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1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篇一
今年我教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个普通班级和寄宿
部的工作,分别是55人和45人。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学校,学
生的行为习惯都没有成行。同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要两
面都要俱到。(1)班的女孩子人数比较多,管理起来相对方便一些。
(3)班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只相差1个人,半托占了三分之二,全托
占了三分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要注意加强学生在校写完作业
的效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
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
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
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
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
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
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
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
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
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
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
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
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
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
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
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
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
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
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
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
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
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
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
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
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
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
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
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
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
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
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
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
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
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
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
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考
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
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
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
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
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
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
观点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篇二
一年级二班共有学生37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
数学素质较好,掌握了继续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基本能力,
学习数学兴趣浓厚。但是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
审题能力还需要加强。这学期我将继续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兴
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
发展。
1、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
2、下雨了——学看钟表。
3、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
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
4、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5、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6、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实践活动——小小信息员
7、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8、我们的鞋码——统计
9、儿童乐园——总复习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
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
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
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
四边形和圆。
5、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
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
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
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
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
行简单的计算。
7、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
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
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1、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
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
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
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重视培养习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数学事半功倍。在平时的
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
等良好习惯,形成自觉行为。
3、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
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
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
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
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
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
学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篇三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
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15(2)9+()=18
15—9=()18—9=()
(3)9+()=14(4)9+()=17
14—9=()17—9=()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
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
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篇四
本学期以县教育局和学校教学计划为遵旨、领会其精髓,贯彻其
精神,爱岗敬业,扎扎实实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正确传授学生知识,
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认真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计
算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班共有民族学生44人,实行双语教学。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
通过平时和期终的检测,大部分学生的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
力,口算能力较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
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与此同时我发
现一部分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
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
部分学生成绩较差,特别是口算能力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
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培优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
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
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
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
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
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
力。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
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
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
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
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
的关系。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
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
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的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
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
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
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
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难点:1、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2、会进行人民币之间简单的换算。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
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
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充分运用现代远程资源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
实世界的过程。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
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
思维偏慢的学生。
6、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7、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
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
思维偏慢的学生。
8、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9、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10、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
12、25—3、11、学生报到
2、课堂常规教育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2)
1、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2、拼一拼
3、认识图形练习课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4课时
23、4—3、84、第一单元学情评估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十几减9
2、十几减8、7、62课时
2课时
1课时5课时
33、11—3、153、十几减8、7、6
4、十几减5、4、3、2
5、解决问题2课时
2课时
1课时5课时
43、18—3、225、解决问题
6、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2课时
3课时5课时
53、25—3、297、第二单元学情评估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1、分类与整理
2、分类与整理
3、整理与复习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5课时
64、1—4、54、学情评估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数的组成2课时
2课时4课时清明节休息1天
74、8—4、122、读数和写数
3、数的顺序
4、数的大小比较2课时
2课时
1课时5课时
84、15—4、194、数的大小比较
5、多些、少些
6、解决问题1课时
2课时
2课时5课时
94、22—4、267、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8、摆一摆、想一想
9、整理和复习2课时
1课时
2课时5课时
104、29—5、310、学情评估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2课时
2课时4课时五一休息1天
115、6—5、102、简单的计算
3、整理和复习
4、学情评估2课时
1课时
2课时5课时
125、13—5、17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1课时
3课时
1课时5课时
135、20—5、244、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5课时5课时
145、27—5、314、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5、整理和复习3课时
2课时5课时
156、3—6、76、整理和复习
6、学情评估
第七单元、找规律
1、简单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2、简单的图形和数字排列规律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5课时
166、10—6、143、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4、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6、学情评估1课时
1课时
2课时4课时端午节休息1天
176、17—6、21总复习5课时5课时
186、24—6、28总复习1课时1课时
全期共82节,其中实授课76节,复习课6节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篇五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
交流中获得知识,使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学得快乐。
1、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
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能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并会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正确迅速地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一个实物钟面、课件、水果钟面、时间的小卡片。
每人一个学具钟、每小组一个不完整的卡片钟面。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同学们听过谜语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
一猜?
