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星星为什么会闪烁小学科
学试验
篇一:星星为什么闪新解
星星为什么闪
对这个问题,一般的解释是:因为空气是不均匀的,而
且是变动的,导致星光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偏离我们的眼
睛时,我们就会有一瞬间看不到它,这样就感觉它在“闪”。
这种解释合理吗?关于不均匀空气对光线的折射现象,我们
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通过篝火上方观察对面的景物时,
会看到飘忽晃动的景物,这一现象大家应该都见到过,这就
是由于当光线穿过不均匀的空气发生方向偏折时,我们并非
看不到发光点,而是应该看到它出现在另一个位置,星星的
闪烁若用同样的道理来解释,那它的表现应该是位置的晃
动,而非明暗变化的闪动。
而现实观察星星,它们的表现是只在同一位置闪烁,而从
没有偏移。有的书上会说这是因为暗弱的星光穿过厚厚的大
气层,中间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导致星光被遮挡或偏折了。
这种说法的意思,一是说在大气中有可能某些不透明的物
2
体,出现在光路中挡住了星光导致看不见,如果是这样,这
些不透明的东西的出现必然是有较为固定频率,才能解释星
光闪烁固定频率,而且应该很容易观察到大气中的这些不透
明的物体,它们必须是大量的,分布均匀的。这显然从观测
中得不到证明。又一个意思是大气中可能发生一些密度的突
变,导致星光非连续的,而是跳跃式的偏折,这样的话,当
一颗星星突然不见了,那只有它的光能穿过大气层到达地
面,就一定会使那个地点的观测者看到一颗新的星星冒出
来,而经过这些复杂无规律的变化,我们要在同一位置看到
同一颗星星几乎是不可能的了。而且,大气中有这种突发的
不连续的变化在经常发生着吗?如果是雷雨天气到还有可
能。在晴朗的天气里,大气应该是缓慢连续的变化,或者基
本无变化,但星星恰在此时不停的闪烁。
从上面看的分析来看,星光闪烁的原因基本不在于大气的
变化。
那么这个现象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注意到,对此问
题进行解答的基本都是一些科普级的读物,并没发现专业的
理论书籍,刊物进行过解释。全人类都看得到星星的闪烁,
这几乎是所有的孩子都提出过的问题,而给我们的只有这么
一个经不起推敲的解释吗?也许是科普读物的编纂者们用
一般的物理知识想当然的解释了这个问题,孩子们还不能分
辨真与假就只能接受了,而成年人可能已淡忘了孩童时提出
3
的疑问。那么,那些从事天文研究的人们会有什么发现和解
答呢?据说有一类相互盘旋的双星系统,以固定频率发射能
量和电磁波,这是不是星星闪烁的原因呢?难道我们目测观
察到的那么多闪烁的星星都是双星吗?不可能,我们观察到
的应该大多数是银河系中的恒星。所以并不能说是星体本身
闪烁发光。那还有什么可能呢?我认为只有从我们的眼睛找
原因了。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几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星星都闪烁?
用望远镜观察星星它还闪吗?我发现不是全部的星星都闪
烁,像比较亮的行星是不闪的,继而用望远镜来观察那些闪
烁的星星,发现它们也不闪。这进一步排除了大气折射的可
能,因为不管恒星和行星,它发出的光线都要经过相同的大
气层才能被地面的人看到。而用望远镜观察时和直接用肉眼
观察的星光都一样要经过大气的折射。继续对这两点观察到
的现象进行思考:行星和恒星的光有什么区别?望远镜看到
的星星和肉眼看到的星星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大小不同。
难道说星星是因为太小而闪烁的?眼睛看太小的东西会有
闪烁感吗?
