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读书笔记_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现在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个人的读
书心得。本文是《实践论》读后感,欢迎阅读。
【第1篇】
初看毛泽东的实践论,我看了很久,不是因为难懂,而是里面的许多观点让我联系
到了自己的人生发展中遇到的一切及自己将来发展的道路。
是啊!人生的发展道路又何尝不象一个社会的发展,只是范围缩小了,复杂程度减
小了。其实人生的发展也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马克思主义者认为,
生产活动决定一切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我们不访这么认为我们的学习活动决定一切
日常活动,是最基本的行为活动。高尔基谈到,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既然学习活动对我们
这么重要,那么书自然要成为我们自身发展的源泉。现在大学里很多学长学姐及老师说学习
要摆在首要地位,这一说法原来是有依据的。然而进入到大学我们的日常生活形式多样化了。
不仅要学习课内的,更要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有的学生重在校内发展自我,有的相反。
在校内校外的发展形式又有很多种。因此,基于发展自我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就形同于实
践论中所说的,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活动。然而根据
我本人的发展情况来看,与以前相比,已经形成了一个和有主见很有勇气很有思想的大学生。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从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书本中学到的。校内参加过各种面试,干过多个
社团活动,校外做各种促销活动和宣传活动,而且从书上学到许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不仅仅自己,而且发现班上其他许多同学比刚来学校都要强。因此我认为并且更坚定而亲身
体验到了,生活活动是有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最终人的能力达到一定高度。马克思主义者认
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的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还是社会,
也是一步一步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认识到这一点,并与
人生发展类比,使我更有勇气去发展自我,因为这里有哲学的观点做支撑,无论在发展的道
路上遇到多少困难,发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只要把握好每一个经历和体会,
善于实践人生。
就拿十二月二十二的国家英语四级说把,当时一口咬定,相信自己会过,而主观认
为自己有把握,并且侥幸的认为只要听力越过20分,肯定是百分之百通过。另外我很喜欢
那句话,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因此在整个认识的过程中,我偏向了唯心主义。只
是片面的主观的认为事态的发展会符合预期的目的,基于思想上,意念上,而忽略了客观实
际的认识,进行实践性的运作。在考场上出现紧张,做不完,看不懂,那是自然的。实践
论中指出,第一阶段的认识只看到各个事物的表象,片面性和外部关系,这是印象认识,感
性认识,第二阶段是进行理性认识,使认识的过程发生突变,产生概念。此次考试中,从理
论上认识本身的情况,因为从时间上看,准备的不够充分,很少花时间。从动机上来看,我
主观上有强烈的动机,但行动上的动机表现的并不强烈,经常思考其他的问题。再说词汇量
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只是临时磨枪打仗。基于上面的分析,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实
践论里所说的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这一观点,并认识到自己面对事物发展只停
于表面。毛泽东在文章里重复了几遍,着重讨论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及他们的转化。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否则理性的东西句成了无猿之水,无木之本,以及主观自生的靠
不住的东西,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发展到理性阶段。这次四级考试我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认
识阶段,这样很容易形成唯物论中的唯心主义。这次失败,我要从理性上充分认识,只有这
样才能有更大的机会通过。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把四级考试
当作革命,也就是没有考四级的理性认识就没有考四级的成功结果。那些存有侥幸心理,甚
至作弊的学生都将因为缺少理性认识而没有实在的实践而失败。
最近我终于把自己的人生发展计划好了。经过一年多的苦思冥想,根据自己的实
际情况,我认为切实际。但现想起,那计划是否一成不变,是否都在你的掌握之中?看了实
践论的基本思想,使我认识到我的人生计划其实会在不远的将来变化不断,一切只有靠自己
去协调好,掌握发展趋势。毛泽东认为人的认识会受到很多限制,就是这些限制才会导致
我们的预期的目的没有定论。我们只有随情况的变化而急速变化,时刻做出与事实相符的任
务和工作方案,并努力纠正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比如这次考试是我计划中的关键步骤,
失败了只有等明年,因此我必须再次调整我的计划,或推迟以后的计划,或在某一时段加大
计划量。一句话,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计划。就毛泽东说的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
知和行,要形成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总而言之,人生的发展类似社会的发展,他们有着共同的属性,因而有着类似的发
展规律,我们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坚定辨证唯物论的知形统一观,接受毛泽东的实践论,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反复的发展形式。
【第2篇】
1937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
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
发展,毛泽东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通观全篇,此文几乎是一篇完美无缺的哲学论文,到处
闪耀着思辩的哲学光芒;同时又因为毛泽东是文学家,身上流着中国文人的血,理所当然地
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文学气息。
实践是寻求真知的唯一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
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
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
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中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
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
个道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在实质,"认识--实践--再认识";是《实践论》的
实践路线。
实践要注意方法
实践,就是一个怎样验证真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来面目的过程。谈实践
的方法,我想从实践的特性开始说起。
一则,实践具有时间性和地点性:实践的内容会随时间、随场合发生天翻地覆的变
化,被前期、他地的实践所证明的东西不一定适用于当时(以及未来)、当地。"刻舟求剑";者
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二则,实践具备局部性和偶然性:某种局部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全局实践,某
种偶然实践的结果不一定体现基本的、普遍的规律。"守株待兔";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三则,实践具有层次性:此一层次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层次和全部层次。
四则,实践具有主观性: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不可能绝对摆脱实践主体主观因素的
制约;绝对客观的人类实践,是不存在的。主体能动发挥程度的不同,必会影响到实践的具
体效果。
上述特性的共同作用,则形成了人类实践的"隐蔽性";,或曰局限性。正因如此,
