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潮水连海平全诗】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
篇一:春江花月夜的原文与赏析
1楼
春江花月夜的原文与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
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
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
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
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
成纹。昨夜闲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逞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谭落月复西斜。斜月
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
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
说明:欢迎您阅读【春江潮水连海平全诗】,希望该资料能给您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帮助,文档可以直
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
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
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
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
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
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
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
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
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
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
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
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
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
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
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
“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
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
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
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
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
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
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
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
“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
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
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
2009-10-1020:07回复
222.132.89.*
2楼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辞曲·吴声歌曲》旧题。张若虚这首拟题作《春江花
月夜》技压群芳,以其非凡的艺术魅力流传千古,可以说是张若虚赋予了
《春江花月夜》鲜活的艺术生命力。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云: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
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对于《春》诗的起源、影响、地位做了准确的评价,
高度的赞誉。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也给予了《春江花月夜》高度的评价,“这是诗
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在对《春江花月夜》反复的揣摩分析中,我深深感到它的魅力,我相信一首诗,尤
其是一首可遇而不可求的好诗,它本身就是一种生命表达形式,而这种生命表达形式
在《春江花月夜》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
朱光潜在《诗论》中说,“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
两个要素。”宗白华也说:“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那么在《春江花月
夜》中所表现的情趣是什么样的呢?它又是如何与诗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而形成诗的
意
境,造成读者的审美感受呢?我用下面这个结构式表示《春》诗意境的结构:
自然美哲理美人情美
月之色月之问月之情}月之魂(意)(象)(理)(情)《春江花月夜》
中包括了人生中最美好的良辰美景,由春天、夜晚、江水、花树、明月构成了一幅清
丽优美的画卷,其中春、江、花、夜只是背景,明月才是诗人极力渲染的意象。在《春》
诗中,月的意象美好纯净,月光所极之处,万物无不染上那一份纯净、清幽,体现出
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
《春》诗中的月色极开阔,也极清丽,“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
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一轮明月从春江上冉冉升起,这个意象是如此的阔
朗和美丽,让人有面对神奇造化时的屏息之感。明月朗照之下,滟滟的水波,花草丛
生的芳甸,如同披上霜雪的花树,银色的沙滩,一切是如此的清丽
出尘,神秘朦胧。诗人在这江天一色的月色下,内心变得澄明清净,心与自然有
了一种灵性的交流。伟大的诗人屈原曾有过《天问》,表现了人类对于自然宇宙的不
息探索,一千多年后的张若虚也发出了对宇宙的的疑问,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诗人所特
有的“宇宙意识”。闻一多先生曾强调诗中所体现的宇宙意识,认为“在神奇的永恒
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闻一多《唐诗杂论·宫体诗的自赎》)。
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春》诗中间感叹问月的八句,一方面体现出了宇宙自然的宁
静、深邃、博大、浩渺,但在诗人心中,江月虽然恒存,却永远如一、单调,没有变
化,没有生命,不过是单调的重复罢了;人生虽然短暂,但作为群体的人类是代代绵
延、繁衍不尽的;作为个体而言,人生的悲喜丰富而生动。正如沈从文所说,“对于
一切自然景物,到我单独默会它们本身的存在和宇宙的微妙关系时,也无
篇二:盛唐第一诗
“盛唐第一诗”——春江花月夜赏析《全唐诗》中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在古代
众多诗人中毫不起眼,但是他所作的《春江花月夜》,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春江花
月夜这个名字,原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昏庸荒淫的陈后主陈叔宝所作,但
原词已经失传,而后隋炀帝曾作过此曲,但只有寥寥几句,内容也十分单调。而张若
虚的这首是拟题作诗,全诗只有36句,却生动再现了江南春天夜晚的迷人景色,阐述
人生哲理的同时也寄托了游子思乡的惆怅情怀。虽然和原先的曲调已经不一样了,但
是却是最著名的,有“以孤篇压倒全唐”、“盛唐第一诗”的美誉。清末王闿运评价
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
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以见得《春江花月夜》在诗坛的地位。
作者以江南春夜里最美的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为中心内容,生动描写
了春夜江南扬子江的绝美景色。全诗共分3部分,由景,情,思依次展开。
第一部分共四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
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作者开篇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江南春夜的绝美景象:江南春夜,一轮明月高挂空中,
江海相连,海天相接,潮水随明月涌生。作者巧用了一个“生”字,仿佛赋予了潮水
生命,生动的写出了潮水随明月涌动的动人美景。第二句写水波潋滟,在银白色月光
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月光仿佛随水波流动一样照耀五湖
四海,哪一处的江水不在明月映照之下呢?第三句写江水随着田间原野弯弯转转流
淌,银色月光照在花木上就像下雪了一般,作者只用一笔“月照花林皆似霰”便勾画
出了“春江花月夜”的“花”字。第四句写银白色的月光洒遍神州大地,将整个世界
都染成圣洁的银色,因而使得“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作者用短短四
句,便为我们勾画了一个童话般圣洁美妙的画面,江南春夜的良辰美景仿佛一幅画卷
展现在我们眼前,春江花月夜因此而显得圣洁神秘。
第二部分着重勾画了一个“情”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
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
见长江送流水。江天一色,没有一丝尘埃,夜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映照大地。如此美不
胜收的画面,仿佛让人进入了太虚幻境一般,作者因这等美妙的景色引发了无尽的遐
想:扬子江畔是谁第一次看见如此美丽的明月?而明月又是何时第一次照耀他人呢?
