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学位论文
ArtmasterThesis
校园版歌剧《伤逝》中子君咏叹调的分析
AStudyonZiJun’sAriasfromthecampus
editionofOperaRegretforthePast
倪婷
NiTing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SchoolofMusic
2013年4月
April,2013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论文题目
校园版歌剧《伤逝》中子君咏叹调的分析
姓名倪婷学号201121004
专业名称艺术硕士答辩日期2013年6月
联系电话136****0046E_mail****************
通信地址(邮编):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730070)
备注:
目录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1引言............................................................................................................................1
1.1研究问题背景..................................................................................................1
1.2研究动机与目的..............................................................................................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2
1.4研究内容与方法..............................................................................................3
2文献综述....................................................................................................................4
2.1从歌剧《伤逝》音乐特点和结构进行分析:...............................................4
2.2从子君音乐形象塑造上进行分析:..............................................................4
2.3专门论述子君咏叹调演唱分析:...................................................................4
2.4对施光南作品风格的综合论述.......................................................................4
3歌剧《伤逝》............................................................................................................6
3.1创作背景...........................................................................................................6
3.2作者简介...........................................................................................................6
3.2.1原曲作者施光南.....................................................................................6
3.2.2节编者郑小瑛.........................................................................................7
4校园版歌剧《伤逝》................................................................................................8
4.1歌剧《伤逝》校园版《紫藤花》...................................................................8
4.2歌剧具体删减如下:.......................................................................................8
5子君咏叹调分析......................................................................................................11
5.1咏叹调.............................................................................................................11
5.2子君的咏叹调.................................................................................................11
5.2.1《我看见了什么》................................................................................11
5.2.2《风萧瑟》..........................................................................................12
5.2.3《不幸的人生》....................................................................................12
6子君咏叹调演唱的艺术处理...................................................................................13
6.1对于子君人物形象的理解.............................................................................13
6.2艺术处理.........................................................................................................13
6.2.1羞涩欢喜——《我看到了什么》.......................................................13
6.2.2感情突变——《风萧瑟》...................................................................17
6.2.3痛苦挣扎——《不幸的人生》...........................................................19
结语..............................................................................................................................22
参考文献......................................................................................................................23
致谢..............................................................................................................................24
I
中文摘要
歌剧《伤逝》是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改编的同名歌剧。作为当代歌
剧的代表作之一,歌剧《伤逝》在中国歌剧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歌剧《伤逝》创作于20
世纪80年代初,已有20多年没有出现在舞台上。为了让年轻人以音乐戏剧的方式重温鲁迅
的经典文学,唱响施光南谱写的时代旋律,《伤逝》终于以经过压缩的小制作歌剧版本重现
舞台,并且进入校园。我们称其为《伤逝》校园版。
歌剧中有大段的咏叹调,其中许多唱段成为了经典之作。笔者仅对其中的子君唱段《我
看到了什么》、《风萧瑟》及《不幸的人生》进行深入剖析,以子君不同阶段的形象分析和
音乐曲式为出发点,来探讨如何高质量演绎歌剧中的咏叹调。
关键词:歌剧《伤逝》子君咏叹调演唱处理
II
Abstract
Theopera“RegretforthePast”wascreatedinthe80’softhelastcenturybyMr.
,fthereprentiveopera
worksinthecontemporaryeraChina,the‘RegretforthePast’exhibiteditsrevolutionary
rahasn’rtomakeyoungpeopleto
hroughawayofOpera,andtosingthecontemporary
anShi,theopera“RegretforthePast”reshowsinthestageasa
itcampuditionof“RegretforthePast”.
Therearelotsofariasongsintheopera,terfocuson
thethreeariasongsbyZi-Jun“WhatIe”、“BleakAutumnWind”and“UnfortunatelyinLife”,
throughImageAnalysisofZi-Junandmusicalforms,toInvestigatehowtodeductiveariasongs
perfectly.
