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清平乐村居翻译

更新时间:2023-01-22 15:40:35 阅读: 评论:0

初二数学试卷免费下载-淘的组词


2023年1月22日发(作者:英语短诗)

清平乐·村居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

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

卧剥莲蓬。(亡同:无)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

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

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注释

清平乐(yuè):词牌名。村居:题目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

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卧:趴。

赏析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

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

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茅檐低小”,邓

《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

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

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

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说明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农忙

季节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

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这才

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

地叙家常。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

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这样讲,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比把

“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下片写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

些副业性质的劳动。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

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

辛苦勤奋可想而知。“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

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

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表现出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

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这实际上是从《庄子·马蹄篇》“含哺

而熙(嬉),鼓腹而游”的描写化出,却比《庄子》写得更为生动,

更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别是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

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却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补充余地。

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的结尾,所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

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从艺术效果看,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

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15:40: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52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个人经历
下一篇:英语故事短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