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首歌词,由蒋荫棠创作。讲述的是西汉使节苏武出使匈
奴被扣押,十九年间克服种种困难,顽强不屈的故事。歌词取材于历
史故事,歌颂了苏武不辱使命,气节坚定的可贵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能够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苏武受到的苦难,产生对苏武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苏武身体和心理上所收到的苦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歌曲《苏武牧羊》,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你对苏武的了
解。(苏武,字子卿,西汉杜陵人。汉天汉元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
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没有成功,又把他迁到北海边牧羊。苏武19年不
肯屈服。汉始元六年才被遣回朝。)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旄”、“茄”的读音要读准。“匈”字的写法不要丢掉一竖。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理清文章的思路。
讲述的是西汉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间克服种种困难,
顽强不屈的故事。歌词取材于历史故事,歌颂了苏武不辱使命,气节
坚定的可贵品质。
从结构上讲,本课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在北海边经受的身体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坚
定的态度。
(2)第二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心灵上受到的残酷的折磨和他坚贞不
屈的态度。
四、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读文,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动,哪些内容让你崇敬?边
读边做批注。
2、汇报交流。
3、读第一小节。
(1)、理解“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
边。”“毡”指的是什么?
(2)、找到一处对比。“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3)、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身临其境”为基础,首先使学生
感觉到苏武经受的折磨是常人所难以忍受的,再了解此时苏武的坚定
态度,学生才能产生对苏武的崇敬之情。
(4)、想象一下,苏武还会遭受哪些折磨?
4、读第二小节。
(1)、理解“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是什么修辞方法?(对比)
(2)、“匈奴”是什么意思?
(3)、产生对苏武的敬意。有感情地读,感受苏武所遭受的心里的
折磨。
5、讨论: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小练笔:根据所了解的资料,写一写苏武的故事,想象一下他
回来时的情景。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第二中心小学王晓英
教材简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
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
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
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
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
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
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
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
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
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
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字,会写3个字。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
3、背诵这首诗,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
1、有关文天祥,你都知道什么?
2、拿出课前查阅的资料,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
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
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
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
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
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
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二、学习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学生尝试读,小组间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集体交流
1、齐读“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两句。
“寥落”是什么意思
思考: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
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默读“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
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
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
不定。
3、自由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
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
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
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齐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
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
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教师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
名句,是全诗的精华,表现了诗人崇高的气节,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
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
爱国主义诗篇。
三、品读赏析: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这首诗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四、拓展延伸
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
五、作业
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积累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
一、解读诗歌、想象画面
1.齐读诗歌。
2.说出诗歌描述的三幅画面。
二、梦中归乡、倾诉衷肠
1.尽孝与尽忠。
2.小爱与大义。
三、坚定信念、誓言铿锵
1.苏武默念。
2.苏武呐喊。
3.民族宣告。
四、浩然正气、民族脊梁
1.华夏历史上正气诗篇。
2.总结全文
附:板书设计:
孝
忠——气节
爱
《苏武牧羊》教学实录
一、解读诗歌、想象画面
师:通过对《苏武牧羊》这首诗歌上半部分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
在匈奴威逼利诱下坚贞不屈、正义凛然的苏武。现在,我们一起学习
诗歌的下半部分,进一步感受他作为一个普通人与作为大汉使臣的丰
富的情感世界。
现在,请你带着你对苏武的了解,来朗读诗歌(幻灯):
生齐读:转眼北风吹,
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
望儿归。
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
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
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
拱服汉德威。
师:好,读得字正腔圆,感情真挚。现在,老师来请你们用心默读这
几句,看一看,你能从中看到几幅画面?
转眼北风吹,
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
望儿归。
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
两地谁梦谁?
师:你看到的第一幅画面是怎样的?
生:苏武站在冰天雪地里,仰望着北归的大雁,眼神中充满了对家
乡的思念。
师:是啊,“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北风呼啸,雁群又
一次向北飞去,飞向汉关,飞回它的故乡。而我们的苏武呢?