仅仅依靠一时一地的、个别的、局部的具体实践,来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种认识,那是不充分
的;仅仅依靠具体实践所得出的具体结论,而不给予理性地抽象、概括和总结,却来完全否
定或肯定某种认识,同样是不充分的。
具体实践只能用以证明具体结论,基本实践只能用以证明基本结论,普遍实践则可
用以证明普遍结论;而唯有借助于人类的理性思维能力(能动),把人类的全部实践从局部上升
到基本、从基本上升到普遍、进而抽象地形成人类的普遍实践(绝对实践),才能足够地证明
客观事物的真理。
另外,还要预防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这篇文章,对当时中国革命的起到了巨大推
动作用。它批判了当时革命中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其一是经验主义,其二是教条主义。经
验主义有什么害处呢?不妨举一例说明。一队科研人员要到某雪山顶上探险。一位专家指出,
高山顶上酷寒,煤气孔容易被冻住,需多带几根钢针以防不测。但是负责装备的是个老队员,
他仅凭经验认为,一根钢针就足够了,因而没有听从专家的劝告。结果这群人全部被冻死在
山顶,就因为那根钢针不小心弄断了,煤气孔堵塞,无法取暖。这个例子能够极好的说明,
经验是要得的,但经验主义是万万要不得的。我想,犯经验主义的结果就是,决策前"眉头
一皱计上心来";,实践后"鼻子一酸眼泪流下来";。
实践要注意总结
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认识飞跃的过程。要善于在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学习,在再认
识的环节上下功夫。不论是学习还是总结,都要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结合中升华,
在结合中创新,在结合中发展。为此,要把调查与研究结合,既弄清情况,又理出头绪;把
经验与教训结合,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失败的教训更可贵,从教训中学习往往使人更聪
明;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既要有丰富的材料,又要找出本质;把集中起来与坚持下去
结合,既要善于集中正确的意见形成科学的决策,又要持之以恒的抓好落实。这样,经常不
断地升华,使零碎的变成系统的,朴素的上升为理性的,又回到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
在实践中发展。从而,形成实践、认识、总结、再实践、再认识、再总结的良性循环。
人类的活动,本质上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一个认识的过程。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才是人类发展的根本。没有认识过程的进步和积累,人类的实践永远是猴子的实践生存过程。
没有实践的进步和积累,人类的认识只能是天上漂移的云。所以,正确对待实践与认识过程
中的辨证关系,才是观看人类及自然无穷真理的前提。
曾有学者读了《实践论》后,感慨之余,写了一首诗,形象的阐述了实践与认识的
关系,"行路要识道,道通在于行。行后要知理,理通便于行。";
【第3篇】
在这个假期我拜读了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不但以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的实
践,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而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的创造,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
下了深深的印记。而毛泽东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又都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他一
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
《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
形成的主要标志,在假期仔细阅读了这两篇著作,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
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在《矛盾
论》中,毛泽东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
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
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毛泽东言简意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
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
观点去观察世界,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从一个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
事物在矛盾中相互作用从对立走向统一,同时又用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通过
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
实践。因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首先,认识来源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
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
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
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无产阶级对于资
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以及战争的领导者对于战争的认识等等皆是
如此。但是,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因而认识来源与实践,
并要回归实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还有更重要的过程,那便是
从理性的认识到指导实践又一个飞跃。通过得来的认识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
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理论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在由感性到理性的运动过程中是
不能完全解决的。要完全地解决,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
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对这个的理解我想起了我们学期末的实践活动,电厂
实习便是这样,在学校里我们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在电厂实习中我们把理论认识再转回
到社会实践中,将我们所学的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单个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
的认识中,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
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我们又可以得出
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以至无穷,
并且每个新的循环都代表着更高的内容。
认识运用于实践并得到证实之后,人们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
运动便是完成了,对于过程的推移来说认识并没有完成。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活
动也会跟着变化发展,所以,认识同样要不断变化和发展。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向
另一阶段变化发展时,认识就要继续,就要适应新的情况。客观过程的发展充满着矛盾和斗
争,因而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同样充满矛盾和斗争;社会实践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过程
也应当是无穷的。
在阅读这两篇文章的时候自己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也只能是读懂了这两篇文章的
毛皮,但是在读完《实践论》、《矛盾论》后我觉得自己的世界观更为清晰,对辩证唯物观点
的理解更为透彻。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之作,为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奠定了哲学基础。认真研究"两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华的贡