Keywords:OperaRegretforthePast;ZiJun;Arias;singingprocessing
1
1引言
1.1研究问题背景
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人们认为它是音乐皇
冠上那颗最璀璨的珍珠,西方的歌剧主要是以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综合性
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我们中国的戏曲是唱念做打并重的,所以相对来讲我们在欣
赏歌剧的时候要注意欣赏它的音乐。
歌剧《伤逝》脚本取材于鲁迅的同名小说,小说《伤逝》创作于1925年,是
鲁迅的唯一一篇爱情题材小说,传统的社会学认为:《伤逝》讲述了涓生和子君的
爱情悲剧。用倒叙的手法,涓生讲述过去,主要写两人悲惨的爱情及生活遭遇。涓
生和子君是“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他们在资产阶级民主的影响下,受到新观念,
新道德的冲击,解放妇女,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及旧思想。子君和涓生冲破束
缚,恋爱同居。同时又被残酷的现实生活而折磨,面对社会的黑暗,家庭的冷漠,,
涓生已不再坚定最初的梦想,违心的提出分手,各自去追求出路,而这无疑将子君
推向了深渊,走向死亡。
1981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由王泉、韩伟作词,施光南作曲而创
作歌剧《伤逝》,同年9月在北京人民剧院首演。是我国歌剧走向成熟的又一座
里程碑,仍然延续了鲁迅先生在小说中的情感语言特点,旋律及节奏感。该剧的
音乐借鉴了西洋歌剧的表现形式,广泛运用了咏叹调,宣叙调,对唱,重唱,合唱,
伴唱等丰富多彩的声乐体裁,音乐结构按奏鸣曲式的原则构成,歌剧从歌词到唱
腔都写得富有诗意,唱词简洁优美而意深,唱腔吸收了我国二、三十年代抒情歌曲
的某些写法和调式的特点,富于民谣特点和时代气息。
2011年9月16日,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决定将沉寂了20年多之久的,
由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作曲,韩伟、王泉根据鲁迅原著编剧的经典抒情歌剧——《伤
逝》节编成《紫藤花》(校园版),重新搬上了舞台。
1.2研究动机与目的
《伤逝》与以往以中国民歌为主要演唱形式的歌剧不同,它是以西洋美声
歌剧的形式,表现了中国旧时代的城市小知识分子的普通生活这部歌剧。有20
多年没有在舞台上表演了,但是它的音乐已经深入人心,已经被改编到音乐教材
里,所以很多人都能唱其中的一些主要唱段,《紫藤花》、《风萧瑟》、《不幸的人
生》等。在青歌赛的比赛曲目中也可以听到它们,说明人们很喜欢这些音乐,它
2
再一次拿到舞台上时,会让人们觉得很亲切,是一种对经典文学、音乐的尊重。
特别是他在歌剧中将咏叹调与宣叙调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用高超的演唱技巧
演绎出悲怆的旋律,可以说施光南的创作体现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借鉴了西
洋美声唱法,丰富了民族演唱风格,为更好地演绎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起到了重
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在综合其文学特征,以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不同时
期的三首咏叹调《我看见了什么》、《风萧瑟》、《不幸的人生》进行研究,在充分
理解作品的基础上以本人现有的声乐水平给演唱者和声乐爱好者作一些提示和
启发"。
歌剧《伤逝》,无疑是生活在新、旧社会的两位巨匠在不同领域,跨时代的
合作;同时也是中国经典文学与西洋音乐形式一次完美的结合,属于应在今天的
校园里得到传播的一部我国歌剧文化精品。通过对校园版歌剧《伤逝》的研究,
使它更便于走进校园,使年青人能够以音乐戏剧的方式重温鲁迅的经典文学,重
新唱响上世纪施光南谱写的时代旋律。使经典歌剧走进大众,让大众也来参与歌
剧表演,享受歌剧的魅力,才能广泛地发展我国歌剧表演事业,而使“音乐皇冠
上最明亮的钻石”能够洒入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之中!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在中国国内对于《校园版歌剧<伤逝>中子君咏叹调的分析》研究的相
关硕士博士论文都为0篇,所有期刊论文共0篇;对于《校园版歌剧<伤逝>研究》
的相关硕士博士论文都为0篇,所有期刊论文共2篇;对歌剧《伤逝》演唱专门
研究的硕士论文有9篇,所有期刊杂志13篇;对子君咏叹调专门研究的硕士论
文有0篇,所有期刊杂志有7篇。
经查阅对《伤逝》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音乐风格、艺术特征等方面的研究,
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子君”无论在鲁迅的小说中,
还是在施光南歌剧所承载的艺术使命中,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已有的研究成果
中,对“子君”的形象的研究与其在国际中的地位是不成比例的。已有的研究成
果都关注了“子君”在小说中的形象分析,缺乏对歌剧中形象的分析,在所有对
于子君咏叹调的分析中,也没有对于《我看见了什么》这首作品的分析。众所周
知,咏叹调在歌剧中占有很重要地位,咏叹调有其特有的艺术规律,即使是扣人
心弦、含义深远的唱段,如果没有打动人的音乐形象,也不可能形成一部成功的
歌剧。再者对于《伤逝》节编成《紫藤花》(校园版)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
3
1.4研究内容与方法
论文共分为四个章节来论述。约一万三千字。
第一章:第一部分对歌剧《伤逝》的创作背景、故事梗概等方面进行了较为
完整的阐述。第二部分简要介绍歌剧《伤逝》原曲作者施光南,及节编者郑小
瑛作了相关介绍。
第二章:第一部分对歌剧《伤逝》校园版——《紫藤花》作了阐述,第二部分
指出了校园版歌剧《伤逝》与原歌剧所做更改的不同之处。
第三章:第一部分对于咏叹调作一定义,主要是第二部分对子君的三首咏叹调
《我看见了什么》、《风萧瑟》、《不幸的人生》进行分析。
第四章:第一部分写对于子君人物形象的理解,第二部分着重选取了代表子君
爱情历程的三部曲《我看见了什么》、《风萧瑟》、《不幸的人生》,并结合自身的
演唱体会和实践,对其演唱风格和艺术处理进行深层次的剖析的艺术处理方面作
了详细,细致的研究。
结语部分对论文主要论点做简要归纳,并指明该论文的实用价值。从艺术的角
度,表演的角度全面的剖析校园版歌剧《伤逝》及其女主人公子君咏叹调的分析。
研究方法如下:
文献资料法:
本文章由于贯穿文学和音乐两个研究领域所以阅读的文献数量冗繁而庞杂,
其中会借鉴大量的已有文献资料进行整合引用,这样既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性劳
作,也可以前人的已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在本论文题内做更加深入和细致的尝试
研究。
技术分析法:
在这其中必然会牵涉到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运用,特别是对歌剧中咏叹调
创作技术方面的分析。
逻辑研究方法:
面对大量的文献资料必然面对着整合和划分归类。同时在写文章时的主要理
路是从宏观—微观—宏观,这也正符合抽象——具体——再抽象的逻辑过程。
比较研究法:
面对原歌剧《伤逝》和新的校园版歌剧《伤逝》不同的演绎,运用比较研究
找出不同版本之间的异同,并归纳出相对客观的结果。
音乐会舞台实践研究法:
4
歌剧是舞台表演艺术的门类,必须搬上舞台进行实践。笔者在写此篇论文的
同时,正在进行校园版歌剧《伤逝》-《紫藤花》的排练与演出。
2文献综述
前人对歌剧《伤逝》有关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硕士论文和散见于各类期刊
杂志上。
2.1从歌剧《伤逝》音乐特点和结构进行分析:
(1).陈燕秋.《谈歌剧<伤逝>的音乐风格》发表于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2).
