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主席好战士发表日期:2006-09-2020:12
满江红赏析
岳飞满江红①
怒发冲冠②,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
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
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
匈怒血①。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在谈岳飞《满江红》之前,我想先扯开一个问题,谈另外一首《满江红》。
拂试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
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岂不惜,中原蹙;且不念,徽饮辱!但徽钦既返,
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②
这是明代书画名家文徵明在看见刻在碑上的宋高宗敕赐岳飞的御札后写的。当初倚丈岳飞抗
金的是这位高宗(岳飞原是高宗担任兵马大元帅高投效的嫡系军官),后来杀掉岳飞的也是这位
高宗。岳飞为什么会落到这样悲惨的下场?光是秦桧的陷害吗?不是那样简单。文徵明尖锐的指
出一件南宋人不大清楚或者不敢明说的内幕,那就是宋高宗的私心。是什么私心呢?作者说,假
如岳飞收复了中原,把徽、钦二帝迎接回来,问题马上就变得非常复杂,高宗本人的位置就不知
往哪里撂了。这才是事情的关键。
徽宗是高宗的父亲,钦宗的高宗的哥哥,父亲和哥哥在上,你自己还能够安然南面称孤吗?
你让位吧,前途吉凶难保;不让位,一样是吉凶难保。从历史上看,安禄山之乱,唐玄宗可以传
位给肃宗,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徽宗自然也可以传位(已经传位给太子即钦宗赵桓了),因为同
样年纪也大了;可是拿钦宗怎么办?他是皇帝,又是哥哥。而且肃宗原来就是太子,继位是名正
言顺,你高宗不过封个康王,本来就没有登极的资格,既迎了皇帝哥哥回来,还好意思继续坐你
的龙位吗①?
想是这样想,话却说不出口。站在朝廷里的书呆子也不敢这样大胆推测他们的君上。幸而有
个秦桧,深懂此中奥妙,力主和议,君臣之间心照不宣。于是,坚持抗战的岳飞就只能落个身首
异处的下场了。
让出了帝位,吉凶难保,是容易理解的,为什么不让位也同样吉凶难保呢?
这个问题只有到了明代才找到一个无可辩驳的答案。
明朝正统年间,建国在阿尔泰山山麓的瓦剌部族,兼并了蒙古高原上许多部族之后,成为元
朝以后最强大的蒙古帝国。正统十四年(一四四九年),瓦剌首领也先南下进攻,在土木堡(今
河北怀来县西)一战,俘虏了御驾亲征的明朝皇帝英宗朱祁镇,随即包围北京。这时,以兵部侍
郎于谦为首的抗战派拥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是为景泰帝。几场接战,打败了瓦刺侵略军,后来
还迎回了英宗。由于景泰帝没有把皇位让回给哥哥,英宗初时勉强当了太上皇,但复辟的阴谋却
在暗中进行着。到了景泰八年(公元一四五七年),英宗的死党徐有复、石亨等趁景泰帝患病之
际,突然发动政变,拥英宗复辟,废朱祁钰为#王,杀于谦等大臣。不肯让位的景泰帝当年就不
明不白地死掉。
这件事让一些书呆子擦亮了眼睛。因而,在景泰帝死后十多年出生的文徵明,拿这件暖热的
史实同岳飞之死对照一下,就把宋高宗的私心和盘托出了①。(至于文徵明如此揭露还没有没有
其他的用意,那是另外一回事。)
这算是岳飞《满江红》的一个插曲。
岳飞这首词,一开头就用了荆轲的故事。《史记》记载荆轲入秦,在易水上同朋友话别的时
候,唱了一支曲子:“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于是“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
(这便是“怒发冲冠”的来历)虽然岳飞这时看到的不是易水寒,而是潇潇雨,但他为了驱除了
侵者,抱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意志,则是一样的。荆轲唱出“变徵(zhi)之声”(一种
激越的腔调),他则是“仰天长啸”,那壮怀也是一样的。
“三十功名尘与土”——在岳飞看来,自己虽然是三十以上的年纪,可是对于世人十分钦羡
