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1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更多地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
过程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
主体地位。而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技能发展,不仅需要教
师自身提高专业水平,尤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实验与科学研究,要求我们
要具有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新《体
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口号,其实也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新理
念:
1.1坚持“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是所有学校课程中唯一与生命延续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理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培
养合格、健全的国民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学校教育课程中都不可
能缺少体育课程,这是因为体育课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程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
人才方面所起到作用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例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程标准认为:“体
育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以达到中国传统五育并重
的教育宗旨。”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
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
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
的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锻炼,都将增进学生健
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
实处。
1.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
要因素。而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又特别重要,因此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并使
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内部需要,他们才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体育课程应
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
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
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意味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
验,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并不排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但并不是要过分强调教师自己的指导作用,
也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留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1.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课程是为所有学生所设置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有
运动天赋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同等的尊
重和关注,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和进步。许多国家或地区,特
别强调这一问题,例如美国加里福利州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种种差异,为
所有学生规划学习进程,并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要
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我们必须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
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教育强调的是在学好体育基本技能与
发展身体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
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2教案的改变
2.1教案的格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季浏对教案的格式有句名言说的非常好——“教案无格式”。
仅从这一点就说明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格式固定,有的甚至是艺术型的教案表示了一些不满。
但同时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又期盼着一种崭新的教案格式的诞生。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
的“三段”式教案对以往的教学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因为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教学目标都没有出现,整个教
学过程从头到尾都是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体。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我们所教学的对象是千变万化的,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应
对随时变化的对象显然是不行的。新课程标准也没有给出统一的教案格式,这为我们体育教
师留有广大的发挥空间,因此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教案进行了修改,例如简化教案,加强教案
的灵活性,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要教案有利于教师的教以及能促进学生的学,这样
的教案就是好教案,是值得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去学习和借鉴的。
2.2教学目标的设置
由于体育的功能和健康概念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肩负的“育人”任务将更加艰巨。
新课程标准把原来的认知、技能和思想情感领域目标发展成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
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使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目标的内涵得到极大的拓
展。在一节课的具体教案中,目标与内容则是具体的、相辅相成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
学内容,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来制订。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
把握课程五个目标的前提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把一节课要教给学生的体育知
识、技能和促进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达成课程的总目标。一节体育课
具体要安排几个教学目标,应当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一节课的教
学目标,应当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教学环境等因素,
实事求是地制订出具体的、恰当的、本节课能够达成的目标,并反映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
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学科的本质特征。
2.3重、难点的确定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地强调竞技体育,导致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重、难点往往就是所要
教授技术动作的重、难点。但随着体育课学习领域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中的重、难点
已经不再是所教技术动作的重、难点,它还有可能是社会适应、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
