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
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
书后的感触。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
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矛盾论读后感(精选13篇),欢迎大家分享。
《矛盾论》主要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总结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理解以
及在中国的实际应用。首先,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何为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
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接下来我将跟随毛泽东tz的步伐,说出自
我对《矛盾论》的认识与见解。
首先,透过阅读《矛盾论》,我认识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两种不一样的宇宙观,唯物主义认
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认为发展是对立的统一。我的理解是透过发现矛盾,到了解矛盾,最后
解决矛盾,然后进如新的发展环境,重复这一过程,得以发展。换句话说,只有发现新的矛盾才能发展,
正好印证了发展是对立的统一这句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亦是如此,我们当前的生活环境与我们内心想要
的生活构成矛盾,所以我们透过不断努力,来解决矛盾,我们得以发展,然后构成新的矛盾,一向循环,
我们也一向得到发展。唯心主义是形而上学的一种思想,已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观点来看世界,我们
的思想曾被这样的思想束缚数千年,那是因为我们当时不了解这个世界,运用想象的方法来解释那些我
们无法掌握的未知力。此刻我们已经对世界有了一个认识,我们就应透过客观的,动态的思想来观察世
界。
对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我认为对其理解相对来说较为容易,普遍性就是矛盾存在在整个世界
上,所有一切的事物以及其发展都充满着矛盾,并且矛盾是一向存在的,而不是因为事物在发展的过程
中产生的。矛盾的问题并未展现出来并不是说就没有矛盾,而是因为矛盾并未被激化,未展现出来其相
应的效果,比如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两个人的关系在关系处理方面,如果两个人因为某件事而关系出现
问题,他们没有出现争执就说两人没有矛盾。同时,矛盾又具有特殊性,当矛盾出现时,两个产生矛盾
的事物皆是因为特定的关系产生矛盾,而不会与另一件不想干的事物产生矛盾。矛盾的出现具有其特殊
性,也是因为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注意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分
析问题也应注意全面的分析问题,比如解一道具体的高数题时就应注意分析各种状况,你如说方程的成
立条件,各种问题的限制等等。然而想真正发现世界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全面认识事物的潜力,还需
要我们的继续努力,未能完全理解,但却能起到明白作用。
在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我的理解是事件的发生具有其复杂性,不可能只存在唯一的矛盾,然
而我们要想真正的认识事件,务必抓住其根本的主要矛盾,然而主要矛盾又是随着发展而变化的,我们
就需要对事件的发展有动态的,客观的分析,用唯物的观念来思考问题。在此,并没有适合的例子,所
以用毛泽东tz的。帝国主义处在构成半殖民地这种矛盾的主要地位,压迫中国人民,中国则由独立国
变为半殖民地。然而事情必然会变化,在双方斗争的局势中,中国人民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所生长起来
的力量必然会把中国由半殖民地变为独立国,而帝国主义则将被打倒,旧中国必然要变为新中国。
矛盾同时又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个物体产生对立,务必有一个大前提,则是他们务必存在在同
一个体系中,有共同需求的地方,在这一体系中他们性质相同,只但是是两个对立的面。既然相互对立,
则必须会产生斗争,则解释了矛盾的斗争性。同样,投影到我们的生活中,两个人有矛盾的前提是两个
人务必有共同的需求,产生对立,然后有可能构成必须程度的斗争。
透过阅读《矛盾论》,我学习到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即发现矛盾,正确对待矛盾,全面分析矛
盾,妥善处理矛盾,使之构成必须循环,得到发展。
根据支部的统一安排,最近一段时光,我认真学习了《矛盾论》、《实践论》两篇毛泽东的经
典著作,在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注重融会贯通文章中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另一方面又
充分运用这些基本观点来解释和回答自我在思想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很受启发,很有收获。
事物普遍联系着,矛盾普遍存在于任何联系当中。《矛盾论》告诉人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
的世界里,小至日常生活,大至国家大事、社会发展等等,矛盾可谓无处不在,对个体生命而言,没有
了矛盾,生命就会化为尘埃,没有了矛盾,社会生活就会死水一潭,濒于衰竭。把矛盾的这些特性掌握
了,我们也就掌握了理性思考的“钥匙”,才正确对待个人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做一个清醒
的、理性的人。
一是要正确对待工作上的矛盾。
作为公安民警我们每一天都面临各种各样的治安问题和工作任务,每一项任务都是一项矛盾或一项
系统综合矛盾。处理治安问题,想方设法完成工作任务,也就是在处理矛盾。
正确对待工作上的矛盾,首先就是要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工作。就应对在工作中可能遇着困难和问
题早做思想准备,在工作任务面前也就是在矛盾面前尽量做到冷静、从容,站在相对较高角度分析问题。
如果不能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工作,就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比如,在治安形势严峻、工作任务艰巨繁重
时,产生急躁情绪,认为问题太多、任务太重,感到无从下手,抓不住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比如,应
对成堆的治安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和繁重的工作任务,想在短期内解决所有的困难、问题和矛盾,把各
项工作相互割裂开来,孤立的看问题,从而在不断涌现的矛盾和永远也“做不完”的工作面前感到疑惑,
以至被动应付,身心感到疲惫;有时遇着重大问题或困难,感到绝望,以为不可能解决了,不懂得矛盾
运动变化的绝对性,不明白任何矛盾肯定会向前发展变化的这一规律,更不能抓住有效的时机、作出有
效的反应和行动。因此,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待工作上的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其次,务必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也
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因此,务必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对所从事的工作任务进行认真分析。找出一
段时期的主要矛盾,即找出当前工作中的重点;明确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明确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比如
