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译文一】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
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
的船边。
【译文二】
林散之草书《枫桥夜泊》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
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译文三】
如霜的月光照落在乌啼镇的上空,江边的枫树和渔火相对难眠。
远处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应该能够听到码头半夜敲响的钟声。
【译文四】
深秋的夜色,漫天遍野都是白白的霜花,月亮在西边的天际落下
去了,偶尔听到几声乌鸦的惨叫,更加感到凄凉。松江岸边枫树下,
停泊着几只渔船,劳苦了一天疲惫不堪的渔夫们和衣而眠。生活的愁
苦挂在脸上,他们相视无言。他们进入睡乡时,瑟瑟的秋风掠过,有
没有惊醒他们,打断梦中的香甜?从不远处,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来
了深沉的夜半钟声。枫桥江边的码头,又迎来了趁夜而来的客船。
【创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
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
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
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
张继。[2]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
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
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
(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
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
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
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
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
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
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
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
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
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
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
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鉴赏】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
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
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
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
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
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
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
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
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
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
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
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
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
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
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
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此外,也有人认为第一句诗描写的是清晨时的景象:乌臼鸟叫了,
月亮下山了,天亮了,到处都是白花花的霜。而后三句采用倒叙方法,
写诗人整个夜晚都处于失眠状态。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
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
怀禅微刻《枫桥夜泊》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
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
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
“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
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
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
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
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
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
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
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
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
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
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
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
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
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
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
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
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
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
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
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
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
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
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
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
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
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
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22:58: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70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