健康的各个方面,例如我们可以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新
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重、难点不再是唯一,而应该是多元化的。每节课的教学
重难点就应该十分明确,采用的教法、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具体编写教案的过程中,
应该选择最重要的两三个学习领域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且要把最重要的放在首位,其余
依次类推。只有按照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经过科学分析制订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能
指导我们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
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们每天10至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
思考、记忆、同想、再现,以便能同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
竭的劳动,他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
度??。由此可见,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会把学习活动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事。
传统的体育课一味地强调教师采用传授式的教学方法,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接受式的学
习方式,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助长了学生学习的
依赖性,同时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更不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仍是当前最经常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而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如何把这种
学习方式运用得更合理、更符合现代人发展的需要。为此,新课程标准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读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
习、游戏中学习、练习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
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以自主学习、合作学
习和探究学习为代表的新的学习方式运用而生。
自主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让学生自
主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安排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控,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
以确立;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
和习惯,学生从“学会体育”到“会学体育”,即形成一种体育学习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在
课外即使没有体育教师的指导也同样可以进行体育锻炼。体育运动中不但许多运动技能需要
改造和创新,而且许多游戏方法、练习方法也需要改进和创新,学生探究和创造出来的内容
和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兴趣爱好,因而更受学生的喜欢。更重要的一点是,培养了
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不但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和竞争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注重对学生
创新意识的培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不仅如此,新课程标准还
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
学习。
4师生关系的改变
传统体育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始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体育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体育教师与学生处于相互对立的
状态。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它直
接影响着体育课程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交往”,认为体育教学是教
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如果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
义上的教学。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传统体育课程的体育教学所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无法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就难以适应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新体育课程要求体育
教学通过交往,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既要参与到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中去,也要让学生
参与到整个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去,充分发表学生自己的见解,同时使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在
同他们一起学习和活动。新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而尊重和信赖学生是实现这一教
育理念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必须真正尊重和信赖他
们,否则,新的教学理念就无法得到实现。
5.结论和建议
新课程带来了新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教案、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正
在以及已经发生了积极的转变。这使我们看到了体育课程改革的美好前景与希望,更加坚定
了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但我们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体育课程改革是一个
长期的过程,不要期望一朝一夕就能取得多么大的成绩,体育课程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但
前景是光明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济宁市体育教研员黄巍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
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
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1、基础性
九年义务教育在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
的课程。强调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
强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2、实践性
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的课程。关注全面发
展学生的体能;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的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的
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健身性
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负荷适宜的身体练习,提高体
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综合性
课程强调充分发挥育人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是以体育教育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
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
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努力构
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
2)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3)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4)使学生掌握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