抓基层基础建设,当前有许多矛盾和问题,局党委以“抓基层装备设施建设,打牢人口管理、治安防控、
情报信息、科技强警等工作基础,苦练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法律知识等基本功”为主要矛盾,大力推进
基层基础建设。
当然,矛盾是不断涌现的,旧的矛盾得到调和、问题得到解决,新的更高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又必然
产生了,我们就应未雨绸缪、早做规划,不断的加以解决,推动工作向更高更新层次发展。
有时,在工作中我们会处在矛盾的焦点上,本身就处于矛盾的一个方面,不允许置身事外,以第三
方的位置和角度来处理和解决矛盾。这时,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准确把握矛盾的发展方向,对正确的
东西要敢于、善于坚持,争取矛盾的另一面向已方转化;对错误的东西务必果断放下,顺应发展方向与
潮流,使自我的观点和行为向正确的方面转化,推动工作向前进步。
只要树立了正确的矛盾观,就不会出现一味回避矛盾和问题的错误做法。因为,矛盾是无处不在的,
任何人不可能回避。事实上,回避了这个矛盾,立刻就必然会陷入另一个矛盾或几个矛盾当中。因此,
就应认识到“矛盾”是回避不了的,我们只能选取解决矛盾的时机,不能真正回避矛盾,置身于矛盾之外。
二是要正确对待同事之间的矛盾。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在一齐工作的同事,相互之间出现这样那
样的矛盾,是必然的。
与其它事物的矛盾一样,同事之间的矛盾也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多数是
因解决工作矛盾而引起的。出现矛盾时应取包容的态度。比如,不一样的观点、方法之间会碰撞出火花,
不一样的性格和习惯会产生矛盾,有时利益上的分配也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意见,这些矛盾的
出现都是正常的和必然的。因此,对待同事之间的矛盾,应以包容的态度,切忌走极端,搞激化。要坚
持用化解和调和的方法解决同事之间的矛盾,和其它矛盾一样,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只要坚持正确的
观点,互相体谅,同事之间的矛盾会得到有效的化解和调和,大家最终都统一到工作上来,友好共事。
对工作上出现的分歧,还就应个性注意多思考各方的观点,从中汲取营养与精髓。
三是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矛盾。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瞬息万变的物质世界当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就是生活在矛盾当中,
生活本身也是一个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人的一生,从小到大、从幼稚到老成,成功与失败、贫穷与富
有、得意与失意、健康与病痛……这些都逃脱不了矛盾观、发展观所揭示的必然规律。因此,我们在生
活中,遇到顺心或不顺心的事,或者身处顺境或逆境,都就应正确对待。在个人修养上,个性是在对待
财富、名利上,要努力做到宠辱不惊,去留随意。懂得人生矛盾运动发展规律,并不表示我们就应在人
生矛盾运动中无所作为,消极对待。在对待事业、工作和人生的价值上,我们应在矛盾斗争中,时刻注
意持续昂扬的斗志,用心把握主动权,使自我成为命运的主人。从各方面不断丰富提高自我,努力工作,
使自我的人生矛盾运动向高层次发展,为社会做出自我应有的贡献。
记得自我在读高中时就已经读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之后又读了毛泽东tz的《矛盾论》。
初学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之后才渐渐发现矛
盾资料更加丰富,更具有教育好处。
哲学中讲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
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
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
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
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就应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
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是时时能够见到,处处能够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330011。
coM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
等,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忙与启发。
首先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说,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
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正如毛泽东tz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
事物不一样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
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
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
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文学宝库中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可谓浩如烟海,但后人却能够从其各不一样的描述中,区分出
特定的环境来。“天仓仓,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讴歌的是辽阔雄浑的北国草原;“日出江化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的则是风景迤俪的江南风景。即使同样写江南水乡,“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的秋江晚景,则又是另一番风貌了。鸿篇巨制《红楼梦》中写了四百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其
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不下数十个。这些人物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读者完全能够凭
借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们区分开来,决不因千人一面而相互混淆。试想,如果作者们离开对山河风
光和各种人物矛盾的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和深刻把握,能够创作出这些千秋传诵,光耀后世的文学瑰
宝吗?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
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的GDP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忽视政治、文
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我们扎扎实实的加以解决,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
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正所谓:“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
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相互
