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qingmingjie

更新时间:2023-01-22 18:43:33 阅读: 评论:0

中学学科网app-attrack


2023年1月22日发(作者:美味的英文翻译)

1

清明节传统风俗有哪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古人有清明

节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下面是我们精心推荐的清明

节传统风俗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清明节传统风俗

扫墓祭祖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主要的活动内容。从前,清明节时,人家不分

贵贱,总要为逝去的先人上坟扫墓。扫墓时间并不局限于清明这一天,

各地情况有所差异。扫墓时,首先要剪除坟丘上所有的杂草,修理陵

墓周围,然后往坟丘上添上一些新土培护,再烧纸钱香烛、供奉酒肉

饭菜,燃放鞭炮后,最后向祖先行跪拜礼。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

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

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

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

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

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

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

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

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2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

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

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

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

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

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

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

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

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扫墓的由来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是我国农历24个节气的第5个节气。

为什么又是节日呢?这要追溯到古代的“寒食节”。寒食节是每年冬

至后的第105天,恰在清明的前一天,旧时民间每逢寒食节,家家户

户不举火煮饭,只吃冷食。第二天是清明,人们上坟烧纸,修墓添土,

以表示对亡者的怀念。这些风俗是春秋时流传下来的。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躲避后母骊姬的迫害,由

介子推等大臣陪同逃亡国外,他们逃到卫国时吃不上饭,又贫病交加,

在绝望之时,介子推忍痛割下自己腿上的肉,谎说是野兔肉煮给重耳

吃。后来有人告诉了实情,重耳才知道。19年后,重耳重又回国,做

了晋国的国君即晋文公。他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却惟独忘了对他忠

贞不二的介子推。

待人提醒,重耳想起旧事,派人去请时,介子推避而不见。晋文公亲

3

自登门去请,方知介子推已背了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于是派人上山搜

寻也未找到。晋文公知道介子推很孝顺,要是纵火烧山,他准会背着

老母亲跑下山来。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俩也没出来,

后来在一株枯柳旁发现介子推母子已被大火烧死了,介子推的脊梁堵

着大柳树树洞,洞内藏着他留下的一块衣襟,上面用鲜血写着一首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

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亡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致清

明复清明。”晋文公看后十分感动,放声痛哭,将他母子二人安葬在

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并建庙纪念。为了铭记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

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严禁烟火,只吃冷

食。第三年寒食节,晋文公率群臣到介山祭祀介子推,发现那株枯柳

死而复活,便给那株柳树赐名“清明柳”,规定从寒食到清明,人们

都要祭奠介子推。

以后渐将寒食节与清明相混淆,将寒食扫墓混为清明扫墓,清明逐渐

代替了寒食节。

清明节的别称

清明节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

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

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

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

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

已有2000多年历史。

三月节

4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这里所用“清明”不是名词,而是与“洁齐”同为形容词,“洁齐”谓

万物因温湿润泽而生长,“清明”指气候清净而明媚。清明节在夏历

三月间(日期有参差,而在公历则每每在4月4日或5日),故又名

三月节。

柳节

晋·周处《风土记》有记载,云清明节为柳节。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

期晋国介子推而有插柳风俗,衍生柳节之名目。介子推是随晋公子重

耳避国乱流亡的诸臣之一,重耳多年后归国践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晋文公),封赏从亡诸臣,“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奉母避居绵

山,重耳去请他出山,他不愿为官,重耳命人焚山逼促,他抱住柳树

不出,与其母都被烧死;后世人指此日为清明日,其实春秋时代还不

知有此节气。清明插柳枝以作纪念,当是很久以后形成的节俗。清明

时节,柳树新绿,传出春信,清明日就又称柳节。清·富察敦崇《燕

京岁时记》则云:“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

禁烟指禁炊烟,不生火只吃此前煮就的冷食品,相传亦是纪念介子推

而立礼俗。其说非,因为寒食礼俗在介子推之前就有,隋·杜公瞻为

《荆楚岁时记》所加按语引《周书,不能说“清明即寒食”。

秋千节

见于明·刘若愚《明宫史》。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按《析

津志》云:辽俗最重清明,上自内苑,下至士庶,俱立秋千架,日以

嬉戏为乐。”《红楼梦》叙及饮酒行令,有“女儿乐,秋千架上衣衫薄”

之句。清明时换上春装,开始荡秋千,故有秋千节的名称。

踏青节

岭南春早,踏青节定得亦早,以夏历二月初二日为踏青节,但大部分

5

地区,从中原、江南到华北都以清明为踏青节。这些地方,春信日期

有先后,华北一带要在公历4月中旬或下旬开春,但踏青节却也定在

清明。

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

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

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寒食节

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

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

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因为有上坟、效游、斗

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所以也称秋千节,拔河节等。

清明节传统风俗有哪些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18:43: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59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通讯稿格式
下一篇:冬天的诗歌
标签:qingmingjie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