生:苏武只能留在这荒凉的沙漠里,继续与冷月为伴,倾听着胡笳,
思念着亲人和大汉王朝。
师:你看到的第二幅画面又是怎样的?
生:我看到是苏武年迈的娘亲倚门而立,望眼欲穿的身影。
师:望眼欲穿,盼儿早归啊!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苏武的妻子守着空房,等待丈夫早日归来的身影。
师:是啊,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相隔千里,相逢
无期,也只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了。
师:同学们,我们透过文字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而这样的画面,又多
少次地闪现在苏武的脑海中。十几年了,有家不能回的苦痛只有自己
才能体会啊!苏武是多么希望自己也能长出两对翅膀,跟随大雁一起
飞回长安城啊!
二、梦中归乡、倾诉衷肠
夜深了,耳边的胡笳变得飘渺。苏武抱着那根寸步不离身的节杖,
迷迷糊糊睡着了。梦中,他仿佛回到了长安,又看到了自己的母亲,苏
武满眼含泪,跪倒在母亲膝下。老人抚摸着苏武的头(老师抚摸一个学
生的头):儿啊,你说去去就回,可这一去已经十年了,你难道不要为
娘了吗?(示意生起)
生:娘啊,不是孩儿不孝,儿也知道对不起您老人家,可是,儿是大
汉的使臣,儿不能屈节辱命投降匈奴啊!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您能理
解儿的苦衷吗?
师:儿啊,娘错怪了你,你做得对啊!你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
你是我们大汉王朝的骄傲啊!娘支持你!娘等你回来!快去看看你
的妻儿吧!可苦了她们喽!
师:苏武转身看到了他的妻子,妻子显得是那样的憔悴。“苏武,难
道你不爱我、不爱这个家了吗?”
生:我爱你,更爱这个家!可是,我怎么能为了咱们这个小家的幸
福,就丧失了民族大义,就置国家尊严于不顾呢?
师:可是,你知道我有多么难吗?上要侍奉母亲,下要养育儿女。你
走的时候,咱们的儿子还没有出生呢,现在他都快十岁了,连爸爸都
没有见过啊!
生:妻啊,若是我屈膝投降,辱没了咱们汉朝的威严,又会有多少个
家庭失去丈夫,多少个孩子失去父亲啊!难道,你就不理解我的苦心
吗?
师:夫君啊,你说的大道理,我懂!我也是这样告诉咱们的孩子的。
孩子们想你啊,你快去看看你的儿子吧!
师:苏武转身看到了一个小男孩向他扑来,他迎上去,一把把孩子
抱在怀里……
三、坚定信念、誓言铿锵
师:晨曦微露,苏武从梦中惊醒,那根节杖依然抱在怀中。母亲的支
持和妻儿的理解依然回荡在耳边。苏武觉得有一股力量从胸中慢慢升
起,他对着长安城,在心底坚定地默念——
生齐:任海枯石烂,
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
拱服汉德威。
师:他又对着匈奴王庭大声呐喊——
生齐:任海枯石烂,
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
拱服汉德威。
师:穿过千山万水,苏武的家人,汉朝的子民,整个大汉民族,都仿
佛在随着苏武一起庄严宣告——
生齐:任海枯石烂,
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
拱服汉德威。
小结:苏武在忠孝之间选择了忠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在家庭的小
爱和民族大义之间选择了精忠报国。他的壮举感天地、泣鬼神,他用
自己的行为向我们诠释着“气节”这两个字的深刻内涵!(板书:孝爱
——忠——气节)
四、浩然正气、民族脊梁
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从来就不缺少像苏武这样有气
节的人!战国时候的孟子大义凛然——
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师:宋朝文天祥视死如归——
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清朝谭嗣同壮怀激烈——
生: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师:现代鲁迅横眉冷对——
生: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有气节、有
胆识的仁人志士,才铸就了不屈的民族魂,筑起了永远不倒的万里长
城,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回首华夏五千年厚厚的历史,当我们合上这本沉甸甸的书,此时此
刻,你们心中是否正被浩然正气充满,是否也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感
到无比自豪呢?
