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星星闪烁

更新时间:2023-01-22 22:44:36 阅读: 评论:0

一本涂书适合什么学生-识时务者为俊杰下一句


2023年1月22日发(作者:小米4 win10)

1

星星为什么会闪烁小学科

学试验

篇一:星星为什么闪新解

星星为什么闪

对这个问题,一般的解释是:因为空气是不均匀的,而

且是变动的,导致星光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偏离我们的眼

睛时,我们就会有一瞬间看不到它,这样就感觉它在“闪”。

这种解释合理吗?关于不均匀空气对光线的折射现象,我们

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通过篝火上方观察对面的景物时,

会看到飘忽晃动的景物,这一现象大家应该都见到过,这就

是由于当光线穿过不均匀的空气发生方向偏折时,我们并非

看不到发光点,而是应该看到它出现在另一个位置,星星的

闪烁若用同样的道理来解释,那它的表现应该是位置的晃

动,而非明暗变化的闪动。

而现实观察星星,它们的表现是只在同一位置闪烁,而从

没有偏移。有的书上会说这是因为暗弱的星光穿过厚厚的大

气层,中间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导致星光被遮挡或偏折了。

这种说法的意思,一是说在大气中有可能某些不透明的物

2

体,出现在光路中挡住了星光导致看不见,如果是这样,这

些不透明的东西的出现必然是有较为固定频率,才能解释星

光闪烁固定频率,而且应该很容易观察到大气中的这些不透

明的物体,它们必须是大量的,分布均匀的。这显然从观测

中得不到证明。又一个意思是大气中可能发生一些密度的突

变,导致星光非连续的,而是跳跃式的偏折,这样的话,当

一颗星星突然不见了,那只有它的光能穿过大气层到达地

面,就一定会使那个地点的观测者看到一颗新的星星冒出

来,而经过这些复杂无规律的变化,我们要在同一位置看到

同一颗星星几乎是不可能的了。而且,大气中有这种突发的

不连续的变化在经常发生着吗?如果是雷雨天气到还有可

能。在晴朗的天气里,大气应该是缓慢连续的变化,或者基

本无变化,但星星恰在此时不停的闪烁。

从上面看的分析来看,星光闪烁的原因基本不在于大气的

变化。

那么这个现象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注意到,对此问

题进行解答的基本都是一些科普级的读物,并没发现专业的

理论书籍,刊物进行过解释。全人类都看得到星星的闪烁,

这几乎是所有的孩子都提出过的问题,而给我们的只有这么

一个经不起推敲的解释吗?也许是科普读物的编纂者们用

一般的物理知识想当然的解释了这个问题,孩子们还不能分

辨真与假就只能接受了,而成年人可能已淡忘了孩童时提出

3

的疑问。那么,那些从事天文研究的人们会有什么发现和解

答呢?据说有一类相互盘旋的双星系统,以固定频率发射能

量和电磁波,这是不是星星闪烁的原因呢?难道我们目测观

察到的那么多闪烁的星星都是双星吗?不可能,我们观察到

的应该大多数是银河系中的恒星。所以并不能说是星体本身

闪烁发光。那还有什么可能呢?我认为只有从我们的眼睛找

原因了。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几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星星都闪烁?

用望远镜观察星星它还闪吗?我发现不是全部的星星都闪

烁,像比较亮的行星是不闪的,继而用望远镜来观察那些闪

烁的星星,发现它们也不闪。这进一步排除了大气折射的可

能,因为不管恒星和行星,它发出的光线都要经过相同的大

气层才能被地面的人看到。而用望远镜观察时和直接用肉眼

观察的星光都一样要经过大气的折射。继续对这两点观察到

的现象进行思考:行星和恒星的光有什么区别?望远镜看到

的星星和肉眼看到的星星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大小不同。

难道说星星是因为太小而闪烁的?眼睛看太小的东西会有

闪烁感吗?