和渴求的功名富贵,却以为不过如同泥土一样,是微不足道的。为什么?岳飞的意思是说,如今
最重要的,还是抵抗金兵,驱逐入侵者,恢复北方大好河山,而不是为了追求人生的功名富贵。
因为两者是不可能相提并论的。
“八千里路云和月”——回顾自己过去那段经历,尽在沙场上度过。大白天,抬头看的是白
云,到晚上,抬头看的是明月。年年月月如此,计算起来,那路程足够有八千里远了。当然,八
千里也不过是个大概数,极言路程之远而已。
但也不妨屈指一算:岳飞从靖康元年(公元一一二六年)在故乡汤阴应募勤王,正式在军队
中参加对金兵作战,那时顶多不过当一名相当于现在的班长;到建炎二年(公元一一二八年)他
转入著名将领、开封留守宗泽的麾下作战,英勇立功;再过一年,便已提一旅孤军,到南方转战
于宜兴一线了。到建炎四年(公元一一三〇年)他又挥军北上,一举收复建康(今南京);绍兴
元年(公元一一三一年)复转战南下,在江西讨伐叛将李成;又次年,进军广西,讨伐游冠曹成,
然后再入吉州、虔州,镇压农民军;此后渡江北上,在金人手中收复郢、随、唐、邓、襄阳、信
阳六座州郡,威震敌胆,并以功升为清远军节度使,置身于中兴名将之列。那时他还只有三十二
岁。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样的生涯,自然是奔波劳顿的;可是,假如平白放
过了大好时光,到老来一事无成,不是更加可悲么!
看了上面他这段不寻常的经历,我们就不难领会他在这几句话里的不寻常的分量。一个“崛
起垅亩”的农村青年,仅仅八九年间,便已成就了如许惊人的功业。即使他自己视功名如尘土,
但他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进取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领略吗?
在词的下片,岳飞又提起那使汉族人民万分愤慨的事: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元年,金兵攻破汴京,次年,把俘获的徽宗、
钦宗挟持北去,太子、公主、六宫妃嫔、皇孙、驸马以及一切宝器、图书,尽数北迁。这真是汉
民族的奇耻大辱。这个耻辱,至今还未昭雪,作为臣子,自然抱恨不消。
岳飞早已立下志愿,“不斩楼兰誓不还”,入侵者必须驱逐,失地必须收回。如今只有一个
决心:“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长车”是一种兵车;“贺兰山”,在今宁夏东部,西汉时
汉民族同匈奴连战于此,宋代却是西夏的辖地,不在金人手中。词中不过以贺兰山指代北方要塞
之地,表示一往无前消灭敌人的决心。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满江红》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爱国将领岳飞。他在写作《满
江红》词时,正是中原地区遭受女真奴隶主贵族的铁骑践踏和蹂躏的岁月。岳飞矢志抗金,执
着地追求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壮志宏图;他一生征战,反对投降,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他光明磊落、治学严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自奉菲薄、廉洁奉公,
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发扬到一个高度,故《满江红》一词,一直作为爱国主义的绝唱和岳
飞本人的高风亮节一起在中国神州大地传颂,很少有人怀疑《满江红》是伪作或托名之作。
第一个对此提出怀疑的余嘉锡,他在《四库提要辨证》中提出了两点疑问;岳飞孙子岳珂所
编《金伦粹编·家集》中没有收录这首词,而岳珂在收集岳飞的文章时,曾是不遗余力的,
此集从编定到重刊,历经31年,为何未收此词?此其一。这首词最早见于明徐阶所编的《岳
武穆遗文》,是根据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收入的,赵
宽亦未说所据何本,来历不明。而且赵宽碑记中提及的岳飞另一首诗《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经明人考证是伪作。在此之前,此词亦不见于宋元人的著述,为什么突然出现在明中叶以后?