生身心协调、全面的发展。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1)强调运动兴趣的激发和保持,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2)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从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入手,精选适应时代要
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3)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
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1)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都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2)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及创新精神,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3)应改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不
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及学生的模仿和接受学习,师生之间是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体
育与健康问题能力的过程。
4)关注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1)重视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基础方面的差异;培
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的形成。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
进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积极
的自我价值感,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各地区和学校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
努力保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目标,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三、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和应用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
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时间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
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的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
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2、各方面的具体目标
运动参与
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
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
要途径。
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
的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
意识和习惯
运动参与的目标
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2.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
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
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
目运动技术的学习与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
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无论在小学还是初中阶段,都要重视
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学习。
运动技能的目标
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
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
惯密切相关。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期望的重要结果。
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
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发育和健
康的影响;初中阶段应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
种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初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
式。
身体健康的的目标
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2.塑造良好的体形和身体姿态;
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感觉良好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与体育学习
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与公平竞争
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
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初中阶段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
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果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
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3、课程内容
l水平目标(水平一~水平六)
l1.运动参与2.运动技能
l具体达成的内容具体达成的内容
l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l评价要点评价要点
l评价方法举例评价方法举例
l3.身体健康4.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l具体达成的内容具体达成的内容
l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l评价要点评价要点
l评价方法举例评价方法举例
l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
四、建立了课程的评价体系
1、教学评价的主要问题
1)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体育知识技能为核心,忽视对体育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
3)评价方法过于注重“量化”,而忽视“质性”评价;
4)过分关注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
5)评价只是教师评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组内的相互评价;
6)评价的实施过程,缺乏灵活性和动态性。
2、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重点:
不强调:评价运动成绩;评价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机械记忆;评价单个运动技术掌握的水平;
仅评价最终成绩;仅由教师进行外部评价。
n比较强调: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体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运动技术
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
n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
n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3、学习评价的多元化
从体能、知识与技能、情意、意志、合作意识、健康行为、学习态度、差异幅度多方面进行
多元化评价。
五、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计划的制订
1、水平教学计划
水平教学计划是根据水平(1-6)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制订的,是中小学生达成各项目标的
统筹计划。水平教学计划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把各个具体目标所呈现的内容标准框架格
式加以具体化,并分配到每个学期中,以便从总体上把握学习内容和要求,全面达成和落实
课程目标。