我们听说过太小的东西在人眼看来会有闪烁感吗?不妨

做一个实验:在漆黑的夜里,将一个小led灯固定在某处,

然后逐渐远离它进行观察,距离越远,视角会越小。若直到

远得目力看不到它一直没有出现闪烁感,则我们就要另寻答

4

案。若在一定距离之外出现闪烁感,则说明这确实是我们人

眼的工作特点决定的了。

接下来要分析研究的就是为什么人眼看较小的光点会有

闪烁感了。这恐怕得从神经学来切入,我的猜想是,在视网

膜的一个视觉细胞上视觉的产生并不是连续的,而是脉冲式

的发出生物电来扫描感应,好像电视机的屏幕显象是非连续

的一样,而不同的视觉细胞中的电

脉冲彼此错开,使得我们看较大的光点时不会产生闪烁感。

但小到一定程度的光点,它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应该只落在一

个视觉细胞上,这时这一个细胞由于神经电脉冲的不连续导

致产生了不连续的视觉反馈,也就是说我们会感到光点在闪

烁。

篇二: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汇总

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答: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科学家进行的农

业研究、航天探索、试验分析、珠峰测量、医学研究等高科

技领域的研究。

2: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答:科学家的工作的过程可以大体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提

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3: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能说说科学是什么吗?

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不仅仅是科学家

5

进行的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我们经常做的象:观察小动物、

拆装自己的玩具、观察太阳、星星等天体等这样的事情都和

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所以我们也是在进行科学研究。

4、制作名称:让鹦鹉站起来。

制作准备:彩纸、剪刀、曲别针、夹子、铅笔、金属丝等

制作过程:

①用剪刀将彩纸剪出鹦鹉的样子。

②把曲别针夹在鹦鹉的尾部,把鹦鹉放在自己的指尖上。

鹦鹉在指尖上站起来了。

5、墙根的青苔是不是有生命的物体?

答:墙根的青苔是有生命的物体。

6、为什么说它们是有什么生命的?

答:说它们是有生命的是因为它们都要吃东西,都需要呼

吸,都能够长大,并且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都能够繁殖,对

刺激都有反应。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能够适应一定的

环境。

7、蜗牛吃什么?

蜗牛用齿舌刮取菜叶、果树的叶片和嫩芽来充饥。

8、蜗牛对刺激有什么反应?

答:在蜗牛的面前放上白醋、酒等刺激物,它会收缩起触

角。

9、人和黑猩猩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6

答:人和黑猩猩的相同之处:都能够吃东西,都能够繁殖

后代和发育,都会死亡,都要呼吸,都需要水分、都会长大,

对事物有一定的反应,都有新陈代谢,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都需要一定的空间。

人和黑猩猩的不同之处:人会用语言交流,人的大脑发达,

人会思考,有思维,会发明创造,最根本的是人会劳动。

10、动物、植物和人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答:动物、植物和人都是有生命的,都需要空气、阳光、

水分和一定的空间。

动物和植物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是否能够运动,而人

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思维、是否会劳动,能否用

语言交流。

11、关于水,你都知道些什么?

答: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所有生物生命活

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水能喝、能洗脸洗手、能浇花、

能养鱼??总之,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离不开水。

12、胡萝卜和土豆那个含水多?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你

的想法?

答:用挤水的方法,还可以用晒干后称重量、微波炉烘干

后称重量、腌制后看出水的多少等方法。

13、把水倒进不同形状的瓶子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答: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可以流动。

7

14、运水比赛的方法?如果有两只桶的距离远,怎么办?

答:方法有:将粗管破开,形成渠道,利用渠道自然流入;

将装水桶放在高处,空桶放在低处,借助管子利用虹吸原理

流入。

15、生活中还有哪些毛细现象?

答:砖块吸水、毛巾吸水、棉布吸汗、灯芯吸油等都属于

毛细现象。

16、水面怎么鼓得像个小馒头?

答:因为水的表面产生了一种互相拉着得力。

17、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水的表面张力?

水黾在水面上滑行、草叶上的露珠、球状的水滴、雨滴等

都属于水的表面张力。

18、会喷射的水的实验发现了什么?

