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冬至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3-01-22 21:20:08 阅读: 评论:0

成都出名的补课机构-降温结晶


2023年1月22日发(作者:数学必修一)

1

冬至是什么意思冬至的常识性知识有哪

-->

冬至是我国很重要的一个日子,在冬至的时候,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

风俗习惯。过了冬至就代表冬天已经来临,这时候我们就要做好迎接

冬天的准备了。在冬至的时候,很多地方都要吃饺子,这也算是一个

比较常见的习俗。

目录

1、冬至起源2、冬至历史渊源

3、冬至地理意义4、冬至节气地位

5、冬至节气时间6、冬至传统饮食

7、地方风俗8、冬至吃水饺

冬至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去祭祖,在祭祖完以后,大家就

聚在一起吃汤圆,这种说法叫做“添岁”。在冬至过后,

气温就会明显的下降,这时候大家就要做好防寒养生的准备。今天三

九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冬至的知识!

冬至(节气)

[dōngzhì]冬至(Winter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

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

冬节”、“长至节”、“亚岁”

2

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

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

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

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

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如

中国最南端——曾母暗沙(北纬2°33’)

这天的白昼达11小时59分,海口市约为10小时55分,杭州市为

10小时12分,北京约9小时20分,而号称“中国最北端

”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纬52°58‘)也仅有7小

时34分。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开始

“进九”。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很常见的时候,在冬至的时候,中国北方都有吃水饺的习俗。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冬至到了,就要吃水饺了。但是在南方的话,一

般都是吃汤圆比较多。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风俗比较特殊,比如说山

东滕州,他们有喝羊肉汤的习惯。

冬季起源

起源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

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3000多年

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

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3

周公到洛阳,用土圭法测得洛阳所处的地方即为“

天下之中”,然后开始占卜国家社稷的吉地。《尚书·

洛诰》记载:周公“朝至于洛师”,对洛阳周边的几个

地方做了考察,最后确定涧水东、瀍水西、瀍水东皆“惟洛食

”(都是兴建宗庙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通过“土圭测景

”选定洛邑基址的史实,被载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后人奉为封

邦建国的成法。

土圭测影

“土圭测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

”(中国的中心)。这种方法的要义是“树八尺之表,夏

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即竖起高

为8尺的标杆,在夏至日观测,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

日影是13.5尺),“测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验四时”。

用这种方法测到的就是“土中”洛阳、“洛邑

”的理论位置。

依周公测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详细规划了灭商后的第一

座国家都城,《逸周书·作雒》载:“乃作大邑成周于

土中,……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

”。“定天保,依天室”,国家社稷(都城、宗

庙)完成之后,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礼作乐,详细制订了国家礼仪制度,

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

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

4

一天,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

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

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

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

在冬至。

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

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周代,

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

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

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

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季名称释义

名称释义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

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季历史渊源

历史渊源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5

……”也就是说,人们开始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

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

表下一个循环开始,大吉之日。所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

庭聚餐等习俗,往往选在在冬至。冬至又被称做“小年

”,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

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正月等于如今公历的十一月,所以

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朝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把正月和冬至

分开。也可以说单纯的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

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

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

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

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

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

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

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

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

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

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

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6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

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

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

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

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

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

”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

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

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

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

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

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

“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

7

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

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

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

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

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

“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

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

“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

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

”,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很多地方在冬至的时候要吃狗肉,这样的习惯从汉代的时候