2、单元教学计划
六个运动技能系列的单元教学计划是根据具体目标和模块来制订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单元教
学计划应体现运动技术教学的系统性,应注意选择实现具体目标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各阶段
每学期可结合运动项目和季节特征安排1~2个单元进行教学。
3、学时计划
学时计划是单元教学的具体执行计划,是以一个学时为单位来设计和安排的。学时计划要根
据单元教学计划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策略来制订。学时计
划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步骤(学与教的方法)、教学后
记等部分。
(二)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步骤
l确定学习目标。
l选择与设计学习内容。
l合理分配上课时数。
l单元教学策略的制定
(三)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l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l内容的学习与展开应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与应用,还应穿插体能与游戏的内容。
l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应确立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与激
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四)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注意事项
l突出“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引导与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力。
l教学内容的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运动特长,并注意单元学习内容之间的纵横
联系。
l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
l要注意季节和气候条件对体育学习内容的制约,充分利用课内外体育资源。
l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方式、方法
(五)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运动技能由球类运动,体操运动、健美操、健美运动或舞蹈,田径运动,
水上运动或冰雪运动,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新兴运动,健康教育专题等七个系列组成。根据
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应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
可安排学生每半个学期、每学期或每学年选择一次。再次选择时,学生既可以选择相同的项
目,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项目,但总计不宜超过五项,以便加深运动体验和理解,发展运动爱
好和专长。
★健康教育内容
l健康教育不存在个人喜好或个体差异问题,是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树立现代健康观,
培养合格公民所必需的。
l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在身体健康方面,
包括疾病防治、身体发育与运动、拒绝毒品、合理的营养与食品卫生、良好习惯形成等内容;
在心理健康方面,包括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防治、情绪、性格的形成、青春期心理和行为
知识等内容;在社会适应方面,包括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现代社会获取体育和健康知识的
方法与途径、公平竞争与团结合作体育精神和意识,认识到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是社会赋予
的权利与义务。
★田径方面的教学内容
l田径运动的动作简单、易学,便于广泛开展。
l田径运动项目多,锻炼形式多样,选择面广,是其他项目不能相比的。
l参加田径运动锻炼不受场地、器械的严格要求。
l田径运动有全面、有效的健身作用。
六、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方式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一)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l自主学习的目的和核心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习经验。
l自主学新恩管理包括体育认知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其特点是独立性、计划性和个体差
异性。计划性是自主学习的保证,落实计划比制定计划更难。
l体育学习的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合作学习
l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核心是增强学生的交往和合作能力,学会分享学习经验和合作探究。
l共同的学习目标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意识和相互尊重是成功合作学习的关键。
l合作学习的特点是独立学习与交流合作的统一。
l合作学习的能力包括交往能力和互相体育实践能力,要求小组成员不断总结经验,不断
提高整体协作能力和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
●探究学习
l探究学习的目的和核心是增强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l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设问题情境,而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
认知特点。
l三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改变学生学习过于依赖教师
灌输,不善于与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能力和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学生学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学会体育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2、教师教法
(1)教师的教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应认真考虑怎样教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高中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灌输式教法,改变过于注重讲解、示范的教学模式,应
给学生的体育学习留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提倡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先
要有律动再有操,先律动再教动作好,还是先学动作再跟音乐律动好,前者好。操学几个动
作可以打乱顺序再组合创编,创编还可有队形变换,但武术不行,之间的联接做不好,不合
理。探讨适合自己教学生的方法。通过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去用学到的方法。
如:学生不投篮,增加不投篮的分数激发兴趣让学生去用学到的投篮的方法。注意师生之间
的交往,老师不是老大,和学生是平等的,互相交流,教技术引导时从学生身上拿东西,把
学生不合理的去掉,加上合理的还给学生,再加工体验再还给学生,发现学生身上亮点,加
上合理的因素,让学生的这个亮点更大)
(2)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要关注学生多种体育能力的发展,教师应改变过于重视传授运动知
识和技能的教法,应通过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努力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方面的目标,
以充分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和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
应能力的关注,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转
变角色,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教促学、互教互学、
相互尊重、相互补充,与学生一起分享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共同创设和谐、民主的教
学环境。
七、新的体育课堂教学与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区别
新体育课堂教学
l重视学习兴趣、三维观五大领域目标的实现。(目标不同)
l多样化内容、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学生感兴趣。(内容不同)
l灵活教学组织形式,具有实效互动性。(组织形式不同)
l侧重引导给学生提供质疑、解决问题、技能知识拓展能力的空间。(教学方法不同)
l重视开发与利用场地设施、人力、自然、信息等资源。(课程资源不同)
l重视综合评价、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等鼓励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不同)