配合。”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时光、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
应注意他们的转变,不然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问题和困难。就像2003年的非典一样。自从十
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一场非典突如其来,让全国人民不知所措,陷入一
种恐慌之中全国人民谈“典”色变。这时党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适时做出调整,将全国的重心
放到抗击非典上。在党中央的正确指导下,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抗击下,我们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
从矛盾的主次方面来说,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
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
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
有重要的指导好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同学不应求全责备。只要一个同学的优点是主要的,就
要肯定他,向他学习。一个同学即使有比较严重的缺点,也要团结他,帮忙他。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好
我们的同学,才能建设好我们的班群众。
毛泽东的矛盾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但
我们并不能搞教条注意,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状况做
出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一样,要在矛盾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坚持理论联
系实际,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
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给好的解决方法。
主席《矛盾论》全文构思严谨,有一个缜密的逻辑结构。
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这是论述矛盾的世界观基
础。“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
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第二部分论述矛盾的普遍性。这一部分作者写得比较简略,因为作者对党内绝大多数的认识水
平已经作了客观的分析,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因此,关于这个问题只需要很少的
话就能够说明白;而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则还有很多的,个性是教条主义者,弄不清楚。……
为了这个缘故,当着我们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则的时候,我们就先来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然后再着
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最后仍归到普遍性的问题。”作者对于客观状况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对
全局有一个得心应手的把握。
第三部分讲矛盾的特殊性。作者分了几种情形。“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任何运动
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进而,“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
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进而,“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
中的矛盾运动,在其相互联结上,在其各状况上,我们务必注意其特点,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
也有其特点,也务必注意。”
进而,“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务必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
上去看,而且务必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这就是在部分的逻辑结构:各个物质运动形式
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
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层层明晰,浑然一体。第四部分讲主要的矛盾
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作者在这一部分开头指出“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务必个性地提出
来加以分析,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可见,
第四部分是对第三部分的细化。作者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一段说明了研究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如果不研究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
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这两种情形,也就是说不研究这两种矛盾状况的差别性,那就
将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体地懂得矛盾的状况,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这样就
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巧妙地联结到了一齐。
第五部分讲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是对前面资料的深化。
第六部分讲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这又是对第五部分矛盾斗争性的细化,作者明确了“我们回答道: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最后,
第七部分,作者进行了总结。这七个部分层次关系清楚,逻辑结构明晰;部分与部分之间、论点与
论点之间衔接过渡自然。这充分表现了作者高屋建瓴的思想和统领全局的潜力。
特点之二,例证丰富。作者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对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导师和先行者的著作阅
读广泛、理解深刻,能够熟练地援引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同时,作者的国学根基也十分深厚,对古籍
中的典故能够信手拈来,对《汉书》、《资治通鉴》、《水浒传》、《山海经》、《淮南》等典籍都有
引用。作者所列举的`例中,主要关于革命的例(因为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写作针对的对象),但不局限
于关于革命的例,还有关于自然科学等等的例。这些足以见出作者知识的渊博。可见渊博的知识是进行
创作的前提条件。
特点之三,语言准确而生动。这是一篇哲学论文,对于论文而言,语言的准确性是第一位的。这篇