献,对于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请组织继续考察我。
【第4篇】
《实践论》一文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1937年7月的论文著作。现收集于《毛泽
东选集》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章。
时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革命战争即将到来。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有
一部分教条主义的人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这个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
义的人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
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这两类人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
曾经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是披着马克
思主义的外衣迷惑了广大的。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
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于1937年7月毛泽东写了《实践
论》这篇文章。毛泽东曾以这篇文章的观点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演讲,目的在于揭
露轻视实践的教条主义观点,教育披着马克思主义迷惑广大群众的,使他们理论联系到
具体的革命实践中来。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即"知";与"行";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全面系统地阐和发挥马
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
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首先,文章阐明了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及实践在认识地位中的地位。
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
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艺术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
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人所参与的。所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位,认为人的
实践一点也离不开、排斥一切否认实践的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并且,"
无论从认识的源泉,认识的发展动力,还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来看,都离不开人的实
践活动。";总之,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其次,文章阐述了认识的发展过程,指出认识过程要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和由理论到实践两次飞跃。实现两次飞跃之后,认识运动"既完成了,又没有完成";,因为
认识的发展过程是无限的,是阶段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再次,阐述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强调绝对真理是有的,但它存在于相对真理
之中,离开相对真理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并着
重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和认识真理的道路。";
提出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任务,指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
了实现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任务";。
此外,文章还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指出通过实践来发
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
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
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行了高一级的程度。
《实践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要
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观察,有感性到理性,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间的
区别联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循环往复,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具体地说就是在对任
何事情没有做出深入了解、分析的前提下,都不要急于作出任何结论。
在应对、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先要观察事物的外在属性,尽可能多地从不同
侧面观察事物的特性,详细的描述事物的外在特性要素,从感性上对其进行整体感知。其次
更重要的是,观察事物的内在属性,探寻事物的内在属性,尽可能地多举事物内在特性之间
的各个要素。任何一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相结合作用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
其根本性的东西。我们在认识事物发展的时候,不仅要分清事物发展所处的阶段、地位,运
用普遍的、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之。对事物的外在形式,表象的东西进行观
察、分析进而上升到事物内部特性的认识,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识论实践
的第一次飞跃。
在实现实践论第一次飞跃之后,我们应该将实践认识理论返回的实践中去,接受实
践的考验,进一步去指导实践。我们学习、认识、观察事物过程就是理论联系指导实践的过
程。我们学习别人的正确的东西,用之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反之,我们在实践的同时也检验
了别人理论的正确与否?重复往返,不断深入。正确的理论不断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影响
着整个人类社会的认识和发展。
在认识的过程中,理性认识还依赖于感性认识,我们必需坚持反对"唯理论";即只
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经验是靠不住的。"经验
论";错误在于不知感性才材料固然是客观外界的真实反映,这两种认识错误多我们都是不利
的。而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事物要完全地反映整体,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性,这就需
要我们用脑子思考,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
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正如《实践论》所述的,认识与实践是相互统一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
定。我们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要用到这一原理,必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言之有物,不说
空话。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思想路线。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首先要认识自我。只有"认识你自己";才能改
造你自己,进而认识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上帝安排给我们的任务,这过程中
我们要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因为此两者是相互依赖,彼此制约的。我们认识世界就是为
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需正确地认识世界。这需要我们提高自己观察处理问