l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生活式授课,平等交流,(教师角色不同)
l关注所有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对象不同)
l气氛活跃、欢快,学习的积极性高。(课堂气氛不同)
l突破常规、标新立异、积极探索、形成特色。(创新程度不同)
l课堂教学无固定模式,根据《课标》,创造富有个性和新意的教学教学环节。(课堂结
构环节不同)
l
传统体育课堂教学
l重视运动技术学习和掌握程度,重视体能。
l清一色竞技项目,内容多,学生不感兴趣。
l严密的整齐划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l多以灌输-接受教学法,讲解、示范多。(不要从头说到尾,学生不练,老师做示范好
几遍,学生只是看,不如让学生多做几遍。)
l不重视开发与利用场地设施、人力、自然、信息等资源;重视仅有书本资源。
l重视运动技术评价、结果性与定量评价,教师是评价的主体。
l教师是传授者管理者、体现权威,教师与学生存在不平等。
l关注运动技术较好的学生,参与表现积极者。
l身顺心违,活泼不足,情绪压抑,兴奋性不高。
l墨守成规、不思创新、消极模仿、没有特色。
l固定的结构模式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变化
l教与学的内容、方式、方法多了。
l课堂气氛民主、活跃,参与多了。
l知识面更广阔了,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了。
l教师的角色变了,体育教学的内涵深了。
l课堂教学的争论多了,交流多了。
l课堂教学的关注多了,互动评教的主体多了。
l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文化素养高了
八、实施课程标准的建议
l一)教学建议
l1.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
l(1)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l(2)细化本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
l(3)目标难易适度。
l2.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建议
l(1)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
l(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l(3)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
l(4)适合教学实际条件;
l(5)重视健康教育。
l3.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建议
l(1)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
整体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l(2)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不同内容的教学规律与要求,进行
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法与学法创新,调动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积极性。
l(3)应创设民主、和谐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情境,有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与传授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应对问题、自我锻炼、交往合作等能力、富有个性的学
习方式,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l(4)应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简便有效的练习内容,采用多
种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
l(5)应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特别关注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树立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促进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发展。
l(二)评价建议
l1.明确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目标
l课标非常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的不
断发展。
l2.采用多样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
l(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l(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l(3)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相结合
l3.发挥多方面评价主体的作用
l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其他人员评价
l4.合理运用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结果
l(1)帮助学生分析进步与不足,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l(2)帮助学生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增强自尊与自信;
l(3)正确处理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与《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体育中考”的关系,
避免“应试课”冲击正常教学。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创造性的利用与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
发挥教师优势特长强化地域项目特色
关注新兴项目的魅力
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l体育教师、学生、其它体育特长人员。
体育部门资源
l学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其它社会民间体育组织。
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l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社区体育场地设施。
l现有器械设备的利用与开发改造以及妥善保养。
l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l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
l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l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l网络、书籍、图书馆、阅览室、各种媒体等富有更广阔的资源。
时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内时间、课外时间、课余时间
九、实施课程标准十年的变化
l(一)、《标准》实验十年带来的变化
l1、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得到充分肯
l(1).“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
l(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普遍得到认可
l(3).《标准》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同
l2、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出现了新的积极变化
l(1).“三维”课程目标普遍得到重视
l(2).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l(3).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基本形成
l(4).发展性的评价方法得到有效运用
l(5).有效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得到充分落实
l3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行为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l(1).体育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和行为
l(2).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态度和行为发生了可喜变化
(二)、《标准》本身发生的变化
l1、《标准》修订的过程
l2003年3月,教育部开始对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实施状况组织了大规模调查研究,
征集修改意见,涉及到38个国家首批实验区,覆盖全国29个省(市、区)。《标准》组经
过反复讨论,形成了《标准》修订的第一稿。
l2004年,为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教育部又组织各学科的《标准》组对《标准》进
行了专门的修订,形成了《标准》修订的第二稿。
l2005年,《标准》组继续利用多种新课程培训和研讨机会,向一线体育教师征询对课