论文语言的准确、精炼已经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作者通篇用的都是常见的词汇,但却十分精确地表
达出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比如说,作者论述运动的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时有这样一段。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统一、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
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状态中所显现的面貌。而统一物的分解,团结、联合、调和、均势、
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状态的破坏,变到相反的状态,便都是事物在质变状
态中、在一种过程过渡到他种过程的变化中所显现的面貌。”作者像连珠炮似地一下罗列了十数个词汇
来说明矛盾的统一的状态,个个不一样,但个个精当,个个准确,让读者很清楚地明白了哪些是矛盾的
统一状态,是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同时,作者驾驭语言的潜力还体此刻生动性上,作者能够用很通俗幽
默的语言阐明深刻而严肃的哲学命题。如在讲矛盾的同一性要在必须的必要的条件之下这个道理时,有
这样一段。“为什么鸡蛋能够转化为鸡,而石头不能够转化为鸡呢?为什
么战争与和平有同一性,而战争与石头却没有同一性呢?为什么人能生人不能生出其他的东西呢?没
有别的,就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必须的必要的条件之下。缺乏必须的必要的条件,就没有任何的同
一性。”这些语言是老百姓都能看懂听懂的话,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十分之近,作者用这么活灵活现的语
言诠释了深奥的道理足以见出作者用语之生动。
相比之下,时下一些所谓的论文给自我披上了一层艰深晦涩的外衣,自以为这样就能够显出自我的
学识和水平。这些作者忘记了论文的宗旨。我们作研究写论文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向人们展示自我解
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和结论因而促进理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这些作者弄了一条厚厚的面纱把自我
乔装打扮起来,自我以为很美,殊不知已经隔绝与别人进行目光对视和交流的机会,结果是于人于己都
没有任何好处。
原是1937年7~8月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所讲的《辩证法唯物论》的第三章第一节。于1952
年暂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再版时移入第一卷。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
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
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
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矛盾论》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作为那个时代的思想指导,它不仅仅帮忙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在现今社会仍是不可多得的精
神向导,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好处。那里,我着重以我个人生活经验观之。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好处讲,
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开篇之句,便是告诉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会涉及广泛
的方面以及诸多哲学问题。这正说明了毛泽东tz的严谨:哲学论不可能随随便便几句话便能阐述清楚
的,务必综合事物的各个方面来全面看待。随后毛泽东tz从对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
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斗争在矛盾中的地位这些问题
的讨论最终很好的阐释了矛盾论。这其中有很多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当着我们研究必须事物的时候,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
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不认识矛盾的普
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地原因或普遍地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
确定一事物不一样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也就无从辨别事物,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各种物质运动形
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其内部也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
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而我们研究事物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
同时相互联结,即统一辩证的看待这些矛盾,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
共同的本质。矛盾促成事物的发展,矛盾也同时为我们研究事物带给了方向。
其次,认识事物需要研究工作。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
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而研
究问题时,“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人们需要如实地反映这些状况,而不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
去看它们,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务必在
其联络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务必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再次,矛盾通常是分主次的,而且主次并非是绝对的。“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
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
的主要矛盾”并且“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因此,研究
任何过程中首先要捉住其主矛盾,这样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万千的人们,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
堕烟海,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总的来说,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
法则。差异就是矛盾,无可避免。原定的计划与未知的偶然相矛盾,远大的理想和无情的现实相矛盾,
繁忙的都市生活节奏和碧溪垂钓、静赏夕照的闲情也相矛盾。由《矛盾论》而引发联想,则知生活之中
无处不存在着矛盾,绝对的平和与纯净只是理解上的片面与偏差,存在于理想国度之中。