答:发现小孔高低不同,喷射出的水流远近有差异;小孔

低水压大,喷出的水就远,小孔高水压小,喷出的水就近。

19、这个活动与“曹冲称象”的故事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都是利用了水的浮力的原理。

20、实验名称:毛细现象

实验材料:一个玻璃杯、餐巾纸、红墨水、水

实验过程:①在盛水的玻璃杯内滴几滴红墨水;

②取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水中

通过观察会发现:红色的水逐渐沿着纸巾往上爬,并向四

8

周扩散。

实验结论:水会沿着有空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

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21、会团结的水

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材料:玻璃杯、水、回形针若干

实验过程:①将杯子里装满水;

②往装满水的杯子里慢慢的放入回形针,试一试在水溢出

之前能放入多少个回形针。

通过观察会发现:杯子里可以放入很多回形针,而且水面鼓

起,像个小馒头,但水未溢出。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一

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

张力。

22、会喷射的水

实验名称:水的压力

实验准备:大可乐瓶、钉子、胶布、水。

实验过程:

1、用钉子在瓶壁由上向下等距离的扎三个一样大小的

孔。

2、用一长条胶布将三个孔贴上,再往瓶里装睡。

3、撕去胶布,观察发现高低不同的小孔喷射出的水流远

近有差异;低小孔喷出的水远,高小孔喷出的水近。

9

实验结论:水有压力,压力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水位

越深压力越大。

23、会托举的水

实验名称:水有浮力

实验准备:带刻度的大烧杯、小烧杯、砝码、橡皮泥、水。

实验过程:

1、在一只小烧杯底部沾一块橡皮泥。

2、将小烧杯放进装有半杯水的大烧杯中,同时记下大烧

杯中的水位刻度。

3、将一个50克的砝码轻轻地放入小烧杯中,观察发现大

烧杯中的水位上升了50毫升。

4、在加一个50克的砝码,水位又会上升50毫升。

实验结论:水有浮力,浮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

24、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答:浪费水的现象有关不紧的水龙头,刷牙不间断放水,

用高压水枪洗车等;节约用水的做法有:随手关好水龙头,

把水接在盆里洗菜,用洗澡后的水拖地等。

25、看看教室里的各种物品,它们分别是有什么材料做

成的?

答:是由纸、木头、金属、塑料、玻璃、纺织材料等做成

的。

26、你还可以举出哪些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的例子?

10

答:天然材料:陶土、棉花、蚕丝、麻;

人造材料:油漆、合金、合成纤维等。

27、观察球鞋,它是由哪几种材料做成的?是天然材料

还是人造材料?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答:鞋面是布做的,

由棉花纺织而成,属于天然材料,透气性能好;鞋底是橡胶

的,属于人造材料,防水性能好;扣眼是金属的,属于人造

材料,比较结实。

28、关于材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能研究的问题?在我们

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纸?它们都有什么用途?

答:宣纸、牛皮纸、新闻纸、草纸、耐火纸、糯米纸等。

用途:可以做成课本、纸扇子、纸杯子、纸衣服、纸箱、

纸盒等。

29、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纸来做这些物品?

答:因为同一种纸有多个特点,不同的纸有不同的性质,

根据质的不同性质制作不同物品。

30、实验名称:研究纸的性质

实验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如:报纸、牛皮纸、宣纸、

草纸、毛边纸、复印纸等)放大镜、剪刀、胶头滴管、有颜

色的水。

实验过程:

1、把一张纸横撕竖撕后,拉一拉感受其结实程度的不同;

2、用放大镜观察纸的表面与纸的毛边,比较异同。

11

3、在每种纸的中央滴一滴有颜色的水,观察发现水的扩

散面积大小不同。

实验结论:同一种纸的纵向横向结实程度是不一样的;纸

的毛边有的疏松,有的细密;不同的纸吸水性不同。

31、棉布与尼龙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棉布较为结实,吸水性强,燃烧时散发焦肉气味,燃

烧灰烬分散,颜色发白;尼龙结实,吸水性弱,燃烧时散发

刺鼻气味,燃烧灰烬成团,颜色发黑。

32、实验名称:比较棉布与尼龙的不同

实验准备:若干块棉布与尼龙布、放大镜、火柴、两个烧

杯、有颜色的水。

实验过程:

1、从棉布与尼龙布同一方向中分别抽取一根纤维,用力

拉一拉,比较其结实程度。

2、用火柴分别点燃棉布与尼龙布,比较燃烧后的灰烬、

气味与颜色。

3、裁减同样大小的尼龙棉布各一块,把布料的一段同时

浸入有颜色的水中,过一会儿比较哪种布料吸的水多。

实验结论:

结实程度燃烧中的情况吸水能力

棉布较为结实燃烧时散发焦肉气味,燃烧灰烬分

散,颜色发白吸水性强

12

尼龙结实燃烧时散发刺鼻气味,燃烧灰烬成团,颜色

发黑。吸水性弱

33、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用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

用金属制作它们?