(课件展示)谜语: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嗒嘀嗒提醒你,
时间要珍惜。
2、逛钟表超市
师:同学们真不错,都猜出了谜底,钟表超市里的钟表可漂亮了,
我们一起去逛逛吧!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外型美观的钟表。
3、导入新课
师:钟表有这么大的作用,想不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呀!那么咱们就
看看它长什么样吧!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出示实物钟面)这是一个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
师小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还有线段那是刻度线,
每个数之间有小格。追问:钟面上的2根针有什么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时针短粗
分针长细
(2)生认学具钟的时针和分针
(3)我们知道时间爷爷是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所以钟面上的时
针和分针也不会停止!那这2根针是怎样走动的?哪根针快哪根针慢?
生:朝着同一方向走,最慢的是时针,其次是分针。
(课件演示)师补充:最快的是他们的秒针弟弟。时针每天走两圈,
分针每天要走好多圈。
2、补钟面(小组合作)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破损的钟面,有些没时针和分针,还有些没数
字。
行动起来!用你们灵巧的小手把钟面补好,看哪组同学速度最快,
表现最好,最先完成的小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3、认识整时
(1)(课件出示)三个钟面,指导认整时。
指名回答钟面表示的时间,并引导学生说出是怎么看的。
师小结:整时的时候,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所
以它们分别表示8时、3时、6时。
(2)生用学具钟练习拨7时、11时。
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拨的结果。
(3)(小组合作)一人说一人拨。
4、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1)可以用汉字“时”表示。生回答师点击电脑,钟面下分别出现
8时、3时、6时。
(2)用数字表示法
点击电脑出现8:00,引导学生观察两点右边是两个“0”,左边
是几就是几时。
(3)生动手写3:00、6:00
(4)点击电脑出示3:00、6:00,指导学生观察比较。
三、参与游戏,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随着《找朋友》活泼的音乐,生进行游戏。
出现“12”时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全体同学用学具钟拨12时,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12时的钟面时针和分针重合。
2、(课件出示)p92页
小军一天的时间安排图。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自己一天的时间安
排。
四、引导回顾,总结评价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
2、时间像小马车一样飞快地向前跑着。一节课又要结束了,我们
一定要珍惜时间,合理地利用支配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
3、点击电脑欣赏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五、课后延伸,生活调查
(课件出示):太阳刚升起的画面;太阳刚落下的画面。
请大家把刚才看到画面的时间记下来,下次再讨论、交流。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篇六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9个单元:
1、位置;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图形的拼组;
4、100以内数的认识;
5、认识人民币;
6、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
7、认识时间;
8、找规律;
9、统计。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
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
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
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应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
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
施,只学生在获得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
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盒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
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
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上、下、
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展和
欣赏数字美得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
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
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的
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
问题,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
边与数学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
学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树立学好数学动的自信心。
本班共有58人,大多数同学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
有少数学生能力差,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
地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1、勇于创新,坚持认真教学。
2、因材施教,选用有效地教学方法。
3、对学生进行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
1、位置4课时
2、20以内退位减法12课时
3、图形的拼组2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5课时
7、认识时间3课时
8、找规律4课时
9、统计3课时
10、总复习5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篇七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三班和一年级四班的数学教学。一年级三班
有48人,男生和女生都是24人;一年级四班有47人,男生23人,
女生24人;两个班共95人。由于是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每个学生
的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关系都不相同;学生还存在年龄差异、
性格差异、性别差异。同时,学生对进入学校开始班级授课的方式还
有待适应。所以,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有以下:
1、规范学生基本的学习习惯(听课习惯、书写习惯、发言习惯)
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思考能力)
3、渗透学生初步的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对应思想、统计思想)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2、初步形成良好的听、说、看、想、做等学习习惯
3、能初步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认读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第二单元比较
1、通过比较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比较事物的过程,逐步提高仔细观察的能力,体验一些具
体的比较方法
3、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学会认真思考,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第三单元和第七单元加减法(一)(二)
1、通过从现实情境抽象出加减法的运算,并用算式解释其实际意
义的过程中,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经历1020不同的表示方法,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感受十进
制位置原理
3、通过计算与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能正确口算20以内的加
减法
4、能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通过比较和整理加减法算式,探索其规律,发展数感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1、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学习认识钟表。
2、认识几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快到几时。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
言表达
3、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1、对形体的认识顺序是:立体平面立体。
2、通过游戏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四单元分类
1、联系生活实际,经历分类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2、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整理和分类
3、体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且分类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第九单元统计
借助有趣、现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
生的统计意识。
(四)综合应用
结合具体学习内容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如:
1、大家来锻炼
2、迎新年
(五)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一):小结一、二、三单元的内容。
整理与复习(二):小结四、五、六单元的内容。
总复习:总结本期学习的内容:
(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三、教学思考
1、对一年级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图形和自然语言进行学习是
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教师不应过早的、用统一的、抽象的符号或数
学语言要求学生。
2、对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通过观察、
谈话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的愿望、兴趣、和良好习惯。
3、对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应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丰富有趣
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4、每一个数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
本学期的教学要求是:适应新学期、适应课堂教学、养成各种良
好的学习习惯。
1.生活中的数:9课时大家来锻炼:1课时
2.比较:4课时迎新年:1课时
3.加减法(一):18课时整理与复习(一):2课时
4.分类:2课时整理与复习(二):3课时
5.位置与顺序:4课时总复习:4课时
6.认识物体2课时
7.加减法(二):15课时s单元检测(待定)
8.认识钟表:2课时
9.统计:2课时
说明:课时安排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篇八
本学期任教一(1)班数学,本班共有孩子36人,其中有11人是
住宿生。由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生活,孩子们短时间
内还不是很适应,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
所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教师指
挥;读、写方面的要求等。还有,本班有近1/3的住宿生,这些孩子
在7、8岁就要离开家长独立生活,更是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些都
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
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一)、教学内容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
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
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
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
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
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
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
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
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
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
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不仅”数与代
数”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图
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孩子发展的需求。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精神,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各项规定,促进孩