我们听说过太小的东西在人眼看来会有闪烁感吗?不妨
做一个实验:在漆黑的夜里,将一个小led灯固定在某处,
然后逐渐远离它进行观察,距离越远,视角会越小。若直到
远得目力看不到它一直没有出现闪烁感,则我们就要另寻答
4
案。若在一定距离之外出现闪烁感,则说明这确实是我们人
眼的工作特点决定的了。
接下来要分析研究的就是为什么人眼看较小的光点会有
闪烁感了。这恐怕得从神经学来切入,我的猜想是,在视网
膜的一个视觉细胞上视觉的产生并不是连续的,而是脉冲式
的发出生物电来扫描感应,好像电视机的屏幕显象是非连续
的一样,而不同的视觉细胞中的电
脉冲彼此错开,使得我们看较大的光点时不会产生闪烁感。
但小到一定程度的光点,它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应该只落在一
个视觉细胞上,这时这一个细胞由于神经电脉冲的不连续导
致产生了不连续的视觉反馈,也就是说我们会感到光点在闪
烁。
篇二: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汇总
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答: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科学家进行的农
业研究、航天探索、试验分析、珠峰测量、医学研究等高科
技领域的研究。
2: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答:科学家的工作的过程可以大体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提
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3: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能说说科学是什么吗?
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不仅仅是科学家
5
进行的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我们经常做的象:观察小动物、
拆装自己的玩具、观察太阳、星星等天体等这样的事情都和
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所以我们也是在进行科学研究。
4、制作名称:让鹦鹉站起来。
制作准备:彩纸、剪刀、曲别针、夹子、铅笔、金属丝等
制作过程:
①用剪刀将彩纸剪出鹦鹉的样子。
②把曲别针夹在鹦鹉的尾部,把鹦鹉放在自己的指尖上。
鹦鹉在指尖上站起来了。
5、墙根的青苔是不是有生命的物体?
答:墙根的青苔是有生命的物体。
6、为什么说它们是有什么生命的?
答:说它们是有生命的是因为它们都要吃东西,都需要呼
吸,都能够长大,并且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都能够繁殖,对
刺激都有反应。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能够适应一定的
环境。
7、蜗牛吃什么?
蜗牛用齿舌刮取菜叶、果树的叶片和嫩芽来充饥。
8、蜗牛对刺激有什么反应?
答:在蜗牛的面前放上白醋、酒等刺激物,它会收缩起触
角。
9、人和黑猩猩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6
答:人和黑猩猩的相同之处:都能够吃东西,都能够繁殖
后代和发育,都会死亡,都要呼吸,都需要水分、都会长大,
对事物有一定的反应,都有新陈代谢,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都需要一定的空间。
人和黑猩猩的不同之处:人会用语言交流,人的大脑发达,
人会思考,有思维,会发明创造,最根本的是人会劳动。
10、动物、植物和人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答:动物、植物和人都是有生命的,都需要空气、阳光、
水分和一定的空间。
动物和植物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是否能够运动,而人
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思维、是否会劳动,能否用
语言交流。
11、关于水,你都知道些什么?
答: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所有生物生命活
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水能喝、能洗脸洗手、能浇花、
能养鱼??总之,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离不开水。
12、胡萝卜和土豆那个含水多?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你
的想法?
答:用挤水的方法,还可以用晒干后称重量、微波炉烘干
后称重量、腌制后看出水的多少等方法。
13、把水倒进不同形状的瓶子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答: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可以流动。
7
14、运水比赛的方法?如果有两只桶的距离远,怎么办?
答:方法有:将粗管破开,形成渠道,利用渠道自然流入;
将装水桶放在高处,空桶放在低处,借助管子利用虹吸原理
流入。
15、生活中还有哪些毛细现象?
答:砖块吸水、毛巾吸水、棉布吸汗、灯芯吸油等都属于
毛细现象。
16、水面怎么鼓得像个小馒头?
答:因为水的表面产生了一种互相拉着得力。
17、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水的表面张力?
水黾在水面上滑行、草叶上的露珠、球状的水滴、雨滴等
都属于水的表面张力。
18、会喷射的水的实验发现了什么?
