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词牌格律

更新时间:2023-01-23 01:14:46 阅读: 评论:0

深山中玩小姑娘-地球有多少个国家


2023年1月23日发(作者:em的用法)

词的格律特征与词牌

1

一﹒词的格律特征

二﹒词牌的来源及作用

三﹒常用词牌的名称意义

四﹒常用词牌风格特点和习惯用法

2

一、词的格律特征

词调:指填词的格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后指把前人每一种词调的作品的句

法和平仄分别加以概括,从而建立的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

词律:指文词的格律,词的种类繁多,按照篇幅的长短,大致可分为小令、中调、

长调三大类。填词须依照固定的格律和要求,称为词律。

词韵:词韵,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在词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处的运用情况。

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3

(一)词调

词最初是配乐而作的,有自己的乐谱,这种乐谱就是词调。作词时必须依据一定的

词调,按照词调对字句声韵的要求填写,以求协音合律,便于歌唱,所以写词叫做填词,又

叫“倚声”。词调同宫调有密切关系,每个词调都属于一定的宫调。词调创制,必须依据所属

的宫调来定律,填词也必须依据要表达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宫调。

4

宫调

宫调是由七声和十二律构成。宫调由七声十二律构成,即宫、商、角、变徵、徵、羽、

变宫。其中任何一声都可以构成一种调式。以宫声为主的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调式称

“调”,合称“宫调”。乐音的音高标准称“律”,分六律(阳律):黄钟、太簇、姑冼、蕤宝、

夷则、亡射;六吕(阴律):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十

二宫、七十二调,合八十四宫调。

5

词调主要分令,引、近、慢四类。在宋时称为小曲或小唱,以与大曲相对而言。它们之

间的区别首先还是由于音乐节奏的不同,曲调来源的不同。

令又称为小令、歌令、令曲、令章。词曲称今,出于唐人宴席间所行的酒令。歌令一岙调短

字少,因此,小调短曲也可概称为令。但有些小调并非小令。《渔家傲》一般为令曲,实则

为引曲。小令通常是在58——79字。

引本是古乐的一种名称。引者,导引也。在曲中有前奏曲、序曲的意思。词调中的引曲,个

别来自杂曲,多为自大曲。以引为名的词调约四十个,字数在76-140字之间。一般比小令

要长。

近又称近拍。是近拍的省称。近与令、引、慢的区别也在音乐上的体段和节奏上。是指慢曲

之后、近于入破的曲调,慢曲用慢拍,曲破用快、促拍,近拍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乐段。近的

字数在71-96字。

近于引两类,长短字数大都介于小令与慢词之间,一般被视为中调。

慢即是慢曲子的简称。与急曲子相对。慢词一般字多调长,但反过来不能说长调都是慢曲。

急曲中长调也不少见。

大曲中的慢曲,又称为“慢遍”。中序部分的各遍基本上是慢遍。宋代的大多数新腔都是慢词。

令引近慢各有不同的节奏和唱法,它们的区别首在音乐而不是文辞。把词调分小令、中调、

长调是明中叶开始的。明嘉靖时,上海顾从敬所刻《类编草堂诗余》以小令、中调=长调分

调编排,是此分类法之始。清代毛先舍《填词名解》定出了“58字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

调,91字外为长调”,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尽管这种说法沿用至今,未尝没有实际意义,

但拘泥于字数绝不是什么古人定例。词调的分类关键在音乐而不是文辞。

6

令词的名称当来自唐代的酒令。因唐人于宴会时即席填词,利用时调小曲当作酒令,遂

称为令曲,又称为小令。唐五代的文人词大部分是令曲。

唐五代文人所以专工小令,不多用长调,其原因主要是:(1)小令和近体诗形式相近,

唐代以五,七言诗协乐,初步解放为长短句,文人容易接受;(2)唐代近体诗发达,作诗讲

究声律对偶,民间小令入文人手中也变成格律词。他们不肯放弃原来已经熟练的近体诗技巧

而来作生疏的长调。所以在文人笔下先定型下来的是小令而不是长调。

令词一般字少调短,字数最少的是《十六字令》,仅十六字;字数最多的是《六么令》,有九

十六字。又有《百字令》,一百字,不过它是《念奴娇》的别名。又明陈耀文辑《花草粹编》

卷十二有《胜州令》,长至二百十五字。

7

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韵)+|——(韵)+—+||——(韵)+|+——++(句)+|——(韵)