子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作了精心的安排,
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教材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二个单元进行教学。其中”数
一数”、”比一比”、”分一分”三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数数、比较
和分类;”数和运算”的内容分六个单元,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
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认识钟
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两个单元,分别让孩子认识物体的相对
位置和简单的几何体;”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主要教学收集、整理
简单的数据,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另外还安排了三次实践
活动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对于内容结构的安排,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
有较大的改变。首先,对于数数、比较和分类,不再作为”准备课”
来教学,而是作为正式内容让孩子学习。它不仅让孩子学习这方面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初步体会可以从数学的角度
和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接触一些数学思考的方
法。其次,对于数和计算,10以内的不再把认数和计算穿插进行,
而是先认数,主要让孩子学习认数、写数和大小比较,并重视通过认
数初步培养孩子的数感;再单独安排”分与合”,让孩子在掌握10
以内数的组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以便孩子
自己探索加与减的含义、计算方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后采用
相对集中、分段安排的方法教学加和减。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只分为三段进行教学。第三,对于”空间与图形”,教材先安排认位
置,让孩子认识前后、上下、左右,并能用它们描述物体所在位置;
再安排认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于”统计与概率”,
则通过对有效信息的收集、整理,让孩子初步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
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第四,把”解决问题”贯穿于教学内
容四个领域的全部,使数学学习和数学活动本身成为对”问题”的探
索和解决。一方面,教材不再出现”应用题”,而是选择现实的、有
意义的、与孩子生活联系密切的具体实际问题,作为学习计算的题材,
使解决问题融于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在认识图形、统计等内容
的教学中,都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逐步学
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另一方面,增加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帮
助孩子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性地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联
系的实际问题,加深对不同领域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
联系,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取与孩子生活联系密切、孩子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
教材注意从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孩子身边
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孩子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
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孩子学习相
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例如,选择孩子非常熟悉的家庭客厅、厨房这
样的场景,让孩子观察、比较这些场景的物体,认识长短、高矮和大
小、轻重,并建立相应的观念;选择让孩子整理自己的学具和文具,
学习”分一分”,认识分类的意义,学习分类的思想和方法;组织孩
子自己通过搭积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种几何体,
并通过”有趣的拼搭”进一步感受这些几何体的一些特征。通过这些
丰富多彩的题材,促进孩子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又如,在
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以学校生活里孩子亲身经历过的浇花、游
戏、游泳和踢足球等活动,以及生活里常见的栽树、运南瓜等劳动的
现实场景为题材,或创设动态变化的情景,或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孩
子的兴趣,调动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体会数学的
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如,教材在选取童话题材方面,
以”森林运动会”的场面为题材,引导孩子通过比较,学习”等
于”、”大于”和”小于”的含义及表示方法;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
通过动物到大象家做客的情境,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引导孩子
学习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材还注意从孩子身边选取一些有价值、感兴趣的问题,让孩子
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来解决。例如,应用分类
的思想整理日常用品和食品,在上下楼梯的情景中找出”都靠右走,
谁走错了”,让孩子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你在哪儿见到过0”,针
对钟面上表示的时刻说说不同时间的钟面上”怎么都是10时”,分
清有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又如,让孩子根据”你最喜欢吃哪一种
水果”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用
统计的方法描述问题的结果。
3、重视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为孩子提供自主探索和合
作交流的机会。
本册教材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使孩子的学习活动充
满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
首先,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一般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孩
子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并采
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例题中先
呈现孩子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接着采用卡通图片结合
语言表达的方式,充分展示孩子思考、探索、交流的活动,在孩子的
交流中呈现各自的算法,让孩子在感受不同的算法基础上选择适合自
己的计算方法,接着在”试一试”里让孩子”用你喜欢的方法计
算”,不再统一给出某种算法,而是让孩子对自己的算法作出必要的
解释。又如,在教学统计时,先设计到大象家做客的童话场景,提出
不同的问题,再引导孩子分类、整理,用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的统计表
表示问题的结果,然后让孩子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和说明。
其次,教学内容的呈现十分重视孩子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孩子
的学习活动,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以适应培养孩
子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例如,在”认物体”时,让孩子自
己玩积木,试着把积木块分类,在分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进一步联系生活找它们的”朋友”,逐步建立
这些几何体的观念,同时安排”有趣的拼搭”,使孩子在”滚一
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的过程中,
进一步感受它们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又如,在”分与合”里教学
5以内数的分与合时,例题先提出”把4个桃放在2个盘里,可以怎
样放”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发现4可以分成几和几,再提
出”几和几合成4”的问题,让孩子讨论、交流,接着提出关于5的
分与合的问题,组织孩子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把结论交给孩子自己
得出,然后让孩子独立摆一摆、填一填,完成2和3的分与合。在加、
减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孩子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
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
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发现或总结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
题或通过情境变式,让孩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并作出自己的
解释。再如统计的学习,则让孩子着重通过小组合作,经历和体会简
单统计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交流统计的结果。教材的这些处理,有
利于充分发挥孩子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孩子在观察、操作、猜测、探
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数学概念的形
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
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提倡算法多样化,重视培养孩子的数感。
教材在计算教学中,尽量为孩子提供自己探索的空间,通过自主
探索突出算法多样化。例如,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不再像过去那
样先复习数的组成,然后用数的组成引导孩子学习计算方法,而是联
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出现算式,让孩子来探索、交流计算方法。这样孩
子就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算出结果,也可以从图画里数出结果,还可以
用”分”或”合”的思想解释结果。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
教材让孩子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出现多种算法,使孩子在感受、体
会不同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里不强调孩
子采用同一种算法,也不要求孩子几种算法都掌握。
教材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
数感。例如,在认数中,让孩子理解所学数的意义,用涂色、画图或
用学具来表示数,说出”比8小的数”、”比7大的数”,”说一说
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通过游戏让孩子猜数,要求孩子
用认识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在计算中,让孩子”不计算”估计
算式的结果,体会估计的方法及其合理性;让孩子在探索问题时自己
选择适当的方法,也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本册教材还具有落实思想品德教育、落实数
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
训练有序扎实、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等鲜明特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
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要用0表示,
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
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
几表示几个一,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认识符号=、>、<的含义,
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并受气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
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
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回头混合两步计算。
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
出钟面上接近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
(2)空间与图形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
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在堆、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平面”
和”曲面”。
初步认识并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
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经历把物体按种类、形状、颜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类的过程,
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统计数据时的重要方法。
