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稼轩中学

更新时间:2023-01-22 17:53:02 阅读: 评论:0

无忧集训-成余晖


2023年1月22日发(作者:缅怀袁隆平作文)

一、选择题

1.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先用

10km/h

的速度匀速骑行了前一半路程,接着用

15km/h

的速度

匀速骑行了剩下的一半路程。小明骑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12km/h

B

12.5km/h

C

13km/h

D

13.5km/hA

解析:

A

【详解】

总路程为

2s

,前半程和后半程都为

s

,则前半程的时间为

1

1

s

t

v

后半程的时间为

2

2

s

t

v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2

12

12

2

2210km/h15km/h

=12km/h

10km/h15km/h

s

vv

s

v

ss

tvv

vv







A

符合题意,

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小强和小明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相对于小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皮筏是运动的

B

.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C

.小明是运动的

D

.溪水是静止的D

解析:

D

【详解】

小强和小明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以小强为参照物,皮筏、小明、溪水相对于小强位置

没有改变,是静止的、岸边的树木相对于小强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选

D

3

.如图所示,

天舟一号

飞行器和

天宫二号

空间站在轨道上对接成功。此时我们说

宫二号

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可以是()

A

.地球

B

.太阳

C

天舟一号

”D

天宫二号

”C

解析:

C

【详解】

A

.以地球为参照物,

天宫二号

相对地球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

A

不符合题意;

B

.以太阳为参照物,

天宫二号

相对太阳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

B

不符合题意;

C

.以

天舟一号

为参照物,

天宫二号

相对

天舟一号

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

C

合题意;

D

.研究物体运动情况时,不能以被研究物体作为参照物,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4.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

16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

50m

处的速度是

5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

7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

5m/s

B

6m/s

C

6.25m/s

D

7m/sC

解析:

C

【详解】

通过

100m

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16s

,则平均速度

100m

6.25m/s

16s

s

v

t



ABD

不符合题意,

C

符合题意。

故选

C

5.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如图所示,分别为两物体运动的

v-t

图像。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0-4s

时间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第

2s

时刻甲、乙两物体再次相遇

C

0-4s

时间内甲、乙运动路程相等

D

0-4s

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为

5m/sB

解析:

B

【详解】

A

.由图甲可知,甲在

1-3s

内处于静止状态,故

A

错误;

B

.由图甲可知,甲在

1s

内的速度为

4m/s

1-2s

内静止,

2s

内甲运动的路程

s甲=v甲t

1

=4m/s×1s=4m

乙在

2s

内的速度是

2m/s

2s

内乙运动的路程

s乙=v乙t

2

=2m/s×2s=4m

s甲=s乙=4m

所以第

2s

时刻甲、乙两物体再次相遇,故

B

正确;

C

0-4s

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

s甲1

=v

甲t

1

+v甲t

3

=4m/s×1s+6m/s×1s=10m

0-4s

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

s乙1

=v

乙t

4

=2m/s×4s=8m

0-4s

时间内甲、乙运动路程不相等,故

C

错误;

D

0-4s

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为

1

10m

=

4s

s

v

t

=2.5m/s

D

错误。

故选

B

6

.甲、乙先后从同一位置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比乙早出发

2s

,甲运动

6s

时通过的路程为

6m

,此时甲与乙间的距离为

2m

,在

a

b

c

三条图线中,有一条是描述

乙的运动情况的。关于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像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乙一定是图像中图线

a

B

.图像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乙可能是图像中图线

b

C

.图像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乙可能是图像中图线

c

D

.图像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乙一定是图像中图线

bC

解析:

C

【详解】

图像横坐标是时间

t

,纵坐标是路程

s

,故图像为路程

s

与时间

t

关系的图像;由题,甲比

乙先运动

2

秒,甲运动

6s

,所以乙运动时间

t=6s-2s=4s

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

2m

,所以乙运动的路程可能是

s=s甲

+2m=6m+2m=8m

也可能是

s′=s甲

−2m=6m−2m=4m

v=

s

t

,乙的速度可能是

v=

s

t

=

8m

4s

=2m/s

也可能是

v′=

s

t

=

4m

4s

=1m/s

由图线

a

,当

s=8m

时,

t=4s

,所以图线

a

表示的速度

va=

8m

4s

=2m/s

由图线

b

,当

s=8m

时,

t=5.5s

,所以图线

b

表示的速度

vb=

8m

5.5s

≈1.45m/s

由图线

c

,当

s=6m

时,

t=6s

,所以图线

c

表示的速度

vc=

6m

6s

=1m/s

由此可知,

a

c

都有可能是乙的

s−t

的图线,所以

ABD

错误,

C

正确。

故选

C

7.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

2

1

,路程之比为

2

3

,则甲、乙

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A

4

9

B

3

4

C

3

1

D

1

3D

解析:

D

【详解】

根据

s

t

v

可知,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

23

13

21

s

s

tt

vv

甲

甲乙

甲乙

::::

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3:。

故选

D

8

.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

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

.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

4km

B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

3

C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

2

D

.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

2

倍B

解析:

B

【详解】

A

.由图像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

10min

时两同学相遇,甲行驶的路程

4m-1m

3m

A

错误;

B

.由图像可知,相遇时甲同学

10min

经过的路程为

3km

,乙同学

10min

经过的路程为

1km

,由

s

v

t

可知,甲的速度是乙的

3

倍,故

B

正确;

C

.由图像可知,相遇前甲同学

10min

经过的路程为

3km

,相遇后甲同学

5min

行驶了

1km

,由

s

v

t

可知,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

1.5

倍,故

C

错误;

D

.由图像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

4km

,总时间为

15min

,甲的平均速度为

4km4

=km/min

15min15

s

v

t

甲

乙经过的总路程为

2km

,总时间为

15min

,乙的平均速度为

2km2

=km/min

15min15

s

v

t

乙

显然

=2vv

甲乙

,故

D

错误。

故选

B

9

2019

10

18

日﹣

27

日,第七届世界运动会会在武汉举行。甲、乙两名运动员

在长为

25m

的泳池里训练,甲的速率为

v

1=

1.25m/s

,乙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时间图像如

图所示。若不计转向的时间,两人的运动均可视为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的速率为

v2=

1.0m/s

B

.若两人同时从泳池的两端出友,经过

lmin

共相遇了

3

C

.若两人同时从泳池的同一端出发,经过

2min

共相遇

5

D

.两人一定不会在泳池的两端相遇D

解析:

D

【详解】

A

.位置

-

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故乙的速率为

2

25m

25s

s

v

t



=1.0m/s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两人从两端同时出发,其图象如图所示:

图象的交点代表两运动员相遇,根据图象可知,

1min

相遇三次,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D

.在同一位移时间图象中做出两运动员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而两图线的交点代表两运动员相遇,根据图形可知从开始到

1min

,两图线有三个交点,所

以相遇的三次,从出发到

200s

,两图线有

9

个交点,相遇

9

次,

200s

时,两运动员又在起

点相遇,重复从零时刻开始的运动,所以

200s

360s

的图象与

0

160s

的图象一致,而

这段时间两图线有

7

个焦点,所以相遇

7

次,所以前

6min

两运动员相遇了

16

次,故

C

确,不符合题意,

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10

.用斜面和滑块做

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

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

10cm/sB

9cm/sC

8cm/sD

7cm/sB

解析:

B

【详解】

由图示可以看出:这里滑块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要么以尾部为标准,要么以头部为标准,

都要计算上自身的长度,即

40cm+5cm=45cms

运动时间为

21

05sttt∶∶∶∶

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45cm

=9cm/s

5s

s

v

t



故选

B

11

.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

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超

声波经汽车反射并返回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

0.5s

,第二次发

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

0.4s

,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

1.05s

,超声波

的速度是

340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

170m

B

.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

136m

C

.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

1s

D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34m/sC

解析:

C

【详解】

A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

0.5s

,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25s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

v声

t

1=

340m/s×0.25s

85m

A

错误;

B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

0.4s

,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2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

v声

t

2=

340m/s×0.2s

68m

B

错误;

C

.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s′

s1﹣

s2=

85m

68m

17m

17m

共用了

t′

Δt

t1+t2=

1.05s

0.25s+0.2s

1s

C

正确;

D

.汽车的车速为

17m

=17m/s

1s

s

v

t



D

错误。

故选

C

12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相对于什么参照物而言,可以认为他是静止

的()

A

.来来往往的行人

B

.迎面而来的车辆

C

.他所骑的电动车

D

.街道两边的房屋C

解析:

C

【详解】

A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来来往往的行人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是相对运动的,故

A

不符合题意;

B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迎面而来的车辆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

相对运动的,故

B

不符合题意;

C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他所骑的电动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是相对静止的,故

C

符合题意;

D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街道两边的房屋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是相对运动的,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3

.甲、乙两小车运动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的速度为

10

/

秒,乙车的速度为

2

/

C

.经过

6

秒,甲、乙两车相距

2

D

.经过

5

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

10

米C

解析:

C

【详解】

A

.由图像知,甲在乙前面

10m

处,处于静止状态,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不符合题

意;

B

.由于甲车处于静止状态,故甲的速度为

0

,乙车的速度为

10m

2ms

5s

s

v

t



B

不符合题意;

C

.由图知,经过

6

秒,甲、乙两车相距

2

米,故

C

符合题意;