此其二。作者进一步考证:在明代,北方鞑靼族倒常取道贺兰山入侵甘、凉一带,明代弘治十
一年(1498年),明将王越曾在贺兰山抗击鞑靼,打了一个胜仗,因此,“踏破贺兰山阙”,
“在明代中叶实在是一句抗战口号,在南宋是决不会有此的。”继余嘉锡之后,60年代后期,
夏承焘也写了一篇《岳飞<满江红>词考辨》的文章,他除了赞同余氏的怀疑外,又从词的
内容上找出了一个证据,即“贺兰山阙”的地名所指问题。他认为岳飞伐金要直捣的黄龙府,
在今吉林省境内,而贺兰山却在今内蒙古河套之西,南宋时属西夏,并非金国土地,此词若真
出岳飞之手,不应方向乖背如此?这是一。如果贺兰山不同于前人泛称边塞的“玉门”、“天
山”之类,其入于史书,始于北宋。唐宋人以贺兰山入诗,都是实指,明中叶以后也是如此,
若以泛指释岳飞的“乖背”,似也不通。此为二。1980年,海内外又掀起了讨论这个问题的
热潮。如台湾《中国时报》发表了孙述宇的文章,再次对《满江红》的词作者提出了疑问。
他首先指出《满江红》词中用了自己的事迹和典故,如“三十功名”、“八千里路云和月”
等等,是尽人皆知的材料,一个拟作者是很容易写出这样一首词的。其次,他认为《满江红》
词的格调,与已证实的岳飞另一词《小重山》风格迥异,前者慷慨激昂,英雄气色横溢,后
者则是他多年征战并受掣肘时惆怅心理的反映,相形之下,“《满江红》是一首有事迹、有
心志,但没有阅历的词”。对此持不同意见的邓广铭、王起、李安等则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辩
驳。邓广铭于1981年5月初著文指出,岳飞的《满江红》不是伪作。他认为:第一,岳霖、
岳珂两代人没有搜集到此词,只能说明岳飞的后代在这方面有遗漏。据现有的史料看,岳霖父
子也确有遗漏的实证。如《宾退录》记载的岳飞的“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
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一诗,就不见于岳珂编的《家集》中,如果排除他们父子
当时没有收集到的可能性就断定是假的,那么,这首诗如果又因为《宾退录》的失传后而出
现在明人的著作中,就能对此怀疑吗?此外,从《满江红》反映的思想内容来看,与岳飞其
它诗文的内容是一致的。如“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正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的写照,“不问登坛万户侯”,不就是“三十功名尘与土”的注脚吗?又如《家集》
中的一些题记,都是岳飞行军作战时随时随地记下来的,应是他当时真实内心的记录。岳飞既
然有《满江红》中体现的思想,又有作诗填词的本事,为什么不能填词抒怀呢?第二,关于《满
江红》词中“踏破贺兰山阙”的地理位置所指问题,他认为“贺兰山阙”是泛指而不是实指,
与词中的“胡虏肉”、“匈奴血”是指女真,而不是实指匈奴一样,即指广义的敌人。第三,
如果《满江红》一词的作者是王越,那为什么要嫁名于岳飞,而不夸耀自己的战功呢?他写
的“踏破贺兰山阙”是实写,那么词中的“靖康耻,犹未雪”句是可以泛写的吗?如果是“反
映明人的地理形势和时代意识”,那么,这样的亡国事件是影射明朝的什么事体呢?如果撇开
《满江红》一词反映的整体思想,而纠缠在“贺兰山阙”的地理位置上,似是难以令人信服
的。李安则针对孙述宇的文章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从史实和词的内容对照看,“三十功
名尘与土”,可知是在岳飞30岁或30岁前后有感而作。岳飞30岁时,正掌朝廷方面大权(公
元1133年),“因责任重大,身被殊荣,感动深切,乃作成此壮怀述志的《满江红》词”;
而岳飞20多岁从军、30多岁时从九江奉旨入朝,“计其行程,足逾八千里”。与词中“八千
里路云和月”之句同。岳飞30岁置司江州时“适逢秋季,当地多雨,故在词中有‘潇潇雨歇’
之句”。因此,《满江红》是岳飞“表达其本人真实感受于公元1133年秋季9月下旬作于九
江”。他还就《满江红》与《小重山》两词的格调问题作了探讨,认为两词作于不同的时间,
格调自然不同,不能以此非议作者。
作者简介
岳飞
浏览该作者的作品
岳飞(1103-1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年从军,官至河南、
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他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因坚持抗敌,
反对议和,为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工诗词,但留传
甚少。词仅存三首,内容皆表达抗金的伟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深沉
慨叹。风格悲壮,意气豪迈。有《岳武穆集》。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
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
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
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这首的上片,“怒发冲冠,……空
悲切”。意思说,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再也压不住了,感到怒发冲冠,在庭院的栏
杆边,望着潇潇秋雨下到停止。抬头远望,又对天长啸,急切盼望实现自己的志愿。三
十多岁的人了,功名还未立,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比尘土一样,都是不足所求的。
我渴望的是什么东西呢?渴望是八千里路的征战,我要不停的去战斗,只要这征途上的
白云和明月作伴侣。不能等了,让少年头轻易地变白了,到那时只空有悲愤。
这一段表现了岳飞急于立功报国的宏愿。
下片,“靖康耻,……朝天阙。”靖康二年的国耻还没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时候
才能够消除呢?我要驾乘着战车踏破敌人的巢穴,肚子饿了,我要吃敌人的肉;口渴了;
我要喝敌人的血。我有雄心壮志,我相信笑谈之间就可以做到这些。等待收复了山河的
时候,再向朝庭皇帝报功吧!
