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山行教案

更新时间:2023-01-22 21:53:05 阅读: 评论:0

国家为什么打造北海-宿建德江的意思


2023年1月22日发(作者:a型血女的性格)

《山行》教学设计

《山行》教学设计1

一、设计理念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

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古诗文化

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

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杜牧的小学语文《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

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各种形式的朗读是学习

古诗的好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学会多音字“斜”,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写诗的情感。

3、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古诗的情感。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资料卡片。

1、师:昨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去搜集了关于诗人杜牧的资料,并且动手做了

一张资料卡片,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大家都了解了哪些信息?

2、学生交流资料卡片后,师小结:现在除了教科书,还有其他许多途径能

帮助我们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课外鼓励学生大量搜集资料,阅读资料,使学生对离我们生活较远的古诗

和诗人有更多的了解,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有效利用语文资源的意

识。在做资料卡片的过程中学生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了创造性地选择,也培养了

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揭示课题。

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写的一首很有名的写景古诗小学

语文《山行》。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谁想来读一读这首诗?

3、学生自由朗读后指名个别朗读。

正音:斜(xiá)

师讲解关于古音的知识:我们知道,古诗讲究韵律,诗句中末尾一个字韵脚

相同,读起来就琅琅上口。所以这里可按古音念xiá。

4、学生齐读这句诗,再齐读整首诗。

三、理解诗意

1、师: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同学们能借助课文的注释及查找的资

料理解诗句的意思,现在我们就用掌握的这种本领学习这首诗,看看你理解了哪

些诗句的意思,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老师同学是不是能帮助你解决?

可以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

(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学懂诗句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有能力学习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相互合作中生生取长补短,在合作中享受快乐,获得提高)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重点理解以下几点:

A、理解“坐”的意思。(因为)

B、引导学生质疑,“白云生处”的“生”和“深”进行比较。

课件播放白云升腾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齐读这句诗。

C、“停车坐爱枫林晚”

师问:对这个晚字你有什么不同的理解?说说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用课件出示爱晚亭图片,边讲解:老师也搜集到了关于

“晚”字的另一种解释。话说湖南长沙又个名胜叫岳麓山,山上有个亭子,有一

年秋天,毛泽东主席到那里游玩,只见山前山后,山上山下,枫林就像火烧一样

让人陶醉。毛主席看到这种景象,想起杜牧的这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

叶红于二月花”,就给这座亭子取名为“爱晚亭”。从这个意义上讲,“晚”字

可以理解为深秋的意思。不过在古诗词鉴赏中,关于这个晚字的解释,至今学者

专家还存在着分歧,还有人认为是时间长的意思呢!同学们在课外可以继续调查

研究,做一个小小的研究者。

齐读这两句诗。

4、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诗的理解感悟,不同读者,不同年龄,不同阅历

的人都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课堂上允许学生存在这种差异,尊重学生独特

的心理体验,不求统一,鼓励学生做学习的探究者)

四、想象意境

1、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没有一个“秋”字,请

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语言,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它让你想象到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

2、学生自由朗读,想象描述。

3、师: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小学语文《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

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4、各种形式朗读古诗。

(意境优美是古诗的特点,想象是古诗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想象的漫游中引

导学生走进古诗,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也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五、体会情感

1、师:我们常说,诗以言志。诗中的色彩,描写的景物都和诗人当时的心

境有关系,心情好的时候,笔下的景物都诗那么有生气,那么明丽;悲伤忧愁不

得志的时候,笔下就显得萧瑟灰暗。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就能更深的体会

诗人的情感,更好的读懂一首诗。

2、多媒体出示小学语文《山行》的写作背景。学生自由朗读

3、读了这些资料,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吗?

4、再次多种形式朗读,配乐读。

(情感是古诗的生命,通过了解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而使古诗的学习进

入了更深的境界。在一次比一次深的理解中,营造出那种台阶似的情绪场,学生

也一次次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情感达到了高潮)

六、拓展阅读。

师:刚才我们借助工具书及查阅的资料理解诗的意思,然后展开想象感受了

诗的意境,还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了诗人的情感,下面我们就用这种

方法来学习下面的两首诗,《望洞庭》和《江畔独

步寻花》,可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诗贵在积累。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又使学到的方法得以迁移运用。对于这两首诗的理解感悟也不求人人深入,旨在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1、汇报学习成果。

2、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小学语文《山行》,拓展学习了两首诗,

我想同学们一定掌握了古诗学习的方法吧!

学生总结,并板书:理解诗意

想象诗境

体会情感

七、课外链接

1、推荐杜牧诗文阅读篇目

《秋夕》

《泊秦淮》

《赤壁》

《村行》

《过华清池绝句》

《登乐游原》

《长安秋望》

《江上逢友人》

2、搜集与秋天有关的诗文。

《山行》教学设计2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感知美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

你最喜欢的那一首。(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幅云雾缭绕山上,深秋的傍晚,在夕照下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

相辉映的枫林图,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尽情地说。)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熟读古诗,感知美: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入这美丽的图画中吧!

同学们,预习后你们获得了那些有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吧!(四人小组交流

汇报查阅的有关资料。)

注意课内外结合,通过让同学们,了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古

诗范读等资料;自主感知古诗的画面美。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学

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

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

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

美好。

二、领悟意境,品读古诗,欣赏美

1、理解诗意,领悟意境: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小朋友们再轻

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

解决?

(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随机出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

法也越来越高明。

(表扬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说说、想想、议议中

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2、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能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描绘这深秋

的山林?

(生看着画面说,师点拨。)

师:作者欣赏着美丽景色想到了什么呢?(引导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

想感情。)

3、品读古诗,欣赏美:

⑴“紧扣词句”。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此时此刻我相信大家与作者一样陶醉于火红的枫

树林中。深秋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我们来夸一夸这首诗赞一赞美丽的深秋,好

吗?四人小组的同学再朗读全诗,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

一个怎样的画面?(四人小组朗读讨论,师巡视。)

生:我最喜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他让我看到了火红的枫树林,比春

天的花还要红。

……

品味词句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

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⑵“想象漫游”:

师: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

感想?

生:多美的景色啊!真希望能把他画下来。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

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美读品味,感悟诗情,表达美

1、美读品味:

师:美丽的秋景,生动的诗句,同学们我们怎样美美地朗读呢?老师准备了

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朗诵吧!(生找小伙伴有感情地背诵、师抽

生朗读、背诵。)

2、感悟诗情,表达美:

师:小朋友,通过学习感受到深秋山林中的美丽,你们愿意选择自己最喜欢

的方式来表达心中感受到的美吗?出示表达方式: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写

一写。(生自由选择,小组合作,表达美。)

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

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

发挥潜能。

四、训练迁移

师:学了这首古诗你们准备完成什么作业?

生:课外朗读杜牧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

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孩子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

合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孩子的潜能,

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山行》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

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

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

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

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斜”、

“生处”、“坐”、“爱”、“于”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

境。

设计理念: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节

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牢记一个“实”字,遵循诗教规

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引领学生一步一趋地进入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生活。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整体读、理解读、想象读、延伸读、布置

选择性作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学生营造一个美读、读美的学习环境,让

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激情导入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

吹起,落叶飘零。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对相同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在你眼中

秋天是怎样的呢?

2、今天,让我们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诗中,感受杜牧眼中的秋天。

3、师配乐读

4、揭题解题

板书:行,谁能用“行”字组一个词语。

板书:山行,读题,说说知道了什么。

5、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6、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

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自读,读

到琅琅上口为止。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结合季节特征,选择悦耳的音乐,配乐朗读,意境

更唯美。让学生介绍作者是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课外鼓励学生大量搜

集资料,阅读资料,使学生对离我们生活较远的古诗和诗人有更多的了解,拓宽

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有效利用语文资源的意识。再次配乐地朗读,关注

学困生,要求人人熟读,为理解打下基础。

二、理解读——领略美

(一)“扶”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学生“介绍”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设计意图】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环节中“扶”着

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在总结学习经验的基础上,

小结出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半扶半放”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

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设计意图】“生处”这个词最容易写错。在教学中通过想象重现诗中画面,

对“生”与“深”的区分在赏画品诗中明晰。

(三)“放手”合作学习三、四句。

在学习小组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做上记录,请教老师和同

学。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先

引导学生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在“尝试”中学

懂的人不多,所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

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这样就是送给学生一把打

开知识门户的钥匙!

(四)、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诗的理解感悟,不同读者,不同年龄,

不同阅历的人都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课堂上允许学生存在这种差异,尊重

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不求统一,鼓励学生做学习的探究者。

三、反复读——品味美

(一)想象意境

1、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没有一个“秋”字,请

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语言,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3、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

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4、各种形式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意境优美是古诗的特点,想象是古诗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想象

的漫游中引导学生走进古诗,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也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二)体会情感

1、我们常说,诗以言志。诗中的色彩,描写的景物都和诗人当时的心境有

关系,心情好的时候,笔下的景物都诗那么有生气,那么明丽;悲伤忧愁不得志

的时候,笔下就显得萧瑟灰暗。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就能更深的体会诗人

的情感,更好地读懂一首诗。

2、多媒体出示《山行》的写作背景。学生自由朗读

3、读了这些资料,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吗?用心读读好。

4、再次多种形式朗读,配乐读。

【设计意图】情感是古诗的生命,通过了解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而使古

诗的学习进入了更深的境界。理解一次比一次更深,学生也一次次受到了情感的

熏陶,情感达到了高潮。

(三)朗读比赛。

1、播放一组组枫树林图片: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

入了你的眼帘?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的美呢?比一比,赛一赛,谁最

有杜牧的气质。

【设计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是古诗教

学的关键。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这

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古诗,有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

范读,配乐朗读等,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先了解作者,又理解诗的意思,然后展开想象感受

了诗的意境,还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了诗人的情感,下面我们就用这

种方法来学习下面的两首诗,《秋词》和《临平泊舟》,可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2、汇报学习成果。

3、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山行》,拓展学习了两首诗,我想同学

们一定掌握了古诗学习的方法吧!

学生总结,并板书:理解诗意想象诗境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趣味正浓时,教学不应戛然而止,教师应趁着这股东风,

帮助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对

于这两首诗的理解感悟也不求人人深入,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升自

身的文学素养。

五、选择作业——表现美

让我们走进作业超市,学了这首诗,你想选择什么作业呢?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杜牧的其它诗作或搜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句段和诗词,与

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把寻美、赏美有课内延伸到课外,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

趣,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而选择性作业,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

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山行》教学设计4

教材简解:

杜牧的《山行》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诗人在

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

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

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

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

山林的勃勃生机。

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

能成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分步解读,入境悟情等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

诗歌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发现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

情。

重点、难点:

基于本人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定为:

1、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

的意境;

2、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媒体选择和应用:

1、网上有关图片的下载;

2、杜牧《长安秋望》,王维《山居秋暝》,李商隐《霜月》古诗下载;

3、古筝曲《渔舟唱晚》。

设计理念: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大的

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

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感知力。

意境,即客观事物和诗人思想感情的有机统一,它是诗的灵魂,可以说,没

有意境就没有了诗:“诗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诵秋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

将一幅绚丽的秋景图展现于我们面前。教学中我把握情与景的统一,引导学生走

入诗境,感受诗情,以得到美的感染,情的陶冶。

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一、情境导入,初体诗境。

二、分步解读,入境悟情。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整体诵读,体会诗韵。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体诗境

1、谈谈秋天的印象。

2、出示图画或课件,配乐朗诵《山行》。

3、理解诗题,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形象的感知比抽象的分析讲解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学生

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感知秋天,进而引入古诗,通过图片直观感受,引发学生了

解全诗的兴趣。】

二、分步解读,入境悟情。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1)运用不同手段理解“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让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

“斜”教师用“简笔画”演示;

“寒山”让学生查阅工具书或教师讲解。(从该词当中了解古诗所写的季节)

(2)出示句式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教师引导学生讲句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讲句意。

【设计意图:紧扣重点词,理解“远上”、“斜”、“寒山”相应词语,创

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古诗的凝练与本诗意境。】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或课件,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的地方。

相机突出“生处”这个词义的难点。

(2)试着让学生自己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自学三、四句。

(1)根据学法指导,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教师深入学生,

了解反馈。

(2)汇报交流,教师对重点处点拨。

4、引导学生领会全诗的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突出“词义句意理解”的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

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力求改变“讲词语——

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听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描述,想象一下山林的景色,引导学生把景物说

具体。

2、面对这么多的景致你想做些什么呢?

(1)放声朗读这首诗。

(2)画一幅画。

【设计意图:爱动、富于想象、形象性强是儿童的共同特性。教学时对于绘

画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指导学生根据诗意作想象性绘画(非技术性)。教学中应

让学生尽可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意象景色描绘出来。诗中之“画”形象化、

直观化了,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入境、激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

创造美的意识。】

(3)当导游介绍此处美景。

……

【设计意图:能在课堂上完成的想法让学生当堂即做,如朗诵诗,不能当堂

完成的可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了学生自

主选择作业的权利】

四、整体诵读,体会诗韵。

1、学生诵读,怎样才能读得美?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读出节奏美)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范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古诗是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适宜诵读。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既可以在读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又可使

学生情感升华至对美好景物的热爱。】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1、出示杜牧《长安秋望》,王维《山居秋暝》,李商隐《霜月》。

2、学生自由诵读。

【设计意图:这几首诗都与秋天有关,学生通过自读,领悟古代诗人笔下秋

天的千姿百态之美。】

《山行》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4.学习写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积累语言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此环节检查上节课所学古诗背诵情况。

2.忆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想、品、诵”

读----诗文思—诗意想---画面诵----全诗

表扬大家学习古诗的热情,今天在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山行》

二、出示《山行》。

1.交流作者杜牧。

资料准备:(杜牧是唐朝诗人,擅长写景,人称“小李杜”。)(杜牧:(803~

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

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

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

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

杜”,称杜牧为“小杜”。

2.解题:山行,你认为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

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按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诗。

三、学习诗文。

1.初读古诗,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初步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分组读,交流杜不准的地方。

(2)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2.通过学法自学古诗。(通过小组讨论,主动探究,理解诗句。)

(1)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坐”、“于”、“霜”、“寒”、“斜”等词

语,用、查找资料理解。

(2)逐句逐句地理解,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提出来小组共同解决。

3.总结学习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1)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

方?

(2)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交流讨论。

师重点准备指导:坐是“因为”的意思。晚是“傍晚“的意思

学生根据词义大致说说诗的意思。

大意: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

一番。)

4.想像画面,品味美句。

《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

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

是秋季的景色。

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

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想像画面。

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

到这火红的枫叶,你会想什么?说什么呢?让咱们一起走近诗人共同欣赏。(也

许我们也会与诗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赞道:霜叶红与二月花。)

四、赏意境。

1.观看录像《山行》

2.启发学生说出感觉最美的景色。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你想做什么?

自由抒发心中的情感。

(1)唱赞歌来表达。可以鼓励用熟悉的曲调吟唱,再请全班同学跟唱

(2)诵读诗文表演。

(3)照一张相。

(4)画一幅画。

(5)当导游介绍此处美景

五、诵读(或吟唱)。

1.指导诵读(看谁度的最美、最陶醉、最有滋味)

要读出节奏美、看图中景物感悟读,配以古筝乐最好,分自由读、小组读、

齐读、范读、指名读。先请学生范读,读出“远上”强音,“石径”次强,“白

云”强音,“有”次强,“枫林晚”强音,“二月花”弱音。

2.试背。

六、延伸。

1.创意写诗。古人写秋,大多写秋的悲凉,凄美,而在这首诗中我们感受

的是作者对秋的深深爱恋之情。想做小杜牧吗?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写一下深秋

的校园报答一下你对校园的热爱。

2.背出描写四季景色的其他诗人写的诗句。

《泊船瓜洲》、《望庐山瀑布》、《绝句》、《春晓》等。

3.课下读杜牧诗集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大量的古诗需要学生自己去学习,多积累,多

背诵。大胆尝试写作,早日出杰作。成为小小诗人。

板书:山行

杜牧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霜叶

《山行》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写好生字。

2、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有感情

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山秋宜人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

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

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注意:行的读音是后鼻音,山行的意思就是在山路上行走。

2、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

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

杜”。

二、诗人在山路上行走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大家自由读古诗。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斜”在这里应该读xié,有人认为应该读古音,

但现在不提倡。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诗人描绘了深秋

哪些景物呢?!

