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11篇)
《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1
近日,学校老师都纷纷观看了专题片《榜样》,感触颇
深,用榜样的身体力行,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共产
党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深深刻入
共产党人内心深处的亘古不变的誓言和坚守,一代又一代共
产党人用青春用鲜血甚至是生命守护着国家和人民,不怕苦
不怕难,不畏牺牲,英勇前进,用生命书写为人民服务的辉
煌篇章,践行一心为民的壮丽誓言。
《榜样》是当下教育培训党员的生动教材,也是千千万
万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精神食粮。坚定的信念信仰、
心怀群众的情怀、勇于当担的责任意识、创新奉献的进取精
神无一不让人心中充满感动和敬佩,作为教师,同时作为一
个共产党员,只有不断学习,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才能不
断成长、不断进步,一步步向优秀党员靠拢,一步步成为高
素质的合格党员和优秀的教师。
榜样,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充满力量,给我们以正确的
方向指引,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学习榜样的优点长处,将
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落实到每一天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砥
砺前进!不断向榜样靠近。
《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2
有一种力量叫感动,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英雄叫
榜样,2021年12月8日晚间8点观看《榜样6》专题节目。
本期节目重点宣传“七一勋章”获得者和全国“两优一
先”表彰对象典型事迹,通过典型事迹再现、现场访谈、重
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
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彰显基
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开展党员教
育培训的生动教材。
节目中介绍了一些榜样人物事迹,他们是为地方及国家
默默付出的中国共产党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观看后
深受感染,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发挥带头模范作用,经得起考
验,承受住压力,敢于担责任,有理想作为,坚定理想信念,
为中国梦的铸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3
坚定的信仰造就伟大的时代,榜样的力量引领着前进的
方向。《榜样6》(建党100周年特别节目)将于2021年12月
8日晚间8点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首播,适时
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等重播。
榜样是楷模,是以身作则,是拥有坚定的信仰,用一生
的时间,坚定不移,造就一番事业,造福一方百姓,引领时
代前行。
在《榜样》专题节目中,有很多画面都一直深刻在心中。
每一个誓言都能看到他人的初心,他人的信仰,他人的
坚持。每一双手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他们那双可爱的手,
握住奉献,又攥住信念。愿奉献自己,照亮他人,温暖整个
世界。他们这无言的爱,闪烁在眼神里,流露在眉宇间,体
现在实际行动中,他们用同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党的爱,对祖
国的爱。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组工干部要跟随着榜样的引
领向正确的方向前行,并让它不断的激励着我们,做一名合
格的党员,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身边人的爱,对群众的爱。
用行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以俯首甘为孺子
牛的态度,想民之所想,勤勉敬业,为民实干,亮出共产党
人乐于奉献的精神风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榜样的力量是强
大的,一个人、一句话,一个故事,虽然看似平凡简单,但
往往最能激发人们向善的、美的、好的方向进取,最能点燃
人们心中的梦想。当我们看到榜样时,要主动自觉的学习、
靠近、看齐。同时,当看到他人不足之处时,要做到自我反
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是一面镜子,是一个
方向,更是一种正能量。观看《榜样》,学习榜样,对照榜
样找差距,弥补自身的不足,做正能量积极的传递者,坚守
信念、乐于奉献、勇于担当、不断开拓创新,展现共产党人
的本色,生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榜样给我们鼓舞和启示,给我们无尽的力量和勇气,让
我们更加坚定信仰。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向榜样学
习,向榜样看齐,让榜样化作最坚定的信仰。只有这样,才
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
苦专研、乐于奉献,干出不平凡的成就。为实现伟大的中国
梦添砖加瓦。
《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4
榜样,顾名思义即激励大家学习的能起表率作用的人。
从古至今,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榜样人物,革命年代涌现出的
刘胡兰、董存瑞等不畏牺牲,为了革命事业奉献出生命的烈
士;和平年代涌现出的支月英、李万君等兢兢业业战斗在工
作岗位上无私奉献的普通人。无论什么年代,都有不同年代
的榜样,也正是这榜样的精神成为人们前行的指明灯,指引
人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近日,特别节目《榜样》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通过讲述
不同领域的先进典型人物在自己岗位上坚守信仰,无私奉献