D

.因甲静止,故甲车经过

5s

,通过的路程为

0

,由图知,乙车经过

5s

通过的路程为

10m

,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4.如图所示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s

t

图像,分析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

.两物体在同一时刻出发

C

.两物体在

t=15s

时刻相遇

D

.两物体运动时的速度相等C

解析:

C

~

【详解】

AB

.由图可知,两物体的

s

t

图像都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当

t

0

时,一条图线在

50m

处从0时刻开始运动,另一条图线0

~

5s内物体静止,第5s开始运

动,说明两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出发,同时出发故

AB

项错误;

C

.图线的交点表示在同一时刻,且位置相同,则两物体在

t

15s

时刻相遇,故

C

项正

确;

D

.由图可知,上面图线运动时的速度为

1

1

1

100m50m

3.3ms

15s

s

v

t



下面图线运动时的速度为

2

2

2

100m

10ms

10s

s

v

t



D

项错误。

故选

C

二、填空题

15.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在

0~t

1时

间内的速度比

t

2

~t

3时间段内的速度

______

(填“大”或“小”),如果

t

1

=2s

t

2

=6s

t

3

=15s

s

1

=40m

s

2

=90m

,则在

0~t

3时间段内的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_____

m/s

。在

t

1

~t

2时间

段内,以该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屋是

_____

的。

6

静止【详解】

1

分析汽车路程

时间图像斜率表示

速度在

0~t1

时间内的速度

时间的斜率大故在

0~t1

时间内的速度比

t2~t3

时间

段内的速度大

2

如果

t1=2st2=6st3=15ss1=40ms2=9

解析:大

6

静止

【详解】

[1]

分析汽车路程—时间图像,斜率表示速度,在

0~t

1时间内的速度—时间的斜率大,故在

0~t

1时间内的速度比

t

2

~t

3时间段内的速度大。

[2]

如果

t

1

=2s

t

2

=6s

t

3

=15s

s

1

=40m

s

2

=90m

,则在

0~t

3时间段内的汽车的路程为

s=s

2

=90m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

3

90m

6m/s

15s

s

v

t



[3]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

t

1

~t

2时间段内,该汽车是静止的,以该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屋是静止的。

16.暑假小明乘坐高铁去武汉旅游,坐在行驶中的高铁上,小明感觉两边的建筑急速后

退,他是以

_____________

为参照物进行观察的;若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为

240km/h

,从太

原到武汉需要

4h

,则太原到武汉的距离约为

_____________

km

。高铁960

解析:高铁960

[1]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2]

根据

svt

进行计算。

【详解】

[1]小

明乘坐高铁时,感觉两边的建筑急速后退,建筑相对于高铁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实

际是以高铁作为参照物的。

[2]

太原到武汉的距离为

240km/h4h=60m=9ksvt

17.单位换算:

15m/s

____

km/h36km/h

_____

m/s340m

____

μm1034×108【详解】1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关系2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关系3

由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解析:10

3.4

×

108

【详解】

[1]

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关系

1ms=3.6kmh

15ms=153.6kmh=54kmh

[2]

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关系

1

1kmh=ms

3.6

1

36kmh=36ms=10ms

3.6

[3]

由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61m=10μm

68340m=34010μm=3.410μm

18

.小汽车从斜面的

A

点出发沿直线向下运动,出发同时开始计时,小汽车沿斜面向下运

动过程中,每隔

10s

记录一次它的位置和已行驶的距离,如图所示。

(1)

小汽车从

B

位置运动到

C

位置所用时间是

10s

,行驶的距离是

____m

,则

BC

段的平均速

度是

___m/s

(2)

小汽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是

_____

的。(选填

改变

不变

)25

改变

【详解】

(1)1

由图像可知小汽车从

B

位置运动到

C

位置行驶的距离是

450m-

200m=250m

行驶的距离是

250m2

BC

段的平均速度是

BC

段的平均速度是

25m/s(2)3

由图像可知相同时间间

解析:

25

改变

【详解】

(1)[1]

由图像可知小汽车从

B

位置运动到

C

位置行驶的距离是

450m-200m=250m

行驶的距离是

250m

[2]

BC

段的平均速度是

250m

=25m/s

10s

s

v

t



BC

段的平均速度是

25m/s

(2)[3]

由图像可知,相同时间间隔内,小车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因此小汽车沿斜面向下运

动过程中速度大小是改变的。

19.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则物体的长度为

___

cm

;合

________

μm

;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

___

min

___

s

50cm350003375

【详解】

12

由图可知刻度尺

的分度值为

1mm

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

600cm

的刻线物体的末端对

着的刻度线为

950cm

所以物体的长度即为两刻度值差;

34

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

解析:50cm

35000337.5

【详解】

[1][2]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

6.00cm

的刻

线,物体的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

9.50cm

,所以物体的长度即为两刻度值差

49.50cm6.00cm3.50cm3.5010um35000umL;