学生自读。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看文中插图。

这幅插图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什么叫“寒山”“石径斜”

[多媒体演示:小径弯曲、人家在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

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决关键词“坐爱”“枫林晚”“于”的意思,先让学生说,教师再点拨。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

问题吗?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

这美丽的枫林!

c、①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

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

留恋忘返!(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巩固练习

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

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4、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山行

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

情:热爱自然

教后记:

发现的问题有:

1、课堂上教师的话比较多,而让学生自己思考表达的时间不够充分,读诗

还显得不够,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如果没有课前充分的预习,似乎听得

一知半解。

2、古诗的每句话里都有十分重要的词语,只有真正理解词语的意思才能理

解诗意,进而感悟情感。在教学每句诗时,应该更加扎实地让学生知道词语的意

思,让他们说说,进而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据诗的意思,而不是蜻蜓点水式地想当

然以为孩子们会知道,其实,真正不需要老师点拨学得好的学生是非常少的,老

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

3、提问不够整,没有明确的主问题贯穿整节课,或者是备课时有这种想法,

但课堂操作中却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或是无法灵活应付,这也说明课前的预设还不

够充分,备课还不充分。

反思:

首先,上课是一门艺术,当我们设计某个教学环节时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

我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什么?有效吗?这个环节能达到本节课的目标吗?如果

热衷于表面的热闹而变成低效的课堂,受害的不仅是老师,更是学生们。

其次,对于知识点的讲解一定要清楚明了,因为语文本身是个包罗万象的科

目,教师不要以主观的臆想或感觉来告诉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钻研教材,吃透教

材,多读课文,课前做做必要的习题,先考虑教什么,再考虑怎么教,这才是扎

实真实有效的课堂。

最后,教学时应该有贯穿全课的主问题,这首诗应该紧紧抓住“诗人在山上

行走看到了什么?”来教学,找出景物,理解关键词,初步感知诗意,配合图片

创设情境悟出诗情,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诗歌的味道。

《山行》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的古诗两首中《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杜牧用

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秋天的景色描绘的绚丽动人,既写出了枫叶的色

彩,又赞美了枫叶不畏严寒、傲慢独立的高洁品性,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深爱

恋之情。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是千古流传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一个生字,理解四个新词语的意思。

2、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描写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诗中描绘的秋景和作者写

诗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四、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古诗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有关的课件、课前收集有关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

六、课时准备: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大自然是个万花筒,随着季节的更迭,不断的变换着它美丽的容颜。那还等

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大自然一睹它的芳容吧!

在这绚丽多姿的季节中,你最喜欢哪个?请你用课前收集的诗句赞美一番。

瞧同学们说得这么起劲,老师也忍不住要加入你们的行列,也给你们带来了

一首诗(板书:山行)(课件出示诗)同学们想读吗?赶紧读吧。

2、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诗。

(2)谁愿意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谁还想读?

老师听得还不过瘾,同桌一起来读一读。

四人小组来试试

都说人多力量大,一组同学来如何?

还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3、感知诗意,体会诗境。

导入:听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感情,老师也忍不住来表现一下,行吗?(师范

读)

跟着老师一路游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随学生所说随机教学)

(1)生:看到山、石径、白云、人家

教学: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a:寒山:理理解这个词吗?(能向同学介绍介绍你是怎样学懂的吗?)

b:石径:这是怎样的石径?课文用哪个词修饰它?你是怎样理解的?石径

斜就是……

我们再读读这句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意思呢?

c:白云生处有人家又是怎样的画面?谁能将它美美的描述出来。请你读一

读,我们也跟着作者去看一看。(播放课件)你看到了吗?那把它读出来吧!

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引读: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2)这么美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驱车前往一探究竟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是怎样一幅美景?)

生:霜叶

①霜叶就是……是呀,霜叶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道奇丽的风景线,经霜打

之后就有了火红的枫叶。请再读诗句,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霜叶

红于二月花)

②二月花是什么季节的花?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吗?

是呀,春花使五颜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这么美的春花在杜牧眼里

却远远比不上那似火的霜叶。这是为什么呢?请再读诗句,或许会有所发现哦。

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爱

爱到何种程度,你体会到了吗?请把它读出来,还有更喜欢的吗?(请一

两个学生读)

在傍晚夕阳的映衬下,那枫树林越发显得火红,不由得使作者驻足欣赏,久

久不愿离去,不仅如此,还给我们留下了这千古绝句,让我们也来欣赏欣赏。(播

放课件)

④你被吸引了吗?是呀,这么美的霜叶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也有诗

句:“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可这都比不上杜牧笔下红的似火,

艳的连二月春花也无法比拟的霜叶。

面对这一派迷人的景色,请再次抒发内心的情感。请生读诗句。个别读,合

作读(这么美的风景,如果邀请你的好朋友一起欣赏,感觉是否会更好呢?)男

女生赛读(看谁感受到的更美)

⑤在跟随作者美美的游览一番后,让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试着走进

作者的内心世界,更深的感受作者眼里的春天。请生先说感受再读诗。

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春天?请把它读出来。

5、回归整体,体会借景抒情

6、小结

今天我们跟着诗人去感受了别出一番的秋景图,让我们觉得秋天还有更多值

得我们去了解的。

八、练习设计

1、背诵诗歌,要求默写一遍。

2、改变人物角色,把自己当作诗人,写下自己一夜的的所见、所闻、所感。

九、自我反思:

教学《山行》这首诗,我先引导学生解释诗题,并且简单地介绍了被称为“小

李杜”的杜牧,激发学生对作者的敬佩之意,使他们产生想学习这首诗的强烈愿

望。然后就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观察文中插图来初

步感知诗句的意思,力求读懂诗的基本内容。从学生自学的表现来看,难不是难

在查字典,而是难在查了字典后,不知道如何选择字词的义项,也就是联系具体

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能力有待加强。

指名请学生起来朗读这首诗,请同桌进行点评或者比赛读。这两首诗读得正

确、流利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问题,而引导他们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音韵之美却是

比较困难的。熟读的基础上,我请学生把自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他们提

出了“斜、生、坐、于”这几个词需要帮助,我的心里暗暗高兴,小家伙们还不

错嘛,善于发现问题也是一种优秀的学习能力。及时表扬了刚才提问题的几个同

学,接着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这几个词。扫清了理解障碍之后,请表达

能力比较好的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意,效果还是挺好的。

《山行》教学设计8

【教学设想】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节

奏明快、读起来郎朗上口。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牢记一个“实”字,遵循诗教规

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引领学生一步一趋地进入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生活。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整体读、理解读、想象读、延伸读、布置

选择性作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学生营造一个美读、读美的学习环境,让

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发兴趣。

1.你喜欢读古诗,背古诗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

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诗一般的境界。四季皆入诗,四季皆入画,你能从你了解的古

诗中找出描写四季的诗来背一背吗?(师根据学生背诵情况及时鼓励,激发学生

背诵的兴趣)

2.(多媒体出示: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

象。

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

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

3.(屏幕画面出示一首正楷的《山行》,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诗的境界。)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行》,从诗中去领略一番秋天山林的美景。

4.释题:在山上行走。

5.简介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

《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

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初读诗歌,落实读通。

1.教师范读。

2.指名读,结合读指导读准节奏,读准字音。

3.说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板书到黑板上。

(1)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2)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3)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

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4)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5)“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

深:浓厚,浓郁。

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6)坐:因为。爱:真爱,留恋。

(7)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8)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4.结合画面,讨论交流疑难字词。

三、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读到郎朗上口为止。

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

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二)师生合作,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寒

山”:用学生“介绍”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

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

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

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三)小组交流,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

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

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

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

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

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四)独立学习,理解三、四句。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

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

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

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

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

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

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

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

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感情朗读,学会背诵。

1.想象着诗歌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指名朗读。

3.听录音朗诵后再次练习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4.现在你就是诗人,请你来到画面前高声吟诵。

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让学生通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

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引导想象: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

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3.播放课件,感受枫林的绚丽。指导读好后两行。

五、诵读诗句,体验美感。

1.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你知道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那用

心读读好吗?(设计意图: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

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

体验。

3.学生汇报,归纳方法:(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2)划分节奏、读

出节奏感。

4.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六、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这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

什么?)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望春潮。

睛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宵。

临平泊舟

(元)黄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色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2.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山行》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题,指导书写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叫——赠刘景文。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另

外一首古诗——山行。

2.简介作者,并让学生回顾杜牧写过的古诗。

3.指导书写:于、枫。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顺。

2.指名读诗。重点指导“生”“斜”。

3.齐读全诗。

三、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看视频情境动画配诗歌朗诵,边听边看边

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学生自读想象。

2.指名说看到了什么。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在读中体会

1.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提出问题。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重点体会“斜”“生出”,

理解诗意。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

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

问题吗?

①思考: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师生齐读。

②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理解诗意。

③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④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板书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

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

留恋忘返!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山行》教学设计10

【教材简析】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

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作者主要以秋天为主题、以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

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

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了解、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诗人笔

下的深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

鼓舞、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

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重点、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

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

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

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

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设计思路】

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学习情境、本首诗优美生动、可

以在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蕴涵、利用直观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身临其境

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香山枫叶的录像)

师:你们感觉这怎么样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让诗

人看到了——(生:作一首非常有诗意的诗。)

师: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

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

这首诗。

2、板书: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引导学生自读。

3、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学

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

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

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

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二、品读古诗、领悟意境

1、明确目的、交给方法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但仅仅会读还是

不够的、还要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呢你们都知道哪些好

办法呀(学生自由说)

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方法同位合作学习这首诗。学习要求:(1)

读一读这首诗。(2)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3)在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互相

讨论、再和同伴说一说诗的意思。

2、再读古诗、品读诗句

(1)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板书)从这些景物中、你们知道

诗人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2)解读感悟诗句。(出示课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谁来读第一句通过自学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是你不明白

的相机点拨: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

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斜:作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生、生出、存在。指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②说一说第一句的意思这些景物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③谁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

过渡: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这么一幅宁静、悠

远的景象、诗人坐在马车上、忽然叫道:"停!停!停!"这是因为什么呢他看

到什么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欣赏枫林、感悟诗境。(出示枫林图)

师:同学们、这些枫叶美吗在你的眼中这些枫叶又像什么呢

生:红叶像天边的火烧云那样鲜艳、那样壮观。

生:红叶像喝醉了酒似的姑娘、多么娇艳。

……

②师:在作者的眼里、这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还要美。

谁来说说、春天的花是怎样的

生:争奇斗艳。

生:五彩缤纷。

生:生机勃勃。

……

③漫山遍野的枫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呢诗人用"二月花"与"枫叶"进行比较

这样写好在哪儿

师生共同讨论: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

力、透过"霜叶"作者感觉到了山林热烈、生机勃勃的景象。枫叶不畏霜寒、经霜

后更加明艳动人。

④还从哪也可看出诗人非常喜爱枫叶

生:从"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能看出。诗人为了停下来欣赏艳丽的红叶、竟然

顾不得驱车赶路。(相机理解"坐"。)

⑤同学们、诗人喜爱枫林仅仅是因为枫林很美吗感受枫叶不怕霜冻、越冷

越红的精神气质。

⑥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

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

加淋漓尽致、傍晚的枫林美得像一幅画、连站在林中的诗人也成了画的一部分、

他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谁来读一读第二句

(3)诗人和你们一样、被这美丽的秋景给迷住了、被这美丽、和谐的大自

然迷住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读这首诗。

三、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1、想象画面、整体感知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不仅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还读得很有感情。那么、谁

能看着画面、边想象边用自己的话再来描绘这深秋的山林景色(生看着画面说)

2、配乐背诵

(1)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2)配乐齐诵

四、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深秋山林图的练习纸)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五、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正确流利地读古诗、看图片想象画面、理解诗

意、学完以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运用这样的方法多读、

多背古诗。

六、识字、写字

1、径、霜: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看田字格、同桌记一记。

2指导写"霜":说说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

【作业设计】

1、回家给画涂上颜色、放进你成长记录袋里。

2、收集两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寒山石径

山行白云人家

(喜爱赞美)枫林霜叶

《山行》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

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

(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

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

《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

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

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

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

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⑹、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⑻、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6、理解诗意:

⑴、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⑵、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

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

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

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

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

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

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

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

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

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

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

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

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

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

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

吗?

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

面?

3、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

有何感想?

4、朗读。(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

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作业布置】:画一幅秋色图

【板书设计】: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白云深处,人家居住

山行热爱自然

喜爱枫林,难抑惊喜

点明原因,揭示中心

《山行》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

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

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

美丽的大自然。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

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

气勃勃,充满活力。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山行》。

2、板书: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自由朗读

2、请学生读,互相评价

3、齐读

4、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5、根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

诗。

6、小组汇报交流。

(1)、简介诗人杜牧;

(2)、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词解释:

a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

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b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á,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c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d红于:比……更红。

(4)、学生根据小组讨论说说诗句意思。(大致了解即可)

(5)、教师点拨:

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

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

腾,缭绕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

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于”不仅点出色彩鲜艳,而且显得

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c、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

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在深秋时节,诗人惊喜地发现,

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

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烈的、生

机勃勃的景象。)

d、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

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但作者最爱的还是枫叶,

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

小结:

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

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图,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

情景交融,令人白谈不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创设情景,男女生交替朗读,品悟诗歌表达情感。

2、设置导语,配置音乐、角色、扮演(把自己当成诗人)。

3、反复吟唱,强化记忆。

四、选择性作业。(任选一道完成)

1、画一幅秋色图。

2、改写《山行》(以第一人称,把古诗改成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

《山行》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扫除文字障碍,弄懂关键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感悟古诗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课文注释和课外资源,利用小组合作优势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

课文朗读带、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读、讨论、想象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有的文学体裁,它有固定的格式,固定的格律,

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古诗语句优美,意境深厚,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山

行》。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学生自由朗读。

2、简介诗人杜牧。

3、指导学生画出诗句的朗读节奏。

三、学习古诗

1、学习文中的生字。

重点指导读音和难写的生字:寒霜

2、学生齐读古诗。

3、学习古诗第一、二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学生解词,说说诗句的意思,课件出示风景图,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后感受到

的风景的特点。

4、学习诗句第三、四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齐读并解词,理解诗句的意思,发挥想象,说说诗句描写了怎样的一幅

画面,并动手画一画。

四、总结古诗

1、学生试背古诗。

2、学生说一说:古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山行》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

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

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

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

古诗《山行》。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

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

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

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点拨: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

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

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⑹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⑻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6、理解诗意:

⑴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⑵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

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

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

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

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

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

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

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

蕴含多层意思:①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②因为傍晚才

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③诗人流连忘返,

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④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

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

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

无非是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

艳,而且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

吗?

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

面?

3、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

有何感想?

4、朗读: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

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四、作业布置画一幅秋色图。

《山行》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智能目标: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美的意境。

3、技能目标:

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

2、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

(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

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

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

悉政治,是位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

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我们湖州做过刺史,相

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独有钟情,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

回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领会,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

外,这首诗以它幽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这位诗人就是──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

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

之处。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

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

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

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

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

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

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二、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

谁愿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呢?如:

我想请问──同学,……回答正确的同学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

题。

5、预设问题:

⑴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⑵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⑶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

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⑷“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

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写得特别好,

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三、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

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生提问)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⑴“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⑵“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

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你和杜爷爷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你们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

⑶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

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

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

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

心情──“爱”

(课件:枫树。)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

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⑷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

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

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

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诗人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呢?(请注意“霜

叶”的“霜”。经霜打过的叶子一般都是怎样的?可我们的枫叶呢?你认为诗人

在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枫叶那种不屈不饶,顽强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

生的追求吗?

四、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

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

(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五、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你和杜

爷爷一起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以下为精品推荐,可删改!】

【推荐一:《《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语言非常优美的写景名篇,作者从海水、海底、

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课文的主旨是想让学生了解

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同时能学习课文里的优

美语句,积累好词好句。本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同时大量采用了比喻的修辞

方法,以及总分或者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

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

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小学语文教材中

的一篇篇文章都是作者“情动辞发”的结果,蕴涵了作者浓浓的情感。语文教学

过程既是学生与作者情感的交过程,也是其自我情感孕育和升华的过程。因此,

本文的教学我努力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为他们创设主动积极

的情感空间,从而达到“情融融,意切切”的境界。

教学目标

1。会认“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懒”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句段的品味,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

丽,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地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看,这儿是我们

游览过的宝岛的日月潭,这儿是我们流连忘返的新疆的吐鲁番。在祖国的南海上,

有一群岛屿,叫西沙群岛(板书西沙群岛),它位于海南省附近,由许多个岛屿

组成,是我国海上的边境线。人民海军长年驻守在那里,保卫祖国的安宁,是我

们祖国的南大门,被称为我国的海防前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去西沙群岛看看吗?让我们走进西沙群岛吧。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

这篇课文生字词特别多,争取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回倾听指导。

3、把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读给同桌听一听。

4、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根据学情,对难读的词语纠音。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6、交流:读了这么多次的课文,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美丽的,奇异的,富饶的,可爱的……)

7、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西沙群岛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非

常富饶的地方。(师板书富饶的,补充完课题)那么课文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写出

了同学们刚才说的内容,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请快速默读全文。

8、反馈交流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9、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哪些地方又写了物产

丰富呢?请小朋友们再仔仔细细地去读读课文,然后在自己的学习小组里交流交

流。

反馈

三、研读课文第二小节

1、这节课我们先去欣赏风景优美的西沙群岛呢,还是先去了解那里丰富

的物产?好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里奇异的海水吧。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思考:哪些句子写出了它的美丽

3、反馈:

出示: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

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4、指名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海水真美)

5、再仔仔细细地读读,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颜色多,一块块一条条

地交错着)

6、想想这么多的颜色,平时可以用哪些好词来形容?

(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课文中用了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板书),想想为什么最好?