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勿犯教条主义、经验
主义。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能人云亦云。
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进而认识和改造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我们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当然真理是相对的。这需要我们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
指导,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必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
坚持和发展的统一。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创新又是坚持和继承为前提的。把继承和创
新统一起来,理论才能真正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体现于时俱进的要求。
《实践论》是一篇杰出的具有创造性的贡献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既丰富和发展了《反
对本本主义》关于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深刻地阐明了毛泽东
思想活的灵魂中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科学地解决了几千年来中国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行、
知问题,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增添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它与《矛盾论》等为我们党确立了科学
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为延安整风作了理论准备,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展奠定了思
想基础。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我们必需应该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并不断积极参与实践活
动。在实践活动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落实行
动,用知识武装自己,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注重理论实践创新,激发自己不断学习理论知识、
实践的激情,不断拓展自己的新视野。不断探索科学真理,弘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全面
提高自己的素质,做到看清对象,有的放矢,对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理想付诸行动。不断提
高认识和实践的素质的能力,争取做有为的青年,成为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第5篇】
《实践论》是毛泽东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的一篇著作。《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
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
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毛泽东在《实践论》中阐述这以下四个基本问题:
(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2)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3)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
(4)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
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
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
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接触到这部分的内容还要追溯到大学时期,在《毛泽东概论》的课程上有所接触。
但是大学时代的我们,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大多数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
经验的人,学这些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即使当时记得很牢,但是如果没有实践,你就学不
会真正的知识,因为你没有形成共鸣,而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大多来自于亲身实践。就像好多
帖子上所说的,大致意思就是:高中大学时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比如:各种物理定律,数学
上微积分或是函数,能被用到的机率是少之又少。反倒是一些最基础的算术和一些基本的概
念,在生活中被用到的机率很大。归根到底体现出了实践是很重要的。
对于平时的生活也是一样,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
的标准。毛泽东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
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
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
了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
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我们要抓紧机会实
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做有准备的人。对于我们从事的这个行业,从事的这种技
术行当来说,流行着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就好比像我们都经历的初始改装一
样,师傅交给两个或是三个徒弟的知识是一样的,可能有些人接受的快一些,有些人接受的
慢一些,通过两三课的学习,就能感受到自己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在接下去继续的训练中,
自己该知道在那些方面进行强化,知道自己在接下去的学习可能要花多一点的时间去理解,
去模拟,以便跟的上师傅教学的节奏。在新学习的开始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着理论
作为支撑,师傅讲解的经验作为指导,最终才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对于飞行这个职业来说,我们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顺着机长教员走过的路,在
他们的指点教导之下,技术慢慢走向成熟,经历慢慢走向成功。试想一下,如果光有理论作
为支撑,没有在平时飞行中机长教员给我们创造锻炼实践的机会,我们也许不会领悟这些理
论的高深,不会对飞行有更深刻的认识,就像前面提到的高中大学学习的理论一样,最终还
是由于使用的机率太少,最终都还给老师了。理论固然重要,没有经历过实践的考验,我们
也无从辨别其正确性,只有经过实践考证过的理论,我们才能相信它的存在性,当我们解释
或是运用时,又多了一份自信。但是,光有实践,没有理论作为支撑,当操作起来时,那叫
盲目。"飞行无小事";,你的每一个操作如果没有理论提供保证,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意想不
到的,或是不可逆的。在平时飞行的教学中,机长教员的教学也是有理论作为支撑的。如果
你对某些理论存在疑惑或是对某个操作看起来畏首畏脚,缺乏自信,他就会以理论操作手册
为基准,告诉你想了解的内容是什么样的,然后对应的操作流程,在他们的监督下,实践一
下。帮住我们解惑答疑。这就是飞行,也需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往复
循环的过程。
通过《实践论》的阅读,也给自己今后的学习指明了一个方向,首先要有一定的理
论基础,平时要多学习,多总结;对于存在的疑问,也应该第一时间寻求解决。同时在平时
的飞行准备过程中,也要做到充分。当机会来临时,有能力也有自信能够把握住。通过不断
的实践让自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满足一名飞行员所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保障飞行的安
全顺利!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20:59: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64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