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散文集读后感
余光中的散文集读后感
余光中的散文很多,那么你读过余光中的散文之后收获到了什么
感悟呢?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余光中的散文集读后感!
余光中的散文集读后感1
很喜欢余的散文。读余光中先生的散文总会从文里感觉到一股淡
淡的蓝,这种被淡淡的蓝霭氤氲包裹的气息,又总能牵引我深深的走
入文中,去感受作者的心里世界,随着他的文路去触摸他的天空、他
的雪雨霁月、他的深深思乡情愁……
每篇散文里作者无论走在哪里,身在何方,都有他那颗炽热的思
乡情怀总在系恋着祖国,思恋着故乡,无论夜里醒来的床前明月,还
是梦里阳关的大道,无不是作者行途中执着的灯盏,引领作者的心回
归故里田园,投入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余光中的文字贵而不浮,绚丽而不虚幻,温婉而不俗媚,他的文
字大气磅礴,不愧称之为文化大家。正如杨克所说:“余光中是中国最
好的散文家之一,他的散文浸淫着一种诗意和古典神韵,有一种中国
的文化底蕴,比较华美。”
借用杨克的话来对余光中先生的散文简评结笔,也正是抒出我对
余先生的景仰之情……
余光中的散文集读后感2
在我读了余光中的散文花鸟后,我立刻对小小的鹦鹉起了由衷的
喜爱之情,甚至把自己当做作者,给鹦鹉喂食、打理羽毛。但也为人
类的残忍而感到羞愧。
在我读“蓝宝宝菜市上六块买来的,在我所有禽缘里,它是最乖
巧最可爱的一只,现在即使有谁出六千元我也舍不得舍弃它的。”的
时候,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作者对蓝宝宝的喜爱之情,因为蓝宝宝是最
乖巧可爱的。从“现在即使有谁出六千元,我也不肯舍弃它”写出了
蓝宝宝对我的重要性。小小的鹦鹉也有仇必报,有恩必报的心理。如
果你平时对它不好,他只要能出来必定就回去咬你,如果你对他好的
话,它不但会用小喙亲吻你的手指,还会把“雀栗”与你一同分享。
在我读“人类之间,禁止别人发言或强迫从千口一词,也就威武的了,
又何必向禽兽去行人道呢?”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人类的残忍,为了让
人语推行而违反了人道。这无所不载无所不容的世界属于人,也属于
花、鸟、鱼、虫。我们不能为了私欲而破坏这个世界。
我觉得:我们应该保护好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小生物,不要再猎杀
它们了,他们也有生命,它们也想人一样,有自己的父母。不要再让
一个个无辜的生命惨死于人手!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动物献一份力,
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余光中的散文集读后感3
作者身逢家国之变,作品常流露浓厚的家国之思。本文以微寒潮
湿的春雨象征心情,并以雨声、雨景为引子,回忆自己半生漂泊的经
历,文中屡引古人诗词,以衬托出对故国河山与传统文化的追思向往
之情。行文时空交错,句式多变,实验性极强。应该说,余光中在大
陆出现不久,就凝固成了一个文化形象:携一缕乡愁,听一袭冷雨,
浅浅海水那边的月下孤影,苍老泪滴。啊,退回唐朝,这分明就是李
白的对影三成人,杜甫的凭槛泪泗流。如果仅从这样的文化符号上来
读余光中,显然对他是不公平的。
最初,余光中作品传入大陆,也就是诗歌《乡愁》,散文《听听
那冷雨》等极有限的几篇。这些作品的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其鲜明
的逆旅异乡的愁思永昼,故园依稀的梦魇,乡愁的文化附庸,越来越
像一种工具,一种政治的需要。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诗歌《乡
愁》,却在各种各样的场合或谱曲,或传诵,就不太奇怪了。
余光中的诗歌,除了它的主题能满足一些需要外,似乎找不到什
么经典之作。像那首《乡愁》就不必说了,倒是有几首,像《碧潭》、
《五陵少年》、《问烛》、《永远,我等》等还有些意境,但比起同
是宝岛的诗人洛夫、郑愁予、商禽还是要逊色许多。老余的诗歌最大
的一个特点,就是太注重音韵和节奏了,这样大概容易害义,往往流
如一般的歌词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余更适合当一个出色的词作
家,真的那样,台湾的庄奴怕是要掉饭碗了。如果这样的'古典修养,
加上西学的穿凿,用之于散文的写作上,必定会自成一家。
余光中创作的指称有很多,什么“四度空间”、“艺术上的多妻
主义”、“左手为文,右手为诗”等,但这除了说明他的涉猎的领域
宽广之外,和他的创作成就好像关系不大。只要认真读过余氏的人,
应该都能领会。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他说“中国,
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蓝墨水
的上游是汨罗江”,自己“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他说:“写来
写去,文体纵有变化,有一样是不变的,那便是我对中文的赤忱热爱。
如果中华文化是一个大圆,宏美的中文正是其半径,但愿我能将它伸
展得更长。”面对悠远而丰满的中华文化,传统文化血脉浸润的诗人
正跨越着空间的乡愁,又沉浸在时间与文化的乡愁中。对中国古典文
学传统,对中华民族及其博大悠久的历史文化,作者几十年来都保有
强烈而深沉的尊敬仰慕。“乡愁是根深蒂固的人之常情,但不完全由
地理造成。一个人多年后回到故乡,仍然可能乡愁不断,因为他所熟
悉的故乡已经改变了。我当年离开内地:掉头一去是风吹乌发,回首
再来已雪满白头。这乃此生最大伤痛。幸好那时我已21岁,故土的回
忆,文化的濡染已经深长,所以日后的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唐
魂魄。”
本文恰似一首长诗,字字句句,充满令人惊奇的诗的意象。作者
笔下的雨时而是“黑白片子”,时而是“宋画”,时而是“一滴湿漉
漉的灵魂”,时而是“温柔的灰美人”等等。作者凭非凡的才力和卓
越的想象力,把乡愁化为种种意象,而意象又于作者的某段人生遭遇
及心灵历程相连相融。可谓情丝和雨丝交织。
余光中用诗样的语言对雨进行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感觉进
行描写,字里行间,古诗韵味俯拾即是,例“牧童遥指”,“剑门细
雨渭城轻尘”,“杏花春雨江南”。爱好古典文学者看本文,时时会
心一笑。而喜爱现代风格的读者也不会失望,例“雨是潮潮湿湿的音
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一句,已令许多所谓的现代诗人汗颜。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17:52: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57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