(用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在阳光照射下海水的颜色之多,光泽之亮)

7、师:多美的海水呀,能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师:这样的海水真是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生接读

师:有这么多的颜色,那是因为——生接读

四、小结拓展

西沙群岛那奇异的海水真美啊。同学们一定非常想知道这里的海水为何如此

奇异,请同学们回家后自己去查找有关资料,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领略了西沙群岛海水的奇妙,现在就让

我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去看看西沙群岛吧。(播放课件,师配画面解说)西沙群

岛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底更像是个奇妙的公园,鱼多得数也数清,海

滩上有捡不完的贝壳,最有趣的是可爱的大海龟。海岛上群鸟纷飞,绿树成荫。

2、师:你看到了西沙群岛哪些丰富的物产?指名回答。

二、板块研读,合作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西沙群

岛的物产丰富的?

2、反馈交流海底海滩海岛

3、师:旅游公司呀向我们推荐了三条线路自主游,供大家选择。

A海底探宝队

B海滩游乐场

C海岛观察站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条线路组成三个团队去旅游。

4、成立各“研究小组”,小组快速讨论:

想围绕自己所选定的内容研究什么问题?

5、师组织讨论后出示:

自己所选定的内容中,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

同时提供研究方法:读-找-议-品

6、各小组投入研究,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三、汇报学习,落实目标

1、师提出汇报要求:一个小组在汇报时,另外小组要认真听,深入思

考这个问题,可以随时补充自己的观点。

2、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

A海底探宝队

(这一块内容在学生自主研读时老师参与其中,指导学生以“为海产品代言”

的方式介绍水产)

如:珊瑚:大家好,我是海底的美丽公主——珊瑚,我和我的姐妹形态各异,

美丽多姿,你看,我们的样子像不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1)在学生介绍时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一组形状各异的珊瑚的图片。

(2)这么美丽多姿、形态各异的珊瑚你能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

(3)指名读,评价。

“海参”、“大龙虾”在学生为它们作产品代言人时,着重指导学生想象海

参的爬行和大龙虾威武的样子,然后指导朗读。

师:海底探宝队的队员们,此次海底之行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鱼非常

多)

鱼非常多,课文中用了一句特别有趣的话,你们发现了吗?

反馈后出示: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人们怎么会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呢?探宝队的队员们

能把你们的所见告诉同学们吗?

反馈成群结队穿来穿去各式各样多得数不清

师:是啊,西沙群岛海里的鱼有四百多种呢!那里的鱼不仅多,还各有特色

呢!能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鱼的样子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展示读

西沙群岛的鱼的种类远远不止这些,请看录像,你都看到了哪些鱼,也能像

书上说说吗?

B海滩游乐场

师:看来海底探宝队的队员们不虚此行,收获不少,那么海滩游乐场的队员

们,你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呢?

(1)指名读

(2)发现了什么?(贝壳大海龟)

(3)师:海滩游乐场的队员们,你们到了海滩上,发现那里的贝壳怎么样?

(太多了)是呀,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那么都发现哪些颜色,哪些形状的

贝壳呢?

(4)课件出示:

海滩上有捡不完的美丽的贝壳,颜色不一,有()的,()的,()的,

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是应有尽有啊!

(5)这么美的贝壳,该怎么介绍给大家呢?自由读,指名读。

(6)除了贝壳,还有非常有趣的大海龟呢!队员们,一起读给大家听听吧,

齐读

C海岛观察站

(1)海岛观察站的同学们,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2)这段也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发现了吗?

(3)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在海岛上都看见了哪些鸟?

出示: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林中栖息着各种海

鸟。

(4)这漫天飞舞的鸟儿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齐读第六小节

四、学习第七小节

师:西沙群岛的风景是如此的优美,物产又是如此的丰富,难怪人们会说是

——

生接富饶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的建设离不开岛上的英雄儿女,他们日夜守

卫着祖国的南大门,让我们高声赞美他们吧。

齐读第七小节

五、总结拓展

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是神奇的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在我国这样的地方还有

很多,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查资料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也是如此的美丽富饶的,跟同

学交流交流。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

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条理清晰,是按先总述后分述最后又总述的顺序从三

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具体介绍西沙群

岛的瑰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分述

部分又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这样的层次围绕“风景优美”、“物产

丰富”展开了具体的叙述。文中着重写了物产丰富,从而突出了主题“美丽、富

饶”。课文又抓住每一事物的特点进行了描述。

本文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一是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

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第七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

富饶,首尾呼应;二是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这里属北方半岛内陆地区,学生对于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

美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

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之心的少年儿童来说,会很容易对

这些内容产生兴趣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观看海水、海底等有关录象,强化学生的直观效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文章描写的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培

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西沙群岛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在理解课文词句的基础上读懂每个

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学重点;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以及丰富的海域产品,

对于远离海域的北方孩子来说,都缺乏感性认识,在教学时是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中国疆域图一幅;海面(由远及近)——海底(珊瑚礁图,鱼成

群结队地在其中穿来穿去图,海龟成群游动,海参蠕动图,大龙虾划来划去图,

各种游鱼游动的情景图)、海滩(各种美丽的贝壳,海龟上岸)、海岛(树木茂密

图,配以解说);西沙群岛风光片,配以解说。

2、学生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搜集有关

祖国风光的谚语。

教学设想及设想依据:

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

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

现;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前和课后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西沙群岛的图片与文字资料,以及有关祖国风光的

谚语,让学生对西沙群岛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知识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升华理解和体验。课前,出示中国

疆域图,激情导入。课中,形象演示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美丽景

象,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和物产丰富;播放海参蠕动、大龙虾划来划去、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海产的种类多和数量多;

播放海岛美景图,配以解说,使学生感受到西沙群岛确实是鸟的天下。课堂小结,

课件播放西沙群岛风光片,让学生回顾全文内容,用一句话表达对西沙群岛的赞

美之情,在大脑中形成表象,突破了重点、难点,充分发挥了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的作用。从而升华理解和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流程设计

设计思想

课前学生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资料,一是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是为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做铺垫。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氛围

同学们,你们出去旅游过吗?到过什么地方?

学生说自己旅游过的地方,并谈谈感受。

师:在祖国的南海上,有一片岛屿,它像一颗颗珍珠浮在碧波上,那就是充

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板书:西沙群岛)谁能把自己了解的西沙群岛的情况

告诉大家?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2、出示中国地图,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

课件出示:中国疆域图

谁来指出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3、欣赏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课件出示:西沙群岛的风景图片。

师:西沙群岛的风光多么美啊!看得出,大家被西沙群岛的景致深深吸引住

了。谁能说出自己现在的感受?

学生谈谈西沙群岛留给自己的印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富饶的西沙群岛,补充课题(22富饶的)

学生齐读课题。

1、从学生喜欢的旅游谈起,创设意境,使学生交流了解的资料,心中产生

学习的欲望。

2、教师利用CAI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搜集掌握的关于

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3、观看西沙群岛风光片,让学生从画面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创设一种独特

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享受到西沙群岛风光的可爱,从而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

出示课件:让学生自学课文,[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

[(1)自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

(2)你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

2、交流学习情况

(1)开火车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2)根据回答,板书:美丽、富饶

(3)根据回答,板书: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师相机说明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介绍了西沙群岛。

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认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西沙群岛去旅游,看一看

它的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到底是怎样的美丽和富饶。

1.“不动笔墨不读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

导。

2.全班学生交流初读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3.教师引导学生谈读课文的感受,从而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以及西沙群岛

的风景和物产,整体把握课文的重点

三、自主选择学习课文,探究理解课文内容4-6’

出示课件:自学要求

[自学课文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了解你所读的段落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景

色和物产?

2、学习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大声读,可以默读,重点的词语要画出

来,喜欢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用画表示出课文的内容。]

学生自学课文,师巡视。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选择内容学习课文,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

教学理念。

四、集体交流,深入理解

请你做小导游。

师:我们要去西沙群岛旅游了,谁愿意为大家做小导游?

我们来到西沙群岛了,首先看到了什么?

1、学习海面

(1)谁向大家介绍西沙群岛的海面是怎样的?

从这位小导游介绍中,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看到了西沙群岛的海水

是竟然是五光十色的?

(2)哪个小导游再向我介绍一下海水的颜色?

(3)大海应该是湛蓝的,然而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

比。是不是颜色多就叫五光十色?引导学生把“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做比

较。五光十色:海水色彩缤纷、鲜艳明亮。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

能不能画出海水瑰丽无比的原因啊?让一个同学到黑板上画简笔画)(请同学们

看着简笔画)(师引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

有浅),所以——(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现在,我们就亲眼看一看那

里的海水。

(4)[播放课件:海水颜色的录像]

(5)看了录像,老师感到西沙群岛真是美丽啊!同学们,你感觉到西沙群

岛的美丽了吗?谁再来读一读课文,读出西沙群岛的美丽。他读得怎样?(让学

生评价)

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出西沙群岛的美丽。

2、海底部分

多么神奇的海水啊!现在让我们换上潜水服,潜入这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到

海底去探宝吧!

(1)哪位小导游领着我们去?

从这位小导游的解说词中我了解到海底有丰富的物产。

(2)哪位小导游再来为我们介绍一下海底里有哪些物产?

板贴图片: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3)指导读出每种海底物产的句子。

让学生用手势、动作演示出喜欢的生物的样子。

刚才同学们带领老师进入了西沙群岛的海底世界,现在让我们亲眼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珊瑚、海参、大龙虾图、鱼游动图]

学生欣赏。

师:西沙群岛的海底真是景色美丽、物产丰富啊!你感觉到西沙群岛的富饶

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一段,读出作者对西沙群岛的赞美之情。

3、学习海滩

游览了海底世界,我们应该浮出水面来海滩上透透气了。海滩上有什么让你

喜欢?哪位小导游来向大家介绍?

听了小导游的介绍,你了解到海滩上有些什么?

(师板贴贝壳、海龟图片)

你喜欢这些贝壳和海龟吗?谁能读出对他们的喜爱?

指名朗读。

4、学习海岛

刚才我们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和海滩,下一步我们再到哪里去游览

呢?

哪位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

在海岛上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根据生回答板画:茂密的树林,鸟、鸟蛋)

你喜欢那里吗?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5、总结全文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

[出示课件:回顾课文内容]

[我们从海面上,看到了()的();潜入海底,发现了(),(),(),

();来到海滩,目睹了()和();走上海岛,感受到这里是()。]

小导游们,我们就要从西沙群岛返回了,你想跟游客们说些什么?

游览完了西沙群岛,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跟小导游说出来。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交流学习收获,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合作

探究的新教学理念。

让学生到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一是给学生展示自己绘

画才能的机会,二是师生共同完成板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激发学生对

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由读到悟,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海底物产的特点。

课件演示珊瑚的样子和海参的蠕动、大龙虾威武的形象,以及鱼种类多、数

量多的特点,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海底珊瑚和动物的美丽和富饶。

感情朗读,创设气氛,让学生感悟海底景色美丽、物产丰富。

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注重了读的指导,体现在朗读中理解和感悟。

师生共同回顾所学,充分体会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使西沙群岛

根植于心,激发学生保卫海岛、建设海岛的思想意识。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出示作业:

1、摘抄本课中的好词佳句。

2、背诵第三自然段。

3、填写西沙群岛物产统计表。

课后延伸,在学生了解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后,再让学生转述所学,在

讲述中表达出对美景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10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富饶的西沙群岛资料目录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读懂每一句话,并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

想感情。

教学准备:

1、课件PPT

2、学习资料、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玩,想不想?现在大家仔细默读五

个小段,猜猜老师今天带大家到哪儿玩?

二、直觉体验,初次整体感知

师:下列各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海水、海底生物、海鱼、海滩、

海岛或海鸟)

师:大家猜猜这些写的是哪个地方?(板书:西沙群岛)

A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

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水)

B海底的岩石上长着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

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海底生物)

C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海鱼)

D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

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地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

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海滩)

E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

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海岛或海鸟)

三、小组交流,研读探究

A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

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有高低不平,有山崖(yá),有

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1、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并说说理由。(五光十色)

2、联系上下文理解:瑰丽无比

3、为什么说“从海面看,色彩不同”?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话。

4、大声感情地朗读。

B海底的岩石上长着的(),有的像绽(zhàn)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

角。()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rú)动。()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

样子挺威(wēi)武(wǔ)。

1、把下列生物填入括号中

海参(shēn)大龙虾珊(shān)瑚(hú)

2、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各种各样)

3、联系上下文理解:威武

(边读句子边想象,边读边做动作。)

4、自已配上动作大声朗读全段。

C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有的;有的;

有的。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

水,一半是鱼。

1、看图写话:自选四幅图,仔细观察,具体写一写鱼的样子,填在横线上。

2、找出本段中心句,用“﹏﹏”出来,说说理由。

3、“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意思是()

①鱼和水各占一半

②这边是水,那边是鱼

③鱼非常多

4、大声感情地朗读。

D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最有

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地爬到沙滩上来产卵(luǎn)。

渔(yú)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没法逃跑了。

1、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图片,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千奇百怪、四脚朝天)

2、“拣”的意思是。假如你到了海边,面对大的,小的,颜色不一的贝壳,

你能全部把它们“拣起”吗?

3、大声感情地朗读。

E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qī)息着各

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fèn),这是非常宝贵的肥

料。

1、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天下)

2、理解词语:栖息(请选择学习方法:①联系上下文;②查字典。)

3、默读第2至4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树()→鸟()→鸟蛋()→鸟粪()

4、发挥想象后再描述

西沙群岛是鸟的(),清晨,黄昏,到了晚上。

四、小组讨论,再次整体感知

师:小组成员各大声朗读一段,然后排序成一篇文章,并说说你的想法。

五、把握中心

师:给刚才的文章写一句中心句。

西沙群岛不但(),而且(),是个可爱的地方。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饶、优”等生字,读准“人参、瑰丽”等词语的读音,

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发现第五段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

过程与方法: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产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规范书写田字格中的字,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同学介绍。

【教学难点】

感受西沙群岛的美景,产生对祖国的热爱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都有外出旅游过吧?说说你们都去过哪?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那真是个美丽的地方,这么美的地方老师有机会一定去看看)(你觉得那是个

什么样的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一个美丽而

又神秘的地方。

先请大家欣赏(西沙群岛的风景图片)。这就是我们祖国的版图。这是海南

岛,在海南岛东南330公里的海域内,有一群岛屿,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

奇色彩的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想不想去畅游一番?我们的“西沙群岛

一日游”活动现在开始,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西沙群岛。

2、板书:富饶的西沙群岛

“饶(ráo)”字是翘舌音,谁能把它读好?齐读课题。

富饶是什么意思?就是指物产多,财富多。

二、检查预习

过渡:在通往西少群岛的路上,老师设立了3个关卡,看你是不是能通过。

1.第一关,出示生字词

深蓝杏黄交错披甲威武颜色懒洋洋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五光十色各种各样成群结队飘飘摇摇

2.第二关,朗读长句子

①.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蓝的,浅绿的,杏

黄的。

②.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里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

纹;有的头上长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好多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遥遥;有的眼

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来像皮球一样圆。

3.第三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鼓:左右两部分都紧靠竖中线。左边部分的上面两横稍斜且下横短。

贵:写的应该扁一些,下边的贝写的要瘦长。

四、教师巡视,学生书写汉字

五、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学生介绍岛屿,地图上了解西沙群岛。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文中的词

语说一说。

【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二、回忆旧知

1.默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对易读错词语进行指导朗读。

(瑰丽海参划过)

三、品读课文

这么多的美景要从哪看呢?设计一条旅游路线,我们先欣赏海面的景色,再

去海底看看,最后去海岛上看看海鸟。

1.海面:海水

⑴.朗读文段,用文中的话说说海水的特点。

(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这样的海水你喜欢吗?喜欢就多读几遍。

⑵.同学们平常见到的海水是什么颜色?蓝色。那么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

会是五光十色,答案就在这段中一起去找一找。

⑶.展示海底剖面图,加深理解。

【板书:海水】

2.海底:生物

⑴.朗读文段看看都描写了哪些海底生物?

带领学生看看海底的珊瑚,你觉得珊瑚美吗?能不能读出它的美?哪个词写

了珊瑚的特点?(各种各样)

⑵.用有的像()有的像()练习说话。

⑶.展示图片海参,朗读文段,你觉得那个词用得好,为什么?(懒洋洋蠕

动)

⑷.瞧,这是什么?大龙虾。(展示图片)文段中的大龙虾有什么特点?谁能

读出大龙虾的威武。

在这几种海底生物中,你最喜欢谁呢?喜欢美丽珊瑚,喜欢懒洋洋的海参,

喜欢威武的大龙虾。请同学们合作完整地读读这一段吧。

⑸.默读第4段,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鱼多,从哪看出来鱼多?

