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论文1000字
前言:科学技术,简称科技,科学与技术的通称,通常人们先于
掌握科学的原理之前,早有利用该原理的技术。它的竞争性和渗透
性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前沿科学技术。这将
是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科学与技术是集辩、证一体,技
术提出课题,科学完成课题,科学是发现,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
是发明,是科学的实际运用。
论文主题:放大镜的改良
谈到放大镜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
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
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视角。视角愈
大,像也愈大,越能分辨物的细节。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
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
的焦点以内,成正立虚像。放大镜起放大视角的作用。
早于几千多年前,人们已把透明的水晶或透明的宝石磨成“透
镜”,这些透镜可放大影像。也成为凸透镜。
放大镜主要是由固态镜柄和可视性透镜构造而成的,玻璃——一
种透明的固体物质。广泛应用于建筑物,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
且不可回收。此次的论文就是围绕玻璃进行的。
众所周知,放大镜所用的可视性透镜一般是由玻璃做成的。玻璃
不仅造价高,而且废弃的玻璃作为世界各国环保部门共同的难题之
一,废玻璃本身就是固体垃圾,也是对人类的一项威胁。制造放大
镜难免会有废弃的玻璃,而那些废弃的玻璃也不可回收,我觉得这
是一笔极大的浪费。何不换一种方向思考:把玻璃调换成另一种材
质——平滑的高透明度薄塑胶塑料——可回收再利用,且造价低,
价格实惠。
有人会说:把玻璃调换成塑料会妨碍放大镜的使用,达到反效果。
这样虽然节省了材料,却改变大大地改变了放大镜本身的用途。
但是,我还没说完:虽然把玻璃调换成平滑的塑料会改变放大镜
的用途,但是我也想出了对策——往两片镜片间的隔层里注满水,
水可以起到放大物的作用,于是——我便有了这个大胆的想法。
这个想法源自我的生活中偶然的一个小发现。
记得那是在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酷暑难耐,有很多同学爱买
那种进口矿泉水,我也不例外。瓶身的形状不同于康师傅矿泉水有
凹凸不平的花纹,它是完完全全的和医用吊瓶一样的平平整整,透
过水瓶可以看见上面的营养成分表,而且字体又大又清晰,手捏在
水瓶上还可以清晰地看出指纹。而把水倒出来后,看到的事物便与
平常无异,这是为什么呢?我做了个简单的小实验:A组:把同一个
矿泉水瓶剪下一部分,然后滴一滴清水进去,往下面垫一张报纸,
看看报纸的字体有没有变化,是否清晰。B组:同样的把同一个矿
泉水瓶剪下一部分,直接放在报纸上,看字体有没有变化。而得到
的结果却是:A组的字体确实放大了,但是却因为水是液体而摇曳
不定,看的不是十分清楚。B组的字体没有变化。我想:如果水没
有摇曳不定的话,那么是否可以将报纸的字体看得更加清晰?说做就
做,我拿出了一个0。5厘米高的正方形的固体封口透明模具,注满
水,把盖子盖上。果然,水没有摇曳了,把模具放到报纸上,报纸
的字体不仅被放大了,而且十分清晰。
综上所述,说明了用塑胶代替玻璃成为放大镜的可视性透镜这个
想法是可行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想法可以实现,
此次的论文话题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晚上差不多7:00多的时候,我望着天空,忽然发现了一个很重
要的事情,天空的颜色变了!看看时间,要是以前的话,这时候天应
该快黑了吧,但是这时候的天空很亮,风也吹的厉害,偶尔落在脸
上几滴雨珠,雷时而响亮时而给人的感觉又很温和。“咦?怎么会这
样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其中肯定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天空的颜色
开始是昏黄的,很亮很亮,过了些时候,颜色在继续变化着,由黄
变成了红,过了一会这种颜色开始暗淡,慢慢,开始消逝在天空,
只给远处的山边上留下了痕迹。太有意思了,大自然真奇妙啊。这
次的观看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事情的
解释。
通过网络的查找与学习,我总算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原来不
是天空的颜色在变化,因为天空本来是无色的,但是我们看见得天
空一般情况下是蓝色的,这又是因为太阳的关系,由于太阳光进入
大气层时,波长较长的色光,如红光,透射力一些大,能透过大气
射向地面,而波长短的紫、蓝、青色光,碰到大气分子、冰晶、水
滴等时,就很容易发生散射现象。被散射了的紫、蓝、青色光布满
天空,就使天空呈现出一片蓝色。我想的话同样的道理,有时候天
空呈现红色或黄色,这跟散射的时候应该有些联系。我把看到的情
况分析了一下,都作为了假设,总结后一共有三点,一、可能是因
为气层大气密度的原因。二、可能和散射的时候有联系。三、这现
象是由太阳光和云朵组合而成的等等。
我在网上开始针对这个问题发出提问,最后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
例如:水汽多时,云也会比较厚,这时候反射效果较强,太阳光中
的可见光大多被发射出去了,所以这个时候看天空是黄色的;有人也
说是散射、折射的原因之类。
通过进一步的查看资料和书籍,和好朋友一起讨论,我最终认为,
当时出现的红色属于是晚霞,晚霞是红色的原因又是因为阳光斜穿
过大气层,大气中空气分子、水汽、尘埃微粒对光的散射和吸收,
使阳光受到很大衰减,各种不同颜色光衰减情况又不相同,因此,
通过气层后的阳光已经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这些光再经过大气中散
射粒子的散射,才形成了晚霞。其中天空呈现而黄色的原因应该是
跟散射有很大的关系,和上面说的一样是由太阳光和云朵组合而成
的。
想不到就一个问题,竟然要花那么大的功夫去查找资料,去思考
其中问题,一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那么几个字,可是它其中包含的
道理和知识是无法估量的,科学家付出的汗水也是无法想象预计的,
那些科学家真的是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猛然间我恨不得把所有的问题都思考出一个答案来解释,也正是了
解这些后,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越来越强了。总之,受益匪浅。大
自然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永远解释不完的奥秘。
随着能源的减少,人们逐渐变得重视节能了。无论老师还是家长
都教育我们要节约能源,让我们人类能在地球上永远的生活下去。
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大多数人仍不清楚怎样节能,让节能只是一
个说的到,却不能完全做的到的事情,往往还因缺乏科学的节约常
识和“小窍门”,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现在我来就家庭节电方面
给大家介绍几个小窍门。