作者由此开始思考人生的哲理与探讨宇宙的奥秘。从而将单纯的写景诗中加入了哲理。
古往今来,对宇宙的探索及思考人生的诗句并不少见,中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就
有其名作《天问》,但《天问》仅仅是抒发了对宇宙浩瀚无边的感叹,而张若虚的《春
江花月夜》并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是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每个人的生命虽然非常短暂渺小,但是人类的存在是亘古不变的,
人生虽短,但是我们并不会因此而颓废,反而要更加珍惜短暂的时光,要学会享受人
生。“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句承接上一句的“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的
生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江月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人一代一代在变,但是江水明
月永远不会变化,江水明月送走了一代又一代人,这不就是所谓的“江月无情人有情”
么?由此,作者引发出下篇的“思”第三部分着重写一个“思”字: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
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
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
江树。白云悠悠荡荡不知飘往何处,站在青枫浦上愁死万千。白云,青枫浦,都是古
人用于比喻离别的事物,今夜是谁家的游子?在哪望着明月思念故乡呢?作者用扁舟
子比喻游子,“何处相思”表明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可怜??水成文”八句则着重
渲染了愁妇对于游子的思念之情,最后八句则写出游子在异乡对于家乡、亲人的思念。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不同于以往单纯描写景色的长篇景物诗,它在描写春夜江南
扬子江美景的同时也阐述人生哲理、抒发愁思。他将景、情、思、三者完美的融合在
了一起。细细品读一遍,仿佛能看到扬子江畔,作者站在江边眺望江水明月,眼中尽
是愁思。全篇紧扣春、江、花、月、夜五字主题,且以“月”为主旨,围绕着不同形
态不同时间的“月”,从月升写至月落。在描写明月的同时,作者也描绘了“春江”、
“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白云”、“扁舟子”、“鸿雁”、“鱼
龙”一系列的诗歌形象,通过这些形象的巧妙组合,作
者向我们展开了一幅唯美瑰丽的画卷。
张若虚一生中仅在《全唐诗》中留下了两首诗,一首是《代答闺梦还》,另一首便
是这有名的《春江花月夜》。初唐时盛行从南朝流传下来的宫体诗,当时的宫体诗多
描写宫廷淫靡生活,辞藻华丽奢靡,多为艳情诗。而《春江花月夜》言词清丽,曲调
悠扬婉转,极富情感,一改初唐艳丽奢靡的诗风,可谓是将唐朝引入诗歌时代的代表
作。王夫之说其“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
则在顺手积去,宛尔成章,令浅人言格局,言提唱,言关锁者,总元下口分在。”中
国近代伟大诗人闻一多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又说“在这种诗面前,
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
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
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足以
见得张若虚对古代诗坛的巨大贡献。
《春江花月夜》全诗仅36句,张若虚用短短的两百字,便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江南
春夜的美妙画卷,诗中没有任何华丽辞藻,诗人仿佛手执画笔,一笔一画,随着月升
月落,画出一幅清新淡雅的中国水墨画,将整个春夜扬子江的景色展现在我们面前。
锺惺评曰:“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
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真真是将《春江花月夜》
之美之奇描述的淋漓尽致。而张若虚,也因此“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篇三:浙江财经大学大学语文样卷
第一份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_诗经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2、汉赋是汉代赋体文学的总称,它包括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
3、3、“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20:55: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64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