(成群结队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⑹.在这段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种句子叫什么句?排比句。还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可是在西沙群岛的海底有4000多种的的鱼,作者为什么只

抓住这四种鱼来写?既写出了鱼的多,又写出了鱼的美。

(外形和颜色)

⑺.西沙群岛里真的是一半是谁一半是鱼吗?其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比如,李白有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就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板书:海底】

3.海岛:海鸟

当我们漫步海滩的时候又会发现什么?海鸟。谁来读一读这一段这海岛上什

么多啊?那么这一段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呢?读一读这句话。

读完这一段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西沙群岛的海鸟种类多、数量大。

四、说话训练

同学在这里不但欣赏了五光十色的海水,还领略到了海底的物产丰富,真让

我们感受到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看看,老师这里的几幅图,选择一幅图,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五、升华课文

学完课文,你想对西沙群岛说一句祝福的话吗?齐读最后一段。

六、板书设计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海底海鸟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七、作业设计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部分,向家里人介绍西沙群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领会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了解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和积累语言的习惯。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分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的讲读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法,从海面、海底、海滩和海

岛等几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

富的地方,进一步激起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重点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通过理解词句,了

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三、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经验不够丰富,对西沙群岛的

有关知识知道得不是很多,对一些陌生的海洋生物缺乏感性认识。但是,小学生

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并且求知欲极强,他们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

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结合,能以直观的图像、

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激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

力。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根据学生实际,针对学生特点,本课教学首先立足本学科特点,在进行语言

文字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并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其

次,以本课为载体,通过生动活泼地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利用

动画课件,冲破时空限制,创设恰当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积极投入

学习过程,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再此,以逐步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目的,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演示法、设境酿情法、

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师生平等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

与到学习中来。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游览一番。

[课件演示]

西沙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

教师旁白:在距离海南岛东南330公里的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

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它

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

(以谈话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起学生对西沙群岛了解的兴趣,直接感观,

简明扼要。)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

读文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此设计旨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整体

感知本课所学内容。)

2、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

你读懂了什么?

第二自然段:

[课件播放海面景色]

(1)学生把从图上看到的,和同桌用最美的语言说一说。

(2)回到课文,指名读。

(3)勾画靓词佳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4)思考并回答: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为什么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五光

十色”的意思是什么?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媒体提供的形象,能更好地理解内容和重点词句;教师

则引导他们学会一种学习方法,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三、四自然段:

齐读。

教师出示阅读提纲(这两段描写了海底的哪些生物?这些

生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画出表现鱼多的词语和句子吗?),四人小组合作

学习、交流讨论。

(3)每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汇报,同时完成教师设置的练习。

第五、六自然段:

(1)学生用“读—画—议—说”的方法,展开自由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2)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收获,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对汇报不完整和有疑问的学生,教师将鼓励其他同学补充或再次以直观的图

象引导他本人理解。

分男女生朗读。

第七自然段:

全班读。指导朗读,读出对祖国祝愿的语气。

为什么把西沙群岛比作祖国的南大门?

教师小结。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急于抛出答案,只注重对学生引导、启发、点拨。以学

定教,顺学而导。)

3、配乐朗读,升华感情

多媒体播放抒情音乐,学生齐读课文。

(这个环节,让学生完整地读,再次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

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拓展

喜欢画画的同学,把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美丽的景象选你最喜欢的来画。

喜欢动笔的同学,请你们把今天旅游的收获写一写。

喜欢唱歌的同学,试试把今天我们看到的景象唱一唱。

喜欢看书的同学,上网或者看书找找看看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爱说话的同学,不妨做一做小导游,让更多的游客了解西沙群岛,喜欢西沙

群岛。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所学内容的一种拓展延伸,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动口

动手动脑能力和想象能力。)

六、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面

珊瑚(各种各样)海参(懒洋洋)大龙虾(威武)海底

鱼:成群结队

贝壳海龟海滩

鸟、鸟蛋、鸟粪:多海岛

七、教学后记

这是一次借助计算机媒体来完成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

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适时适当地运用了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

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了学习主体的热情,使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引导学生

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采用自读自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既培养了学生自

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此外教

师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美,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

的思想感情。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

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

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一张中国地图。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彩色挂图。

3、小黑板三块,或投影片四张。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

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生字新词。小黑板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深蓝懒洋洋披甲划来划去威

武拣贝壳形状渔业工人肥料祖祖辈辈富饶岛屿山崖栖息鸟粪

⑴指名读,注意正音。

⑵开火车练读,齐读。

⑶重点指导难认难写的字:懒威武拣辈

⑷学生练写生字。

3、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⑴从地图上指出西沙群岛的具体位置。

⑵根据学生的回答,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

可爱的地方。

三、朗读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

3、全班交流。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

4、重点感悟:

⑴出示句式。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

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

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⑵朗读体验。这两段话写了什么,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⑶仿照句式写话。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四、课后拓展

1、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2、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

落。

二、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1、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

2、学生交注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阴朔山水甲桂林。

三、积累语言

1、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3、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7

课前准备:

(一)教学背景

参与教学的是本校三年级电脑实验班的学生。从20xx年9月至今,经过两

年多的电脑学习和实践,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电脑操作技能。能较为熟练地打字,

速度快的学生每分钟可打10个字;能上网查阅自己需要的学习信息,并能把搜

集到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同时,还能熟练地运用校园网进行网上交流。

(二)教材内容的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

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

群岛的热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

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是学习课文

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三)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由于经历了两年多课改实践的锻炼,这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学习主动性强,

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能较好地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有主动积累语言的积

极性,语感能力较强,有独特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较高的朗读水平,能针对画面用

自己的语言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但因相距数千里,学生很难有实

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为此,师生应在

教学中充分而恰当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1、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能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观看地图,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媒体展示地图)。

2、全文朗读视频演播,初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初步

感知课文内容,并抒发自己的初步感受。

(二)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多媒体朗读、感悟和品味课文内容

师述:你们有这么多的感慨,一定想到课文里去亲自领略西沙群岛的独特魅

力吧。请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细细读一读,动手画一画。

生:“我喜欢课文的第5自然段。”(读第5自然段)“我觉得这个自然段

描写海龟的句子很有趣。”

生:“我也喜欢这个自然段,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渔业工人要把海龟

翻一个身,抓回家去,而不让海龟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泳呢?”

师:(巧妙地展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渔业工人是不是把海龟抓回家了

呢?”

生:“不是。他们只是逗逗海龟,看看他们庞大的身躯四脚朝天、没法逃跑

的滑稽样子。”

生:“我喜欢第6自然段”(读)。“因为我很喜欢鸟,喜欢看鸟儿在天空

中自由自在飞翔的样子。”

生:“我也喜欢第6自然段”(读)。“我觉得这些鸟儿很可爱,我喜欢它

们在茂密的树林里栖息。”

师:“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岛上一片片茂密的树林养育了这些鸟儿,鸟儿

的粪便也成了养育这片树林的宝贵肥料。

生:“我喜欢第4自然段”(读)。“我喜欢这一段的理由很多:

第一,这个自然段的好词好句很多;

第二,我很喜欢鱼,很想把他们抓回来养在自己家里,不过我知道他们在海

里生活更幸福,因为它们在那里有许多朋友;

第三,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我们暂时放一放,先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鱼的。”

(展示课件)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

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

一样圆。

师:“谁愿意把这个长句子读一读,要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请了4个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价)

“你把飘飘摇摇读得真神气,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鱼儿自如游动的情景。”

“‘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这一句

经过你的朗读,它仿佛游得更带劲了。”

师:“作者抓住鱼儿的外形特点,进行了生动活泼的描写。让我们一起潜入

海底,亲眼去看看这些可爱的鱼儿吧。”(配乐播放视频材料)

师:“宋心舟同学说她特别喜欢海里的这些鱼,李老师也很喜欢这些鱼,李

老师把海里的部分鱼儿请到了我们这儿来做客,也请你们抓住鱼儿的外形特点进

行说话练习。”

(学生纷纷上台面对课件指着自己喜欢的鱼练习说话)

生:“有的鱼长得怪怪的,蓝色的头,金黄色的尾巴,可爱极了。”

生:“有的鱼身上长满了斑点,像豹子一样,游动的时候尾巴一甩一甩的,

真好看。”

生:“有的鱼眼睛鼓鼓的,身上长满了斑点,尾巴蓝蓝的,真有趣。”

生:“有的鱼长着斑马一样的条纹,游动的时候,就像一匹小斑马在奔跑。”

师:“我还知道,有的同学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海鱼,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

请大家互相欣赏欣赏。”(学生与电脑互动)

师:“我们现在来读读这两句话,一定会有更深的体验。”(出示课件)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

一半是鱼。

师:“人们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生:“因为西沙群岛的鱼很多,所以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

是鱼。”

生:“课文里说,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也数不清,人们才说西沙群岛的海里

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西沙群岛,领略了它那迷人的风采。现在,请你

们用一句话来描述你对西沙群岛的整体感受,或用一句话来抒发你对西沙群岛的

感情。”

生:“我觉得西沙群岛太美了,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生:“我觉得西沙群岛很美很美,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鱼儿成群结队,

各种各样;海龟无比庞大;海鸟数不胜数。这些美景就像一幅很美很美的画。”

生:“我觉得西沙群岛的物产很丰富,有珊瑚,有海参,有鱼,有海龟,有

海鸟,还有威武的大龙虾,真是应有尽有。”

教师请学生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三)借助电脑,积累美词佳句

师:“好的文章,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深深地感悟,细细地品味;好的词

句,我们也要积极地去积累,去运用,去发展。”

请学生运用电脑,把自己喜欢的美词佳句打在电脑上,然后展示出来,并有

感情地朗读。

课后的拓展:

运用校园网发帖子,交流读后感

40分钟的课堂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

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鼓励他们课后利用校园网发帖子,在网上尽情地抒发自

己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后的感受,并在网上互相对话和交流。现摘录部分帖

子如下:

李文盛:今天,我们学了22课,我觉得西沙群岛太美了,简直就是人间仙

境,我真想亲自去看一看。

谢言:太美了,太美了,西沙群岛真是太美了!海底有那么多的奇异漂亮的

鱼,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妈妈正好在海南学习,我多么希望妈妈能代替我去看看

西沙群岛的鱼呀!

宋心舟:今天,我在课堂上见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大海龟,真是太奇妙了。

我从网上查阅到,一只海龟有几百公斤重,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教学反思:

我们对“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模式”课题的研究已开展了两年多的时间,

如何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以提高学习

效率,一直是我们第一线教师所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今天这堂课的

尝试,我有以下两点收获:

(一)有效地实现了学生、教师、课文与信息技术的四结合

传统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按照教案,按部就班讲解既定的教学内容的过程。

教学内容是预设的,教学过程也是预设的。而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

情境中,教学过程则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提升情感、呈现多向互动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网络环境下,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如在第4

自然段鱼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

感性认识。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

界,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在眼前游动起来: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

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

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同时,学生与电脑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更将他们带入一个奇异的海底世

界。美轮美奂的幻灯片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教师加以机智点拨,

巧妙引导,再来品味“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一句,就水到渠成,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意义建构,提升了学生对西

沙群岛的感情。

我体会到,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认知作用、激情作用,

能促进生生、师生之间进行心的交流,从而使信息技术与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具有

生命活力的整体。这种整合了的教学内容,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

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增进情感体验,并把课文中生动的语句内

化为自己的语言,这一切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可见,学生是“整合”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然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

开教师的正确指导,所以,教师也是“整合”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我深深体会到,

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必须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

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

(二)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

体作用。借助多媒体,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对作者情感的体

验以及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指导,

十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朗读方式是多样的,有个别读,男女生分别读,

全班读,还有配乐读,教师手势指导读等。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朗读

水平呈梯度提高,把文本内容,文本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内化成自我的东西,产生

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在这课里,教师尽情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问难。例如,学生提出:我不

明白渔业工人为什么要把海龟翻一个身?为什么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

水,一半是鱼?教师都巧妙地通过呈现多媒体,机智地使问题由难变易了。

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在鱼这一段,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各种鱼呈

现出来,鼓励学生抓住鱼的外形练习说话。最后,学生还利用电脑收集和积累了

优美词句。

这一切,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比较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因

而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此外,教师还指导学生利用校园网

论坛发帖子,让学生在课后交流读后感,这是我们运用的既重文本、又超文本,

既重课堂、又超课堂的教学策略的一个举措,是我们贯彻课改精神的又一收获。

专家点评:

这是一个在网络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的成功案例。此案例给我

们提供了两点深刻的启示。

第一,这篇课文的教学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

整合。

首先,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从上课伊始,演播本

课全文的视频到配合学生朗读各自然段而展示各段特别是“鱼段”的生动画面

及重点句子,再到每个学生当堂用电脑展示和交流自己在课前上网搜集的海洋生

物画面以及当堂用电脑书写课文中的美词佳句,都充分说明了一点。这个案例说

明,具有助知功能、激情功能和交流功能的信息技术与这一节教学内容的整合是

通过三大步骤实现的。

第一步,课前预习时学生上网搜集海底生物信息,制成幻灯片。

第二步,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使静态的

课文内容动态化,把平面的课文内容立体化;与此同时,学生与课件互动,与电

脑互动,与老师及其他同学互动。当这种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运用于以学生为主

体的多维互动的教学过程时,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他们通过

对自己喜爱的自然段的纵情朗读而逐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并随着对西沙

群岛的美丽风景和丰富物产的欣赏、品味而产生了热爱宝岛的深情。

第三步,课后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拓展课文内容,即通过发帖子,同学间展开

了交流读后心得的活动,在超越文本、超越课堂的学习中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语

文能力。

在这三步的“整合”过程中,学生学的方式和教师教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劲头很足,他们对课文有了深刻的

感悟,赞宝岛、爱宝岛的感情溢于言表,并积极参与口头表达练习,努力将课文

中的生动语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这一切表明,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必须包含学生的自主钻研、自主体

验和自主运用,学生是“整合”中的关键因素,是推动“整合”、落实“整合”

的主要动力。同理,“整合”也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正确指导,教师也是“整

合”中的重要因素。就这样,这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成功地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

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有机整合。这是以李红梅老师为代表的深圳北师大

附小的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正确运用了阅读教学的规律。

在实现上述四要素有机结合的过程中,李红梅老师没有忽视语文阅读教学的

特点和要求,没有形式主义地运用信息技术。这首先表现在师生对阅读(特别是

有感情的朗读)的重视和朗读作用的充分发挥。其次,重视语感训练、语言积累

和“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

此案例说明,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必须符合阅读教学的

规律,必须以读为本,加强语感训练和语言的初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

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才能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语言优美,内容详实的课文。作者从海水、海底、

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课文的主旨是要使学生了解

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

情。

为了生动描述神秘的西沙,作者大量运用了书面语言,如:风景优美、物产

丰富、交错、五光十色、绽开、蠕动、威武、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庞大、成群

结队、寸步难移、栖息等。这些文字不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丰富了学生的

语言。文中的语句形象,大量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或是总分

总的写作方法。是刚学写作不久的小学生习作的典范。

【教学设想】

学生对西沙群岛完全是一无所知的,基于这点,易于教师启发他们形象思维,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上网浏览西沙群岛的图片,文字介绍,视频文件,

帮助学生建构起对西沙群岛感知认识。教学此课时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

合,让学生上网查询、浏览、筛选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此课的兴趣。

网上的资料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又增加了

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网上精彩的画面,动感的影象,配

以简明生动的文字说明,更是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促成学生学习

动机的形成。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增强感性认识。通过与

同学和教师的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利用多媒体

教学辅助软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

题,敢于提出问题,更要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设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多媒

体的教学辅助软件,体会和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确是个富饶美丽的地方。

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提示,来读课文,并及时积累,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发挥多媒体的视听作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保持更长的记忆

率和最佳的学习效果。利用电脑的随机性,希望能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

性发展,为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而努力。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具体地描绘出风景优美,物产

丰富的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特别是海水和海底这两段,更为出彩。

西沙群岛,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是陌生的。让学生上网查询、浏览,进

行初步感知,增强感性认识。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解决学生字词的理解。

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学习、集体交流为主,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点拨。

【教学难点】

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让学生通过自学提示和自我测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内容,加以积累。学生在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师生交互中,体会出西沙的优美

的风景,丰富的物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希望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软件设计,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

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通过点击课件,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富饶”、“交错”、“五光十色”、

“高耸”、“绽开”、“蠕动”、“威武”、“庞大”、“寸步难移”等词语。

3、使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与同学的交互,与教师的'交互,自学课

文,了解课文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的地方。《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3相关内容:第五单元《一幅名

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燕子专列》教案9、少年

王勃教学设计《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特产》教学设计之一《女娲补天》

说课稿集市和超市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4、正确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在internet上查询、浏览、筛选搜集信息的能力。应用bb

s发帖子。

6、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学生交互能力和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课件《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祖国的南海上,有一片岛屿,它像朵朵星莲,又像一颗颗珍珠浮在碧波之

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么美的地方是哪里吗?

这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板书:西沙群岛

那么,神秘的西沙群岛究竟什么样?