(好,下课!)一、解读诗歌、想象画面
师:通过对《苏武牧羊》这首诗歌上半部分的学习,我们看到了
一个在匈奴威逼利诱下坚贞不屈、正义凛然的苏武。现在,我们一起
学习诗歌的下半部分,进一步感受他作为一个普通人与作为大汉使臣
的丰富的情感世界。
现在,请你带着你对苏武的了解,来朗读诗歌(幻灯):
生齐读:转眼北风吹,
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
望儿归。
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
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
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
拱服汉德威。
师:好,读得字正腔圆,感情真挚。现在,老师来请你们用心默
读这几句,看一看,你能从中看到几幅画面?
转眼北风吹,
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
望儿归。
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
两地谁梦谁?
师:你看到的第一幅画面是怎样的?
生:苏武站在冰天雪地里,仰望着北归的大雁,眼神中充满了
对家乡的思念。
师:是啊,“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北风呼啸,雁
群又一次向北飞去,飞向汉关,飞回它的故乡。而我们的苏武呢?
生:苏武只能留在这荒凉的沙漠里,继续与冷月为伴,倾听着
胡笳,思念着亲人和大汉王朝。
师:你看到的第二幅画面又是怎样的?
生:我看到是苏武年迈的娘亲倚门而立,望眼欲穿的身影。
师:望眼欲穿,盼儿早归啊!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苏武的妻子守着空房,等待丈夫早日归来的身影。
师:是啊,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相隔千里,
相逢无期,也只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了。
师:同学们,我们透过文字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而这样的画面,
又多少次地闪现在苏武的脑海中。十几年了,有家不能回的苦痛只有
自己才能体会啊!苏武是多么希望自己也能长出两对翅膀,跟随大雁
一起飞回长安城啊!
二、梦中归乡、倾诉衷肠
夜深了,耳边的胡笳变得飘渺。苏武抱着那根寸步不离身的节
杖,迷迷糊糊睡着了。梦中,他仿佛回到了长安,又看到了自己的母亲,
苏武满眼含泪,跪倒在母亲膝下。老人抚摸着苏武的头(老师抚摸一个
学生的头):儿啊,你说去去就回,可这一去已经十年了,你难道不要
为娘了吗?(示意生起)
生:娘啊,不是孩儿不孝,儿也知道对不起您老人家,可是,儿是
大汉的使臣,儿不能屈节辱命投降匈奴啊!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您能
理解儿的苦衷吗?
师:儿啊,娘错怪了你,你做得对啊!你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
臣,你是我们大汉王朝的骄傲啊!娘支持你!娘等你回来!快去看看
你的妻儿吧!可苦了她们喽!
师:苏武转身看到了他的妻子,妻子显得是那样的憔悴。“苏武,
难道你不爱我、不爱这个家了吗?”
生:我爱你,更爱这个家!可是,我怎么能为了咱们这个小家
的幸福,就丧失了民族大义,就置国家尊严于不顾呢?
师:可是,你知道我有多么难吗?上要侍奉母亲,下要养育儿
女。你走的时候,咱们的儿子还没有出生呢,现在他都快十岁了,连爸
爸都没有见过啊!
生:妻啊,若是我屈膝投降,辱没了咱们汉朝的威严,又会有多
少个家庭失去丈夫,多少个孩子失去父亲啊!难道,你就不理解我的
苦心吗?
师:夫君啊,你说的大道理,我懂!我也是这样告诉咱们的孩
子的。孩子们想你啊,你快去看看你的儿子吧!