就已经开始流行了。传说,在汉代的时候,汉高祖刘邦在冬至的这一

天的时候吃了狗肉,他觉得味道特别的鲜美,所以很是赞赏。从那以

后,在冬至的时候民间就会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

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

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

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

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

8

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

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

病。

冬季地理意义

地理意义

天文坐标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太阳直

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

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白天最

“珍贵”,黑夜最漫长的一日。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

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就北京市区而言,冬至这天白

昼仅有9小时20分,而太阳高度也仅有26°42‘。冬至

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起开始“

进九”。

注:地极轴通过地心,连结南、北两极,与地球公转轨道面

的夹角为66.5°,和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

垂直。

农历参照

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

不行。

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

9

北京的白昼时间仅有9个多小时。但是,这一天是数九的第一天,并

不是最冷的时候,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

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冬

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

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

”的状况。

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

也就越来越冷了。此时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待到

过了这个“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所以说

“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

月、二月,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

气候特征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

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

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

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

全年无冬。

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

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

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

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

10

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

且温热。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

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所以,

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另外,冬至

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

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

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

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季节气地位

节气地位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

“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

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

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

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

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

对冬至日的重视。

人们还会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

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

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是闰月的参照标准

11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

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同

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因为冬至总在冬月,冬月建子,为

周正农历的第一个月)。

亚岁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

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

亚岁”。

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

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冬至有一年中最长

的一夜,许多人家会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

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

“添岁”或“亚岁”,表示“年

”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

冬季节气时间

节气时间

常见日期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3日这三日。

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

活节”。

计算方法

12

冬至日期(东八区)的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

纪C=21.94,20世纪=22.60。

举例说明:2088年冬至日期

=[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

例外:1918年和2021年的计算结果减1日。

冬至是哪天

2014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7:03:01,农历2014年

十一月(大)初一

2015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12:47:55,农历2015年

十一月(大)十二

2016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18:44:07,农历2016年

十一月(大)廿三

2017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0:27:53,农历2017年

十一月(大)初五

2018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6:22:38,农历2018年

十一月(大)十六

2019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12:19:18,农历2019年

十一月(小)廿七

2020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18:02:12,农历2020年

十一月(小)初七

2021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23:59:09,农历2021年

13

十一月(大)十八

2022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5:48:01,农历2022年

十一月(小)廿九

2023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11:27:09,农历2023年

十一月(大)十一

2024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17:20:20,农历2024年

十一月(大)廿一

2025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23:02:48,农历2025年

十一月(大)初一

2026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4:49:55,农历2026年

十一月(大)十四

2027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10:41:50,农历2027年

十一月(大)廿五

2028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16:19:19,农历2028年

十一月(小)初五

2029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22:13:45,农历2029年

十一月(大)十七

2030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4:09:13,农历2030年

十一月(大)廿八

2031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9:55:07,农历2031年

十一月(小)初九

2032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15:55:29,农历2032年

14

十一月(小)十九

2033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21:45:32,农历2033年

十一月(大)三十

冬季传统饮食

美食传说

冬至是严冬季节,人们以食取暖,以食治病,经过数千年发

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节令美食传统,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

粥、狗肉羊肉等都作为冬至节令食品。而伴随着冬至食俗,还有很多

汉族民间传说。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此俗由来已久。相传汉朝

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

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

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

馄饨”,恨以食之,祈求平息战乱,安享太平。因最初制成馄

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后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在南宋时,

临安人也在冬至吃馄饨,也包含着对异族的憎恨和对太平的向往。

河南人在冬至有吃饺子的风俗,称为吃“捏冻耳朵

”。这也有传说: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原为医官,告老还乡时

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南阳的乡亲受冻饿之苦,有不少人的耳

朵被冻烂了。于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

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捏成耳朵的样子,

15

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驱寒矫耳汤”施舍给乡亲吃。

乡亲们服食后,冻烂的耳朵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这

种“捏冻耳朵”吃,说是冬至吃了饺子不冻人。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

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而且混身发热,

头上冒汗,于是称赞冬至吃狗肉真好。狗肉性热,冬天吃了确能暖身

壮阳。从此在汉族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冬至过后天气进入

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狗肉羊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在冬至至大寒

的节令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补益身体,以求来年精神抖擞

身强体壮。

在江南水乡,则有冬至之夜吃赤豆粥的习俗。这也缘于古代

传说,南方的部族首领共工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

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因这个疫鬼最怕赤豆,所以人们

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粥,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后来这种赤

豆粥也称为“冬至粥”,其中除了赤豆以外,也加入红

枣、核桃肉等,补益身体。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

”。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

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但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

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

16

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

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纪念医圣

冬至(Winter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

气,冬至过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

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

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

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

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

诗词和影视作品。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

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

惯,而苏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太说,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

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

没人管”的民谣。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

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

17

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

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

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

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

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

“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

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

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

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

“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

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

饺子”或“扁食”。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21:20: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65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依旧的拼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