的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这些典型事迹鲜活地
解答了什么是共产党员、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优
秀共产党员有什么样的特质等。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认为应该具有四个特质:
一是有坚定信仰,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
念,才能有远大的指向、明确的奋斗目标,才能保持旺盛的
革命意志和献身精神;
二是有担当,面对群众所反映的难题,不畏难,要把群
众的事当做自家的事去解决;
三是有责任心,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把他们的每一件
事放在心上;
四是有服务群众的真心,对待群众的事始终保持一颗热
心,不忘初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标杆作用,为人们指明前
进的方向,我们应该向榜样学习,学习那种精神,并传承下
去。
《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5
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
部书记、校长,是“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榜样。她坚守教育
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立
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倾力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
费女子高中,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托举
起当地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希望。张桂梅事
迹受到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中央媒体持续关注报道,在全社
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张桂梅是教育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教师典型,
曾获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等
荣誉。2020年教育部授予张桂梅“全国优秀教师”等荣
誉称号。为进一步深入宣传学习张桂梅的先进事迹,大
力弘扬她矢志不渝跟党走、痴心执着办教育、无私无我育新
人的崇高品格,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教育部决
定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学习活动。
学习张桂梅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崇高品格。她响
应党的号召,毅然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跨越千里、辗转多
地,无怨无悔。她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
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她坚决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办学体系,用红色教
育为师生铸魂塑形。2000年,她在领取劳模奖金后,把全部
奖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党费。她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
热爱渗透在血脉里,在她身上充分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初心
如磐的精神品质和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
学习张桂梅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她为
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
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
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
好成绩。她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
讲台上”的诺言,用实际行动铺就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
的圆梦之路。多年来她一直住在学生宿舍,和孩子们吃住在
一起,陪伴学生学习生活。她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贫困地区
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潜
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学习张桂梅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她心
怀大我,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节俭,却把工资、奖金和社会各
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贫困山区教育中。长期义务兼
任华坪福利院院长,多方奔走筹集善款,20年来含辛茹苦养
育136名孤儿,被孩子们亲切称呼为“妈妈”。她把全部身
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在她身上充
分体现了人民教师以德施教的仁爱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师者
大爱。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张桂梅为榜样,永远忠
诚于党和人民,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
实实践者。要以张桂梅为榜样,争做新时代“四有”好
老师,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将立德
树人、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努力培养担当