二、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西沙群岛

1、到网上查找西沙群岛的资料:

(希望同学们能找到西沙的地理位置,欣赏西沙的美景,领略西沙海底可爱

的海洋生物,海滩上漂亮的贝壳,海岛上有趣的海龟和许多珍奇的鸟类。)

2、利用bbs发帖子,交流查找的资料后,谈谈西沙群岛留给自己的第一

印象。

3、学生发言交流,教师小结:

⑴那么作者心中的西沙又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自

由读)。齐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⑵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文的第二至第五小节,作者用生动的文字,向我们小读者描述美丽富饶的

西沙群岛;用形象的语言,揭开西沙神秘的面纱。

三、通过多媒体课件,初步自学课文

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老师特意制作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课件,

希望大家通过点击课件的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特别是要理解“读读写写”

中出现的词语,正确地朗读课文。

1、提出自学的要求:

老师建议大家可以这样学习:

⑴先学习本课的生字。(根据标音读准字音,分析字形,想办法记住字形。)

⑵读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⑶正确地朗读课文。

(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

(边读边思考:作者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

⑷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如果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中有问题,可以向老师求助,现在开始自学。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可以向老师提问,教师要予以解答。

3、检测自学情况:

⑴请同学们完成练习。

⑵先分节读课文,再完成练习。

⑶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海水五光十色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海滩贝壳海龟

海岛海鸟

⑷教师小结:

作者从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方面向我们小读者展现了西沙

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四、选择自学课文内容,检验理解掌握情况

1、同学们,你们想具体了解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海滩,还是海岛呢?

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是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学。

2、你们分别点击主页上的“四条小鱼”,可以进入课文描写西沙群岛海水、

海底、海滩、海岛内容的学习。

3、自学提示: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点击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⑶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将文中的好词好句背出来。

⑷听听课文范读,体会作者是怎样你喜欢或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写清楚,

写生动的。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5、学相同内容的同学进行交流:

⑴比比谁读得有感情?

⑵比比谁积累的好词好句多?

⑶考考你的同学,看看他到底读懂了没有?

五、交流学习心得,质疑讨论

1、交流朗读。

2、把你的感受,用几句话来表达。(进入聊天室)

3、通过聊天室,交流学习心得。向老师或同学提出质疑,进行讨论,例举

事实,说明阐述观点。

通过“伊妹儿”,学生完成写段练习和课后作业。老师进行作业批改,及时

反馈给学生,更可以进行图文并茂地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探

索、求知的欲望。

4、因为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所以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它。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同学们,

你们愿不愿意长大了为建设美丽富饶的西沙出一份力呢?

〖练习〗

海水:

1、描写海水颜色的词有()。

你能记住吗?请点击“种种色彩”。

2、描写海水颜色多的词有()。

3、找出两组反义词。

4、西沙群岛一带,海水是怎么样的?

5、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异常美丽。这是什么原因?

海底:

1、作者重点介绍了海底的什么物产?是抓住这一物产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2、西沙群岛的海底,有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所以人们说,()。

3、飞虎鱼是什么样子的?根据课文的描述想想。

点击“飞虎鱼”,瞧!这就是它的真面目,是不是游动的时候,漂亮极了!

4、气鼓鱼有趣极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5、“海参懒洋洋地慢慢地爬行。”可以说“海参懒洋洋地()。”

6、请你描述一下大龙虾威武的样子。

海滩:

1、“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滩上,贝壳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3、“西沙群岛的海龟可多了。”你同意老师的说法吗?请在文中找到理由。

4、为什么说海滩上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

海岛:

1、你是怎么理解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除了这种说法,我们还可以说西沙群岛是“鸟的()”

2、为什么说“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喜爱大自然,喜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

2、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优美段落。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在读中品词、品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合

作学习的能力及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2~6自然段,描写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景物特点。

【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齐读课题两遍。(出示课题)

2、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自告奋勇起来读一读。

3、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西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地方。

(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可爱)

这是在总说西沙群岛。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南海的宝岛西沙群岛去看一看。

二、学习课文2~6自然段

三、自由朗读2~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2~6段共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几个

地方?(点名回答)

四人小组自由选择学习2~6自然段。要求是:每到一处你都见到了什么?

他们的特点是怎样的?你能读出他们的特点么?

四、汇报情况

1、海水:

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什么意思?

⑵那些词可以看出来?

(此处播放海水图,让学生欣赏,体会。)

你能读出海水的美么?(同桌读一读请人读)

⑶你能找出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原因?

(投影海底结构简图)

请人朗读,老师指导。全班读。

2、海底:

四人小组读,说一说海底介绍了几种景物?

你可以读出它的特点么?

懒洋洋、威武怎样读出来?请人读一读。

想读的站起来读,加上动作。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什么?

还有那些词看出鱼多?成群结队、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

是鱼

你可以读出鱼的多么?(大屏幕出示以海底图片为背景的文字)

同桌读──请人读──全班读

3、海滩:

四人小组读,说一说海滩介绍了几种景物?

贝壳和海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映象?(贝壳奇形怪状、数量多,海龟有趣)

那些词可以看出来?拣不完、颜色不一、千奇百怪(演示贝壳、海龟图)

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自读──指名读

4、海岛:

愿意读海岛的同学自己起来读

海岛的最大特点是什么?(鸟的天下)总说

从哪些词表现出是鸟的天下?

主要抓住厚厚的、各种、遍地、堆积等词来理解。(播放海岛的画面)

男孩,女孩比赛读。

五、朗读竞赛、作品展示

1、自由组合、自由选择2~6自然段来读:

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2、汇报读书情况,全班推选一个小组为优秀奖,其他小组为激励奖。

3、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图。并且介绍他的画。

六、学习第七自然段

抓住日夜守护、必将、更加来学习,体会战士们为保护祖国而付出的努力。

七、总结全文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会读15个生字词,掌握“富饶、海参、威武”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重点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海底水产的丰富和海底世界的美丽。

3、懂得课文第三自然段是用并列式结构来写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生字词“富饶、海参、划过来、威武”,学习课文第三自然

段。

2、难点:感受海底世界的美丽,海底水产的丰富(下限要求);能看图或录

像介绍西沙群岛的水产资源(上限要求)。

三、教学准备:自制CAI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感知导入

看录像导入,简介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揭示课题,学习生字“饶”。

(二)读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进一步了解什么?(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

1、分小组自学

要求自学生字词,通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出西沙群

岛的美丽、富饶的?

2、反馈汇报

⑴出示生字,解决字音。

⑵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的?(反馈,板:海面、海

底、海滩、海岛)

(四)再读课文

重点读2-5段,整体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五)重点研读第三段

1、确定学习内容

2、自主体会学习

①西沙群岛的海底都有些什么?它们各是怎么样的?请自由读读,想想,划

划,找出重点词语体会体会。(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②反馈,师随机点拨,生读中感悟。

③引读:海底的水产真是太丰富了,海底的岩石上有……,有的像……,有

的像……。海参……。大龙虾……。一群群的鱼……,有的……,有的……,有

的……,……。正像人们说的那样,……,……,……。

3、情境训练

①提出训练要求:为图片和录像作解说。

②看图试说,渗透“并列式结构”。

③请生合作,配录像解说。

(六)课堂练习

学习生字词“富饶、划过来、威武”,提示字形难点,练习书写。

(七)总结下课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

情。

2、学会本课生字。用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法掌握“富饶、有趣、堆积、

肥料、事业、必将、海防前哨、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等词语,培养学生理解和

运用词语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背诵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词语,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

2、认识并初步运用读段方法,抓住重点句的意思,进行读段的训练。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投影片。

2、其他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朗读一、二自然段,思考: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

2、教师引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斜线

表示停顿,斜线多表示停顿时间长)随即插问: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海水的五光

十色、瑰丽无比的?要求学生接读:“有……的,有………,交错着。”

3、提问: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为什么这样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呢:问后引读:

“是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所以----要求学生接读“海水有深

有浅”;教师再引读,因为“海水有深有浅”,所以----要求学生接读“从海面

看,色彩就不同了。”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读并思考:这个自然段写了大海的什么地方?

介绍了哪些物产?根据学生回答,形成如下板书:珊瑚——像……像……海底海

参——懒洋洋地大龙虾——全身披甲(2)、结合图片或投影片认识三种海产。看

图,观察,启发学生抓住“绽开”、“蠕动”、“威武”等词语,体会珊瑚的美

丽、多种多样;海参懒洋洋;大龙虾威武的特点。(3)、课文在写海参和大龙虾

时,用了一些本来形容人的词语,能不能找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总

结段意:这一自然段写了大海的什么地方?那里有些什么物产?(5)、小结本段

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先了解写了哪个地方,在看具体写了什么,再通过

阅读理解这些事物的特点。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指读:请你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海水中的鱼

有什么特点?(多、姿态各异)(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鱼的数量多?哪些词

可以看出鱼的种类多?(引导学生抓住“成群接队”、四个“有的”,“各种各

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体会。(3)学生再读第二句,

填表,体味鱼的特点:鱼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表示动作的词语与动作有关的词语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

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

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

有的身上长满刺儿

4、总结:这一自然段那一句概括了整段的内容?

3、朗读训练,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了解课文是怎样写海滩上的贝壳和海

龟的。(1)、自学提纲:A、以“写贝壳”和“写海龟”为依据把第5自然段分为

两层,并朗读。B、哪些词写出了贝壳的特点,哪些词写出了海龟的特点,你对

哪些词感兴趣,请你划出来?(2)、学生分层朗读。(3)、交流画出的词语,教

师板书:贝壳:拣不完、颜色不一、千奇百怪海龟:有趣、庞大

4、西沙群岛不仅是鱼的乐园,是贝壳、海龟的家,他还是鸟的天下,默读

课文第6自然段,划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看一看其余4句话围绕中心句分别讲了

什么?(1)、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四句话

之间的联系。“鸟的天下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3)、指导感情朗读。

5、学习了2~6自然段,请你谈一谈西沙群岛给你的印象。三、感情朗读最

后一节,学生质疑。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篇

幅较长,以优美的语句描写,通过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生动形象地

向学生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条理清晰,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分述部分又

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这样的层次围绕“风景优美”、“物产

丰富”展开具体叙述的。着重写了物产丰富,从而突出了主题“美丽、富饶”,

课文又抓住每一事物的特点来描述。

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学生分析】

1、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二年级的培养和训练,审美能力有了

一定的提高,理解感悟能力得到加强。他们已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绝大多数学

生阅读速度较快,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这个年龄的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

3、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更

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特别是云南的学生,平时对大海也难得一见,

因此对课文中描写的景物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

与者: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学生间存在着

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力求达

到学习成果最优化。

2、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

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合作、探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演,在合作探究中掌

握知识要点,感受语言文字美,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走近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

对话

在感知文本前,学生欣赏形声同步的录像,视听结合,眼界大开。原本对

西沙群岛模模糊糊的认识一下子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心中也油然升腾起对西沙群

岛强烈的探究欲望。

【学习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

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

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崖、威、武、卵、渔”等5个生字。会写“蓝、赖、披、划、威、

武、拣、颜、形、状、渔”等11个字。能正确读写“深蓝、懒洋洋、披甲、划

来划去、威武、拣贝壳、形状、渔业工人、山崖、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相互交

错、高低不平、千奇百怪、成群结队”等15个词语。

2、学习课文2~5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背诵自己喜

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2~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摘抄2~5自然段中的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懒、威、武、拣。

2、理解课文2~5自然段的内容。

3、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2~5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海水的景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

师:同学们,这是一首歌唱西沙群岛的歌曲,它唱出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

饶和可爱,好听吗?,你们有谁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

2、多媒体课件出示祖国地图

师: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

置?

(第一张图说明云南和西沙群岛的相对位置;第二张图略述“海防前哨”的

含义:周围是菲律宾、越南等国家。)

3、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沙群岛风光片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

段西沙群岛的风光片。

师:(播放完)西沙群岛美吗?

二、初读课文

1、过渡: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刚才我们在短片中欣

赏了西沙群岛的优美风光,如果我们读了这篇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⑴明确要求(多媒体课件出示)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西沙群岛的;

③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⑵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师:谁来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西沙群岛的?

(点名说。)

(结论并板书:海水、海底、海滩、海岛。)

三、研读课文2~5自然段,交流感受

1、海水(第二自然段):

⑴自由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就按照课文的顺序,来看看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海滩、

海岛。我们先来看看西沙群岛的海水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⑵点名读课文:

(先点一名学生读,问: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你能读得更好吗?再点

一名学生读。)

⑶练习:

①课文中描写海水颜色的词语有哪些?

②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是五光十色的?

(多媒体课件展示练习。学生一起做练习。点名学生回答。用课文中的词语

回答。)

⑷讨论:西沙群岛的海水是什么样的?你想用什么词来说说?

(引导学生回答,并相机板书: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⑸多媒体课件展示海水

师:让我们来看看这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吧。

⑹多媒体课件展示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

2、海底(3、4自然段):

师: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了西沙群岛的海水是什么样的了,我们现在来看

看西沙群岛的海底有些什么生物。请同学们读课文每三、四自然段。

⑴自由读课文,多媒体课件出示阅读思考:

①海底都有哪些有趣的生物?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②课文中描述的鱼都有那些样子?

⑵检查自读情况。

(点名回答阅读思考中的两个问题。)

①海底都有哪些有趣的生物?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点名回答,相机板书)

珊瑚

绽开、分枝

花朵鹿角

海参

懒洋洋

蠕动

大龙虾

披甲

划过来、划过去

威武

(多媒体课件展示)

②课文中描述的鱼都有那些样子?

(点名回答,相机板书)

全身

布满

彩色条纹

头上

长着

一簇红缨

周身

插着

扇子

眼睛

(多媒体课件展示)

⑶练习:

前后两桌(四人)为一组,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连一

段话。

(生练习后,点名两组说。)

3、海滩(5自然段):

师:谁来介绍一下海滩上有什么?

(点名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示范朗读。)

四、字词学习

1、生字学习:

(课件展示本课时生字,重点讲解四个生字:懒、威、武、拣。其它略讲。)

2、新词学习。

五、作业

1、在课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背诵。

2、如果你到了西沙群岛,能为自己设计一份旅游计划吗?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懒”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用“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内容”的方法,概括第二、三自然段的主

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用“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内容”的方法,概括第二、三自然段的主

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板书西沙群岛,让生齐读,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

它在什么地方?

2、出示课件:看,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

的位置?

3、补充说明:对,这就是西沙群岛,它不是一个岛,而是许多岛屿在一起。

西沙群岛在祖国的南面,许多解放军战士在这里守卫着,所以被称为祖国的南大

门,又叫祖国的海防前哨。(点课件出现:海防前哨)

(二)整体感知:

1、那么,西沙群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请

大家翻开课本87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个什么地方,

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2、在学生交流体会后,教师组织概括:同学们说了很多,也说的很好,如

果我们来概括一下,就是西沙群岛物产特别——多,丰富,风景特别——优美、

美丽。

3、让我们一起来阅读第一自然段,从中找出两个特别好的词语,把我们感

受到是西沙群岛的可爱概括出来。(教师随机板书:物产丰富,风景优美)

4、补充课题:

“物产丰富”如果用课题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是哪个词?(富饶)。“饶”

是一个生字,右上角特别容易错,大家伸出小手,跟的老师一起写右上角,第一

笔:横,第二笔:斜钩,第三笔:撇。右上角写完了吗?

5、其实,在课文中还有许多生字,现在它们来到我们面前,你会读吗?(课

件出示,教学生字新词。)

(三)学习第二段:

1、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棒,为此老师送给大家几张美丽的海水图片。(点课

件)

2、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写海水的段落吗?

3、指名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文中概括海水特点的句子,划出

来。交流,出示课件。(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4、提问:“五光十色”是不是就是说五种光十种颜色?书中写了多少种海

水的颜色?(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其实海水还有许多颜色没有写

出来呢,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呢?(是的,海

水有许多种颜色,这些颜色交叉在一起,形成了美丽的图案,这时候,太阳出来

了,阳光往海面上一照,海面上就出现了各种美丽的光彩。这才叫“五光十色”)

5、这五光十色的海水是最美丽的,没有别的景色能超过它,书中有一个词

语怎么说?(瑰丽无比:异常美丽,没有什么能比得上。)

6、齐读第一句,再问: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如此美妙神奇呢?(出示课

件让学生来说明是因为海底高低不平造成的。)进行说话训练。用“因为……所

以……”的句式来表述。

7、谁来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们再欣赏一下。(指名读)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西沙群岛的海水如此美丽,那么海底有些什么物产呢?让我们一

起来默读第三段。边读边划出海底的物产。

2、组织交流。然后让学生用“海底有什么、什么和什么”的句式来说。(海

底有珊瑚、海参和大龙虾)

3、这句话说明西沙群岛海底物产的种类非常多,那么种类多就能叫物产丰

富吗?(引导学生说到数量也要多。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各种各样,到处都是。)

4、所以,我们在介绍海底物产的时候,不仅要说出种类多,还要介绍出数

量多,那这句话怎样说更加好呢?(海底有许多珊瑚、海参和大龙虾)

5、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一句写珊瑚,一句写海参,一句写大龙虾,我

们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概括了这一段的主要意思。这就是一种概括段

意的方法。明白了吗?这些丰富的物产,你们想看吗?

6、出示图片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记住它们的样子了吗?现在我们再读书,

看看海底物产的样子。

7、出示第三段文字课件,现在老师给你增加点难度,请你用一个合适的词

来形容每一种物产的样子。

美丽的珊瑚——为什么用美丽?什么是绽开的?(慢慢地像花一样裂开,用

手势做一下)还像什么?(分枝的鹿角)你能有感情的读出来吗?