+||——(韵)+|——(韵)+—+||——(韵)+|+——++(句)+|——(韵)

8

十六字令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蔡伸)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

△,⊙●○○●●△,○○●,⊙●●○△。

9

六幺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李纲)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

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

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10

引,本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它和歌、谣、操、曲等是同样的意思。唐宋大曲中的名目有“引

歌”一类,它的次第是在大曲的首段“序”或“散序”之后,也是属于大曲的先头部分。称为“引”,

也就是在歌前的意思。所以词中的引词,大都应来自大曲,是裁截大曲中前段部分的某篇制

成,如《清波引》、《婆罗门引》、《望云涯引》、《柘枝引》等等。引词中最短的是《翠华引》

和《柘枝引》,都是二十四字;最长的是《迷神引》,九十九字。又有《石州引》,一百零三

字(不过《石州引》又名《石州慢》)。

11

望云涯引

秋空江上,岸花老,苹洲白。露湿蒹葭,溆浦渐增寒色。闲渔唱晚,鹜雁惊飞处,映远碛。

数点归帆,送天际归客。

○○○●,●○●,○○●。●●○○,●●●○○●。○○●●,●●○○●,●●●。

●●○○,●○●○●。

凤台人散,漫回首,沈消息。素鲤无凭,楼上暮云凝碧。危楼静倚,时向西风下,认远笛。

宋玉悲怀,未信金樽消得。

●○○●,●○●,○○●。●●○○,○●●○○●。○○●●,○●○○●,●●●。

●●○○,●●○○○●。

12

近,又称为近拍,如《隔浦莲近拍》,《快活年近拍》,《郭郎儿近拍》等。近词和引词一般都

长于小令而短于慢词,所以后来又称它们为中调。近词中最短的是《好事近》,四十五字;

最长的是《剑器近》,九十六字。

13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

14

慢,是慢曲子的简称,与急曲子相对而言。敦煌发现的唐代琵琶乐谱,往往在一个调名之内

有急曲子又有慢曲子。慢曲子大部分是长调,这是因为它声调延长,字句也就跟着加长。曲

子的急与慢是决定于音乐的曲度,是由曲度决定文字的韵数。急曲子与慢曲子不能根据调中

的韵数来区分。

慢词的产生并不后于小令。唐代已有很多慢词。它一部分是从大曲、法曲里截取出来的,一

部分则来自民间。敦煌词中已有长至百字以上的词调。前人谓慢词创始于柳永,是不符合事

实的。但柳永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乐章集》中的新腔大半是慢词。他突

破了唐五代文人只制小令的局限,吸取民间与教坊乐工创造的新声,推进与发展了慢词。柳

永以后,苏轼、秦观等相继而作,慢词遂盛。慢词中最短的是《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比

四十四字的小令《卜算子》已加长一倍以上。

15

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

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

16

词调的创制主要是自撰新腔和因旧曲造新声两种方法。但词调的增多繁殖还运用了犯调、转

调、摊破、减字、偷声、叠韵等好多方法作为辅助。它们或移宫换羽,转换律调;或对原有

词调增损变化,改组更张,使词调大大地丰富起来。

17

有些词调调名不同而实为一调,就是一调数名。其中一个是本名,其余皆为别名。别名有的

可多至七、八个。如《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望江梅》、《江南好》、《梦江口》、

《归塞北》、《春去也》,《谢秋娘》;《念奴娇》又名《百字令》、《百字谣》、《大江东去》、《酹

江月》、《大江西上曲》、《壶中天》、《淮甸春》、《无俗念》、《湘月》等等。宋代有些词人还好

替词调取新名以标新立异。如贺铸《东山词》中的词,都用他词中的语句立为新的调名。但

这样也能使调名和词的内容有了联系,有些词调调名相同而实非一调,就是数调同名。这可

以分为下列三类:

18

(1)同一调名,或为小令,或为慢词,或为摊破、偷声、减字,往往篇幅长短迥异。如《西

江月》五十字,《西江月慢》一百零三字;《诉衷情》三十三字,《诉衷情近》七十五字;《甘

州子》三十三字,《甘州遍》六十三字;《甘州令》七十八字,《八声甘州》九十五字;《木兰

花》五十六字,又有五十二字,《减字木兰花》四十四字,《偷声木兰花》五十字,《木兰花

慢》一百零一字。

(2)两调的别名相同。如《相见欢》、《锦堂春》俱别名《乌夜啼》;《浪淘沙》、《谢池春》俱

别名《卖花声》

(3)一调的别名为另一调的本名。如《新雁过妆楼》别名《八宝妆》,而另有《八宝妆》正调;

《菩萨蛮》别名《子夜歌》,而月有《子夜歌》正调;《一落索》别名

19

《上林春》,而另有《上林春》正调;《眉妩》别名《百宜娇》,而另有《百宜娇》正调;《绣

带子》别名《好女儿》,而另有《好女儿》正调。

此外还有一些词调调名相同,但也不是一调。如《巫山一段云》与《巫山一片云》;《望仙

楼》与《望仙门》;《撼庭秋》与《撼庭竹》;《极相思》与《酷相思》;《沁园春》与《花发沁

园春》等等。调名虽然差同,却是截然不同的两调,不容相混。

20

词律

词体是讲究格律的,它诞生在中国古典格律诗体形成之后,成功地吸收了“近体诗”声韵格律

的经验而加以发展,因而从文学的观点来看,词是属于中国古典格律诗体之一种。唐代格律

诗无论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和排律,其格律是由字声、韵、体式构成的。其字声仅有平

声和仄声两类,韵限用平声韵,体式有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词律的构成是较为复杂的。清

代学者宋荦说:“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这尚不能完全概括词律要素。词律构成

的要素有:

21

(一)调。词体是以调为单位的,每调有自己关于格律的特殊规范,因而我们讲词体格律绝

不能脱离调。各个词调的格律是不相同的。

(二)字数。词体的字数依调而定,短者是《十六字令》仅十六字,最长者为《莺啼序》二

百四十字。当然也有字数相同的词,例如《浣溪沙》、《归国谣》、《恋情深》、《赞浦子》都是

四十二字,但它们的句数、用韵、平仄、句式则是各异的。作词必须严遵每调所规定的字数,

不能多一字,也不能少一字。

(三)句。句式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字各式。句数最少的四句,多的

有数十句。这些,每调都有具体规定。

22

(四)片。词体由一段完成的称为“单调”,如《忆王孙》、《望江南》等。词体由两段组成的

称为“双调”,如、《临江仙》、《西江月》、《满江红》、《水调歌头》等;其中前段称为上片,

后段称为下片。双调是词体中最普遍的。词体由三段组成的如《瑞龙吟》、《兰陵王》、《夜半

乐》等,称为“三叠”。词体由四段组成的,如《莺啼序》,这极为罕见。在书写排印时,每

片之间必须空两格,以表示分片。古人歌曲演奏完一曲,曲终称阕。词是会诸歌喉的,故一

词也称一阕,双调的上片称上阕,下片称下阕。

(五)字声。词的每调字声平仄各有定格,每调内也有某些字声是可平可仄的,凡此皆应按

词谱的规定。我们作词时切忌随意更改字声平仄的规定,而且应注意词体是无有通行的什么

平仄定格的句式,因为句中平仄是随词调而定的,可以是律句,也可以是数个仄声词或平声

字组成的拗句。

23

(六)韵。词体用韵分三类,即平声韵、仄声韵和入声韵,每词调皆有规定。

由上述情形看来,的确词比格律诗的格律复杂得多,虽然给作者的束缚和限制也愈多,

但因词体格律的复杂和严密,表明其形式的精巧,艺术色彩尤为丰富;所以它是中国古典格

律诗体中形式最完美的。我们经过努力学习,征服了这种艺术形式,必然会发现它有其它诸

种诗体所难及的优长,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

广韵

《广韵》共分5卷,平声分上下2卷,上、去、入声各1卷。分206韵,包括平声57

韵(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广韵》206韵中

有193韵和陆法言的《切韵》分韵相同;有2韵和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增加的相同(即