刘玲丹,田健春.《别具一格的新歌剧<伤逝>》发表于中国音乐.1981年第4期.
这类论文多从歌剧《伤逝》的结构布局和音乐特点上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创新意
义。
2.2从子君音乐形象塑造上进行分析:
(1)于宪淼.《歌剧<伤逝>中悲剧人物子君的形象塑造和演唱分析》发表于山
东师大2009年硕士论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林晓燕.《论歌剧演唱中角色
的情感转换——歌剧伤逝》中的子君形象>发表于2010年艺海,这类论文主要从
人物形象上分析子君的的性格心理变化.
2.3专门论述子君咏叹调演唱分析:
(1)张艳.《歌剧<伤逝>子君咏叹调试析》发表于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硕士论
文.(2)朱蕾蕾.《歌剧<伤逝>中子君咏叹调赏析处理》发表于山东艺术学院学
报.2009第6期.(3)王燕.《浅析歌剧<伤逝>中子君咏叹调的音乐特点及演唱风
格》发表于时代文学,2009第4期。(4)徐磊.《浅析咏叹调<不幸的人生>音乐
特点及其艺术处理》发表于黄河之声2007年第4期等,这类论文数量较多,有单
独分析一首歌曲的,也有对三首歌曲进行分析的,都是从声乐演唱技巧和艺术处
理角度上进行分析的。
2.4对施光南作品风格的综合论述
(1)施光南《抒情歌曲创作要走自己的路》发表于人民音乐.1980第3期2.
徐磊.(2)《施光南声乐作品的抒情性特征及演唱风格》发表于山东师范大学2008
年硕士论文.(3)李焕之.《你的歌声永不落——痛悼光南》发表于人民音
5
乐.1990第4期(4)徐磊.《施光南声乐作品的抒情性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发表
于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5)《钱勇.施光南抒情歌曲的民族情结》发表于
汉江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这些文章的侧重点在于写作曲家施光南的歌剧创
作,没有提到“子君”的音乐艺术形象;
6
3歌剧《伤逝》
3.1创作背景
歌剧《伤逝》是由施光南先生作曲,改编自鲁迅的同名小说。鲁迅小说《伤
逝》写于1925年,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1926年收入北新
书局出版的小说集《彷徨》。当时处在“五四”革命运动时期,从鲁迅当时的文
学创作上感受到其当时无比的孤独和彷徨。《伤逝》中,作者用极其现实的手法
表现了主人公复杂的精神世界,小说中人物不多,情节也不复杂,主要是通过男
主人公片断性的回忆和内心的剖析完成作品的,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写的是
在上世纪20年代封建时期一对男女为了反对封建家庭的束缚,为了追求爱的自
由,他们自由的结合了,但是由社会对他们的压力,他们又痛苦的分手了,女主
角子君不得不重回到她的封建家庭,最后犹豫而死,男主角也只能感叹后悔。
《伤逝》是一部抒情—心里歌剧,是西洋创作技法探索民族歌剧的典范,再
现了鲁迅笔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抨击了封建社会对于人们向往自由的磨
灭。《伤逝》写的是在上世纪20年代封建时期一对男女为了反对封建家庭的束缚,
为了追求爱的自由,他们自由的结合了,但是由社会对他们的压力,他们又痛苦
的分手了,两人的爱情无法冲破现实社会的束缚,显得那样渺小,又孤立无助。
女主角子君不得不重回到她的封建家庭,最后犹豫而死,男主角也只能感叹后悔。
3.2作者简介
3.2.1原曲作者施光南
施光南,1940年8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南岸。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人
民音乐家。施光南先生一生创作过大量不同类型的歌曲,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
大学毕业后其被分派到歌舞剧院从事音乐创作工作,但此时,“文化大革命”到
来,父亲去世,母亲哥哥被隔离审查,但残酷的现实并没有阻碍他对美好艺术的
执着追求。他写下了许多基调轻快,朴实感人的歌曲。诸如《打起手鼓唱起歌》
《祝酒歌》等等。改革开放后,施光南在创作手法上更加的日益丰富和多元化了,
创造了许多广为流传的歌曲,像《在希望的田野上》、《多情的土地》、等艺术性
很强的抒情歌曲。1981年,施光南创作了大型歌剧《伤逝》,将鲁迅笔下子君和
涓生两个青年争取爱情自由,在各种因素的压力下,对于生活的彷徨完整的刻画
了出来。他着重对于人物的心里活动进行了描摹,使得《伤逝》成为一部描摹心
理歌剧的经典之作。1990年4月因脑溢血卒然逝世;终年49岁。
7
3.2.2节编者郑小瑛