这一段表现了岳飞对“还我河山”的决心和信心。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
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侍
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
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
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从“怒发冲冠”到“仰天长啸”,先是写在家里庭院中的情况,他凭观栏雨,按说
这是一种很惬意的生活,可是却按不住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一句“仰天长啸”,道出
了精忠报国的急切心情。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作者
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
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
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
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下片一开始就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
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
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
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
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
诗意又形象。
“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是对敌人表示高度的民族义愤。《左传·襄公廿一年》:
“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作者借用,抒写对侵略者的极端愤恨。再
用”壮志“表达气概的昂扬,而“笑谈”则反映了战胜强敌不在话下的信心。读了这两句,真使
人意气风发,斗志更坚。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旧山河”,是原属于汉民族的山河;“天阙”,不是
宋高宗临时栖托的临安(今杭州),而是那已经沦陷的汴京(今开封),那儿有宋家历朝祖宗庙
寝,原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
整首词充满了爱国的激情,真是慷慨悲歌,使人为之起舞。
岳飞毕竟想要做一个忠臣。他懂得打仗,也懂得填词,可惜就是没有领会那个高宗皇帝的心
事。也许他虽然多少懂得,却又无法违背自己生平立下的誓言,因而终于形成了历史上的一场悲
剧吧!
①关于岳飞《满江红》词,已故的学会余嘉锡先生在《四库提要辩证》卷廿二《岳武穆遗文》
条下,曾提出疑问。他指出这首词从来不见宋、元人的记载或题咏跋尾,却于明代嘉靖年间忽收
入于徐阶所编《岳武穆遗文》中,徐氏是据弘治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收录的,而赵
宽却不言其源流来历,故深为可疑。又,岳飞之孙珂,曾编辑《金陀粹编》,搜罗其祖遗文不遗
余力,但书中却不曾收录这首《满江红》。余氏因此怀疑此词不是岳飞所作,而系明人为了某一
目的写后托名岳飞的。这一考辩颇值得注意。虽则岳珂所著的《木呈史》已把收词收在附录中,
但《木呈史》今存版本是明人刊刻的,极可能在明人刊刻此书时才把《满江红》收作附录,故不
能以《木呈史》证明此词确属岳飞所作。
尽管如此,这首《满江红》却是久已归在岳飞的名下,流传广远,并为广大群众所承队。即
使有上述疑点,我们似乎也不改多此一举,非要把它排除在岳飞著作之外不可,因为这已不是考
证的问题,而是涉及民族历史感情的问题了。
②怒发冲冠——因愤怒激动使头发直竖,顶住帽子。
①壮志两句——是极度愤恨和轻蔑敌人的表示。“匈奴”,汉代生活在我国北方的民族,这
里借指金人。
②此词见《词统》,又见《坚瓠已集》卷三。平步青《霞外#屑》引王之宾《绍兴府志》亦
载此词。并谓词中所谓“残碑”,即宋高宗谕岳飞敕碑,在绍兴卧龙山顶越望亭侧。
①钦宗赵桓是徽宗长子,高宗赵构是第九子。徽宗于绍兴五年(公元一一三五年)四月死于
王国城,七年七月凶问至江南。钦宗则死于绍兴三十一年(公元一一六一年)五月。
②清人郑板桥(燮)有《绍兴》诗:“丞相纷纷诏敕多,绍兴天子只酣歌。金人欲送徽钦返,
其奈中原不要何!”那已是不算新鲜了。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20:17: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62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