答:发现小孔高低不同,喷射出的水流远近有差异;小孔
低水压大,喷出的水就远,小孔高水压小,喷出的水就近。
19、这个活动与“曹冲称象”的故事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都是利用了水的浮力的原理。
20、实验名称:毛细现象
实验材料:一个玻璃杯、餐巾纸、红墨水、水
实验过程:①在盛水的玻璃杯内滴几滴红墨水;
②取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水中
通过观察会发现:红色的水逐渐沿着纸巾往上爬,并向四
8
周扩散。
实验结论:水会沿着有空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
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21、会团结的水
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材料:玻璃杯、水、回形针若干
实验过程:①将杯子里装满水;
②往装满水的杯子里慢慢的放入回形针,试一试在水溢出
之前能放入多少个回形针。
通过观察会发现:杯子里可以放入很多回形针,而且水面鼓
起,像个小馒头,但水未溢出。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一
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
张力。
22、会喷射的水
实验名称:水的压力
实验准备:大可乐瓶、钉子、胶布、水。
实验过程:
1、用钉子在瓶壁由上向下等距离的扎三个一样大小的
孔。
2、用一长条胶布将三个孔贴上,再往瓶里装睡。
3、撕去胶布,观察发现高低不同的小孔喷射出的水流远
近有差异;低小孔喷出的水远,高小孔喷出的水近。
9
实验结论:水有压力,压力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水位
越深压力越大。
23、会托举的水
实验名称:水有浮力
实验准备:带刻度的大烧杯、小烧杯、砝码、橡皮泥、水。
实验过程:
1、在一只小烧杯底部沾一块橡皮泥。
2、将小烧杯放进装有半杯水的大烧杯中,同时记下大烧
杯中的水位刻度。
3、将一个50克的砝码轻轻地放入小烧杯中,观察发现大
烧杯中的水位上升了50毫升。
4、在加一个50克的砝码,水位又会上升50毫升。
实验结论:水有浮力,浮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
24、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答:浪费水的现象有关不紧的水龙头,刷牙不间断放水,
用高压水枪洗车等;节约用水的做法有:随手关好水龙头,
把水接在盆里洗菜,用洗澡后的水拖地等。
25、看看教室里的各种物品,它们分别是有什么材料做
成的?
答:是由纸、木头、金属、塑料、玻璃、纺织材料等做成
的。
26、你还可以举出哪些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的例子?
10
答:天然材料:陶土、棉花、蚕丝、麻;
人造材料:油漆、合金、合成纤维等。
27、观察球鞋,它是由哪几种材料做成的?是天然材料
还是人造材料?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答:鞋面是布做的,
由棉花纺织而成,属于天然材料,透气性能好;鞋底是橡胶
的,属于人造材料,防水性能好;扣眼是金属的,属于人造
材料,比较结实。
28、关于材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能研究的问题?在我们
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纸?它们都有什么用途?
答:宣纸、牛皮纸、新闻纸、草纸、耐火纸、糯米纸等。
用途:可以做成课本、纸扇子、纸杯子、纸衣服、纸箱、
纸盒等。
29、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纸来做这些物品?
答:因为同一种纸有多个特点,不同的纸有不同的性质,
根据质的不同性质制作不同物品。
30、实验名称:研究纸的性质
实验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如:报纸、牛皮纸、宣纸、
草纸、毛边纸、复印纸等)放大镜、剪刀、胶头滴管、有颜
色的水。
实验过程:
1、把一张纸横撕竖撕后,拉一拉感受其结实程度的不同;
2、用放大镜观察纸的表面与纸的毛边,比较异同。
11
3、在每种纸的中央滴一滴有颜色的水,观察发现水的扩
散面积大小不同。
实验结论:同一种纸的纵向横向结实程度是不一样的;纸
的毛边有的疏松,有的细密;不同的纸吸水性不同。
31、棉布与尼龙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棉布较为结实,吸水性强,燃烧时散发焦肉气味,燃
烧灰烬分散,颜色发白;尼龙结实,吸水性弱,燃烧时散发
刺鼻气味,燃烧灰烬成团,颜色发黑。
32、实验名称:比较棉布与尼龙的不同
实验准备:若干块棉布与尼龙布、放大镜、火柴、两个烧
杯、有颜色的水。
实验过程:
1、从棉布与尼龙布同一方向中分别抽取一根纤维,用力
拉一拉,比较其结实程度。
2、用火柴分别点燃棉布与尼龙布,比较燃烧后的灰烬、
气味与颜色。
3、裁减同样大小的尼龙棉布各一块,把布料的一段同时
浸入有颜色的水中,过一会儿比较哪种布料吸的水多。
实验结论:
结实程度燃烧中的情况吸水能力
棉布较为结实燃烧时散发焦肉气味,燃烧灰烬分
散,颜色发白吸水性强
12
尼龙结实燃烧时散发刺鼻气味,燃烧灰烬成团,颜色
发黑。吸水性弱
33、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用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
用金属制作它们?