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以张桂梅为榜样,珍视教
师职业荣誉和肩负的职责使命,始终保持热爱教育的定力、
淡泊名利的坚守,将满腔热忱献给党和人民教育事业。要以
张桂梅为榜样,积极投身教育扶贫,帮助贫困家庭子女
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
力量。
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开
展向张桂梅学习的活动,要将学习活动与决战决胜脱贫
攻坚相结合,与庆祝第36个教师节相结合,通过组织专题
学习、集中研讨、座谈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及报
刊、展板橱窗等宣传阵地,线上线下和校内校外联动,迅速
掀起学习张桂梅的热潮。要把学习活动同加强学校思想
政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
和教育师生厚植家国情怀。要深入宣传张桂梅先进事
迹,大力弘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赤诚情怀,进一步激励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6
头几年,张桂梅自己走山路家访,曾因过度劳累昏睡在
路旁。她尝试过自己租车,也骑过马和摩托,肋骨断了两次。
后来县里派车帮助她家访,可几乎每一个学生家里都还有一
段要步行的小路。“过去张老师能风风火火地走路,后来病
越来越重,有些难走的路段需要搀扶。今年需要搀扶的时候
就更多了。”一直跟随张桂梅家访的华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秀丽说。
今年10月2日至7日,张桂梅在6天里走遍华坪县荣
将镇、石龙坝镇、兴泉镇、船房乡的37个村小组,走访了
39个农村学生家庭,平均每天走访六七个学生家庭。最远的
家访路是去高三学生罗青青(化名)的家。乘车40多公里到
达船房乡华荣村后,张桂梅还要走半个多小时的上山小路到
罗青青家。在同事和罗青青的搀扶下,张桂梅一步一步地爬
山坡,走几分钟就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气。路过一条浅浅的
小溪时,她已无法抬腿跨过,只能拖曳着双脚划过水面。
自2008年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开始,12年来,每届
高三、每个农村学生,张桂梅都要利用假期尽量家访一遍。
她不是丽江人,却已走遍丽江各地山山水水。她的足迹覆盖
约1552名学生的家庭,行程11万余公里。
张桂梅把1804个贫困山区女孩送出大山,送进大学。
她创办的女子高中历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100%,今年高考又
创最好成绩,159个考生中70人上一本。然而,张桂梅仍不
甘心,还没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她仍旧拖着病体去家访,
她要去了解每个学生家庭的情况,去解除每个学生的后顾之
忧,让学生再加把劲,明年高考打个漂亮仗。
《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7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
这句话出自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一位坚
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的乡村教师。从照片看,她身躯瘦
小,脸庞沧桑,但目光坚毅而执着。40多年来,她放弃了优
越的工作条件,毅然投身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用
持之以恒的无私奉献,帮助乡村女孩走出大山,去追逐属于
自己的梦想。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作为时代的“燃灯
者”,张桂梅的故事让许多网民热泪盈眶。圣者渡人,40多
年来,张桂梅笑对人生风雨坎坷,始终坚守在祖国西南边陲
的教师岗位上。从寸寸青丝到头发花白,未曾改变的是对山
区学子的爱心,对教育事业的信仰。她帮助一个个孩子改变
人生的轨迹,进而帮助一个个家庭改变困难的处境,这是何
其崇高的事业啊!
张桂梅让人热泪盈眶,还因为她激发了人们对教师特别
是乡村教师群体的感怀。我们相信,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
还有无数像张桂梅一样的老师。他们终其一生或许默默无
闻,用生命践行使命,用情怀抒写担当,看似普通平凡,却
无比崇高。他们持之以恒的坚守和奉献,温暖了每一位学子
的心灵。社会不该也不会忘记他们的贡献。桃李不言,下自
成蹊,每一位识文断字的读者心中都有一份师恩难忘的情
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张桂梅恰似一支蜡
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
了自己。这又何尝不是教师群体的写照呢?致敬张桂梅,就
是致敬每一位润育桃李的教师。谢谢你们——让知识传承,
让青春激荡,让学子成长,让梦想飞扬!
致敬张桂梅,同时也表达了党和国家尊师重教的一贯立
场。事业发展,人才为先。我们期待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
投身教育事业,扎根基层,扎根西部,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
方,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培养人才、积聚力量。
《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8
“每一个孤儿背后都有一个悲剧性的母亲,有杀死家暴
丈夫获刑的母亲,有因重男轻女陋习导致分娩死亡的母亲,
有与丈夫感情不和离家出走的母亲。”在担任“儿童之家”
院长过程中,张桂梅对女孩接受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得愈发深
刻。
这让她意识到,贫困的女孩成为贫困的母亲,贫困的母
亲又将养育贫困的下一代,“恶性循环一直存在。”
班里女孩本就不多,张桂梅发现,总有女孩读着读着就
不见了,她去大山里找,发现有的女孩十几岁就嫁人了。
“只要母亲的素质高,孩子的素质就高。要解决偏远山
区的贫困问题,就必须从提升妇女素质入手。”由此,张桂
梅萌发了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
开始为这个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而四处奔走。
“要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神经病?”张桂梅
的“宏伟蓝图”遭到不少人的.质疑,但张桂梅没有放弃,