增加上声俨韵,去声酽韵);有11韵和蒋斧印本《唐韵》增加的相同(据合理的推测,蒋斧

印本《唐韵》从真韵分出谆,从轸韵分出准,从震韵分出稕,从质韵分出术,从寒韵分出桓,

从旱韵分出缓,从翰韵分出换,从曷韵分出末,从歌韵分出戈,从哿韵分出果,从箇韵分出

过)。《广韵》和《切韵》、《唐韵》的韵目用字有些改变。

词林正韵

清人戈载编纂的一部词韵书,书分三卷,分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一

共是十九个韵部。他的分部,实际上是依据前人作词用韵的情况归纳而来,这就是他所说的

“取古人之名词参酌而审定”。戈氏的分韵虽是归纳、审定工作,但其结论却多为后人所接受,

论词韵之士多据以为准。戈氏所分的词韵十九部,事实上也是进一步归纳诗韵即“平水韵”

而来。

24

词体虽然吸收了“近体诗”的声韵格律的优长,甚至往往使用诗的律句,这些律句的排列完全

不同于诗,在词调内重新组合,由此表现出独特的韵味。诗与词的区别固有文学风格的差异,

然而最主要的是格律的相异。

25

晏殊的《浣溪沙》词:

一曲新词酒一杯,

●○●○

去年天气旧亭台。

○●●○○

夕阳西下几时回?

○●●○○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小园香径独徘徊。

○●●○○

凡白圈○表示平声,黑圈●表示仄声,未注平仄者则可随意。此词共六句,它们全是

七律的律句式,词之六句分为上下两片,每片第二第三,平仄全同;这样六句之中便有四句

平仄全同,而且句末四字皆是两仄两平,平声韵脚,于是造成重复回环、音韵响亮的艺术效

果。

26

词的字声规范

词体字声的平仄是以什么为标准呢?即是说我们依据什么音系去辨别某字是仄声或平声

呢?这同格律诗一样,是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为标准。格律诗和律词都产生于唐代。

当时的作者辨别字声平仄是依据国家修订的《唐韵》为准。宋代初年朝廷组织学者在《唐韵》

的基础上扩大收字范围,重新审订,编制《广韵》,正式颁布施行。《广韵》即是自隋代《切

韵》以来韵书的集大成者。唐宋文人作诗作词关于平仄的辩识是依官方韵书规定,即依平声、

上声、去声、入声各部所收韵字为准。除平声而外,上、去、入三声各韵部所收之字便属仄

声字。

27

(三)、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

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

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

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

填词用的曲调名。所以叫词牌也叫词典。词典,兴于元初,清人李渔著《闲情偶寄》所述“唐

则诗人济济,宋有文士跄跄”。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

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

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

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28

二、词牌的来源及作用

(一)、词牌的来源

来源之一由民间曲调演变

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一般的词人只负责“填词”就行了。乐曲名字的来历,例如《菩

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

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菩萨蛮》因此得名。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

说唐玄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卜算子》《风入松》、

《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来自民间的曲调。

29

来源之二摘取词中字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

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

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

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

《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0

来源之三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

打渔,《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

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

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

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

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

号罢了,例如《菩萨蛮》不代表什么,只是词谱的代号。

31

(二)、词牌的异体变革

⑴调同名异,也就是一调数名(其中一个是本名,其余皆为别名)。如"念奴娇"是本名,“百字令”、

“大江东去”、“酹江月”等皆为别名;

⑵调异名同,也就是几个调同名。如“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另外还有“子夜歌”的正调,完

全与之不同;

⑶调异句同,即有些词调字句全同,但谱入音乐时的腔调并不相同,不容混淆也。如“解红”、

“赤枣子”、“捣练子”三调,均为五句,两句三字,三句七字,排列全同,而且都是平声韵。但每句

的平仄安排却不尽相同,不能把它们视为同调;

⑷调同句异,也就是一调数体。一个词牌之下,有数种不同的词体,当然,其中有正格和别

格(异体)之分.如"念奴娇",辛稼轩的"书东流村壁"为正格,苏东波"大江东去"则为别格。

32

(三)、词牌的作用

(1)、词牌与曲调

词的创作在开始时是和音乐配合,为了演唱的。由文人士大夫根据当时曲子的调门、句

式的长短,填入相应的词句,供乐工和歌伎演唱,并由此流传开来。唐代的宫廷乐舞机构“教

坊”为“词”这种形式的推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大部分教坊曲的调名都成了后来的词