譬如进入大学之前总是心存侥幸,以为熬过高考之后世界或便该是一片阳光灿烂,前程无忧,然而
行至今日也但是如此,仍然需要在各种矛盾之中排解调和以求平稳生存。学业愈重与之对立的对闲适生
活的渴望也愈重,一方消失后另一方也对应消减。是以甫入大学,时有空虚之感,而又不得不继续鞭策
自我,在压力之中寻求动力。
人也是如此。人性之中的善与恶是一对手拉着手旋转的对立统一体,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不一样
的只是在各人的成长过程中,一部分人将心底里的恶念转化为善,由行为思想上加以引导,而成为善人。
然而成为善人的人心中也不会没有一念之恶,他们一生将之压制并幽闭在内心的某个角落,缩至无限小,
但依然存在。另一部分人则放纵心灵中的各种欲望,违背道德与公理,成为与良善之人相反相成的阴暗
面。上下、左右、乾坤、阴阳,社会与人生都是由这种两极对立所组成,人总在试图转化矛盾当中吸取
经验与教训,获得成长,并将矛盾长久地持续下去,直止死亡。因为有对生的憧憬与向往,才有对死的
虚枉的恐惧。
矛与盾,其实不可分割。矛盾的一方推动另一方前进,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正因为有了诸般念
想,人性因而渐趋复杂成熟。换而言之,了解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也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世界与
生活,对各种矛盾作出正确的决定,采取效的方法,将矛盾之差异的级别化减到最小程度,化解对抗,
使生活与思想在矛盾之中螺旋前进。
从生活中的“矛盾”转向哲学上的“矛盾”应该是一个质的转变,而在这种转变当中,我有幸拜读了伟
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毛泽东的《矛盾论》。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
《矛盾论》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抗战开始的特殊历史时期的伟大著作,仔细品读这部著
作,荡气回肠,它依旧能够使我们这一代已经和革命阶段有段历史感的青年人深切感知中国共产党为什
么能够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严峻形势下一步一步走向胜利,我想著作对现在和平建设时期各项
工作仍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这部著作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是列宁的辩证法思想,并结合中国革命
的经验教训,吸收了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合理成分,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了
全面系统的论述。
毛泽东的《矛盾论》主要探求的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他在文中指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
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定有一种是最主要的矛盾,它对事物起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
矛盾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然着重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过程阶段的推移,主要矛盾可能降
为次要的,次要矛盾也可能上升为主要的。而在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里,必有一方是主要的,另一方是
次要的,主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这两方面的地位也不侍定的,在矛盾斗争中因力量的增减可能会互相
转化。对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说明在领导革命时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一切以时间、
地点、条件为转移。
在毛泽东看来,无论什么矛盾,矛盾的诸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时候似乎势均力敌,然而这
只是暂时的或相对的情形,基本的形态则是不平衡的。
当我把整个文章读下来的时候,感觉毛泽东用丰富的例证在无声中向我们说明了他是一位坚定
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导师和先行者的著作阅读广泛、理解深刻,所以可以熟练地援
引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同时,作者的国学根基也非常深厚,对古籍中的典故可以信手拈来.因为这种扎
实的功底,他能够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像我们阐述关于矛盾的哲学原理。而这种心中的敬仰和自己现实
中哲学的修养何尝不是一种矛盾呢,但同时自己也懂得了要用矛盾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所以,懂得去用
实践和行动让矛盾能够转化。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有幸学习了毛泽东所作的《矛盾论》,读完之后我深刻理解在延安时
期,毛泽东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所花费的巨大精力,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使全
党的思想高度统一,并且使党形成了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并且发扬光大。
1937年8月,毛泽东tz写这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统一全党的
思想。在世界上,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在自然界是如
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
在我们党刚刚成立的时候,那些布尔什维克们,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味听命于共产国际那些不
切合实际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经验”,甚至聘用由共产国际派来的洋顾问李德
来指挥红军打仗,结果致使中央苏区的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这充分说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形而上学那一套,因为它是不切合实际的唯心
主义的理论。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
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
立的永远不变的。”从毛泽东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
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
理论观。
任何事物都有着它一定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问题就存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就决矛盾,
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如此。因此我们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从内部去挖掘、去研究、
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
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在旧中国,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