懒洋洋的海参——为什么用懒洋洋这个词?它是怎么动的呢?(蠕动,一点

一点地往前挪,动的时候一拱一拱的,像我们见过的什么动物一样?(蚯蚓、青

虫)也用手势来表示一下。指名读。

威武的大龙虾——为什么说是威武的大龙虾?指名读,齐读。

(教师随机板书:珊瑚海参大龙虾)

8、练习背诵。

(五)小结铺垫: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下节课,我们继续了解西沙群岛的丰富物产。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

爱祖国宝岛。

2、在朗读中欣赏文中优美词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3、培养学生在读中品词、品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合作学习的能

力及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中的片段学习,让学生掌握:围绕一句话来写,可以把句子写生

动、具体。

教学难点:

学习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多媒体直观教学法、阅读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点拨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听了课文朗读,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请同学们开火车

读词语。”

生开火车读词语,再读。

师:“谁来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

师:“现在让我们换上潜水服,潜入这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到海底去探宝吧!”

师:“哪位小导游领着我们去领略海底的风光?”

生根据课文三、四自然段的内容来回答。

师:“从这位小导游的解说词中我了解到海底的美丽景色。哪位小导游再来

为我们介绍一下海底里有哪些物产?”

生:“有珊瑚。”

生:“有海参。”

生:“有大龙虾。”

生:“还有鱼。”

师:“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谁喜欢珊瑚的,请举手;有谁喜欢海参的,请

举手……请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指导学生用欣赏、赞美的心情读出每种海底物产的句子。)

(幻灯出示珊瑚、海参、大龙虾、鱼的图片;播放珊瑚、鱼游动的视频。)

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用手势、动作演示出喜欢的生物的样子。如:懒洋洋、蠕

动、威武……师:“你是海底的什么动物呢?”

生:“我叫海龟。我在海里游得可快了,谁都比不上我。在四五月时到海滩

上产卵,可可爱了。”

生:“我是海底大霸王──鲨鱼,晚上能发光,许多小鱼向我游来,就直接

送到我嘴里。”

……

师:“你喜欢这两段话吗?为什么?”

生:“我喜欢。因为这里写到珊瑚长得各种各样。”

生:“我喜欢。因为海参到处都是,鱼多得数不清。”

……

(学生自由朗读体验喜欢之情。)

师:“谁能仿照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造句呢?”

生:“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得很开心。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捉迷藏,

有的踢毽子。”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认识本课中的生字,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产生热爱祖国

的情感

教学重点:生字的掌握与西沙群岛的富饶的感受

教学难点:西沙群岛的富饶体现在什么地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中国地图,引出西沙群岛的位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注意其中生字的读音

2、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生字,告诉他们学习的方法

3、幻灯片出示生字,检查他们对生字的掌握

三、齐读第一自然段,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

四、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说说自己在头脑中看到了怎能样的画面

幻灯片出示画面,边看边根据课文内容讲述

再读第二自然段,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告诉同桌

五、自读第三自然段,幻灯片出示要求

1、指名回答问题,全班订正

2、、结合幻灯片,将每一种景物出现,描述它的特点

3、边引导学生观看,边讲述每一种景物,让学生形成生动的画面

4、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一人读,一人想象其中的画面

六、学习5、6自然段

1、幻灯片出示表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这两个自然段,将表格补充

完整

2、集体订正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激起建设祖国的情感

七、小结、作业

【推荐二:《《花钟》教学设计》】

《花钟》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而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师更要

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以及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在本课设计中,我

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词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与内化,然后进

行迁移运用,从而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时目标:

1.会认第1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

朗读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尝试用

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同一种意思。

教学过程:

一、欣赏猜谜,激趣引入

(一)欣赏积累

1.语言叙述:同学们,说起美丽的鲜花,那是我们都喜爱的。下面就让我

们一起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板书:花课件播放:各

种各样的花)

2.你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吗?(学生自由谈感

想,感受花的美)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出示)愿意读读这句话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这句话里一连用了三个描写花的四字词语,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花的四字

词语呢?(学生交流)

5、老师也收集了一些,送给你们读一读。(课件出示,齐读)

(二)猜谜激趣

1、欣赏完鲜花,再来猜一则谜语

课件出示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

一定要珍惜。

2、教师读谜面,学生猜谜。(板书:钟)

3、今天我们要学的可不是一口普通的钟,而是一口——花钟。(读题)

二、整体感知,感悟题意。

花钟是什么样的呢?赶紧打开课文,找一找,划一划。

1.出示学习要求:

(1)读通课文,课文中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把它们读准确。

(3)思考: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花钟到底是什么样的?

2、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3、生反馈要求

(3)(生交流)

4、刚才他回答的内容是第几自然段的?

5、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1)学习本段中的新词:花圃大致

(2)第一句长句朗读指导。

(3)看花钟怎么知道时间呢?

(4)齐读

小结过渡: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

了。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这些花又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自由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来。

三、品读首段,感知写法共4页

《花钟》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

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虚拟网络,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

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花钟》这篇课

文所引发的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可是“为什么不同

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因为由此入手,带领学生就这专题进行研究型学习。

环境下的问题探究学习使本课有了丰富的外延,主要学科是语文,还涉及到历史、

地理、美术、环保、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在教学中推崇创造性学习,

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快快乐乐地获取新知,从而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设计特色】

开放整合创新

【学生特征分析】

1、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在10~11岁之间。作为“四结合”的实验班,

学生已经懂得电脑的基本常识及基本操作。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识记、理解、运用能力属同年级段学生中上

水平。

3、学生对花感兴趣,但缺乏有关花儿开放原因的常识。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媒体

使用方式。

知识与技能了解网络不同的花2’提供资源观察朗读。

掌握网络有关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常识3’提供资源扩容知识浏览

观察

过程与方法理解多媒体花钟的形成10’创设情景观察、理解

运用多媒体出现花开放的条件的场面15’创设情景提供资源观察、仿说

运用BBS发表贴子学习句子的多种方式5’扩容实践动手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多媒体夏天画面、儿歌内容5’创设情景观察、朗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

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

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

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媒体出示,配上轻音乐,学生在观看的时

候可以小声议论。)

2、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学生自由谈感想,

感受花的美)

(学生踊跃介绍从多媒体、书中、课外等获悉的材料)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出示)愿意读读这句话吗?

4、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

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

(出示课题齐读)

5、读了课题以后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利用电子课本进行阅读)

那就让我们先在课文找找答案吧。

1、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在电脑上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

文,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有喜欢的句子吗?读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边读,边正音)

3、刚才有些同学提出了问题,通过读课文有哪些同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4、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你

们瞧!(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

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

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三、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

找花。

2、交流:

⑴边回答边出示带图片的花: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

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⑵你认识它们么?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

3、这么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生边回答边

或展示网站中的资料)

⑴读这句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⑵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⑶带着独特的体验朗读本句。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

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

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在比较中体验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训练学生对好词的积累)

4、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就让

我们上网看看,找到后,也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

⑴上网浏览。

⑵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拓展性处理教材,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功能)

5、真能干,一个个都简直成了小诗人了。各位小诗人,刚才我们通过认花、

了解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以及用诗人般的言语描绘网上的花,现在,你们对花的

感受不一样了吧!带上你独特的体验齐读第一段。

6、读了这段课文,小朋友们又会很自然地发出哪些问题?(主要是“为什

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四、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利用网络,自主探究:

这么多的问题,如果一个一个回答,这节课肯定解决不了,怎么办呢?(小

组合作,由同学解答一部分)这样吧,现在大家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展开学习。

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利用网络查寻相

关资料,共同讨论。

电脑出示学习步骤:

⑴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利用网络浏览相关资料。

⑶共同讨论,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介绍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2、组内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视,随机指导。

五、演示汇报,交流反馈

1、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

着密切的关系”。

(发挥小组学习的合作力量,从理解、模仿到迁移、创造)

2、知识拓展“虫煤花”“风煤花”“鸟煤花”“水媒花”等。

六、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之语学习网,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

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

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

1、利用本校校园网的BBS发表贴子“当当小诗人”

2、师生互评。

3、总结本课

《花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怒”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

奇斗艳”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

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品味词语。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师、学生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师出示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

间一定要珍惜。

2、揭谜底:钟(板书)

3、给“钟”字组词。(生回答)“花钟”(课件出示或师板书)

4、读词质疑:读了这个词语,你最想知道什么?你想说点什么?(生回答)

5、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都在课文中藏着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花钟》

这篇课文,一起去揭示其中的奥秘吧!

二、学习生字、词语。

1、师引出生字的学习。

2、出示生字卡片,以全班读、开小火车读两种形式检查学生预习生字的情

况。

3、(课件出示词语)全班齐读。

4、师重点强调

①容易读错的字:嫩、致、燥

②容易写错的字:醒、播、吻

三、初读感知

1、师提出读书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

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这篇

课文的各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3、交流总结:这篇课文的各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根据生的回

答归纳板书)

①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②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③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做法很奇妙。

四、再读探究

过渡:“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句话出现在课文的哪一自然

段?

1、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生齐读第一、二句话(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

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3、词语理解

(1)争奇斗艳:奇、艳是形容词。奇,奇异;艳,色彩鲜艳;争、斗是动

词。形容百花竟放,十分艳丽。

(2)芬芳迷人:形容花的香味非常浓烈。

(3)换词理解:留心(注意、仔细、细心)

4、生再次齐读第一、二句话。过渡: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怎么

不同呢?课文的哪些地方说了?找出来读一读。(生齐读:凌晨四点,牵牛花吹

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含笑一现……)

5、这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花呢?它们分别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在文

中用笔画出花的名称和花开放的时间的词语。

6、一天之内,仅仅只有这几种花开放吗?(不是)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省略号)教师补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资料:如凌晨五点左右,蒲公英

开花;上午十点左右,半支莲开花;下午五点左右,紫茉莉开花……大自然还

有许多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很多的收获。生课后可查

找相关花开放时间的资料。

五、细读品味

(课件出示九种花的图片)这么多花竟相开放,真是美不胜收。你喜欢哪一

种花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师指导生品读重点句子。

1、(课件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一生读句子,

师可相机点拨。)

(1)谁能把小喇叭吹得更响亮?(该生再读或另一生读)

(2)师范读。同学们都读得很不错,老师也想来试一试。听了老师的朗读,

你是否仿佛听到了小喇叭响亮地吹起来了?来,全班的小喇叭一起吹起来。(全

班齐读句子)

2、(课件出示)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1)抓住“绽开了笑脸”来体会蔷薇的美。

(2)喜欢这个句子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1)抓住“欣然怒放”来体会万寿菊开得多、旺。

(2)你知道万寿菊欣然怒放的样子是怎样的吗?(像礼花绽放,愉快的,

迫不及待的)

(3)同学们看见过烟花吗?万寿菊开放的样子就像我们过节时放的烟花一

样,突然向外爆开来,五彩缤纷,非常美丽。当你看到绽放的烟花时,你的心情

是怎样的?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4)看,一朵万寿菊开了,两朵万寿菊开了,三朵万寿菊开了,百朵,千

朵万寿菊开了。多美呀。我们大家一起来再读一读。(齐读)

4、(课件出示)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抓住“含笑一现”来体味“昙花一现”的美。读出不同的感受。

(2)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你来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这个句

子?(因为昙花开花的时间很短,没多久就凋谢了,所以我读的速度就快些,我

想快些把昙花的美留在脑海里)(3)谁还有不同的感受?(生读)你为什么

要这样读呢?(因为因为昙花开花的时间很短,没多久就凋谢了,所以我读的速

度就慢些,我想把昙花的美留下来,不要它凋谢那么快)

六、对比品读

1、(课件出示)

①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

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

花在七点左右开了;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了;昙花在九点左右开了……(全班齐

读)

②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

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

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

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全班齐读)

2、对比发现:读完后,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全部是用“开了”写出来)同

学们说说哪一句写得好?(第二句)那第一句为什么不好?(句子不美,单调、

重复、乏味)第二个句子美在哪里呢?我们大家一起再来读读。(生齐读)

3、师引导生赏析重点句子。

(1)(黑板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①这个句子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牵牛花开花的样子?(动作、颜色、形状)②

多么可爱的小喇叭呀,简简单单几个词就把牵牛花描写得那么生动、形象。我们

再来把这句话读读。(分男、女生朗读,小组读)

(2)(课件出示)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这句话从哪些方面

描写了蔷薇的开放?(颜色、动作)(生齐读)

(3)(课件出示)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他把睡莲开放的样子跟人从梦

中醒来的样子有机联系起来,非常生动形象。

(4)(课件出示)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了

解到昙花开花的特点(晚上开。开花的时间很短,没多久就凋谢了,所以有一个

成语叫做-----昙花一现(板书)

4、课文中像这样美的句子还有很多,你还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美,找出来我

们大家一起来分享。(生自由交流朗读)

5、师小结

(1)刚才我们看了作者笔下的这些花,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

各有各的性情。看来,写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个意

思,这篇课文就给同学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可

以学习课文中的这种写法。要想把文章写得美,积累很重要。同学们可以将这些

好词妙句抄到积累本上,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2)作者把这些花描写得那么美,说明作者对这些花充满了——(喜爱之

情)他非常热爱大自然,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让我们一起带着喜爱、赞赏之

情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师生引读)

(3)拓展练习:我们也来赞美大自然中的花。(课件出示)金秋十月,菊

花在秋风里昂首怒放。------------,------花---------------------------。

------------花------------------------------------。

七、总结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种现

象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探讨。

2、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生交流汇报。

二、细读探究

过度:大自然是一位奇妙的造物主,不同的花能够按时开放,这样的现象是

如何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其中的秘密吧。

讲读第二自然段

1、生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词语或句

子。(生默读,师巡视)

2、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师根据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

3、昙花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有什么关系?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4、课文中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适宜:合适、相宜。吻合:完全符合。

讲读第三自然段

1、前面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什么叫花钟?花钟真的能够报时吗?这些

问题的答案同学们都找到了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答案也许就在

里边。

2、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3、什么叫“花钟”?(指名回答)同学们见过花钟吗?老师这儿收集了几

张花钟的图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花钟图片)

4、“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之内陆续开放。”“陆续”什么意思?(表示前

后连续不断)你能用“陆续”说一句话吗?

5、比一比:①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开放就知道是几点钟。

②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生齐读)这两句话

有什么不同?(生回答)是的,“刚刚”和“大致”这两个词是不能去掉的,

去掉后意思就不准确了。

6、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总结作业

1、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不同

的植物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密切相关。正是因为善于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认真思考,植物学家才突发奇想地修建了“花钟”,这真

的是很有趣。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认真思考,做生活

的有心人,你也会有许多发现。

2、作业:观察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一样事物,把它写到日记里。

《花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怒、暮、致”等8个生字,能正确理解“欣然怒放、

大致、暮色、绽开”等6个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

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

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进行多样的语言表达能

力。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

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媒体出示,配上轻音乐,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可以随意表达

自己的感受,可发出感叹,可以小声议论。)

2、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学生自由谈感想,感

受花的美)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出示)师读,谁愿意读读这句话吗?抽一好生评读得可真美,大家一起读。

4、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

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

(出示课题齐读)

二、亲密接触、感文解题

1、师:到底什么是花钟呢?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再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学生的字词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凌晨、绽开、欣然怒放、暮色、花圃、大致”

(1)、一起读一读---去掉拼音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这些词你有没有不懂的?提一个理解一个(同学帮助理解词、做动作

理解、换词理解等)

3.欣赏花钟图,激发爱花钟之情。

“你们瞧!这些就是花钟(出示花钟图)再介绍日内瓦花钟,这幅就是世界

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

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

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4.这些花钟上的花草只是作为装饰作用的。那么我们课文中的花钟又是怎么

样的呢?用笔在文中标出来。用文中的话说说什么是花钟。

5.学习课文第三段。一起读一读吧。

三、入境入情、读悟相宜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

找花。你可以做上标志。

2、交流:

A、边回答边出示带图片的花,我们来看一看: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

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B、大家一起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

3、这么多花开放的时间各不相同,请看句子(出示差点的句子读读)这么

写好吗?(不好)请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出示另一句)齐读,哪句好?好在哪

里?

4、指导读这句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A、你最喜欢读哪一种花的开放就读哪一种。在读的过程中相机理解“苏醒、

醒来、舒展、含笑一现”词语并指导朗读。

b、“牵牛花含笑一现,昙花吹起了紫色小喇叭……”这么说行吗?为什么?

(体会用词的准确。)

5、小结学法。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这是一个本领,要把它学到

手,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摘抄。老师建议你课外把这个句子抄在你的采蜜本上,

能做到吗?

〈在比较中体验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训练学生对好词的积累〉

6、小练笔。

春天,万物苏醒,我也可以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

师: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两样事物写在课堂作业本的40页。

小草-----------燕子----------

桃花----------溪水----------

柳枝-----------青蛙----------

〈拓展性处理教材,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

7、这花开的美丽漂亮,小朋友说得可爱生动。我相信你们现在对花的感受

肯定不一样了!来吧,带上你独特的体验(高兴的或者惊奇的或者有趣的或者更

多的感受齐读第一段。

四、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呢?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来研究。

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别忘了把你的发现告

诉我哟!

《花钟》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3、情感目标:激发观察的兴趣,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

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质疑,激趣导入

板书“钟”,说说钟是干什么用的呢?