牌,所以词牌在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是流行歌曲的名称。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词

曲本不相离,唯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其实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也。”

33

(2)、词牌与内容

踏歌词

唐《辇下岁时记》:“先天初,上御安福门观灯,令朝士能文者,为《踏歌》”。陈旸《乐书》

云:“《踏歌》,队舞曲也”。

崔液《踏歌词》“彩女迎金屋,仙姬出画堂。鸳鸯裁锦袖,翡翠帖花黄。歌响舞分行,艳色

动流光”。

34

渔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原为单调廿七字,四平韵。中间

三言两句,例用对偶。后来此调多用为双调。“子”即“曲”,《渔歌子》即《渔歌曲》。张志和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李珣《渔歌子》“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35

(3)、词牌与格式

随着时光的流逝、时代的更替,原来和词配合的音乐逐渐散佚失传了,文人雅士们只能

根据前人词作中句式的长短和音韵的平仄来“倚声填词”,这时,词就演化为一种纯粹的文学

形式,成了更有音乐感,“句读不葺之诗”了(李清照语)。

词这种文学形式从唐宋到明清,不断分化、创新,出现了一些新词牌,词调也发生了

一些变化,有的出现了别名,有的出现同调异体的现象。比如在《浣溪纱》的上、下阕各增

三字,就是《摊破浣溪纱》;在《木兰花》前后片的一、三句各减三字,就成了《减字木兰

花》。所以仅清康熙年间编定的《钦定词谱》中,就辑录了826调,2306体。

36

三、常用词牌的名称意义

念奴娇的来历: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念奴是唐代歌女的名字,据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

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高力士

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

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又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词的标题,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

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

37

醉落魄。又名《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

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

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2: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

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采桑子。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

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

殊。

钗头凤。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

凤”词句,故名。

长相思。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

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38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9

丑奴儿。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定风波。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

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浣溪沙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

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40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

锡和白居易。

酹江月,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昭君怨,《乐府诗集》载王昭君出塞故事,说此调最早为昭君所创。调见苏轼的《东坡词》。

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无情》。

41

六州歌头。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

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满庭芳。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又名《满庭霜》、《江南好》、

《满庭花》。

木兰花。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

人定为七言八句。

破阵子,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42

水调歌头,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

人演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

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调本名为《谢秋娘》,是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所

作。后进入教坊。

一剪梅,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句。又名《玉簟秋》、《腊梅香》。

43

青玉案。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

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鹊桥仙。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

桥相会而得名。

如梦令,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44

渔家傲,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又名《吴

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和《游仙咏》等。

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唐教坊曲名。后用于词牌。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逃入蜀地,进