答:厨房用具:锅、刀、叉子,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与延

展性;电线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奖牌利用了金属的光泽性;

斧头等农用工具利用了金属的坚硬性能。

34、金属有哪些性质?

答:金属的质地一般都比较坚硬,有光泽,容易传热,能

导电、具有延展性,经敲打后比较容易变形。

35、实验名称:金属的性质

实验准备:铁、铜、铝等金属、各种金属器具、电池、导

线、小灯泡、热水、杯子、砂纸、锤子等。

实验过程:

颜色光泽

用砂纸打磨各种金属得表面,发现表面很亮,有光泽。

传热

把各种金属器具插入装有热水的杯子里,几分钟后摸一

摸,感觉到热。

延展性

用铁锤敲打各种金属发现金属不会破碎,感觉很硬。

导电

13

用铜线将灯泡与电池相连接,发现灯泡亮了。

实验结论:金属的质地一般都比较坚硬,有光泽,容易传

热,能导电,具有延展性,经敲打后比较容易变形。

36、塑料的优点?

答:比较轻便、色彩鲜艳、强度高、经久耐用,而且价格

便宜。

37、我们可以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

答: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2、回收利用废旧塑料

3、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

38、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

答: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39、自己找答案和通过查资料找答案有哪些不同?

答:自己找答案是直接获取知识,查找资料找答案是获得

间接知识。

40、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

答:(1)选择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

问题;

(2)选择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3)选择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4)选择描述性问题;

14

(5)选择能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

研究的问题。

篇三:六年级科学实验上册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

实验目的:观察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原理:观察法

实验器材:小草(多种)、大树(多种)、放大镜

步骤:1、观察准备好的小草的根、茎、叶、花、果实、

种子的特点;

2、画出轮廓图;

3、找出小草的相同点;

4、观察大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特点;并

画出轮廓图;

5、找出大树的相同点;

6、比较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现象:1能够观察到小草的相同点;2能够观察到大树的

相同点;3能够比较出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结

论:1、小草的相同点:茎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较弱;

2、大树的相同点:茎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

实验名称:鸟喙与取食

实验目的:验证鸟喙的形状与功能特点是否相符

实验原理:模拟实验法

15

实验器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米粒、葵花子、

橡皮虫、泡沫塑料颗粒、兔子娃娃

实验步骤:1、准备好器材;

2、按书13页表格要求,逐一进行实验;

3、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书上表格中;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不同形状的工具可以拾取

不同的物品。可是如果进行交换拾取,有的就非常困

难,有的根本不能进行拾取。

实验结论:不同形状的工具能够方便的拾取不同的物品,

如果工具的形状与拾取的物品不符合,则拾取很困难

甚至根本不能进行。

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

实验原理:利用显微镜的放大作用观察如细菌一样微小的

物体,得到微观物体最直接的认识

实验器材:显微镜、细菌玻片等

实验步骤:1、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五年级学过,进

一步熟悉);

2、把细菌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3、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供学习使用。

实验现象:1、在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平时肉眼看不到的

16

细菌;2、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形态。

实验结论:细菌是生物的一种,只不过由于它太小,肉眼

根本看不见,因此在生活中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其实细

菌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1、实验名称:制作酸奶

实验目的: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

实验原理:借用细菌制作酸奶

实验器材:新鲜酸奶1杯、鲜牛奶2袋(每袋约250毫升)、

带盖的杯子或瓶子4个(约150毫升)、金属小

勺1把、竹筷1根、温度计。

2、将两袋鲜牛奶煮开后,凉至30℃左右,平均分装在

已消毒的4个杯或(瓶)中;

3、分别向4个盛有等量鲜牛奶的杯中加入1勺等量的

新鲜酸奶,搅拌均匀后盖上盖子;