再板书“花”,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花钟”呢?

读到“花钟”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想问的呢?(学生质疑)

(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板书于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找一句话说说什么叫花钟。

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

再补充课外知识: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

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

匠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2、那“花钟”里都种了哪些花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入花的世界,去领

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

学生读第一段;

师:欣赏完这些花,你们有什么感受想说说吗?

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能给我这个机会吗:鲜花朵朵,争奇

斗艳,芬芳迷人。愿意读读这句话吗?(用欣赏的语气读)

3、自由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摇头晃脑地读,也可以

小组、同桌一起读,同学互读,爱怎么读就怎么读。

三、入境入情、品悟文本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都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呢?同桌合作,

你读我找。

2、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结合课文图片,说出花的名字。

3、体会花的奥妙与神奇:这么多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找出相关的句子

来说一说

(1)读读这些句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

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2)小黑板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

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

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老师读,自己读读,你觉得怎样?)

(3)带着独特的体验朗有个性的朗读。(你觉得哪句写得最好,最喜欢哪

句,就读哪句,带上自己的感受和动作)

(4)下面,老师和同学们来玩一个游戏,咱们一起去探寻这座花钟里的奥

秘。

老师说什么时间,你们说什么花开;说什么花开,能对出时间来吗?

师生配合读(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就像你们一

样可爱,看来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这篇课文

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5)、引导摆“花钟”,黑板上的这座花钟,我想请两名同学来帮我修建,

谁来?

自豪地夸夸咱们修建的这座花钟——读“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

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五、总结延伸:

用花的开放,就可以表示时间,这才是真正的——《花钟》。

学习了《花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很多关于花的知识,其实,大自然中

还有很多的奥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花钟》教学设计6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

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花钟》这篇课

文所引发的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可是“为什么不同

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因为由此入手,带领学生就这专题进行研究型学习。

在教学中推崇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快快乐乐地获取新知,从而品尝

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观察花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开放。

(2)学习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自然界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孩子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

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具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教师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③学生整理自己知道的花草名称,观察自己所喜爱的植物开花的时间。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指导书写“醒”;理解“欣然怒放、暮色、舒展”等词

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语言的准确

与生动,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指导书写“醒”;能正确、流利、有表现力地朗读第一

自然段,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联系字形演变等方式理解“欣然怒放、暮

色、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2.积累陌生和喜欢的词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从课题引出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随读疏通生字词。同时提

示学生思考:什么是花钟,植物学家修建花钟是利用了花的什么现象?

2.组织旨在学认生字和新词的语文游戏活动。

3.出示语句,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暮色”等词语;引导积累陌生或

喜欢的词语。

4.指导书写“醒”。

1.边读文边勾画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词。

2.读字识词,对不理解的提出疑问。

3.修改不规范的字,书写陌生和喜欢的`词语。

4.练习书写“醒”。

二、细读课文,明了大意

1.引导学生边大声、正确地朗读课文,边继续思考:怎样选用文中的句子

来解释什么是“花钟”。

2.引导学生思考:修建花钟是利用了花的什么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什么?

3.出示语句,指导朗读。

1.练习朗读,并选用书中的句子解释什么是花钟。

2.学生寻找相应的句子。

3.练习朗读好较难读的句子。

三、品味语言,感情朗读

1.引导学生大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快速回答:在花钟上可能会有哪

些花在陆续开放?

2.分早晨、中午、下午、傍晚和夜晚五组出示写花在陆续开放的语句,指

导有表现力地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运用“欣然怒放、舒展”等词语把花“当作人

来写”的妙处。

3.组织齐读第一自然段,如可能,相机指导学生背诵。

1.朗读课文;快速浏览,回答问题。

2.品读语句,交流理解,有表现力地朗读。

3.全班齐读,如可能进而齐声背诵。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学习运用把花“当作人来写”的方法,学写午时花、夜来香开放情景。

2.布置作业:课后了解其他时间开放的花朵,仿照书中的句子加以描写。

当场练习运用把花“当作人来写”方法,写一写午时花、夜来香开放情景。

板书设计:

花钟

现象原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表现力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继续体会课文词句的准确、生动。

2.交流查找的资料和课外练笔成果,丰富课外知识,提高遣词造句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有表现力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继续体会课文词句的准确、生动。

2.交流课外练笔成果,提高遣词造句能力。

难点:评改小练笔。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诵读课文,复习回顾

1.指名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大意。

2.出示形近字,练习组词语。

1.朗读课文,交流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2.辨字组词,复习巩固生字词。

二、检查作业,评改练笔

1.交流第从课文中积累的语句;引导学生完成补充句子练习。

2.检查作业,指导评改。

1.背诵积累的语句,完成练习。

2.介绍查找的资料;朗读对其他时间开放花朵的描写。

3.小组评议,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4.个人修改。

三、补充花钟,赏图读文

1.出示花钟图,引导学生补充新的花朵。

2.和学生一起赏图读文。(配乐)

1.补充花钟图,补充原文第一自然段。

2.赏新图,读新文。

五、布置作业,结束全课布置作业:

1.回家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花钟”(在钟面上写上花朵的名字)。

2.继续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3.誊写小练笔。依据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板书设计:

13花钟

湿度

温度花钟光照

昆虫活动

练习设计:

一、听写词语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

传授、敬重、品行、洛阳、驾车、土丘、差劲、风餐露宿、毫无保留、日夜兼程、

学无止境

二、形近字

差()境()授()纳()袍()

着()镜()受()内()抱()

三、多音字

论差

四、近义词

迎候——闻名——拜见——纳闷——迎候——等候——止境——佩服——

特地——

五、理解下列词语意思或者用它说一句话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六、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七、请你写出孔子的四句关于学习的名言

《花钟》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

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能感受课中文字的准确与美感;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

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

法。

教学重点: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

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准备:与课文有关图片的演示文稿。

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花吗?(喜欢)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花

的美丽。(课件出示花图片)

2、鲜花朵朵,争奇斗艳,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

花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现在就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花钟》这篇课文。

3、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学习的生词掌握的怎

么样?

二、学习课文

过渡:字词掌握的很好,那我们现在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花钟》这篇课文的录音,大家想不

想听?(想)不过,在大家听完以后要告诉老师,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生:我知道了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我知道了有位植物学家修建了一个“花钟”。

2、同学们听的真认真,那么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中一共讲了几种花?(9钟)

分别是什么花呢?(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

夜来香、昙花)

3、牵牛花是什么时侯开放?蔷薇牵牛花是什么时侯开放?睡莲是什么时侯

开放?午时花是什么时侯开放?万寿菊是什么时侯开放?烟草花是什么时侯开

放?月光花是什么时侯开放?夜来香是什么时侯开放?昙花是什么时侯开放呢?

4、作者亲切的把它们的开放叫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5、我们能不能把它们的动作做出来呢?(同学们试着做动作。)

6、你们觉得这些花美不美?(美)作者的这种写作手法也很美,在我们以

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这样写。

7、这么美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好)读完后你有什么发现?

(生自由回答)

8、“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

(还有许多的花会在整点开放)看课件。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看到这么多美丽的花,而且知道它们开花的时间不同,你们会提出什

么问题?

生: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1、现在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二段,说说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生: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2、能不能找出书中的例子?

(生: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

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

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

美丽的笑脸。)

3、植物开花的时间还和什么有关?

(生: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

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三)学习第三段

过渡:经过我们对课文的学习,我想聪明的你已经探寻到花钟的秘密了,课

文中提到一个植物学家修建了一个花的“时钟”,那么这就是什么呢?(花钟)

1、老师这里也收藏了一些花钟的图片,大家想不想看?(想)(课件展示花

钟图片)

2、这些花钟美不美?(美)

3、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

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4、指着板书回忆花开的时间。

5、那我们一起把课文的最后一段读一下。(生齐读)

6、花钟上还有些时刻上是空白,该用什么花表示呢?这就需要你们像植物

学家一样到大自然中去细心的观察,争取能把这个花钟补满!

三、选择自己喜爱的部分起立读或背。

四、读完全文,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并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五、填一填(课件出示)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爱的部分背下来。

2、观察周围的事物,写一写观察日记。

《花钟》教学设计8

设计意图:

《花钟》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在教学这一课时,我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有效的突破重难

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鲜花的喜爱之情,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在

感悟理解环节中,课件出示的重点句子,并通过品词、品句、表演、朗读,引导

学生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还增设了课堂小练笔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品词、

句,和积累好句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应用,并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运用

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其中的原因。

2、体会拟人句的妙用,并仿写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花开的句子,体会不同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品词、品句、表演、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

花开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花钟”

板书并齐读课题:13花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给大家说说什么是“花钟”吗?

3、这不正是课文里的第三段吗?一起来读读。

4、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由花组成的钟(出示课件)

多有趣呀,又多么美呀!那么美丽的花钟里有哪些花,它们又在什么时间开

放呢?

二、学习第一段,品味花美。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圆圈圈出花的名称,用波浪线划出花开放的

时间。

2、同桌合作以一对一答的方式完成:什么时间开什么花的说话练习。

3、同桌汇报(结合课件)

4、对比体会句子。

牵牛花开了。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1)你认为那句好,为什么?

(2)教师引导:抓住“吹”的动作。引导想象。

(3)指导朗读。

5、还要哪些花也是运用了拟人手法呢?请同学们找找,完成书本54页的练

习。

6、指名汇报(相机出示课件),重点引导:

睡莲、烟草花的动作、蔷薇开得灿烂、万寿菊的“欣然怒”放、昙花的羞

涩、月光花的“舒展”。

7、把花的美通过朗读读出来。

8、小结写法,仿写句子。

9、汇报。

三、学习第三段,探究原因

1、今天我们欣赏了很多花开得样子,也明白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是一

种现象,这里头是有原因的,为什么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

板书:

花钟

现象原因

2、边读第二段,边画出能说明原因的句子。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朗读。

四、读文并总结

1、再读最后一段。

2、结合板书小结。指名学生谈学完这课的收获,老师可引导学生从植物学

家的做法,花开得不同表达、作者的留心观察几个方面来谈。

五、作业布置(选一题)

1、收集其他植物花开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时间的关系。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

1、交流课前收集的心得,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在课前观察了哪些花,以及它

们开放的时间。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

花)

2、教师播放课件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花的图片与它们的开放时(与课文有关的图片),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它们的美姿吧。

◆看过后,师:让我们走近课文,感受它的美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根据课题质疑。

2、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并圈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做符号。

2、同学互读,纠正读音。

3、指名认读生字词。

3、再读课文,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4、指名汇报,并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5、解疑课题。

三、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含拼音)认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然后观察

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教师在田字格上书写,学生学写。(教师写的时候,要使学生看到字的笔

画顺序)

◆让学生上来摘“苹果”,学生把摘到的“苹果”上的生字读出来,并在黑

板写出(师生一起评议)。

◆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花钟》教学设计9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

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

理解词语。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

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

间有关。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

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板书:花)

2、问:你知道些什么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学生可

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

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

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

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3、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4、交流自己的收获。

5、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

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找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5、

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13花钟

湿度

温度花钟光照

昆虫活动

教学反思:该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

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

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

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

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

建“花钟”,其做法很巧妙。课文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

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花钟》教学设计10

一、教学内容:13、花钟。

二、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

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

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

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

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

做法很奇妙。

(二)分析教材编写意图

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

察和思考的习惯。

(三)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

活动时间有关。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

一种说法。

难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

习惯。是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三、教学目标预设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四、教学重、难点的定位

重点: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

活动时间有关。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

一种说法。

难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

习惯。是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六、课堂练习的内容

1、看拼音写字、写词。

2、我会填。

3、你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观察过什么?有什么发现?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

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出示挂图)

2、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学生自由谈感想,感

受花的美)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出示)愿意读读这句话吗?4、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

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

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13、花钟齐读)

5、读了课题以后你首先会想到什么?那就让我们先在课文找找答案吧。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

1、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

的部分多读几遍。

2、出示文中带生字词语认读。并让学生找出带有该词的句子读一读。

3、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边读,边正音)

4、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归类其书写特点。

左窄右宽:艳湿娇强播修

左右相等:醒致

5、引导书写:播(注意右上部分)

三、识字写字

1、齐读本课的词语。

2、指导生字中比较易写错的字,和难写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看拼音写词语。

shìyílùxùzhēngqídòuyàn

()()()

fēnfāngmírén

()

2、出示本课生词,分类读一读,用其中的几个词说一句话。

二、整体感知:

动漫读文,学生思考:你了解到了什么?

三、品读感悟交流体验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给我们介绍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是什么现象呢?(不同的

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整个这一自然段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因此这句话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指导学生用“———”勾出来,围绕它作者介绍了哪几种花?

2、老师复述: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开了……开了。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些美丽的花,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老师说些什么?

我们把刚才说的连起来就是:

(出示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

请同学们仔细看,你发现老师把这些花开的情景形容的好不好?(学生总结

老师形容的不好,原因是“开了”一词用得太多,过于单调、干巴,一点也不美。)

3、读读说说:同样是写什么花在什么时候开放,书上是怎么写的?请再读

一读第一段中的相关句子,并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反复读,和同桌说说你想像

花开时的情景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学生自读,互读,感悟。理解课文是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文章生动

形象。

5、(出示第一段重点句子)朗读展示,展开想像,交流体会。

6、我会填,再体会体会。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草睡莲

万寿菊烟草花

月光花昙花

我知道了用不同的句子写的情景,会使句子更

更。

7、想想作者是怎么知道这些花几点开放的?为什么其他人没有发现?对你

有什么启示?(作者是经过仔细认真而且长期的观察才知道这些花的开放时间

的。)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以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为主)

1、不同的鲜花为什么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这个问题课文中回答了没有?

(课文中立即回答了这个问题。这种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句式叫做设问句。)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3、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

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

4、哪位同学能举例说明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很大关系呢?

(以昙花为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明白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吻合”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能举例说明有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昆虫的

活动相吻合?(牵牛花)

5、集体交流,老师相机点拨并板书: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思考:花钟有什么作用?结合回答,出示“大致”一句,想一想:

花钟能提醒我7:38分收看《焦点访谈》吗?为什么?

2、出示句子:“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是几点了”这句话对吗?

文中用语言怎么叙述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齐读“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刚刚”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大致”还可以换

成什么词?

3、是啊,作者用词非常准确,这个词语反映了客观事物真实的状况,反映

了科学家遵循客观事实的态度,文中还有几个这样的词语,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

找一找。

板书词语:大概左右往往有……的危险

4、体会朗读第三段。

四、再读全文,总结拓展

1、感情朗读全文,找出你喜欢的好词佳句

2、你知道世界上第一个设计花钟的人是谁吗?(瑞典人林奈)

他为什么能设计出如此有趣的花钟?

3、激发情感:林奈之所以能设计出这么有趣的花钟,是他留心观察,不断

探索的结果。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发现探索美丽的大自然。如

果我们也有一双像林奈一样善于发现的眼睛,相信你一定会发现许多奥秘。从今

天起,就让我们多写一些观察日记吧!

4、你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观察过什么?有什么发现?

《花钟》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

同”等知识。

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

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一种说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师: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同学们,喜欢吗?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花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花钟》。

生:花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来说说花钟是什么。(生自由说,估计表述不太准

确)

其实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作者用准确的语言解释了什么是花钟。请大家打开

书自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到答案。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再次交流:什么是花钟。

2、(课件出示花钟图片)老师这儿有几张花钟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那

么怎么来看花钟呢?花钟真的能报时吗?请快速浏览第3自然段,从中找出答案。

(出示句子生齐读)

4、生齐读第3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品味花美(铺垫背诵、积累)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这些花又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

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来。

2、交流:

1)课文中写了哪些花?指名说。课文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多的花,课件出示

带图片的花: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

昙花。

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瞧:这么多花陆续开放,所以课文的第一句说:(齐

读)“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2)那这些花分别在什么时间开放?指名说。师连起来说什么时候什么花开

了。问:听老师刚才说些什么了?真会倾听。我们把刚才说的话连起来就是,(课

件):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

五点左右,蔷薇开了;

七点,睡莲开了;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

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

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单调、干巴、乏味无趣)

3、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请挑其中一句,

反复朗读,可以一边想像这花的样子,一边做做动作读。

4、想象展示读:谁来读一读花儿的开放?大屏幕出现花的图片及相关句子。

(指导朗读,重点理解“欣然怒放”、“舒展”)师:看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

也忍不住想参加,我们来接读吧!(师生接读)这些花太美了,用课文中的词语

来说这真是——“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同样写花开了,运用的语

言不同,给人的感受也就不一样了。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探究花开原因: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原因的句子。

2、交流:小结板书

3、以昙花为例,理解花开与环境的关系。

师:课文以昙花为例,讲了花开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谁能找出相关句子来?