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广泛收集报刊杂志上有
关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对《标准》进行修订,形成《标准》的第三稿。
l2007年4月,教育部又启动各学科《标准》的修订工作。《标准》广泛搜集了报刊杂
志、网站等各类媒体上关于《标准》意见反馈的大量信息;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逐
条进行充分地讨论和分析之后,字斟句酌地对《标准》的内容和文字进行修改和补充。2008
年5月,基本完成了《标准》修订的送审稿。之后,又反反复复修订了数次。
l2009年12月底,《标准》组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对2008年修订稿再次进行了文字上
的润色和一些内容的修改。2010年8月底,《标准》组全体成员进行了集中讨论和认真修
改,又一次对《标准》进行了修订。
l2011年1月,教育部对广东、宁夏、陕西等26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基层教研员和
教师广泛征询意见,《标准》修订组成员认真阅读和分析了所有修改意见和建议之后,通过
电子邮件的方式分别对修订稿进行了再一次的审读与修改。
l2011年2月,教育部基础司领导和国家级课程专家们对所有学科《标准》的统一范式
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召集各学科《标准》修订组部分核心成员再一次开会。在这一次会议中,
领导和专家们给予体育学科的《标准》以很高的评价,并作为范本供各个学科作为参考。
l2011年3月27-4月2日和6月上旬,教育部基础司邀请审议组专家两次对《标准》进
行了审议,并与修订组部分核心成员一起,最终讨论和确定了《标准》(修订稿)。
l2、《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
l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l坚持《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
l在认真分析各类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标准》
l3、《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及变化
l《标准》名称的变化
l实验稿全名为《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
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后的正式稿名称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小学
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体育”转变为“体育与健康”,与7~12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起
来。根据教育部的要求,2002年开始研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实验稿中关于高中
体育与健康课程部分的内容予以全部删除。即将颁布的《标准》(正式稿)仅针对义务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而言。
l序言部分的变化:增加了有关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问题的描述,强调了进行体育课程改
革的现实意义。
l课程性质部分的变化: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所有学科的《标准》都去掉对“课程价
值”描述,增加对课程性质的说明。《标准》(修订稿)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定
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时,加上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
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消除一线教师实施体育新课程过程中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误解;
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性质,并对这些性
质进行阐述。
l课程基本理念方面的变化:首先,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
长”理念中,强调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
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其次,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理念
中,为了防止教师误解“激发运动兴趣”理念,不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终
导致“放羊课”教学的现象,在强调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提出要“重视对学生正确的体育
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等。第三,在“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
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理念中,强调各地各校要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
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
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国家课程
提出的基本要求。
l课程设计思路方面的变化: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标准》(修订稿)将实验稿中“课
程标准设计思路”改变成“课程设计思路”。这一部分主要在文字的表述方面作了一些修订,
使课程设计的落脚点放在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方面。
l4.内容标准方面的变化
l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将《标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为了增
强对一线体育教师教学的指导性,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标准》(修订稿)
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同时,还增加了“评
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这样既有助于一线体育教师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
成学习目标,又有助于教师清楚如何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什
么是“内容标准”。
l为了方便教师阅读和教学,《标准》(修订稿)在内容标准的体例上做了一些调整,即
将实验稿中按学习方面排列水平目标的方式,改为按学习水平排列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这
样更有助于教师一目了然地了解某一水平在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标准。
l为了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兴趣,体现体育学科的特
性,《标准》(修订稿)强调了水平一和水平二重点发展学生的基本身体活动能力,并多采
用体育游戏活动,以及义务教育阶段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
l考虑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标准》(修订稿)在“身体健康”
学习方面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
生活习惯,养成健康意识。
l根据教育部多次提出的减负要求,《标准》(修订稿)根据义务教育学生的身心发展基
础,保留和增加了适合各水平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活动内容,删去对该水平学生来说难度
过大的学习内容,例如,删去了水平一和水平二的“悬垂”和“支撑”等。
l5.实施建议方面的变化
l(1)教学建议方面
l首先,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标准》(修订稿)将“教学建议”部分关于地方和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挪至附录部分,同时对地方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实
施计划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旨在强化地方和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责任和权利。
l其次,为了提高教学建议对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标准》(修订稿)主要从
设置学习目标、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考
虑到《标准》是国家性文件,而不是教学法书籍或《标准解读》,因此,对上述三方面的内
容阐述尽量做到明确和简洁。
l第三,《标准》(修订稿)在保留实验稿主要思想和内容的基础上,强调要突出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学方法也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在三维目