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示分类的结果,会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
入相减的表格,会利用象形统计图和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判断。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
中抽象出数,理解数的含义;在操作学具活动中,感受并概括出数的
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
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
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习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
算;通过对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发
展计算策略,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宜自己的算法;在计算练习中发
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
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
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
统计结果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讲
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具有初步的发散思维;在教师帮助下进行有条理
的思考,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下,应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在教师的组织下,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
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大致表达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
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
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经过独立思
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
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
程中。
2、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
决数学问题。
3、通过数一数,让孩子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
4、通过分一分,让孩子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
体有相同的特性。
5、联系实际帮助孩子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小棒、
数字表示数的内容,引导孩子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并用数交流
信息。
6、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孩子保留较
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备注
19/1~9/2准备课2/2
29/5~9/9数一数1/1比一比1/1分一分1/1
认位置1/1机动1/2
39/12~9/16机动1/2认数(一)4/10
49/19~9/23认数(一)5/10
59/26~9/30认数(一)1/10机动2/2认物体2/2
610/3~10/7国庆放假
710/8~10/14机动2/2分与合6/6机动1/2
810/17~10/21机动1/2加和减4/21
910/24~10/28加和减5/21
1010/31~11/4加和减5/21
1111/7~11/11加和减5/21
1211/14~11/18加和减2/21机动2/2期中考试1/1
1311/21~11/25统计1/1认数(二)4/5
1411/28~12/2认数(二)1/5认钟表1/1机动2/2
加法1/10
1512/5~12/9加法5/10
1612/12~12/16加法4/10机动1/2
1712/26~12/30机动1/2期末复习4/4
1812/26~12/30综合练习5/8
191/2~1/6综合练习3/8(元旦放假)
201/9~1/13小学期末测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篇九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4名,大部分学生都来自附近村子。经过了一个学
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
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
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
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
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
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
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
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本班级学困生有麻彤彤、董雪芬、金伟信、董晓乐、董苗苗、吴
高程、汤伟帆等学生。这些同学有的智力有些问题,有的则是自觉性
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
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
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
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在外务工,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
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
至在养上都有问题。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
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
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
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
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
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
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
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
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
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
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
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
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
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
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
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
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
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
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
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
便。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
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
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
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
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
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
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
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
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
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
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
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
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
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
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
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
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
信心。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
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
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
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
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
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
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
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
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
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
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
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
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
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
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
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
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
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
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
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
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
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
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
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
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
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
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内容
1、位置
2、位置
3、20以内退位减法
4、20以内退位减法
5、图形的拼组、数的组成
6、读数、写数、数的顺序
7、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摆一摆
8、认识人民币
9、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11、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3、整理复习
14认识时间
15、找规律
16、统计
17、总复习
18、总复习
19、总复习
20、期末考试、放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篇十
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
到处可见的观念。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
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
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
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们在日常生
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
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
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
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他们加深
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
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知识与技能领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
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
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