抽生说(出示句子:比如,昙花的花瓣??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

适宜。)指导读出昙花的娇嫩。(回扣理解“含笑一现”)。

四、启发小结:

瞧,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啊!大家还记

得《植物妈妈有办法》吗?其实植物开花的时间和种子的传播一样还与风、昆虫、

小鸟、水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

观察、善于发现,说不定你也能像课文中提到的植物学家一样创造出像花钟这样

奇妙的发明。最后让我们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花钟的美妙。

《花钟》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认识“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

正确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1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

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幻灯片

2、教师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大家都知道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可是你们知道吗自然界中的花也能

像钟表一样告诉我们时间。有位植物学家还把不同时间开的鲜花栽在一起,组成

了一个“花钟”,你们想了解一下吗?(板书课题,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3、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答案也许都在课文里藏着呢,我们一起寻找去吧(播

放课文欣赏)

是不是很有趣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初读感知

1学生读课文

A(幻灯出示)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A检查生字、词语(幻灯片出示)

B指名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给大家听,读完评价。

大家读的真棒,我们一起来具体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读读品品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相互交流读懂了什么(先分组交流,再指名说)

(板书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3、这段用了不同的说法来表达了鲜花的开放,我们一起来填一填(幻灯出

示)

4、读一读

5、说一说,你觉得哪些表达鲜花开放的词语用的特别好。你能换种说法吗?

6、朵朵的鲜花,争奇斗艳,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朗读第一

自然段,品味花的魅力。(放多媒体课件)

课堂作业

学生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嫩、醒”的书写。

《花钟》教学设计13

【教材简析】

《花钟》是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中的首篇,这是一篇很美的

文章,本课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

不同的时间开放,并例举了牵牛花等九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

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

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学生分析】本班学生基础较好,进入三年级,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比较

丰富的语言积累,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但由于处在农村,对收集资料的条件有

限,学生课后查找资料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和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语言实践中,学习作者用多种

方式来表达句意。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

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能运用多种句式进行表达。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情境为手段,利用直观的画面,引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了解花的特点。让

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画出喜欢的句子。引导学生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

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感受。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不同的花

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注重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

训练语感。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注重在语文的实践中学习和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与课文有关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识花名激趣导入

1、同学们,往前看,你们看见什么了?

2、是啊,多美的花钟啊!你们还认识这些花吗?请用不同的方式和这些花

打声招呼好吗?(课件出示九种花)

3、这么多花真可谓是——用书中的话进行概括(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

迷人)。

4、过渡语:同学们闻到花朵的香味了吗?你们喜欢这些花吗?让我们带着

花朵娇艳,花的芬芳,再次走进这美丽神奇的花钟吧。(板书课题)

二、研读发现,品花时,赏花开

1、同学们,花钟上花儿朵朵,课文中花仙子们更是争齐斗艳,热闹非凡。

同学们想不想赶快去看一看呢?

2、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文,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

出你喜欢的句子,认真体会体会,看看你有哪些发现呢?

3、学生自学汇报。

(1)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那你能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2)汇报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喇叭花:对比句子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喇叭想干什么呢?

谁想吹吹小喇叭,多种形式练习朗读。

同学们还见过其他颜色的牵牛花吗?练习说句子。

牵牛花真是一个能干的小号手啊!

蔷薇花:谁能绽开笑脸给大家看看?

同学们在什么时候才能绽开美丽的笑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引导练读

睡莲:和同学们一起起床的花还有蒲公英花。

万寿菊:男生练读,气势盛大的。

烟草花:会醒来,会看夜景,真有意思。

月光花:做动作,她在跳什么舞呢?

……

(3)花钟上仅仅有这几种花吗?从哪可以看出来?(省略号)

(4)通过课后查找资料,谁还知道什么花在几点钟开放?

4、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5、课件出示填一填,同学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6、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呢?

7、填表格

序号开花时间开花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自学探究,寻原因

1、过渡语:同学们能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来自学第二自然段吗?比一

比看谁收获最多。如果有问题,可以小组讨论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为什么会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呢?

4、大自然真奇妙,其实不同植物开花不同的原因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

课后可以和老师一起去探究。

5、自学第二自然段。找出花开时间与什么有关。

四、读中感悟,赞花钟

1、过渡语:同学们已经探寻了花的奥妙,想不想看看植物学家修建的花钟?

2、欣赏世界各国的花钟

花钟上的这些花会在24小时内陆续开放,多么有趣啊!

3、学到这,你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来夸夸科学家这种伟

大的创举吧!

4、(课件出示)——齐读最后一句话。

5、这可真有趣!(板书:有趣)用花的开放,就可以表示时间,这才是真正

的“花钟”。

五、拓展延伸,练手笔

1、花的海洋,花的世界,真是奇妙无穷,刚才大家通过读、想、说、记,

你们一定学会了很多知识吧!谁想说一说。

2、同学们真会学习,都让老师羡慕了。那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能把花开写得

那么细腻,用词那么形象准确吗?

3、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种老师喜欢的花。(课件出示)教师读下水文。

同学们能不能向老师这样,也写一写你喜欢的花呢?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相信你

一定会写得更精彩的!

4、练笔,交流

5、课外延伸:继续观察自己喜欢的花或事物,写一写观察日记。

6、(出示课件)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13花钟

不同时间开放

温度、湿度、光照

花钟原因有趣

动物活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为

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发现,读中体会,在读中培养语感,感悟课文内容,

让学生感受到花朵的美丽,花钟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我采用了“扶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自主、

探究,发现”的学习方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

自己去发现,从而一步步去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深入浅出,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

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同时,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积累迁移,结

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课外延伸和知识拓展,教师写下水文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练

笔,突出了语文课堂读、说、写想结合的学科特点,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初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发现还有不足之处。

1、教师在引导语言上,可能是重点词语不突出,过高的估计学生的学习能

力和水平,造成学生把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成了句子,应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思考时

间,让学生画一画,然后再读一读。

2、在板书设计环节,虽然能够突出教学重点,但设计却不够完美,和原设

计有一定的出入。

【课例点评】

选入这篇课文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

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执教者,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

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感知花的美丽与可爱,让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从而引入

课文内容。

执教者紧扣训练的重点,让学生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对各类花的喜爱之情,

教师再用亲和力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喜欢的句子,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大自然的奥妙。在学生交流体会的基础上,教师相机的点拨,

引发学生讨论、朗读,重点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读出自己的感受,尊重

学生自己的表达方式。创设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执教者采用了“教”与“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习完第一自然段后,教

师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自学下面的内容,使课堂教学具

有层次性,这也比较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教师注重发现学生好奇心,拓展学生

的科学知识,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这体现了语文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执教者注重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表达方式,鼓励

学生有个性的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会。

读写结合,是本课例的亮点。学语文,用语文,在实践中训练语言,提升语

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理念,所以,执教者设计了小练笔。通过练笔不仅迁

移了作者的表达方法,还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了美好的情感。体现了语

文的特点。

《花钟》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

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运用多样

的句式表达。

情感与价值目标:激发观察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认真

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感悟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教学安排: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这里,我主要是写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一、悄然入情赏花钟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大家看:这就是世界上最

早发明的瑞士日内瓦大花钟,瑞士素有“花园之国”和“钟表之乡”的美誉。能

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同钟表的制造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了“花钟”。花钟

上有哪些花儿?这些花分别是什么时候开放呢怎么能组成一座钟呢?你们想知

道吗?让我们一起去读书,发现其中的秘密吧。

二、品读美文识花钟

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分这样几个步骤指导学习的。

1.指名读文,找中心句。指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然后

用课件出示中心句。告诉学生找中心句是归纳段意的方法之一。

2.轻声读,找花名。再让学生轻声读描写花开的句子,找一找课文中写了

哪几种花。多媒体展示:把收集到的9种鲜花的图片一一展示给学生欣赏,配上

音乐和简单的介绍,为学生的品句作铺垫。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本,教师及时点拨。

4.读写结合,学表达。

以课后练习题为蓝本,让学生在填空中感悟用词的准确和不同的表达技巧。

(1)用课件出示“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蔷薇花开了,七点睡莲开了,十

二点午时花开了……”让学生和课文中的句子对比,然后进行体会交流。

(2)同学们,你们平时观察到哪些花在什么时间开放呀?借机让学生结合

平时观察,生活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填补课文中省略号的空白。

(3)图文结合,师读花名,学生读花开的部分,引读美文,让教师、学生、

文本甚至与编者融为一体。

三、合作交流探花钟

学习课文第二段。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卡片:

1.读一读: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议一议: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3.填一填,一天中造成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1)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

(2)还有的花,需要()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因此与()有关。

4.说一说:昙花为什么会在九点含笑一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按照三个层次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的流程,共同学习。

四、拓展延伸编花钟

引导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师再次播放大花钟让学生欣赏:瑞士的日内瓦花钟把美丽的鲜花与钟表

奇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各国的能工巧匠们纷纷效仿,制做出了形

形色色的花钟,这里有俄罗斯花钟、日本花钟、北京花钟。这些花钟装点了城市,

美化了生活。

2.师抓住“大致”一词,让学生读句子,体会到与前面写花开的时间范围

词一样,也是语言的一种准确的表达。

3.提议大家一起来做一个花钟吧!同学们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快乐的一起编

了一个新的花钟。

4.读练结合,建议学生们观察周围的花草并写成日记,为本单元习作埋下

伏笔。

《花钟》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并尝试使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初读了《花钟》一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2、小结:因为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有一位植物学家就利用它做了一个大自

然的花钟,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这个大自然的花钟是什么样子又是怎么做出来的

吗?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多媒体课件出示花钟图片,生欣赏。

2、学生一边欣赏老师适时解释: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

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花钟是瑞士的日内瓦大花

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

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

3、学生谈欣赏后的感受。

4、读文章第三段说说植物学家的做法妙在何处?

5、生汇报。

6、指导朗读,注意带着赞赏的语气读。

7、小结,导入第一自然段。

三、入境入情、自悟自得(学习第一自然段)

1、老师范读课文,生找出中心句。

2、学生汇报,师引导朗读中心句。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4、交流:

A、生说花名: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

夜来香、昙花

B、你认识它们么?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课件出示图片)

C、联系课文及图片理解“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5、这么多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A、读这句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B、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C、带着独特的体验朗读本句: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

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

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在比较中体验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并理解“欣然怒放,含笑一现”的意思,

训练学生对好词的积累〉

D、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找到

后,也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6、真能干,一个个都简直成了小诗人了。各位小诗人,刚才我们通过认花、

了解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以及用诗人般的言语描绘自已知道的花,现在,你们对

花的感受不一样了吧!带上你独特的体验师生对读第一段。

7、读了这段课文,小朋友们又会很自然地发出哪些问题?

(预设: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四、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出示问题,学生自读找答案。

2、同桌讨论,相互交流。

3、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

密切的关系。

4、知识拓展虫煤花风煤花鸟煤花水媒花等。

五、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之语王国,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

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

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那我们就应学会观察自然。(出示课件)

六、总结内容

七、作业:

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写好观察日记。

八、板书设计

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

花钟温度湿度光照有趣

原因昆虫活动观察

九、教学反思

(一)、把“品味和发展语言”作为切入点。

要让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兴趣及文章特点,把“品味和发展语言”作为切入

点。学习的重点放到第一自然段,设计了四大环节:

(1)、自读圈点,初步感悟;

(2)、比较句子,品味语言;

(3)、自悟自得,积累语言;

(4)、仿写延伸,发展语言。这些教学环节,既有前后关联,又有层次推进,

层层内化地将学生引领进入“花钟”的奇妙世界之中,学习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

对花开进行丰富精妙的表达的,体会汉语言文字的丰富,从而扎实学生语文功底,

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如,进行句子对比,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

发现了改过的句子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

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

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

的丰富和精妙。其间,学生对“吹起小喇叭”、“欣然怒放”的理解与感悟是那

么独到又富有想象!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多媒体课件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恰如其分的情境布置、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构成了轻松,愉悦的语文

课堂,而这一切都应从课堂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要让“现代化教

学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本节课上几处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各种鲜花的图

片与文中的美言相结合,实现了图文并茂;接着将学生在第一课时后查找到的各

种花儿的图片用于本节课的“语言再现”;出示花钟图进行欣赏。这样的教学设

计,使课堂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生趣盎然,而且与教材情境浑然一体,水乳的

交融。

另外,本课教学中学生不仅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运用资料,更重要的是

通过课堂反馈、评价、留作业等手段,意在增强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

信息帮助学习的能力,并使学生养成收集、查找资料的习惯。

(三)、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

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读一读讲一讲”、“说一说背一背”、“交流归

纳”、“介绍资料并仿写”,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喜欢哪句就说哪句”;

可以在想象的召唤下,转换角色变成小喇叭;可以身临其境徜徉在百花园中观看

花儿绽放的美姿;还可以通过朗读的表现力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老师在课堂中

是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研究探讨中,体验了学的过程,

实现了教材的开放,课堂的开放,获得了自由的学习空间。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第一段是重点,没有把握好时间,在训练

学生说话时,未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在第二段教学时显得有些仓促,因此,

结尾草草收兵。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会更好的把握课堂,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推荐三:《《找春天》教学设计》】

《找春天》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回想起小学的识字教学,我们不免要埋怨,我们就象抄写工具,不停地在抄

写和听写的交替中记生词。于是,从小,我们就讨厌记生词,甚至成了我们不喜

欢学习的根源。当然,随着我们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小学识字的启蒙教育

也越加重视,于是,小学识字教学的研究和识字教学都有所进步。可是,众多的

实践中不乏千篇一律的现象。如,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对象,把掌握生字作为

最终的目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仅仅是开火车),而且众多的生字,教师都

忽略了学生的先前经验,把学生当作相同的个体来教,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降

低了学生的识字效率。作为一个学习的整体,很多教师也没有发挥集体的作用,

在识字教学的课堂上很少体现合作教学的思想。老师一直在课堂上起着灌输者的

作用,一直在唱主角,而没有注意到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识字经验,而且有丰富的联想能力,也

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小学生的好胜心理促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在教师

的启发性的问题的引导下能够积极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

【课程介绍】

《找春天》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教材中画面景物丰富、色彩

明丽,充满生机蓬勃的春天气息。这样的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但能很好的激

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趁机渗透审美教育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不过,

很多教学设计都侧重于把它作为口语交流课,而本设计侧重于识字教学。因为在

整课的学习过程中生字是基础,应该在很好的掌握生字并且让学生在主动建构知

识的过程中,自己去体会课文的意义。

【教学理论分析】

教师的认知与学生的认知毕竟存在差异。教师的认知由于具有先验性,因而

是由整体认知分解到局部,然后再回到整体。而学生的认知只能由局部到整体,

再经过局部的巩固而上升到一个新的整体。教师的认知往往都具备了全局性、深

刻性和细密性,而学生的认知心理都还处在发育当中。对于这样的问题,认知理

论中的格氏塔学派是这样解决的:知觉对象是在比较模糊的背景上表现为具有明

晰轮廓和结构的形象,知觉的动力原理和学习的动力原理是一致的,知觉结构中

的动力关系由不平衡达到平衡,由紧张达到紧张的结束,这就意味着对问题情景

有了新的看法,从而将问题解决了。这个原理用于教学,其要点就在于,教材往

往比学生认知水平为难,教师要善于安排教材或提问,把关键性的东西放在较为

突出的地位,但并不完全显露,以便让学生经过努力自己掌握问题;而问题的难

度还可加深”。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对他所认知的事物始终有一种模糊感。这就

需要教师从中开展导引的工作,以便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持继承发生认识论观点的奥苏伯尔认为:假如必须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部

原理,影响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楚学习者知道

了什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总之,原有用观念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如果我

们在教学中把握和处理好了已知与未知,恰当地解决好学生的认知链问题,或许

我们既能轻松地进行教学,又能事半功倍地培养整体感知课文心理论是,强调以

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

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

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彻底摒弃以教

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采用

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

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

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

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

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

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

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

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

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

是让学习者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

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响应研究性学习的口号,课堂上我们提倡独立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提倡

小组合作学习,从小培养合作意识,让语文成为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课。而且我

们也不应该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平时,注意培养起学生学习

语文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语文的学习,建立学习小组,进行小组成

员之间的交流。教师应该处理好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结果和过程的关系;

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探究性学习生字的兴趣:

首先低段小学生刚刚从幼儿园上来,对于小学上课的行为和习惯还是有幼儿

园时的感觉,因此要让他们慢慢适应过来,产用有趣生动的方式激发兴趣。同时

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而运用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引进使识字教学更

富有乐趣。利用图画、巧用故事等等都可以激发探究兴趣。

2、运用合作分享,提高探究性学习识字的质量:

合作分享有利于集中大家的智慧,把较好的学习方法、效果展现。通过师生、

生生交流,加深理解,练习反馈,拓宽思路,体验情感,照顾差异,激发创新,

因此,运用合作分享是能够提高探究性学习识字的质量。

3、引导收集信息,发展探究性学习识字的途径:

时代的发展,高科技的技术应运而生,学会信息的收集是学会学习的具体体

现。广播、电视、和网络都是合适的信息来源,多观察,多思考,扩展识字的范

围。

【设计理念】

针对这些现状,设计的教案主要贯彻的教学观是:创设情境和宽松的课堂氛

围,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不断的建构中掌握知识。

促进合作学习,让学生的个性化和原有的经验在学习中很好的体现,培养学生联

系实际和想象的能力,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识字课”变成“人人乐学”的课。并

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课余时间合作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21:53: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67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小放驴
下一篇:巴金名言
标签:山行教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