一、电饭煲节电小窍门
现在市面上的电饭煲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电饭煲,另外一种是
电脑电饭煲。使用机械电饭煲时,电饭煲上盖一条毛巾,注意不要
遮住出气孔,这样可以减少热量损失。当米汤沸腾后,将按键抬起
利用电热盘的余热将米汤蒸干,再摁下按键,焖15分钟即可食用。
电饭煲用完后,一定要拔下电源插头,不然电饭煲内温度下降到70
度以下时,会自动通电,这样既费电又会缩短使用寿命。尽量选择
功率大的电饭煲,因为煮同量的米饭,700瓦的电饭煲比500瓦的
电饭煲要省时间。电脑电饭煲一般功率较大,在800瓦左右,从而
节能。
二、电视机节电小窍门
电视机节能可以通过如下几条途径:首先控制好对比度和亮度。
一般彩色电视机最亮与最暗时的功耗能相差3o瓦至50瓦,建议室
内开一盏低瓦数的日光灯,把电视对比度和亮度调到中间为最佳。
其次控制音量,音量大,功耗高。再次是看完电视后,不能用遥控
器关机,要关掉电视机上的电源。因为遥控关机后,电视机仍处在
整机待用状态,还在用电。一般情况下,待机10小时,相当于消耗
半度电。最后是给电视机加防尘罩。这样可防止电视机吸进灰尘,
灰尘多了增加电耗。
三、电脑节电小窍门
不用电脑时尽量把电源开关给关掉,这样可以降低耗电量。不用
电脑的时候要用一个套子把它套住,不要让灰尘进入电脑,降低用
电量,还要不定期的把主机内部的主板和*部件拿出来清洗,这样才
可以更好的降低用电!能尽量不用电脑的时候就不要用电脑。
节能是很重要的,人人都应该用这些小窍门,不应该因嫌麻烦就
不去做这些事。这些事对谁都有极大的好处的,仅仅需要举手之劳
而已。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大节能力度,多多宣传。让人类都来节约
这并不是永远都有的能源吧!也让我们每个人为造福我们的后代而加
油、努力吧!
前几天,隔壁邻居小丽家要搬家,我们去为她们送行。一切准备
妥当后,爸爸又搬起了两盘妈妈最得意的吊兰。我心想:小丽家都
有两盘小树做装饰了,爸爸还搬吊兰干什么?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
思,对我说:“思佳,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搬两盘吊兰去吗?”“我就
是不明白”。我说,“小丽家已经有植物了呀,她们又不是不搬走
那两棵小树,你还搬吊兰去干什么呀?”爸爸说:“植物能制造新鲜
空气,人和动物都离不开它!”我们的生存离不开植物?我半醒半疑,
决定自己去证明一切。
星期天的时候,我从小笼子里取出两只小白鼠。这两只可怜的小
白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隔着圆溜溜的一次
性薄膜桌布用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只小白鼠放在一个透明的缸
里,把缸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想通。我
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着缸壁,绕着缸底走动着。咦,小老
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
只见小老鼠走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
说时迟那时快,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轻轻拿开,捉出第一只小老鼠,
放进第二只小老鼠,又放入了妈妈种在一次性杯里的小植物。然后
轻轻地盖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着缸,只见小老鼠惊慌
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要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
送我们所需要的氧气。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
我来到老家附近一个大型工厂。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浓浓
的味道,熏得我直咳嗽。然后,我又跑到我们家屋后的竹林里,那
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到极为凉爽。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
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这两个实验证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这
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呢?我又去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总结出
以下几点:1、人必须依靠植物提供氧气,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气。
都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氧气可是人生命活动的第
一需要呀!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氧气0.75千克,
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啊!2、动物与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也
都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一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就一
天天增加么?不!天地间之所以没有产生过这种危机,就是因为植物
既是天然氧气“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3、有人
做过统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氧气750千克,
消化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来,只要有10万平方米的林木,
就能提供一个人氧气的需要量,并把他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就
是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基本恒
定。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大概只要500年左右的时
间就可以用完。
所以,人类和动物能够维持生命,活动时所需要的氧气,必须归
功于绿色植物。植物与我们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在此,我们呼吁全社会的人们不要再砍伐植物,让植物成为我们最
好的朋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报纸上就不会刊登乱砍乱伐树木的报
道!加油!为我们的后代留一个美丽的世界。
[科技小论文1000字]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14:56: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50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