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意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1、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
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
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
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
过程的合理性。
5、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我任教的一(1)、一(3)两个班的数学,他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
学,即将踏入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习。我任教的这两个班,他们有
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
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
一定的差异。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
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
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时间较短,孩子普遍好动,行为习惯还
有待规范。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
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
欢数学。在课堂上,教师应从课堂常规训练开始,因为课堂常规对于
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
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
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
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
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
1、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
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
2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和
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
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入学常规训练4课时
(一)数一数4课时
(二)比一比6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一二单元检查卷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1———5的认识8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8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单元检查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6课时
(五)分类6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单元检查2课时
期中检查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38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12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8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8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单元检查2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6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单元检查2课时
(八)认识钟表6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22课时)
1、9加几8课时
2、8、7、6加几8课时
3、5、4、3、2加几6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单元检查2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十)总复习8课时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新课标人
教版),希望同学们阅读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祝大家阅读愉快。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篇十一
上学期本班有学生48人,这学期转出2人,转进一人,共()人,
其中跟读生()人,正式生()人。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
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在上个学期的期末测试
中,最高分()分,最低分()分,其中算术题和看图列式的失分率
较高,因此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
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
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
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
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第六单元《购
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
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
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
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
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第四单元《有
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
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
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
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
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
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
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
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
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圆等平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
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
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生活中的数…………………………5课时
观察与测量…………………………4课时
加与减(一)………………………10课时
有趣的图形…………………………8课时
加与减(二)………………………15课时
购物…………………………………5课时
加与减(三)………………………6课时
统计…………………………………3课时
总复习………………………………4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篇十二
本年级一(5)班共有同学们45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
后,同学们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
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
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
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同学们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
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
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同学们,
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同学们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
培养同学们数学思维品质,使同学们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100
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同学们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同学们的空
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同学们的统计
观念。(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同学们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
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
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并描述数的相对
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
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
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同学们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
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同学们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
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
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
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同学们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
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
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
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同学们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
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
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
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以内的加法和减
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同学们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重视以同学们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同学们
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同学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同学们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同学们的方法。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习。
5.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
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同学们的
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7.重视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在
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课时安排:
一、生活中数……………………………………8课时
二、观察与测量…………………………………6课时
三、加与减(一)………………………………15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1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2课时
五、加与减(二)…………………………………15课时
小小运动会…………………………………1课时
六、购物…………………………………6课时
七、加与减(三)…………………………………10课时
今天我当家…………………………………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2课时
总复习…………………………………4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篇十三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
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
级上册教学计划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
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
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
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
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
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
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
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
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