此时,诞生了代表全中国全体受剥削、受压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给生活在半封建
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经
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世界上无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正如毛泽东
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不同
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
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
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
法来解决······另外,这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每当历史向前迈进了一步,旧的矛盾解决了,而新的
矛盾又产生了,所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过的,而解决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
方法。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
在着矛盾!《矛盾论》这篇文章,是我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
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阅读完毛泽东的《矛盾论》后,虽然对哲学不太了解,这本书还是能带给我许多知识,带着我思考
了很久。主要提出两点我读书的心得。
第一,是有关事物发展的原因。书中谈到矛盾论时,常与形而上学论作比较。“事物发展的根本原
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句话,触及了我曾经思考过的
问题。过去,在涉及事物的原因时,我总是注重其受到的外部环境的影响。虽然没有系统的想过为什么,
但这种思考方式在我脑中扎根已久,今天读到这部分和我的想法有些出入的内容,使我停下来仔细的思
考。的确,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了最根本的原因。先有了内部的矛盾作为主导,外部的因素才能起到作
用。通俗的表达,“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我们早已在生活中明白了这个道理。而我过去注重外部环境影
响的思维方式也并不是错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随着条件的不同,同一个事物也可能向不同的方向发
展。若两个能力相近的中学生,一个进入一流大学学习,一个在餐馆打工,相对而不绝对地说,他们的
未来会是截然不同的,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那么重视学校的质量的原因。
我们希望学校能给我们提供好的环境,作为我们成才的外因。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成功的关键是在自身。
如果不珍惜学校的宝贵资源,放任自己把青春耗费在打游戏上,克服不了享乐和学习的矛盾,那么未来
发展的方向就是朝着一片灰暗。
第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在看各种国家和社会出现的问题时,我们应当
科学、冷静的分析。当前,在网络上有许多人表达出对某些制度的不满,发表一些愤世嫉俗的帖子。在
我看来,他们是把世界太过理想化了,不容忍国家的任何缺陷。中国当前还是发展中国家,连美国这个
世界霸主都不是完美的,中国又如何能做到满足每一个人的意愿呢?中国当前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间的矛盾。作为国民,我们应当正视当前的不足,而不是批判和怀疑国家
和政府。对于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公民,我们应当积极帮助解决,对政府抱有信心,而不是消极的
批评和容忍腐败等现象。我们应当相信,中国是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着的。从1949年新中国成
立以来,虽然犯过错,走过弯路,可是我们总体的方向是没有变的。国家发展中不可能把每个方面都顾
及到,总会有先发展和后发展的部分。像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然后才到教
育、医疗等。这就是抓住本阶段的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当中国有了稳固的经济根基后,我相信政
府会更多的关注医疗等方面,使我国成为一个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因此,我们不能急躁,要有信心。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
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
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
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
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
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
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
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
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
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
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在情感与理智这一对矛盾方面,不能把其分割开来而只按情感办事,不能情感地思考问题,曲解事
实而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应自觉地用理智战胜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情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
生活方面,首先应正确认识到特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不能片面强调精神作用而忽视物质利益,同
时又要认识到不能忽视精神生活的作用和意义。物质利益对我们青年人来说,总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但
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对待,不能片面追求物质享受而被物欲所累。
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
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集体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
作用。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面对矛盾的人生世
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近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毛泽东写于1937年8月的《矛盾论》一文,使我深受影响。
《矛盾论》是毛泽东最杰出的哲学论著之一,是毛泽东继《实践论》后斗争哲学的又一经
典论著。全文用精炼的文字全面深刻的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知识,取
得了深刻的影响,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所谓的矛盾论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在革命战争年代,《矛盾论》
