛出地面,挖开土穴,钻了
进去,隐藏自己。
师引导学生进行详细地了解。
2、对于“脱壳”部分进行拓展:
(1)师:对于金蝉脱壳这个过程,五年级上册有一篇文章描写的更
加生动、详细,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了解一下蝉是怎样脱壳的?
学生读文章《金蝉脱壳》
(2)师:这篇文章是怎样描写蝉脱壳的?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
流一下,组长把你们交流的内容整理一下,一会来汇报。小组交流。
师:谁能说一下这篇文章是怎样描写蝉脱壳的?最好能按顺序来说。
(3)小组汇报:
背:作者是怎样描写背部变化的?
(理解“抽搐”)
你从蝉背部的变化体会到了什么?(观察得仔细、认真)
板书:认真观察学生读。
头:接着又描写了哪儿?(头——理解“钻”。)
这个“钻”省掉可以吗?为什么?(努力、坚持、使劲)可见,作者
的用词是多么准确啊!一个“钻”字就把蝉脱壳时的努力表现出来了,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脚:师:六只脚出来了,生接: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指导读)
尾:最有趣的情景马上就要出现了,什么情景?(蝉尾出壳)作者是
怎样描写蝉尾出壳的?谁能找出来读一读?生读。
你觉得对蝉尾的描写哪个动作最精彩?——生说。为什么你认为它最
精彩?
师:整个动作配合得多么自然协调呀!让我们再把这一部分读一读。
指名读。
(4)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条理、生动?生说
师:对啊,只有用心观察,亲自研究,才能写出这么美妙的文章来。
(5)师: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再去读一读课文,感受一下生命
地蜕变。
学生读全文。
三、语言特色
作为事理说明文,《蝉》是一篇科学小品。本文对“蝉”的说明既不
像一般辞书、昆虫学著作那样进行系统的纯科学性的说明,也不像一
般科学小品那样运动文学方法来表达。
《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
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
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写蝉产卵,写出了以为
“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
写由卵发育成蝉,表现出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这就使
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从而
对作者的“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的议论和抒情
产生共鸣。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
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
程。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身体在空
中向后翻腾”,“翻转身体将折皱的翼竭力向外伸直、张开,用腰部的
力量尽力将身体翻上来,恢复头朝上的争唱姿势,并用前爪钩住它的
空皮,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其中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蝉
脱壳的整个过程。
四、深入剖析
鲁迅说,法布尔的著作有一个缺点:“用人类的道德于昆虫界。”“农
学者根据对于人类的利害,分昆虫为益虫和害虫,是有理可说的,但
凭了当时的人类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虫为善虫或坏虫,却是多余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文中寄托的对蝉深厚的感情,从内容和形式
两个方面讨论对这样表达的看法。这类内容如“但这可怜的母亲一直
一无所知,它那大而锐利的眼睛,并非看不见这些可恶的家伙不怀好
意地鼓翅其旁,然而它就是无动于衷,任由这些家伙胡作非为。它要
踏扁这些家伙是非常容易的,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自己
的家族。”还有“它穿着肮脏的外套,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忽然换上
了高雅的服饰,长出了堪与飞鸟媲美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
陶醉在这个世界的欢愉中。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
你想,什么样的歌声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此时的快乐呢?”等等,
在讨论中,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但应要求有理有据。板书设计
见教案完成导学案、书练、背诵得教后反思失改进想法作业布
置
本文发布于:2023-01-23 03:04: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81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