答:厨房用具:锅、刀、叉子,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与延
展性;电线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奖牌利用了金属的光泽性;
斧头等农用工具利用了金属的坚硬性能。
34、金属有哪些性质?
答:金属的质地一般都比较坚硬,有光泽,容易传热,能
导电、具有延展性,经敲打后比较容易变形。
35、实验名称:金属的性质
实验准备:铁、铜、铝等金属、各种金属器具、电池、导
线、小灯泡、热水、杯子、砂纸、锤子等。
实验过程:
颜色光泽
用砂纸打磨各种金属得表面,发现表面很亮,有光泽。
传热
把各种金属器具插入装有热水的杯子里,几分钟后摸一
摸,感觉到热。
延展性
用铁锤敲打各种金属发现金属不会破碎,感觉很硬。
导电
13
用铜线将灯泡与电池相连接,发现灯泡亮了。
实验结论:金属的质地一般都比较坚硬,有光泽,容易传
热,能导电,具有延展性,经敲打后比较容易变形。
36、塑料的优点?
答:比较轻便、色彩鲜艳、强度高、经久耐用,而且价格
便宜。
37、我们可以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
答: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2、回收利用废旧塑料
3、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
38、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
答: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39、自己找答案和通过查资料找答案有哪些不同?
答:自己找答案是直接获取知识,查找资料找答案是获得
间接知识。
40、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
答:(1)选择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
问题;
(2)选择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3)选择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4)选择描述性问题;
14
(5)选择能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
研究的问题。
篇三:六年级科学实验上册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
实验目的:观察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原理:观察法
实验器材:小草(多种)、大树(多种)、放大镜
步骤:1、观察准备好的小草的根、茎、叶、花、果实、
种子的特点;
2、画出轮廓图;
3、找出小草的相同点;
4、观察大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特点;并
画出轮廓图;
5、找出大树的相同点;
6、比较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现象:1能够观察到小草的相同点;2能够观察到大树的
相同点;3能够比较出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结
论:1、小草的相同点:茎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较弱;
2、大树的相同点:茎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
实验名称:鸟喙与取食
实验目的:验证鸟喙的形状与功能特点是否相符
实验原理:模拟实验法
15
实验器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米粒、葵花子、
橡皮虫、泡沫塑料颗粒、兔子娃娃
实验步骤:1、准备好器材;
2、按书13页表格要求,逐一进行实验;
3、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书上表格中;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不同形状的工具可以拾取
不同的物品。可是如果进行交换拾取,有的就非常困
难,有的根本不能进行拾取。
实验结论:不同形状的工具能够方便的拾取不同的物品,
如果工具的形状与拾取的物品不符合,则拾取很困难
甚至根本不能进行。
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
实验原理:利用显微镜的放大作用观察如细菌一样微小的
物体,得到微观物体最直接的认识
实验器材:显微镜、细菌玻片等
实验步骤:1、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五年级学过,进
一步熟悉);
2、把细菌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3、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供学习使用。
实验现象:1、在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平时肉眼看不到的
16
细菌;2、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形态。
实验结论:细菌是生物的一种,只不过由于它太小,肉眼
根本看不见,因此在生活中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其实细
菌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1、实验名称:制作酸奶
实验目的: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
实验原理:借用细菌制作酸奶
实验器材:新鲜酸奶1杯、鲜牛奶2袋(每袋约250毫升)、