4、将其中两杯杯放在温暖环境中,另外两杯放在阴凉

环境中,24小时后观察。

实验现象:鲜牛奶变成了味道鲜美的酸奶。

5、要想把酸奶做成成功,必须做到:

(1)所有器具的消毒,牛奶的高温灭菌。(2)所加入的

酸奶必须新鲜。(3)必须有适宜的温度。

6、结论:我们发现酸奶在温暖的环境中适合酸奶的形成。

2、实验名称: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17

实验目的:懂得植物能量来源于何处

材料:燃烧匙、酒精灯、淀粉、沙子或湿毛巾

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2、把燃烧匙里放入淀粉3、

用酒精灯给淀粉加热

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淀粉会燃烧起来结论:淀粉

里含有能量

3、实验名称:探究食物发霉

实验目的:了解食物发霉的条件和过程

实验原理:细菌发酵与霉变

实验器材:馒头、饭粒、塑料杯

实验步骤:(分对照组分别进行)

1、将馒头、饭粒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将馒头、饭粒放置通风、干燥的环境中。

实验现象:1、环境1中食物发生霉变,而且速度快;

2、环境2中食物稍有霉变,而且速度慢。

实验结论:食物在阴暗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4、实验

名称:风动小鼓的制作

了解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实验目的:能自己设计

并制作出一个风动装置,能分析出自己制作的装置存在的问

题,提出改进方案,使学生

材料:卡纸、风车轴、高粱杆、小金属片、支架、鼓体、

橡胶膜、鼓膜卡圈、鼓槌、橡皮筋、串珠、轴卡圈等。步

18

骤:1、用卡纸设计制作一个纸风车,并将风车用卡圈固定

在细轴上。

2、将支架插接成型,再照图将风车轴、串珠、高粱秆穿

在一起,固定在支架上,最后把两块金属片对

应地插在高粱秆上。

3、把橡胶膜套在鼓体上,做成小鼓,并将它固定在支架

上。

4、用鼓槌缠绕橡皮筋,使鼓槌一端与鼓面相接,另一端

与金属片部分相触。

5、把风车放在有风的地方,让风车转起来,使小鼓发出

声音。

实验现象:风车的转动带动了金属片的振动,金属片的振

动又带动了鼓槌的动,从而使鼓槌敲击了小鼓。实验结论:

风车的转动使小鼓发出了声音,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

是:风能→机械能→声能

注意:橡皮筋的松紧、风车轴的转动是否流畅,鼓膜的材

料等因素都会影响小鼓敲击的速度和发出的声音。问题:

(1)自制的风动小鼓是怎样工作的?在工作过程中能量是

怎样转化的?

答:风车小鼓是风吹动的,在工作做成中,风动小鼓的能

量转化过程是:风能→机械能→声能

(2)怎样改进自己的装置,使小鼓敲击的速度更快,声

19

音更大?

答:使用弹力大的橡皮筋、加大风力,加快风车转动的速

度,改变鼓膜的材料等会使小鼓敲击的速度更快、

发出的声音大。

5、实验名称:电磁铁的性质实验制作电磁铁

实验目的:了解电磁铁的性质

实验材料:粗铁钉、漆包线(80---100厘米)、电池、

电池盒、导线、开关、小铁钉或曲别针

步骤:1.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钉子上

2.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

一端接近大头针或曲别针,,观察有什么现象。?3、切断电

源又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

失。

实验结论: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6、实验名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目的: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大

头针

?步骤:1、先假设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把有固定

匝数的电磁铁的导线两端与一节电池的两级连接起来,

去吸引大头针,记下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分别记下

20

使用两节电池、三节电池时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2、

再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用三节电池的两极与缠绕

一定匝数的电磁铁两端连接起来,用通上电的

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记下此时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还

是用三节电池依次增加线圈的匝数,用此时通上电的电磁铁

吸引大头针,分别记下此时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3、比较实验中所记录下的数字

实验现象:随着电池节数的逐渐增多,磁性也逐渐加强;