科学的统一并指导了全党的思想,消除了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为抗战和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巨大
的思想力量。而在当代,特别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矛盾论》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及生活过程中,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有助于接近客观、远离主
观。当着手一项全新的学科学习或者学习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时,我们不要盲目的用主观思想去学习,或
者用轻易的以往经验读死书。在学习目标达成的不同阶段都会随着事物的发展及周围的变化产生新的问
题即矛盾,多考虑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或者目标的实施过程相对立的一面,尽可能的考虑到不同的细节,
提前做好预备措施,使得我们的学习在进展过程中不被动,对将要遇到和已经遇到的困难要有解决预案,
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学习能够有效、高效的开展,得到预期的效果。
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
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分清主次,首先要解决主要问题(即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
要方面),后解决次要问题(即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这样我们在遇事的时候能很好的解决它,达
到预期的目标。为了达到和解决主要矛盾,在不同的阶段需要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在不同的阶段,各种
不同的次要矛盾又会上升为阶段的主要矛盾,就目前我们以后的规划来分析,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矛盾
就是“怎么努力的学习,为自己打好基础”,目前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达到这个目标,所
有在学习中遇到的矛盾都必须要服从于这个目标。
在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里毛泽东剖析到: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
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
条件,各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
在处理一切事情的过程中,由于事物的多样性及复杂性,都存在着矛盾,但是这些矛盾中一方的存
在都是以矛盾的对立面的存在为前提的。因为存在着不同的矛盾,而所有的矛盾是必须要服从主要矛盾
的,所以,在矛盾产生的同时,我们必须要和他人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以便尽快回到并服从于主要矛盾
中来,最终达成统一、同一。
总之,我们就是要学会分析并利用矛盾,认识矛盾并用矛盾的方式分析问题,利用矛盾开展学习、
创新学习,使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矛盾论》主要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理解以及在
中国的实际应用。通过阅读《矛盾论》,我准确地认识到了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这两种
不一样的宇宙观。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认为发展是对立的统一。唯心主义是形而
上学的一种思想,以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观点来看世界。我们的思想曾被这样的思想束缚数千年,
那是因为我们当时不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只能运用主观想象的方法来解释那些我们无法掌握的未
知现象。而现今,我们已经对世界有了一定、全面的认识,就应透过客观的、全面的、动态的思想来观
察世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我认为对其理解相对来说较为容易,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
且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矛盾运动所推动发展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问题并未展现出来并不是说就没有矛盾,而是因为矛盾并未被激化,未展现出来其相应的效果,
比如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两个人在关系处理方面,如果两个人因为某件事而关系出现问题,他们没有出
现争执就不能说两人没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如果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据;
但是,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
的的特殊原因,或特殊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那就更不能理解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
才能去解决。
当矛盾出现时,两个产生矛盾的事物皆是因为特定的关系产生矛盾,而不会与另一件不想干的事物
产生矛盾。矛盾的出现具有其特殊性,也是因为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注意分析问
题的全面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析问题也应注意全面的、辩证的去分析问题。比如,我们第一次把某
个项目就做成功了,我们就不能骄傲,要客观、全面的分析成功的本质因素、决定性因素。而不能一概
而论,片面地误认为自己能力很强。
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
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然而不管怎样,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
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作用,是完全没有疑义的。这就是说,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分析出产生
的问题的矛盾,并找出起着领导作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
症施策,方可解决根本性问题。而不是遇到问题,胡子眉毛一把抓,病急乱投医,最终所有的付出也只
是无济于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一切过程中矛盾的各个方面,本来是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
各矛盾之间,又互相成为矛盾。这样地组成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和人们的思想,并推使他们发生运动。
而矛盾着的各个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他作对的矛盾一方,他自己这一方向就失去了存在
的条件。也就是说,矛盾双方可在同一个体系中统一存在在,而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够相互转化,向着
对立的方面去了。同样,投影到我们的生活中,两个人有矛盾的前提是两个人务必有共同的竞争目标或