带盖的杯子或瓶子4个(约150毫升)、金属小
勺1把、竹筷1根、温度计。
2、将两袋鲜牛奶煮开后,凉至30℃左右,平均分装在
已消毒的4个杯或(瓶)中;
3、分别向4个盛有等量鲜牛奶的杯中加入1勺等量的
新鲜酸奶,搅拌均匀后盖上盖子;
4、将其中两杯杯放在温暖环境中,另外两杯放在阴凉
环境中,24小时后观察。
实验现象:鲜牛奶变成了味道鲜美的酸奶。
5、要想把酸奶做成成功,必须做到:
(1)所有器具的消毒,牛奶的高温灭菌。(2)所加入的
酸奶必须新鲜。(3)必须有适宜的温度。
6、结论:我们发现酸奶在温暖的环境中适合酸奶的形成。
2、实验名称: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17
实验目的:懂得植物能量来源于何处
材料:燃烧匙、酒精灯、淀粉、沙子或湿毛巾
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2、把燃烧匙里放入淀粉3、
用酒精灯给淀粉加热
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淀粉会燃烧起来结论:淀粉
里含有能量
3、实验名称:探究食物发霉
实验目的:了解食物发霉的条件和过程
实验原理:细菌发酵与霉变
实验器材:馒头、饭粒、塑料杯
实验步骤:(分对照组分别进行)
1、将馒头、饭粒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将馒头、饭粒放置通风、干燥的环境中。
实验现象:1、环境1中食物发生霉变,而且速度快;
2、环境2中食物稍有霉变,而且速度慢。
实验结论:食物在阴暗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4、实验
名称:风动小鼓的制作
了解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实验目的:能自己设计
并制作出一个风动装置,能分析出自己制作的装置存在的问
题,提出改进方案,使学生
材料:卡纸、风车轴、高粱杆、小金属片、支架、鼓体、
橡胶膜、鼓膜卡圈、鼓槌、橡皮筋、串珠、轴卡圈等。步
18
骤:1、用卡纸设计制作一个纸风车,并将风车用卡圈固定
在细轴上。
2、将支架插接成型,再照图将风车轴、串珠、高粱秆穿
在一起,固定在支架上,最后把两块金属片对
应地插在高粱秆上。
3、把橡胶膜套在鼓体上,做成小鼓,并将它固定在支架
上。
4、用鼓槌缠绕橡皮筋,使鼓槌一端与鼓面相接,另一端
与金属片部分相触。
5、把风车放在有风的地方,让风车转起来,使小鼓发出
声音。
实验现象:风车的转动带动了金属片的振动,金属片的振
动又带动了鼓槌的动,从而使鼓槌敲击了小鼓。实验结论:
风车的转动使小鼓发出了声音,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
是:风能→机械能→声能
注意:橡皮筋的松紧、风车轴的转动是否流畅,鼓膜的材
料等因素都会影响小鼓敲击的速度和发出的声音。问题:
(1)自制的风动小鼓是怎样工作的?在工作过程中能量是
怎样转化的?
答:风车小鼓是风吹动的,在工作做成中,风动小鼓的能
量转化过程是:风能→机械能→声能
(2)怎样改进自己的装置,使小鼓敲击的速度更快,声
19
音更大?
答:使用弹力大的橡皮筋、加大风力,加快风车转动的速
度,改变鼓膜的材料等会使小鼓敲击的速度更快、
发出的声音大。
5、实验名称:电磁铁的性质实验制作电磁铁
实验目的:了解电磁铁的性质
实验材料:粗铁钉、漆包线(80---100厘米)、电池、
电池盒、导线、开关、小铁钉或曲别针
步骤:1.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钉子上
2.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
一端接近大头针或曲别针,,观察有什么现象。?3、切断电
源又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
失。
实验结论: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6、实验名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目的: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大
头针
?步骤:1、先假设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把有固定
匝数的电磁铁的导线两端与一节电池的两级连接起来,
去吸引大头针,记下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分别记下
20
使用两节电池、三节电池时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2、
再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用三节电池的两极与缠绕
一定匝数的电磁铁两端连接起来,用通上电的
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记下此时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还
是用三节电池依次增加线圈的匝数,用此时通上电的电磁铁
吸引大头针,分别记下此时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3、比较实验中所记录下的数字
实验现象:随着电池节数的逐渐增多,磁性也逐渐加强;
随着线圈匝数的逐渐增多,磁性也逐渐加强
实验结论:磁性大小与电池节数和线圈匝数有关,电池
节数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6.实验名称:常见能量控制装置
实验目的:让学生感悟到能量控制装置可以节省能源
实验材料:一段铅笔芯、一节电池、几节导线、一个小灯
泡
实验步骤:1、把线路连接起来
2、改变铅笔芯的长度
3、通过改变铅笔芯的长度从而改变灯泡的明暗
实验现象:当铅笔芯的长度较长时,灯泡较暗;当铅笔芯
的长度较短时,灯泡较亮
实验结论:改变铅笔芯的长度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