郑小瑛,中国著名女指挥家,建国后第一位女指挥家,福建永定人。厦门爱乐
乐团艺术总监,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是爱乐女
乐团的音乐总监和创办人之一,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常务理事。1978年以来,
她经常担任国家重要演出的指挥,还曾与中央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中国广播交
响乐团、中央歌剧院等十多个交响乐团合作举行音乐会,她指挥的一些歌剧如《第
一百个新娘》、《草原之歌》、《卡门》、《阿依古丽》及欧洲歌剧合唱精粹、与第
34届帕格尼尼比赛获第一名的吕思清合作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一些
中国交响乐作品和歌剧。2011年9月,经过郑小瑛重新改编的校园版《伤逝》
重返国家大剧院有着深远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在奢华之风的当今歌剧领域下,
尤其的需要有着深刻内涵、有着简约之美的艺术佳品,好让人们欣赏到歌剧最纯
粹的本质。
8
4校园版歌剧《伤逝》
4.1歌剧《伤逝》校园版《紫藤花》
在市场上我们所能见到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歌剧《伤逝》选曲(钢琴
伴奏谱)的10首选取外,我们很难见到完整歌剧(45曲)的乐谱。为了使这部
优秀的民族歌剧再现舞台,郑小瑛教授将已不完整的全剧手稿从档案馆里复印出
来,请厦门演艺职业学院的孔令伟老师,对其进行分析、整理、校对。最终开始
整理排练,将它重新搬上舞台,对于我国民族的歌剧事业做出了一份伟大贡献。
《伤逝》原本的故事结局是,紫藤枯萎,子君去世,涓生悔恨莫及,留给世人
的是无尽的遗憾和感伤,而这次节编的主要内容取向为:以子君的悲剧为线索,
将戏剧的结尾定在子君不得不“回去”的《不幸的人生》和人们的期待,略去了
最后涓生的悔恨。原歌剧分为“春、夏、秋、东”四幕,原剧的时长为两个多小
时,现在压缩为一个半小时,分为热恋、寒潮、和不幸的三幕。将悲剧的结局改
成涓生和子君会走向何处?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4.2歌剧具体删减如下:
原版歌剧共分“春夏秋冬”四幕共包含四十五首作品
第一幕:春
第一曲:《序曲》
第二曲:《沉重的往事涌上心头》(男中音独唱,合唱伴唱)
第二幕:夏
第三曲:《“夏”的幕前曲》
第四曲:《迷人的夏日黄昏》(女中音独唱,女中音!男中音二重唱)
第五曲:《她夺走了我的心》(涓生咏叹调)
第六曲:《一抹夕阳》(子君浪漫曲)
第七曲:《我们的未来是美好的》
第八曲:《让爱的春潮涌出心房》
第九曲:《我看见了什么》(子君的咏叹调)
第十曲:《愿爱的星辰永远照耀(》子君!涓生二重唱,合唱伴唱)
第十一曲:《我把她送给你》
第十二曲:《紫藤花》涓生!子君二重唱,合唱)
第十三曲:《“秋”的幕前曲》
9
第十四曲:《丹桂飘香》(女中音!男中音对唱)
第十五曲:《欣喜的等待》(子君独唱)
第十六曲:宣叙调及《今天是什么日子》
第十七曲:宣叙调及《紫藤花》之二
第三幕:秋
第十八曲:《温习旧课》
第十九曲:《让他们议论去吧》
第二十曲:《一阵阵凄风一阵阵秋(》女中音独唱)
第二十一曲:《让我们飞向新的生活(》涓生!子君对唱)
第二十二曲:《秋夜长》(女中音独唱,男声合唱伴唱)
第二十三曲:《人生的路上步履艰难》(男中音独唱)
第二十四曲:《风萧瑟》(子君咏叹调)
第二十五曲:《金色的秋光》(涓生咏叹调)
第二十六曲:《对话音乐》
第二十七曲:《无畏的子君今在何方》
第二十八曲:《涓生,请不要再说》(子君宣叙调)
第二十九曲:《寒潮透心怀》(涓生!子君;男女歌者重唱)
第三十曲:《渴望》(混声合唱;男女中音伴唱)
第四幕:冬
第三十一曲:《“冬”的幕前曲》
第三十二曲:《冬天来了》(女歌者浪漫曲)
第三十三曲:《生活啊生活》(涓生浪漫曲)
第三十四曲:《可怕的沉默(》涓生!子君二重唱)
第三十五曲:《我们不能离分》(子君!涓生二重唱)
第三十六曲:《场景音乐》
第三十七曲:合唱及宣叙调《原谅我吧!子君》
第三十八曲:《场景音乐》
第三十九曲:《不幸的人生子》(子君咏叹调)
第四十曲:《场景音乐》及《紫藤花》之三及终曲
第四十一曲:《记忆中子君的歌声》
第四十二曲:《刺向我心头的一把利剑(》涓生咏叹调)
10
第四十三曲:《告诉我》(涓生咏叹调)
第四十四曲:《暗转音乐》
第四十五曲:终曲《古城默默盼春来》(对唱!合唱)
校园版的歌剧《伤逝》将原版的四幕删减成三幕,大致内容为:热恋、寒潮
和不幸。
其中删减的曲目是第二曲、第三曲、第十四曲、第二十二曲、第二十九曲、第三
十三曲、第三十八曲、第四十一曲、第四十二曲、第四十三曲、第四十四曲。
第一幕——将《紫藤花》的第一幕延续到第21曲后结束,来保持二人回忆
美好初恋和鼓起勇气面对新生活情节的连续性,一直到第21曲后的对白:涓
生:......来,让我们开一条新路!