为此饱尝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为筹集资金办学,张桂梅求过很多人。一次,张桂梅到
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办女子高中的构想说完,企
业的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见我不走,保安就放狗咬我。”
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到自己的委屈,张桂梅
坐在地上放声大哭。更多的时候,疲惫、无助的她坐在街头,
靠着墙根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2008年1月7日,姐姐从哈尔滨打来电话,说哥哥病
危,一直喊着我的名字,盼着见我最后一面。恰好当时宣传
部通知我9日到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我想北京离哈尔滨近,
可以去看看哥哥了。”但到了中央电视台后,热情的编导找
了位企业家和张桂梅对话,争取帮她解决女子高中的困难。
一边是山里的娃,一边是弥留的兄,张桂梅艰难抉择。
当她把节目录完,等来这位企业家承诺给女子高中提供50~
100万元资助的同时,也等来了哥哥已经火化的消息……
那种锥心之痛,张桂梅至今难忘。
在省、市、县各级党委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捐助下,张
桂梅的办学梦想最终实现。2008年8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
的女子高级中学建成。9月1日,来自丽江市华坪、永胜、
宁蒗等深度贫困县的94名贫困女孩走进了女子高中的校园。
《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9
“为了她们走出大山,吃什么苦我都愿意”在民族中学
工作的时候,张桂梅就发现一个现象一-很多女生读着读着
就不见了。“有的被叫回去干农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
彩礼,就让孩子辍学结婚。”张桂梅心痛地意识到,有些大
山里的女孩连站在教育公平起跑线上的机会都没有。
“有知识、有文化、有责任感的母亲,是不会让自己的
孩子辍学的,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世世代代窝在大山之中,
代代贫困下去。所以我就想让山里的女孩子受教育,让她们
全免费上高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让更多贫困山区和少
数民族地区的孩子走出大山,通过知识改变她们的命运。”
2002年,张桂梅决定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并为这个
在别人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四处奔走。为了筹集办学资
金,张桂梅放下了全部自尊。从2002年起,她每年假期都
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复印了一大摞,在
街上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
“为了她们走出大山,吃什么苦我都愿意。”执着的张
桂梅没有放弃,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被骂骗子,
被吐口水,被放狗...年下来,她只筹集到了一万多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支
持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在2008年8月建成了。这是一
所没有录取分数线,只要初中毕业、只要愿意读高中、只要
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学校都无条件接收,全免费就读。当
年9月1日,100名来自周边地区的女孩子成为女子高中首
批学生。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华坪女高成立以来,张桂梅每
天都会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吃饭、自习、做操。学生
们跑步去晨读、跑步去吃饭、跑步去睡觉-..每一件事情都
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们开玩笑私下叫她
“周扒皮”。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严峻。学生来自大山,
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也不强,教学难度很大。刚开始的几
届学生,有些连中考录取分数线都没有过。
在张桂梅和同亭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华坪县女子高级
中学的硬件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建校12年毕业10届学生,上线率和升学率都是百分之百,
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1800多
名贫困女孩在这里放飞了梦想、走进了大学,成就了大山里
的“教育奇迹”。
人们都说,这所学校“低进高出”的背后,离不开学生
的苦读、教师的苦教,更离不开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
这些年来,张桂梅将自己的工资、各级政府发给她的奖
金,甚至是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钱全部捐给了华坪贫困山区
的教育和社会事业,累计有上百万元。她个人没有任何财产,
现在还住在女子高中的学生宿舍。但她却说:“我什么都有,
我心里有学校、有千千万万个孩子。”
张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帮助大山女孩改变人生的希望
之光,一束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之
光。她无私的大爱,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和一届届学生。韦
堂芸老师,左脚骨折拄着双拐坚持为学生,上课;勾学华老
师,婚礼当天上午还在学校忙碌;杨晓春老师,长期资助学
生却从不说起....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学生,大学毕业后考取一所中
学的教师,听说母校紧缺数学教师就放弃正式编制,回女子
高中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拼的黄付艳,
在华坪遭遇水灾时,把自己积攒的钱首先捐给学校......