7、实验名称:太阳炉的制作
21
实验目的:按要求会制作太阳炉,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
量的过程
实验材料:铝箔、厚纸板、直尺、塑料布、一杯水、温
度计、胶带、剪刀等
?实验步骤:1、在纸板上划线,并用刀背或剪刀背沿线
再划一次
2、将铝箔亮面朝外,平铺在纸板上并抹平
3、将纸板的三边折起来,用胶带粘好,做成纸盒
4、选用不同的材料从外面将纸盒包起来
实验现象: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慢慢热起来
实验结论:太阳炉是一种由光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太阳
炉可以获取很高的热能,可用来烧水、做饭等问题:(1)
在太阳炉工作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答:由光能转化
为热能
(2)使用太阳炉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答:优点环保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点加
热速度慢并且受天气的影响。
(3)这种装置可以为我们做哪些事情?答:做饭冬天
取暖
8、实验名称:太阳系模型制作
目的:让同学们了解组成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
材料: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等
22
步骤:1、把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5亿千米作为一个
天文单位,用这个天文单位表示各大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
离,并记录下来。
2、用2厘米(或其他长度,如5厘米)代表一个天文单
位,按比例换算出模型中各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3、以“太阳”为圆心,分别以换算后各“行星”到“太阳”之
间的“距离”为半径,画出各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图,形
成太阳系的模型图。
4、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模型图中各
自的运行轨道上,做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9、实验名称: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解释四季变化
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实验材料:绳子、台灯或手电筒、地球仪、分别写有春夏
秋冬字样的卡片、笔、橡皮泥
我的假设: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
角度有关。
实验步骤:1、在桌上用绳子做一个圆圈,模拟地球公转
的轨道;把台灯放在圆圈的中央,模拟太阳。
2、把地球仪放在绳圈上,用橡皮泥在地球上做个记号代
表自己的位置。
3、把地球仪放在“夏至”的位置上,并让地轴指向正确的
23
方向。观察“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
4、按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移动地球仪,观
察在不同季节里,“太阳”直射“地球”位置的
变化。在移动地球仪的过程中,应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同一
方向。
5、重复第四步,再模拟地球公转3次,试用观察到的现
象解释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实验现象:在春、夏、秋、冬四个位置时,太阳直射地球
的位置不同。
实验结论: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
角度有关。
10、实验名称:星空模拟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研究星空的兴趣,同时培
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星空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材料:圆
柱形的空纸筒、黑色纸、胶水或橡皮筋、手电筒、剪刀
实验步骤:1、将一只空纸筒的底部剪去。
2、用黑纸另做一个圆筒盖,用胶水或橡皮筋将它固定在
圆筒上。
3、到野外观察星空,把观察到的星星或星座用针“记录”
在黑纸盖上,用针来回旋转使洞扩大。
4、回到房间,将一支手电筒放在纸筒中,朝向天花板,
关掉室内电灯,打开手电,于是野外观察到的星座就呈现在
24
天花板上了。
5.多做几个盖子,“记录”更多的星星和星座。
实验现象:野外看到的星星呈现在天花板上,非常美丽。
11、模拟月相的变化
实验材料:一个直径5厘米---10厘米的白色塑料球,黑
墨水。
实验过程:1.用塑料球代表月球,用黑墨水将它的一半涂
黑。
2.在地面上画直径1米和5米的两个同心圆。小圆代表地
球,大圆代表月球的公转轨道。
3.小组同学集中在场地中央的小圆中,观察绕地球旋转的
“月球”。
4.一名同学手举塑料球,分别站在图中标出的四个位置上
(在不同的位置上,应使白半球始终朝向
一个固定的方向),站在中央的同学观察白半球的外形。
5.从图中一点开始,让“月球”沿逆时针轨道绕“地球”公转
一周,站在中央的同学观察月相。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22:44: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69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