第二幕——在第23曲男歌者的叙事曲“人生的路上步履艰难”的音乐中开
始,第30曲“渴望”后结束。
第三幕——自第31曲《冬的幕前曲》开始,到第40曲的3小节后,经过9
小节过度,直接进入第45却又117小节提升了五度的终曲,在合唱高唱“紫藤
花......永在我的记忆里垂挂”的高潮中结束全剧。
11
5子君咏叹调分析
5.1咏叹调
咏叹调是西洋歌剧中一种极富抒情性、戏剧性的主角的独唱乐段,在一部歌
剧里至少有一首。一般篇幅较大,音域宽,技巧性强,用于集中表现人物的内心
活动。用管弦乐队或键盘乐器伴奏。咏叹调的运用始于17世纪初,与朗诵式的
宣叙调相对,结构较自由。18世纪时,其结构变得程式化,一般为“A+B+A”的
复三部曲式结构,特别是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乐派的歌剧中。它的作用就象是戏剧
中的“独白”,表现出人物的特征。同时它往往是最精彩的唱段,结构完整,需
要演员掌握高度的演唱技巧。还可以拿出来单独作为音乐会的独唱节目来演唱。
5.2子君的咏叹调
在优秀的歌剧作品中,主角精彩的的咏叹调往往是整部歌剧的亮点所在,也
正是由于这一这首首脍炙人口的咏叹调,才让人们记住了整部歌剧。在校园版歌
剧《伤逝》中女主角子君的三首咏叹调《我看见了什么》、《风萧瑟》、《不幸的人
生》也早已成为我国民族歌剧史上经久传唱的经典女高音咏叹调作品。
5.2.1《我看见了什么》
校园版歌剧《伤逝》将女主角的第一首咏叹调安排在第一幕的第七首作品,
这是原版《伤逝》中第二幕中的第七首作品。男主人公涓生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
后,终于鼓足勇气向爱人子君表白的爱意,大胆的说出了:“子君,我爱你”。这
时的子君又激动又害怕,所以就唱出了内心的独白《我看见了什么》。为下来子
君与涓生感情的升华埋下了伏笔,无疑这首咏叹调有种内在的推动力。歌中唱到
“我的心在幸福中燃烧”,“没想到,这情景来的这样突然,这样早”。子君清纯
甜美,羞涩的少女形象完美的展现给了观众。
整首咏叹调采用传统歌剧中咏叹调的一贯曲式复三部曲式,即“A+B+A”的
结构。作品从一开始的1—21小节e小调宣序性的演唱到22小节以后转为D大
调的放声咏叹,反映出女主角从一开始的羞怯到后来对社会和家庭的反叛,以及
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追求。由于近二十年来歌剧《伤逝》没有在舞台上出现过,
所以这首咏叹调被很多人遗忘了。这一校园版《伤逝》的出现,重新让这首咏叹
调获得新生。其实全剧中只有此时的子君才是真正单纯美好的子君,所以将这首
咏叹调安排为全剧女主角的第一次内心展示,其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
12
5.2.2《风萧瑟》
咏叹调《风萧瑟》是原版歌剧的第二十四曲,是对“秋”的意境描写,表现
出主人公内心凄凉的复杂心情。而在校园版歌剧《伤逝》中是将此咏叹调安排在
第二幕的第二首作品,该曲仍采用复三部曲式。整首咏叹调极富戏剧性,感情深
沉,音乐层次分明,一气呵成,旋律起伏较大。作曲家借秋风、落叶的萧瑟气氛
来烘托子君内心的苦闷与彷徨。
咏叹调前奏部分(1-13小节)以秋风扫落叶的景象表现了子君内心不安的
情绪,作品一部分(14-39小节)与前奏形成鲜明对比,伴奏也开始紧凑起来,伴
奏织体以震音和三连音为主,表现了子君对前途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以及内心
愤慨和无能为力的复杂心情。第二部分(40-63小节)子君与秋风和落叶对话,
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千心万苦追求的爱情,最后却成了人生的苦果,表现了子君无
法克制的情绪。第三部分(64---117小节)是歌曲的高潮,与第一、二部分形成
对比、再现,把子君悲愤的情绪推倒了顶点。可是经过一番苦苦的思索,子君还
是没有寻求到想要的答案,最后又回到对生活的苦闷和迷茫中。
5.2.3《不幸的人生》
这首咏叹调是整个校园版歌剧《伤逝》的剧情归宿,也是整个歌剧戏剧高潮
的锁定。校园版歌剧《伤逝》以子君的悲剧为主线,将戏剧高潮锁定在子君不得
不“回去”的《不幸的人生》和人们的期待,省略了后面涓生苍白无力的后悔和
感叹。
整首作品音乐非常抒情充满戏剧性,曲式结构是相对自由的,但整体仍属于
复三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子君诉说自己的悲伤和无助“又是死一般的寂静,
又是冰冷的,我的心......”重复的两个变化,给人一种无尽的辛酸。面对爱情,
她别无选择,只有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第二部分是子君情绪的宣泄,“不要成为
