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
三一文库()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简介〕
导语: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从60年代开始
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
“三系杂交稻”。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袁隆平的经历故事,
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
“第二次绿色”,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从60年代开始致力于
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
杂交稻”。1976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
28
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1979年,杂交水稻
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以后,他又研制出
一批比现有三系杂交水稻增产5%—10%的两系品种间杂交组
合。
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
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
了重要作用。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许多国家的专家
到中国来取经,印度、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引种了
杂交水稻。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
了贡献。
为此,我国政府授予袁隆平“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
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联合国世
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他金质奖章和“杰出的发明家”荣誉称
号。国际同行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
38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平,1949年8月考入了重
庆相辉学院农学系。1953年8月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
校任教,在长达19年的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面教学,一
面从事生产实践、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上了作物
育种之路。
由于开展杂交水稻研究的需要,袁隆平1971年2月调
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为加强和
协调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1984年6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杂交
水稻专门研究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后又成立国家
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至今。
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0年袁隆平从一些学报上获悉杂交高粱、杂交玉米、
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这使袁隆平认
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
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
意义。于是,袁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
的有性杂交试验。
48
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
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
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
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
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只要我们能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奥
秘,就一定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从
而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这样,袁隆平从实践
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而无杂种优势的传统
观念的束缚。于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
稻这一崭新课题上来。
在1964年到1965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他和助手
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
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对
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丰富的认识,他根据所积累的科学
数据,撰写成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
通报》上。这是国内第一次论述水稻雄性不育性的论文,不
仅详尽叙述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特点,并就当时发现的材料区
分为无花粉、花粉败育和部分雄性不育三种类型。从1964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18:42: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59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