斜谷,霖雨连下十数天,在栈道中闻见铃声,思念起杨贵妃,便制曲一阙,名为《雨霖铃》。

鹧鸪天,唐、五代词中无此词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词家晏殊以《鹧鸪天》

填词最多。在北宋词牌中《鹧鸪天》的别名最多,有《千叶莲》、《思佳客》、《思越人》、《第

一香》、《醉梅花》、《鹧鸪引》、《骊歌一叠》等等。

45

四、常用词牌风格特点和习惯用法

关于填词,历来主张选常用的词牌,宁精勿滥。大浪淘沙,那些一直常用的,往

往是在格律上比较具有美感的。

刘坡公《学词百法》,对选词牌上有精到阐述:词之题意,不外言情、写景、纪事、咏

物四种。题意与音调相辅以成,故作者拈得题目最宜选择调名。盖选调得当,则其音节之抑

扬高下,处处可以助发其意趣。其法须将各调音节烂熟胸中,而后始有临时选择之能力。

46

《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三体,宜为慷慨激昂之词。小令《浪淘沙》,音

调尤为激越,用之怀古抚今最为适当。《浣溪沙》、《蝶恋花》二体,音节和婉,作者最多,

宜写情写景。《临江仙》、《凄清道上》二体,最宜用于写情,对句两两作结,句法更见挺拔。

《洞仙歌》宛转缠绵,可以写情,可以纪事,一叠不足,作若干叠者更妙。《《沁园春》多四

字对句,宜于咏物。别名寿星明,可赋本意。用以祝寿。

47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

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

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48

《蝶恋花》原名《鹊踏枝》,为唐代教坊曲,兴起于盛唐时期,属于新的燕乐曲。五代

南唐词人冯延巳用此调创作十余首词,成为此调的典范,其词意与声情极吻合。此调偶有作

者用入声韵或平仄协韵者,但仍以仄声韵为恰当。上下阕共十句,其中八句皆用韵,是韵很

密的词调。这样形成流畅而又柔婉、激越而又低回的声情。词中表现惜春悲秋、离情别绪

者多凄怆怨慕,表现艳情相思者多旖旎妩媚,咏物述志者多健捷激越。

49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苏轼)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50

《沁园春》词调取名于东汉沁水公主之园。此后沁园用来泛指公主园林,为进入韵领域

创造了形象条件。现在最早之词是北宋前期张先的作品。从句式上看全调二十五句,其中四

言十五句,构成以四言为主干的体例。四言句虽然音节较为简单,但在写景、叙事、抒情时

具有自身的优势,比五言和七言显得更凝练庄重,在对仗上更容易工整,在音律上更爽朗铿

锵,具有流畅之美。基于上述因素,此调很少用来写缠绵的绮情,很少出现婉约的笔调,

而一般是呈现雅驯典重、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

51

沁园春·孤鹤归飞(陆游)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载酒

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交亲零落如云。又岂料如今馀此身。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躲

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52

《水调歌头》来源于隋炀帝所制《水调》,其声韵甚悲切,此调是截取大曲《水调》的首章

另倚新声而成,今存最早作品是北宋前期苏舜钦的词。唐人《水调》曲凄凉怨慕,声韵悲切。

宋人的《水调歌头》昂扬酣畅,韵味豪放潇洒,适于表现豪放之情,故豪放词人多用此调。

此调所咏有怀古、登览、赠别、庆贺、感时伤世等。

53

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苏舜钦)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

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

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54

唐宋词人倚声填词,不同的作者,或同一作者,在以词配乐时,往往出现同一词调之作

品在字数上略有差异,多一字、少一字或多数字、少数字的情形;某字或数字的平仄相异;

原是单调后来发展为双调。这些差异被词学家区分为若干体。如词牌多体,填完词以后,词

牌后应该注明例体。

词调与文情有密切的关系,词的文情必须与调的声情相一致,某一类词牌只适宜表现某

种内容,不宜混用。需要注意的是今天多数词牌只起符号与名称的作用,只是代表这首词的

形式,与内容没有关系。所以我们选择词牌切不可望文生义。

55

压抑凄凉类:

《釵头凤》声情凄紧。

《雨霖铃》缠绵哀怨。

《菩萨蛮》紧促转低沉。

《蝶恋花》、《青玉案》是达幽咽情调

《卜算子》婉曲哀怨而略带几分激切。

《寿楼春》凄音哀乐,抑郁悲哀,原是悼亡之作,宜寄托哀思。不可顾名思义用来祝寿。

《千秋岁》凄凉幽怨、声情幽咽,宜表达悲伤感抑之情,绝不能祝寿喜庆。

56

钗头凤·红酥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57

缠绵婉转类:

《洞仙歌》音节舒徐。

《鹊桥仙》多用于男女相会。

《一剪梅》细腻轻杨的词调。

《浣溪沙》上半阕急,下半阕缓和。

《鹧鸪天》宜哀怨思慕、柔婉风丽之情。

《木兰花慢》和谐婉转,宜写缠绵悱恻之情。

《小重山》、《定风波》、《临江仙》感情细腻,宜表现细腻婉约之情调。

58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59

豪放激壮类:

《永遇乐》激越情感。

《好事近》表达激越不平的情调。

《兰陵王》表达拗怒激越声情。

《破阵子》为军乐,适合抒发激昂雄壮情绪。

《渔家傲》表达兀傲凄壮、爽朗襟怀的情调。

《六州歌头》音调苍凉悲壮,适于表达慷慨悲壮的声情,多言古兴亡之事。

《贺新郎》调高昂,宜表达慷慨激昂、豪迈雄壮的英雄情感。

60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

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

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本文发布于:2023-01-23 01:14: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76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词牌格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