《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10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更是发挥了重
要作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一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
一件大事,对-一个家庭来讲更是一件大事。由于家庭因素及
其他原因,一部吩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对上学的渴望也
只能是一种窖望,但张桂梅,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
无家无子,却用行动让1645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实
现了华丽转身,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做好-件事情并不难,难得是辈子做好一件事。对张桂梅
来说,她这一辈子都在为贫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劳,为建
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面对旁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
她都不予理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担,为改变
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现实情
况,她四处奔走,拉赞助,搞募捐,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
免费女子高中成立了,这不仅是一所学校,而是无数贫困女
孩改变命运的希望之门,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好学校取得
了可喜成就。
张桂梅,由-名普通的中学老师,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
县儿童之家份的转变和叠加,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
改变,更是-份沉甸甸的责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对当地组织
的关心和照顾,都化作了她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努力贡献的动
力,她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只为让每一位贫困的孩子能够
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贫
困孩子未来的天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过19
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个教育奇迹,她知行合--,身体
力行,用行动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了堂生动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课,是用行动上贫困女孩华丽转身
的“天使”。
《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11
12月5日,对年轻的南航乘务员朱静怡来说是难忘的一
天。在飞机上偶遇一名乘客后,她难掩激动给她写了封信:
您为这些女孩在荆棘重重的道路上开出了一片天,督促她们
走向更高更远的地方;您将爱给了山区的女孩子们,让她们
看到了更广阔美丽的风景。我从心底敬佩您这样的人,这样
的人生……
朱静怡碰到的,正是张桂梅老师。她告诉记者:我在网
上看过张老师的事迹,感动到泪流满面,所有褒奖词语都不
足以形容张老师万一。收到信的张老师下飞机时给她一个拥
抱,对声音哽咽的静怡说,“没事的,没事的”。
这就是张桂梅——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点亮了一千
八百多名大山里女孩子的梦想,把她们送到“更高更远的地
方”,刚刚被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赢得了
全社会的尊重,影响也已超越国界。多少素昧平生的人了解
她的事迹后,把她作为“人生灯塔”。是什么,赋予一位山
区人民教师如此力量?
陈法羽一辈子也忘不了在华坪女子高中入学时那张贴
在床边、写着自己名字的小纸条。她是女高第二届毕业生,
如今是丽江市永胜县一名民警。
2009年,陈法羽初中毕业,没达到高中录取线。父亲对
他说:“自费读高中咱家供不起,要不你回家种地,过几年
找个好人家嫁了。”那一年,陈法羽十六岁,反复咂么父亲
的话,一个几乎注定的命运将她笼罩,真是欲哭无泪。此时
有人告诉她,华坪建了所免费女子高中,专门招贫困山区初
中毕业的女孩,想读高中可以去试试。这让陈法羽抓住了救
命稻草!
开学报到来到宿舍,床已经铺好了,崭新的被褥整整齐
齐,床位边贴着同学们的名字。陈法羽找到自己的名字,抚
摸着那张字条,忍不住哭了。“这张小床让我感到安全和温
暖;这张纸条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陈法羽说。
几乎每个华坪女高毕业生,都有和陈法羽差不多的感
慨,她们对张桂梅的敬重难以言表——有什么比改变命运和
点亮梦想更重要的?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张老师对学
生的爱真挚热烈,又一以贯之。她为了毕业班的孩子拖着病
体上课不去住院;她把丈夫的遗物一件毛背心送给了生病学
生;为了帮助山里穷学生她节衣缩食舍不得吃肉;为了学生
课堂兴趣她常常唱首歌念几句诗……至今,张老师还每天五
点半就起床,为女高学生开灯赶走路上小动物,怕孩子们胆
小害怕。
泛爱众,而亲仁。对山区学生的爱也让张老师深思:如
何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女子高中的初心从此发生。
有人曾说,张老师快枯竭了,人的爱是有限的。张桂梅
听后说:不会的,因为有源源不断的爱奔向我鼓励着我!
1996年丈夫去世,对未来无望的张桂梅从大理调来华坪
教书,后来自己又身染重病。华坪民族中学的老师们把她当
家人:她不想吃药,同事亲属煮好中药劝她喝;老师们谁家
做了好吃的,都不忘给她送去些;她病重,女老师晚上就到
宿舍陪她休息;为让她多些乐趣,大家找借口约她去唱歌。
得知张老师生病,学生们上山给她采野核桃,剥了满满
一大盆核桃仁,双手黑乎乎的;有学生家长去山上采野灵芝,
磨成粉让她拌在饭里吃。他们认为,吃这些能治病……
《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11篇)
本文发布于:2023-01-23 02:04: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78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