标方面的整体发展。
l第四,《标准》(修订稿)无论在《标准》层面,还是在水平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
划层面,都非常强调“目标引领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促进目标达成”的思想。
l第五,《标准》(修订稿)强调要重视健康教育,提出各地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充
分利用雨雪等天气的上课时间,除了进行体育文化知识方面的教学以外,每学年还要保证开
展一定时数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学。
l(1)评价建议方面
l首先,考虑到整个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发展,故《标准》
(修订稿)在评价建议部分去掉了实验稿中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课程建设的评价,以突出
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阐述。
l其次,《标准》(修订稿)在评价思想和理念不变的基础上,主要从明确体育学习评
价目标、合理选择体育学习评价内容、采用多样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发挥多方面评价主体
的作用、合理运用体育学习的评价结果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力求提高评价内容和方法的针
对性和指导性。
l第三,为了提高体育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标准》(修订稿)增加了一些可供教师
直接参考的案例,放至附录部分,以拓展教师的思路,解决一线教师不知道如何根据新的学
习评价思想和理念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的操作性问题。
l第四,在对“体能”的评价中,《标准》(修订稿)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的衔接。除此之外,针对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应试教学,以及体育教师不理解实施体育新课
程与一些体育测试之间关系的现象,《标准》(修订稿)还专门增加一段说明,提出“体育
教师应正确处理体育学习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中考’等测试之间的
关系,避免大量的‘应试课’冲击和替代正常教学课的现象,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l(3)教材编写建议方面
l首先,由于新基础教育课程强调一纲多本和教材多样化的原则,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
《标准》(修订稿)只提出教材编写的注意事项,去掉了实验稿中关于“教材内容编写建议”
和“教材的呈现形式和体例”等内容。
l其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考虑到教材的循环使用,以及学生对于教材的保留,在总印
张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标准》(修订稿)将过去水平四只编写一册教材改为三册教材,
水平一至水平三依然只编写教师教学参考书。
l第三,《标准》(修订稿)去掉了实验稿中针对教材编写原则的阐述语气,而是从给予
教材编写者提出注意事项的角度进行阐述,并从实验稿中提到的四个方面增加至六个方面,
去掉了实验稿中对“健康性”和“兴趣性”原则的阐述,增加了对教材编写要注意科学性、
实用性、可读性和差异性等方面的内容。
l第四,考虑到健康教育和从小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行为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小学
阶段健康教育的严峻现实和迫切需要,《标准》(修订稿)提出要在水平一至水平四将健康
教育的内容编写在教师教学参考书中或编写在水平四的教科书中,以便于体育教师开展健康
教育方面的教学。
l(4)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l首先,《标准》(修订稿)强调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定要与身体练习有关,
无助于身体练习的内容不应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
l其次,《标准》(修订稿)增加了时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教师充分利用课余
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指出体育场地比较紧张的学校要注意合理安排体育
课时间,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使用效率。
l6.附录部分的变化
l(1)《标准》(修订稿)将实验稿中有关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内容
以及教学案例移至附录部分。
l(2)《标准》(修订稿)将增加的评价案例放入附录部分。
l(3)《标准》(修订稿)去掉了实验稿中各水平不同领域的学习目标表格和名词解释。
l(4)《标准》(修订稿)删去了行为动词表格。
l《标准》研制和修订的过程是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和组织下,全社会共同关心、课程专
家积极引领、学科专家认真研究、一线教师踊跃参与的的过程,也是一个“自上而下、自下
而上、几上几下、上下联动”,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过程。在中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上,
没有哪一次经历的研制和修订过程有这次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哪一次课程改革像本次课程改
革,参与的人之多、关注的面之广、讨论之踊跃、争论之激烈,前所未有。这是一种巨大进
步,从而也体现出国家将课程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与决心,相信在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和学校
体育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下,体育新课程会走的更稳、更好。
基本
信息
名称排球垫球
执教
者
张亮亮
课
时
1
所属
教材目录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下册
教材
分析
学习或练习排球技术是体育锻炼的一种方法
学情
分析
初一学生好动使他们的天性,对体育活动有广泛的兴
趣,特别是球类,本科从游戏开始,进入排球的正面双手
垫球的教学,让学生从学习中思考,从中受到启示,得到
锻炼。
教学
目标
知
识与能
力目标
正确学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
过
程与方
法目标
讲解示范法巡回指导练习法模仿练习法
情
感态度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
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以及与他人
与价值
观目标
合作共同完成体育活动的协作意识。
教学
重难点
重
点
垫球动作:夹臂,插入球下,提肩送臂。脚
部动作蹬、移、跟。
难
点
利用身体协调力量,缓冲来球力量,将球垫
到指定的位置。
教学
策略与设
计说明
新课程虽淡化了体育的技术教学,但不是不要技术,
而是更注重了学习技术的过程,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
长。新课程下的技术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它要
求教师以传授者的角色转变成促进者。因此本课改变了过
去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法,变成了学生主动学,自
主学,教师点拨,辅导的探究式学习方法,给学生更多的
自主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注
明每个环
节预设的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
动
设计意图
第一
阶段(2
分钟)
第二
阶段
(3
分钟)
第三
阶段
(16
分钟)
第四
阶段(21
分钟)
课堂常规师生问
好布置本节课内容
游戏:球不沾
地在游戏中要求
学生思考怎样能让球
不沾地有什么好的方
法。学生开动脑筋大
胆探索,老师穿插正
规垫球技术,便于学
生观察,并受启发。
学生排球正面双
手垫球。通过游戏后
的讨论和总结,总结
出正确的动作要领,
随后学生做徒手模仿
练习,再分散练习,
后集中教师点评,学
生互评,再分散练习。
造型创编比赛,
学生分成四小组,每
组5球2绳,要求每
组学生集集体智慧创
学生认
真听讲
学生认
真思考,大
胆探索,积
极参与
学生认
真练习
编艺术造型,看哪组
完成的又快又好,又
有好的名字,方法是
集体侧身前进运器
材,到目的地。然后
塑造型。取名字。
课堂
小结
(2
分钟)
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掌握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
布置
作业
(1
分钟)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可以练习徒手垫球动作。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足的是没能合理利用场
地,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21:41: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66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