需求而产生对立,然后矛盾的升级程度导致了后续的斗争过程。
通过学习《矛盾论》,我学习到了一种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首先,我们坦然接受问题和矛盾,矛盾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且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
终,不因人的意志改变而改变。
其二,我们要正确、辩证地看待矛盾,矛盾运动的升级,有助于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其三,我们要全面分析矛盾,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然后科学的对症施策,妥善处理矛盾
各方面,使之构成必须循环得到发展。
《矛盾论》是今年以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篇文章,文章中对现实中存在着的各种冲突矛盾作出了解
释——所谓矛盾,其实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矛盾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争论的对象,譬如晋末陶渊明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矛盾,汉末孟德的
志向和面对历史周期律的无奈,甚至于后来近代史上名族资产阶级革命的妥协性和软弱性,都可以看见
矛盾的影子,这些事物的存在在今日的我们看来,是不合理的,但《矛盾论》是这样解释的:“矛盾是
自发的,存在于事物内部的。”从这个角度再去看矛盾,一切就都清晰明了了——陶渊明追求理想但当
时的现实和历史大势让他不得不屈服,选择隐居山林;孟德打击豪强和特权阶级为寒门书生点燃灯火,
但当时的社会制度及阶级划分不得不让他熄灭火炬;近代资产阶级在未革命时和无产阶级一样受到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所以他们在革命前和革命初期渴望革命,需要且愿意革命,但由于当时我国的
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尚未成熟,不得不依靠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革命中后期时,资产阶级会发现继续
革命,自己的利益也无法保证,所在存在妥协和软弱,这也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这就是矛盾的对立和
统一。
用矛盾的眼光去看历史,不仅很多现实问题得以解决,曾经看似不成立的历史走势也变得合理。我
之前一直非常困惑:“这什么在王朝末年农民起义时,皇帝没有选择减赋减税,分土地给农民耕种?这
样农民起义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读完《矛盾论》我明白了,矛盾就出现在皇帝的性质身上——权力
是自下而上的,皇帝地主阶级的代言人,所以他要运转起整个帝国,就必须要从农民身上获取资源,而
随着王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地主阶级的土地变得更多,很多农民失去了田地,无法生存,就成了难民,
当这样的人多了,大家都活不下去了,农民就起义了,而皇帝要打击起义,又需要更多的资源和金钱,
这就要从未起义的农民身上获取更多,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后起义军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王
朝随之覆灭。
用矛盾的眼光去看历史,才能发现历史规律,判断历史趋势,真正读懂历史。
今天重新温习了一下《矛盾论》这篇文章。
矛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学会了矛盾学说就可以辩证的看待问题,就可以辩证的去解决
问题,所谓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可是大部分人都停留在了连认识世界都认识不清的问题上。
所以要如何认识世界,就是我们能否正确的改造世界,能否正确的去应对这个世界上的问题,应对人生
中的问题的一个关键,那么我们要认识这个世界,就是要知道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只要把世界的本质搞
清楚了,那么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为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这个本质服务的,本质就是唯一条件。
不过话虽然说的轻松,可是大部分人却对世界的本质毫无正确的认识,或者说没有真正的完全意义上认
识,那么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这一篇文章就指出了世界的本质,那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世界本质,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既然矛盾是世界的本质,那么问题就简单了,只要我们搞清楚了矛盾是什么,世界是什么,我们不
就认识了吗?一个大问题就被我们转化成了一个小问题,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判断之一。说到
矛盾是什么,大部分人都会说这个简单啊,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嘛。没错,老师平时是这么跟我们强调的,
而且在很多明显就是对立的事情上,我们就可以明显的看出他们两个存在的中文字,比如说对和错,火
和水,左边和右边,这些事物很明显就可以看起来他们是存在矛盾的,那么我们再换另一个事物,一个
人去上学,你觉得这件事情存在矛盾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矛盾论》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切的事
物无论在运动的过程中,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都是存在矛盾的,换句话而言,任何一个看起来没有矛盾
的事物实际上都存在着矛盾,那么为什么我们会看不出来呢?因为我们对矛盾的定义错了,矛盾是什么
呢?矛盾不单单只是对立统一,矛盾最正确的定义,最完整的定义是什么呢?就是事物的内部事物的对
立统一的关系,以及事物外部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着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好,我们现在给矛盾下了一个正确的定义。可是我们仍然没有解决问题,既然是关系,那么我们就
要找出关系这个东西,这一条线牵连着的左右两方,也就是说是什么跟什么有什么样的关系。比如说一
个人去上学这件事情,那它的内部是什么呢?就是他个人,他可能不是很热爱学习,或者说他在学习认
识上没有别人那么好的天赋,先天的起跑线比较低,以及他的外部。比如说可能他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或者说他喜欢玩游戏。想要在家里看电视,想要在家里玩这个就与上学这件事情产生了矛盾,所以一件
事情看起来没有矛盾,实际上它是存在矛盾的。矛盾,就是世界上的唯一本质。大部分人可能背了无数
次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可是却不能用这一个定义来解决生活中一些事情要知道马克思主义是实践哲学,
是战斗哲学,你不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他对你来说就毫无用处。只有当我们能够把具体问题具体拆开
来分析,并且用矛盾的眼光去看待,那么我们就算是真正的理解了矛盾这个定义。
矛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如果我们连矛盾是什么都不正不实不清,又怎么能用它来分析
世界呢?不分析好世界,我们又要怎么样去改造世界呢?我们要正确认识矛盾这些事物,以此来指导我
们的人生,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本文发布于:2023-01-23 02:32: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80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