一个美好的回忆,十几岁的迷恋,永别了,理想的渴望心中的梦想......”好几
次反复出现的“不要”表现子君对幸福生活的回忆,和破裂的爱情再见。“我的
眼泪啊,滴滴洒在,自己掘下的坟茔……”子君泣不成声的哀叹,情绪更加激动。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音乐主题再现,但已不像第一部分那样有力,逐渐变得软
弱无助,悲伤的子君心力焦悴,孤单的身影慢慢被泪水融化了,悲凉的旋律基调
伴着她最终走进了自己挖掘的爱情坟墓里。
13
6子君咏叹调演唱的艺术处理
6.1对于子君人物形象的理解
《伤逝》中描述了女主人公从最早的追求自由的女性最后成为社会现实牺牲品
的过程。在剧中子君的生活经历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争取婚姻自由,脱离封
建家庭和在建立小家庭后遭受现实打击。
在第一个阶段,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渴望自由爱情、具有时代精神的知识女性
形象。她不计较涓生是个贫穷青年,表现出子君淳朴和善良的品性。从涓生那里
汲取了个性解放思想,诸如打破旧习惯、男女平等、《娜拉》等等内容,开拓了
这位在封建家庭长大的少女的眼界,使其具有英勇无畏的反抗精神。她说:“我
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c这是她个性解放的宣言,成为她争
取婚姻自由的思想武器。勇敢的与封建礼教、封建专制家庭作斗争。
在第二个阶段,子君和涓生终于冲破封建家庭的枷锁,自由的结合了,建立
起自己的小家庭。他们胜利了,但面对社会压力,悲剧也开始了,脱离现实背景、
盲目的追求个性解放是子君与涓生爱情悲剧主要诱导因素。尽管在涓生的影响下
子君走出了自由解放的第一步,可是她却把“家”作为了最后的驿站,错误的将
涓生作为自己全部的依靠。由一个勇敢地新时代的女性变成了思想停滞的家庭妇
女。
6.2艺术处理
6.2.1羞涩欢喜——《我看到了什么》
在演唱时,要考虑到子君的身份,她是一个19岁的妙龄少女,要体现出她
的纯真、善良。所以在声音的处理上不能让声音的感觉宽大厚重,尽量让声音轻
快甜美,咬字稍靠前。其次,要考虑到剧情,这首作品出现在校园版歌剧《伤逝》
的第一幕,“一抹夕阳”下,男主角涓生捧来一束美丽的紫藤花,献给心爱的子
君,并说出了埋藏心中已久的话。子君心中的小鹿乱跳,慌乱中子君唱出了这首
咏叹调。全曲以宣叙性的乐句开始,子君自问“我看见了什么?我听见了什么?”,
在演唱这句时,带有一定的宣叙性,急切的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虽然是急切激
动地诉说,但是声音要连贯,要求演唱者有饱满的的气息给予不断的支持。镇定
片刻之后才发觉:“我的的心啊,在幸福中燃烧。”这句音区升高和节奏拉宽,在
唱之前就要做好气息、腔体、声音位置的准备。在“心”和“啊”这两个字上,
c鲁迅《鲁迅小说集》[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5
14
要唱的强一些,尤其在“啊”上,音的时值延长了,要唱的饱满,要很好的抒发
自己内心喜悦的心情。所以从第三至第十九小节一定要在演唱中带有激动诉说的
情绪。
谱例6-1
从二十二小节开始咏叹调转向具有歌唱性的旋律风格,音乐由此变得舒缓优
美,将子君带入甜美的情感中去,此时的演唱比第一段时要拉宽,音量要加大,
要唱的舒展。从一开始的“啊”,就要气息平稳,连贯,音色要柔和,要注意把
握好节奏,不能如前一段太快,也不能太拖,要表现出子君发现自己爱慕的人也
爱着自己,并向自己表白,自己内心是跌宕起伏的,又欣喜、又羞涩、又激动的
这种内心活动。
谱例6-2
至五十一小节处“a”母音的咏叹将全曲推向高潮,叹词“啊”出现两次,
15
使子君这种欣喜的情感得到尽情的抒发,第一个“啊”要唱强,第二个“啊”要
弱唱,并渐慢。注意在连贯的气息支持下,稍带小花腔的唱法,要唱出子君小鸟
般快乐的心情和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谱例6-3
从七十小节开始旋律风格又有所转变,子君想到了夏日般严酷的父亲,但又
不甘于受到父亲与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的唱出“我们的未来要靠我们亲手去创
造”,此时的演唱应该更加的激动,富有希望。正如歌词所写“父亲啊,我是封
建家庭的叛逆者,我愿做一只自由的小鸟。”这是子君心灵的呐喊,歌唱时语气
加快,突出子君激动的情绪和热切的向往。此句话在歌里重复了两次,第二遍的
重复要比第一遍唱的更加的热烈,激动。
谱例6-4
16
全曲的最后一部分:“我是我自己的。美好未来让我们亲手去创造。”此时的
子君不顾封建家庭的反对,坚定地要同涓生一起追求他们美好的未来。这是全曲