随着线圈匝数的逐渐增多,磁性也逐渐加强

实验结论:磁性大小与电池节数和线圈匝数有关,电池

节数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6.实验名称:常见能量控制装置

实验目的:让学生感悟到能量控制装置可以节省能源

实验材料:一段铅笔芯、一节电池、几节导线、一个小灯

实验步骤:1、把线路连接起来

2、改变铅笔芯的长度

3、通过改变铅笔芯的长度从而改变灯泡的明暗

实验现象:当铅笔芯的长度较长时,灯泡较暗;当铅笔芯

的长度较短时,灯泡较亮

实验结论:改变铅笔芯的长度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

7、实验名称:太阳炉的制作

21

实验目的:按要求会制作太阳炉,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

量的过程

实验材料:铝箔、厚纸板、直尺、塑料布、一杯水、温

度计、胶带、剪刀等

?实验步骤:1、在纸板上划线,并用刀背或剪刀背沿线

再划一次

2、将铝箔亮面朝外,平铺在纸板上并抹平

3、将纸板的三边折起来,用胶带粘好,做成纸盒

4、选用不同的材料从外面将纸盒包起来

实验现象: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慢慢热起来

实验结论:太阳炉是一种由光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太阳

炉可以获取很高的热能,可用来烧水、做饭等问题:(1)

在太阳炉工作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答:由光能转化

为热能

(2)使用太阳炉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答:优点环保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点加

热速度慢并且受天气的影响。

(3)这种装置可以为我们做哪些事情?答:做饭冬天

取暖

8、实验名称:太阳系模型制作

目的:让同学们了解组成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

材料: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等

22

步骤:1、把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5亿千米作为一个

天文单位,用这个天文单位表示各大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

离,并记录下来。

2、用2厘米(或其他长度,如5厘米)代表一个天文单

位,按比例换算出模型中各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3、以“太阳”为圆心,分别以换算后各“行星”到“太阳”之

间的“距离”为半径,画出各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图,形

成太阳系的模型图。

4、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模型图中各

自的运行轨道上,做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9、实验名称: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解释四季变化

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实验材料:绳子、台灯或手电筒、地球仪、分别写有春夏

秋冬字样的卡片、笔、橡皮泥

我的假设: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

角度有关。

实验步骤:1、在桌上用绳子做一个圆圈,模拟地球公转

的轨道;把台灯放在圆圈的中央,模拟太阳。

2、把地球仪放在绳圈上,用橡皮泥在地球上做个记号代

表自己的位置。

3、把地球仪放在“夏至”的位置上,并让地轴指向正确的

23

方向。观察“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

4、按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移动地球仪,观

察在不同季节里,“太阳”直射“地球”位置的

变化。在移动地球仪的过程中,应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同一

方向。

5、重复第四步,再模拟地球公转3次,试用观察到的现

象解释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实验现象:在春、夏、秋、冬四个位置时,太阳直射地球

的位置不同。

实验结论: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

角度有关。

10、实验名称:星空模拟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研究星空的兴趣,同时培

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星空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材料:圆

柱形的空纸筒、黑色纸、胶水或橡皮筋、手电筒、剪刀

实验步骤:1、将一只空纸筒的底部剪去。

2、用黑纸另做一个圆筒盖,用胶水或橡皮筋将它固定在

圆筒上。

3、到野外观察星空,把观察到的星星或星座用针“记录”

在黑纸盖上,用针来回旋转使洞扩大。

4、回到房间,将一支手电筒放在纸筒中,朝向天花板,

关掉室内电灯,打开手电,于是野外观察到的星座就呈现在

24

天花板上了。

5.多做几个盖子,“记录”更多的星星和星座。

实验现象:野外看到的星星呈现在天花板上,非常美丽。

11、模拟月相的变化

实验材料:一个直径5厘米---10厘米的白色塑料球,黑

墨水。

实验过程:1.用塑料球代表月球,用黑墨水将它的一半涂

黑。

2.在地面上画直径1米和5米的两个同心圆。小圆代表地

球,大圆代表月球的公转轨道。

3.小组同学集中在场地中央的小圆中,观察绕地球旋转的

“月球”。

4.一名同学手举塑料球,分别站在图中标出的四个位置上

(在不同的位置上,应使白半球始终朝向

一个固定的方向),站在中央的同学观察白半球的外形。

5.从图中一点开始,让“月球”沿逆时针轨道绕“地球”公转

一周,站在中央的同学观察月相。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22:44: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69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二月兰季羡林
下一篇:有哲理的故事
标签:星星闪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