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柳永词雨霖铃的评价
《雨霖铃》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
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下面给大家分享了《雨霖铃》
的鉴赏,欢迎阅读!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创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是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
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
遇。
柳永原名柳三变,大约在38岁时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以自己的才华,柳三变有
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
在乎,轻轻一笑。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
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其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和“忍把浮
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三变这首牢骚歌被广为传唱,竟传到了皇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
在心里。三年后,他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
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
太大,柳三变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
旨填词。”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
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之后,“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才改名为柳永,54
岁时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最终客死襄阳,家无
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反映了他和歌伎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
是其中最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不得不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
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评价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
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
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
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
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
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
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刘熙
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
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
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处”,遥
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
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
“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
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
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生,
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二、这首词凝聚了普通的恋人送别情景。
上半阙写的多是男的送女的。你看,“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都门设帐,执对方手,多是男的所为吧!但“对
长亭晚”,“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却又是男的出远门了。
下半阙就写男送女的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这首
的最传人之处,也是最能说明是男的送女的根据!
当然,这首词也反映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情绪。你看:“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应该就是这种情绪的反映!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19:14: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60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