的高潮,注意这段十六分音符和三连音的咬字一定要清晰,准确。“我是我自己
的”的“自”和我们亲手去创造的“造”,都是高音上的强音,演唱时注意牙关
松弛,口腔开度大,共鸣强,声音贴着咽壁,气息给与支撑,使高音唱的圆润。
谱例6-5
17
总之,《我看见了什么》这首咏叹调,在唱时要特别的注意情绪的对比,它
有急切的宣叙的部分,也有平稳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部分,旋律跌岩起伏,时而
急促,时而舒缓。音乐细腻而富有张力,充分塑造了子君从疑惑、激动、羞涩、
抗争、憧憬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活动过程。
6.2.2感情突变——《风萧瑟》
《风萧瑟》这首咏叹调极富有戏剧性,在演唱这首歌曲时要充分体会子君内心
的矛盾,子君和涓生生活在租来的小房子里,断绝了以往朋友的来往。由于社会
和时代的原因,不允许他们自由结合,紧接着涓生失业,生活没保障,两人的感
情也出现裂痕,此时的子君开始迷惑了,摆在子君面前的是艰难的生活。子君迷
惑,她与涓生的结合竟然这般艰难,昔日里无畏的子君开始变得消沉起来,秋天
的萧瑟景象使她更加的迷茫。此时的子君已从当初的天真少女变成了历经磨难,
饱受煎熬的少妇,因此演唱这首歌曲时要注意音色与《我看见了什么》是不同的,
不要唱的太亮,音色稍微的暗一些,刻画被生活折磨的少妇形象。
歌曲从14小节开始,进入A段,长音和三连音的结合奏出了凄婉的主题。用
弱音在高音上唱出子君内心的迷惑“风萧瑟,叶飘落,人生是这样的迷惑。”第
一个音直接在高音区,音量控制为P,对于歌手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感觉
恰似半梦半醒:子君很难相信,原先那些美好的期望面对现实生活时是这样的残
酷。虽然音量控制为P,但必须把歌词交代清楚,这是全曲的主题,并且声音要
求平稳,一开始就将人带到悲剧的氛围中。
谱例6-6
接下来“你突然袭来暴风雨,把那甜蜜的笑声淹没”,这两句的音是一样的。
这是通过暴风雨来的突然、难以预测以及生活发生的变故。这种重复有种加强的
爆发力,大大的增强了音乐的情感色彩。表达了子君对于生活情境突变的叹息,
18
使她的心情又跌入了低谷,该部分应多使用胸腔共鸣,将音色调整的低沉一点,
以表达子君极度无望的痛苦。
谱例6-7
B段从第40小节开始,音乐的材料仍来自音乐A段的主题。这段有着第一
高潮的准备句——“落叶啊,请你告诉我,在生活的枝头,为什么结下的尽是苦
果!”这里的音区变高,力度也加强了,演唱者需要有良好的控制力,音越高气
息越要下沉。接下来其中的两个“生活”咬字应该重一些,刻画出生活的艰辛。
接下来两遍“我想虔诚的向你忏悔,却不清楚自己的过错”音量由弱到强,第二
遍的语气要比第一遍加重一些,表现出子君自责但又不知道错在何处的心态。这
部分音乐在中声区,要增加胸腔的共鸣,不要把声音唱的太白。
接下来是全曲的最后一部分也是高潮部分,子君将内心的委屈和怨恨第一
次发泄出来。第一个“啊”,情绪上一定要爆发出来,增强音量和头腔共鸣。后
面在“啊”音上持续了五个小节,这一小段花腔气息要连贯,特别要注意此处的
三连音的音准。“啊”后紧接两个“啊,生活”,在语气上,后一个要比前一个强,
在“生活”这两字上突出作重音处理。此段音量较强,表现子君一声声的呐喊,
控诉自己生活的无比艰辛。
谱例6-8
最后一句再现段又回到整首歌曲的最开始部分,终止时的乐句在渐慢中,情
绪逐渐转向内向,演唱时音量逐渐减弱,声音随着气息不断往前延伸,表现出子
君寻不到答案的迷惑心情——言已止,意未尽。
《风萧瑟》作为一段咏叹调,处在子君内心情感突变和命运转折点上的一个唱
19
段,与前面的《我看见了什么》等唱段所塑造的那个快乐、幸福的子君形象形成
鲜明的对比。
6.2.3痛苦挣扎——《不幸的人生》
《不幸的人生》是女主人公的一首重要咏叹调,表现了子君痛苦、挣扎的心
情。这首咏叹调是子君痛失爱情、往日美好爱情将要化为泡影时,对不幸的人生
经历的怨恨和控诉。歌曲极富有戏剧性,有对幸福往事的回忆、对甜蜜爱情的眷
恋和不舍,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助和绝望,是一首抒情、凄美、悲壮的声乐作品。
第一部分,前奏过后,要在悲凉的气氛中唱出“又是死一般的寂静,又是冰
一样的寒冷”,语气是略带哭腔和颤抖的,演唱中突出“死”、“冰”两个字的重
音,这样才能凸现出“寂静”和“寒冷”的意境。接下来“阵阵剧痛斑斑伤痕”
咬字时要夸张一点,生意略带疲惫,表现出子君在爱情破裂后心情极度的低下。
接下来“也许他是对的,我们该分开了。”是子君对于现状的思考,最终决定离
开涓生。“涓生呀,我的爱人,我愿为你把一切担承。”这句的演唱尽量口语化,
仍要带着哭腔。
谱例6-9
进人第二部分,变为了大调,音乐的色彩明亮起来,首先是子君沉醉在对以
往幸福生活的回忆和留恋,是整首作品最抒情的一部分。几个重复的“别了”唱