[3][4]

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

0.5min

,指针在

3min

4min

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

0.1s

,而大盘指针在

37.5s

,因此停表读数为

3min37.5s

20.甲、乙两人同时乘坐不同的观光电梯,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匀速下

降,则甲是在

_____

,乙是在

_____

。(选填“上升”、“下降”或“静止”)上升;上

升【详解】1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根据运动的相对性以地面为参照物甲在

匀速上升2乙看见甲匀速下降实际上是以乙为参照物甲相对乙匀速下降甲相对

地面匀速上升故乙相对地面也匀速上升且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解析:上升;上升。

【详解】

[1]

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根据运动的相对性,以地面为参照物,甲在匀速上升。

[2]

乙看见甲匀速下降,实际上是以乙为参照物,甲相对乙匀速下降,甲相对地面匀速上

升,故乙相对地面也匀速上升,且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三、解答题

21.一次小红爸爸出门办事,下表是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上打印出的

车费发票。求:

(1)

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

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

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

8

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内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

能乘车的路程。

乘车日期上车时间下车时间单价里程金额

2016-8-1810:0010:05

2.00

/

6.0

千米

16.00

解析:(1)5min

(2)72km/h

(3)2km

【详解】

(1)

由车费发票可知行驶的时间

t=10:05-10:00=5min

(2)

由车费发票可知行驶的路程,则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6.0km

72km/h

1

5h

60

s

v

t



(3)

假设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车的路程为s,根据题意有

82/km6km16s元元元

解得

s=2km

即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

8

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内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

能乘车的路程是

2km

答:

(1)

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

5min

(2)

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72km/h

(3)

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

8

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内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

能乘车的路程是

2km

22.张先生驾车从开封到郑州旅游,他行驶了1h到达郑州,行驶的距离为72km。求:

(1)

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

若张先生以

(1)

中的速度匀速驾车前行中,突然发现前方60m处有障碍物。他从发现险

情到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请

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解析:(1)72km/h;

(2)

汽车不会撞上障碍物,详细见解答。

【详解】

解:

(1)

s

v

t

可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72km

72km/h

1h

s

v

t



(2)

汽车制动前的速度

72km/h20m/s

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20m/s0.75s15msvt

直到停下,汽车行驶的路程

'15m30m45msss

因为

45m60m

所以汽车不会撞上障碍物。

答:

(1)

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72km/h;

(2)

汽车不会撞上障碍物。

23.小明从家中出发到学校

,

其中一半路程步行

,

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像

如图所示。求:

(1)

小明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

(2)

小明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3)

小明步行

1min

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

解析:(1)6m/s

(2)2m/s

(3)72m

【详解】

(1)

由图可知,

OA

段为步行,

AB

段为骑车,则小明骑车速度为

1

1

3600m1800m

6m/s

56s

s

v

t



(2)

小明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3600m

2m/s

306s

s

v

t



(3)

小明步行速度为

2

2

1800m

1.2m/s

256s

s

v

t



小明步行

1min

钟通过的路程为

323

1.2m/s60s=72msvt

答:

(1)

小明骑车的速度是

6m/s

(2)

小明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2m/s

(3)

小明步行

1min

通过的路程是

72m

24

.小明的父亲是一个运油车司机,他驾驶的运油车长

12m

(如图所示)。一次,他驾驶

运油车以

54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穿山隧道,测得运油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

20s

(1)

穿山隧道的长度是多少?

(2)

若运油车在某一路段运行时,先以

60km/h

的速度运行

15min

,停车给加油站供油

10min

,再以

72km/h

的速度运行

20min

,则运油车在这一段路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

(1)288m

(2)52km/h

(1)

已知运油车的速度和通过隧道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得到穿过速到的路程,隧道长等于

该路程减去车长;

(2)

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分别求出车在没短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再把每段路程相加可得总路

程,每段路程所用时间之和为总时间,最后利用速度可得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详解】

(1)

车速

v=54km/h=15m/s

s

v

t

可知车通过隧道的路程

s=vt=15m/s×20s=300m

则隧道的长度

s隧道

=s-s

车长

=300m-12m=288m

(2)

已知运油车的速度

v1=60km/h

s

v

t

可得,运油车

15min

通过的路程

111

1

60km/h15h15km

60

svt

运油车的速度

v3=72km/h

s

v

t

可得,运油车

20min

通过的路程

333

1

72km/h20h24km

60

svt

运油车在这一路段通过的总路程

13

15km24km39kmsss



运油车在这一路段所用的总时间

123

3

15min10min20min45minh

4

tttt

则运油车在这一路段的平均速度

39km

52km/h

3

h

4

s

v

t



答:

(1)

穿山隧道的长度是

288m

(2)

运油车在这一段路段的平均速度是

52km/h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17:53: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57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稼轩中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