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
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
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
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
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
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
=、>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
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
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
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
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
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
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
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
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
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
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
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
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
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
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
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
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
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
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
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
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
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
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
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
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
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
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
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
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
育。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
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篇十四
本教材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它不
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
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
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
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
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
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
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
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
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
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
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
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
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
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
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
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
在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
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
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
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
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
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
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
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
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
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
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圆等平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3)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
念。
(三)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篇十五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50人。由于刚刚
跨入小学校门,孩子们对很多事情还没有概念,比如进学校不穿拖鞋、
不乱丢纸屑等都没有养成习惯。由于年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
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但通过几天的相处,我发现他们对数学
有着浓厚兴趣,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
的。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3、分一分、认识物体;4、11-20
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总
复习。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
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
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
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
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
思考方式。
1、知识与技能领域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
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
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2、数学思考领域
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20以内数的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
用2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学生在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的探
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解决问题领域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情感与态度领域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
学活动;
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
数学的信心;
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描
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
合理性;
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
四个方面的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知识与技
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
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为
重要。
1.教学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现实的——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见到的,听
到的,感受到的;
学生愿意思考,乐于接受;
引入数学问题(如p7例1、p18例1);
引导学习思路(如p71第11题);
激发学习兴趣(如p26例1、p54主题图)。
2.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数学知识不宜以定论的形式出现,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如p10
例1、p81主题图);
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自主探索搭建认知平台
(如p17第9题);
体现开放性和多样化,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如p8
例4,p36例3);
把合作交流作为学习行为与学习要求(p16第8题,p89第3题)。
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让学生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乐于学习数学;卡通、
漫画、图片、表格为主,文字以对话出现。
有利于学生“(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
课堂活动
作用: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的机会;
课堂活动与教学活动、练习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主要形式:操作、游戏等。
4.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个体与集体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
p16第8题、p62第4题,认识周围的数、我有一双小巧手。
贴近儿童生活,注意适用性与开放性;
展现过程,有一定的操作性。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5.体现学法,利学利导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学生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示儿童的思维过程;
——允许儿童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
认真听讲,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仍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6.注重数学文化,培养数学兴趣
数学文化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
数学文化包括数学简史,数学趣闻,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的影
响……
体会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册两个数学文化:p58“分类”和p80“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
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
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习
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
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
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
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
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
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
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
1准备课2课时
2—3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9课时
4—9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16课时
10分一分、认识物体5课时
11—1311—20各数的人数7课时
14—1620以内的进位加法8课时
17—1920以内的退位减法9课时
20总复习4课时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19:27: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61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