出即将离开的不舍。高潮处的“牺牲”在深吸气后,加强横膈膜对气息的压力,
保持软腭的高位置,可以使自己的音色通透明亮,又能做到良好的控制,表现出
子君即将离开的决心。这部分的最后两句“我的眼泪呀,滴滴洒在自己掘下的坟
茔”,重复了两遍,第二遍的音量和气息都要减弱。这部分要唱的委婉。深情,
20
描绘出子君内心的留恋和不舍。
谱例6-10
接着是中段的第二部分“我将回去”,表达了子君不再忍受痛苦,将要离开
的信念。语气应该唱得坚定一些。唱“啊”的时候,不要着急,积蓄好情绪,一
气呵成,也是整首歌曲的最高音处。此时,歌曲的旋律与情感均发展到了最高峰,
要给听者心理上一种强烈的震撼作用。演唱者的声音必须稳稳的站在上面,要脱
离后鼻腔,转入头腔共鸣,气息给极大的压力,然后推出来,以支持头腔上的音
波和共鸣。后面一连串的三连音要把握好其连贯性,注意每个三连音第一个音作
为强拍。最后“哪里是我的路程?”做渐弱的处理,体现出子君此时的矛盾心情。
谱例6-11
22
结语
本论文以歌剧《伤逝》中子君的唱段研究为主线,并对歌剧相关背景、音
乐与戏剧结构、人物性格、创作创新以及对郑小瑛节编的歌剧《伤逝》(校园版)
—《紫藤花》做了阐述和研究。
歌剧《伤逝》是根据鲁迅的小说《伤逝》改编的。现在,为了能够满足现
代青年对于短、平、快文学作品的期待,把这部作品从内容做了一些删节,在内
容上主要删节了子君回家去世,就没有了伤逝这个情节,就写到子君在那样的社
会压力下,不得不出走,到哪里去了?从形式上,希望《伤逝》这个文学和音乐
的经典著作,能够在我们的青年学生之间得到欣赏,使这样近代的一个优秀文化,
能够在青年学者中传承,所以就压缩其形式,这样就有了一个小制作歌剧的版本,
我们管其叫校园版—便于进入校园的这样一个版本。在很简陋的舞台上,用钢琴
和小的合唱队员的制景的调度,用来方便进入校园和普通的演出。
歌剧《伤逝》中的子君唱段作为该剧音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使该剧音
乐结构和戏剧结构获得了重要的结构力,而且还具有推动剧情发展的艺术表现意
义。子君唱段不仅塑造出了一个完整的子君形象,而且还烘托和反衬出了涓生的
艺术形象,呈现出音乐的抒情性与戏剧性的完美统一,进而极大地增强了歌剧的
艺术感染力。
24
致谢
光阴如梭,两年的硕士生涯即将完毕,回想这两年的路程,有很多需要感谢
和感激的人,因为在这短短的两年之中他们不同程度的给我帮助、给我关怀、给
我教导。而最需要感谢的人当属我的导师了。
我的导师是一个平易近人并且极具渊博专业知识的人,或许对于一个艺术
家,一个音乐家来说舞台表演魅力是她最大的特点,反过来讲,一个搞艺术的人
搞音乐的人,如果丢失了歌唱表演的性情,那么搞任何一种艺术就会缺乏最基本
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气质,而这种气质对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来讲都是最核心最
灵魂的因子。而在这两年导师不断的教导和熏陶下,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认知
也发生着某种变化,尤其是对于音乐的理解更是变化不少。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
每一步都是和老师密不可分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向导师表示崇高
的敬意和衷心的的感谢,感谢老师平时给予我舞台实践的机会,才能顺利完成此
论文的写作。
两年光阴,回想起她上课的循循善诱;回想起她激情盎然的示范;回想起她
思绪飞扬的音乐感慨,如今历历在目,犹如还在耳边回荡。如今要告别敬爱的导
师,实在有些不舍。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间情长的道上一句,尊但终须一别,
在这里学生只能由衷敬的导师您辛苦了,学生衷心的感谢您这两年来的教导、帮
助和关心,因为没有您的指导学生不会有今天铭刻于心的精神的心灵的改变……
此外,感谢在这两年求学的日子里教诲过我的老师。朱东升教授、陈虎教授、
张君仁教授、王文澜教授等,他们在我的学习生涯乃至人生道路中都曾给予我很
大的帮助和指导,因为有了他们,我才能正常的完成学业;因为有了他们,才使
我的两年求学生活丰富多彩,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最后,感谢家人和朋友这两年来对我无私的关爱和大力支持……
倪婷
2013年4月
本文发布于:2023-01-23 02:47: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81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