师:苏武转身看到了一个小男孩向他扑来,他迎上去,一把把
孩子抱在怀里……
三、坚定信念、誓言铿锵
师:晨曦微露,苏武从梦中惊醒,那根节杖依然抱在怀中。母亲
的支持和妻儿的理解依然回荡在耳边。苏武觉得有一股力量从胸中慢
慢升起,他对着长安城,在心底坚定地默念——
生齐:任海枯石烂,
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
拱服汉德威。
师:他又对着匈奴王庭大声呐喊——
生齐:任海枯石烂,
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
拱服汉德威。
师:穿过千山万水,苏武的家人,汉朝的子民,整个大汉民族,
都仿佛在随着苏武一起庄严宣告——
生齐:任海枯石烂,
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
拱服汉德威。
小结:苏武在忠孝之间选择了忠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在家庭
的小爱和民族大义之间选择了精忠报国。他的壮举感天地、泣鬼神,他
用自己的行为向我们诠释着“气节”这两个字的深刻内涵!(板书:孝爱
——忠——气节)
四、浩然正气、民族脊梁
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从来就不缺少像苏武这样
有气节的人!战国时候的孟子大义凛然——
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师:宋朝文天祥视死如归——
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清朝谭嗣同壮怀激烈——
生: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师:现代鲁迅横眉冷对——
生: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有气
节、有胆识的仁人志士,才铸就了不屈的民族魂,筑起了永远不倒的
万里长城,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回首华夏五千年厚厚的历史,当我们合上这本沉甸甸的书,此
时此刻,你们心中是否正被浩然正气充满,是否也为自己是龙的传人
而感到无比自豪呢?
(好,下课!)
第一课时
一、课前查找苏武牧羊的故事
太初四年(前101)冬,匈奴响犁湖单于死,其弟且鞮侯立为单
于,为与汉修好,他遣使送回以往扣留的汉使路充国等人。天汉元年
(前100)三月,汉武帝为回报匈奴善意,派中郎将苏武、副中郎将张胜
及随员常惠等出使匈奴,送还原被扣的匈奴使者,并厚馈单于财物。苏
武等到达匈奴后,原降匈奴的汉人虞常等人与张胜密谋,欲劫持单于
母亲阏氏归汉。事发后累及苏武,苏武不愿受辱,自杀未成。单于敬重
他,派汉降臣卫律劝降,苏武不为所动。于是单于把苏武幽禁在地窑
中,断绝饮食,以此逼他就范。苏武坚持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就将
他流放到边远的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烟的地方,放牧羝羊。始元二
年(前85),匈奴壶衍鞮单于新立,遣使者欲与汉朝亲善。汉朝要求匈
奴释放苏武,始元六年(前81),苏武等9人由汉使迎接回国。苏武羁
留匈奴19年,习知边地民族,归国后被任为典属国,专掌少数民族事
务,他在匈奴持节不屈,被后世视为坚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之一
二、讲故事,评论苏武
三、读课文,指导正确、流利
四、学习生字
辱:是上下结构的字,注意写法。
匈与胸相区分,不要混。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苏武牧羊》一课,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
了层次,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苏武牧羊是怎样一个故事?
二、读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轻声读第1节。
这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
苏武过着怎样的生活?找出词句,想象一下那是一种怎样的
生活?
他又是怎样想的?
从这些词语中你可以读出些什么?感受到些什么?
2.读这节,指导有感情地来读,读出诗的节奏和情感。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读第二小节文字。
这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苏武的生活和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找出相关词句来讲一讲。
从这些词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读这小节文字。
读这节时要与第一小节的读法有什么变化?试着比一比,读
一读。
分小节读,读出不同。
(三)读整篇,你感受到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苏武在匈奴的威胁利诱面前宁死不倔,顽强斗争,维护国家尊
严,是个有气节的好汉,这样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四)听音乐,学唱这首歌曲。
(五)你还知道类似于这样的人物和故事吗?
板书设计:
苏武牧羊
匈奴王苏武
威胁以死抗敌
利诱顽强忍受
折磨心坚如铁本文源于_小精灵儿童网站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17:57: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57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