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数学学习方法

更新时间:2023-01-22 14:30:55 阅读: 评论:0

全日制补课班优缺点-一目千里


2023年1月22日发(作者:新房产税细则)

第1页共4页

学习数学主要的方法

数学是中小学的重要工具学科,许多同学由于没有正确掌握数学

学习方法,有的负担很重但不得要领。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

数学主要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好数学的好方法

一、预习方法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

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

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

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

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

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

二、听课方法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

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

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

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

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

第2页共4页

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

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

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

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

“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要求学生:(1)记笔

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

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

服务的。

适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

理解之一——定义

数学跟其他学科一样,也是有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学好数学的

基础就是明白定义到底说的是什么。比如数学中的平方,立方,绝对

值的含义。我们知道平方就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当然立方就是三个

相同的数相乘,绝对值就是大于或者等于0的数值,明白了定义的真

正含义,也就走出了第一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理解之三——勤于练习

前面我说过。数学不是背出来的,是用笔杆子算出来的。所以

针对一个公式或者一个定义,只有把关于这个问题的题目多做上几道,

自然的就运用和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意义。因此对于数学,一定不要偷

懒,只看不算,只有多动脑,多动手,这样才会更加灵活的学好数学。

理解之二——实践

第3页共4页

数学跟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就是不需要死记硬背,因为数学不考

试问答题,而是计算这是最大的不同。怎么实践呢,具体的说一下。

数学的许多题都是从定义出发的,前面我说过,定义明白了,

也就好下手了。比如合并同类项,先想定义,就是同类的项,简单点

就是都有的那个东西,明白了定义,然后下手做题,当然就事半功倍

了。

提数学成绩的学习方法

1、抓概念

做数学不了解概念就相当于读文章不认识字,学习数学的第一

步便是背概念。

2、抓记忆

有人可能会说,那么多概念、方法、要注意的地方怎么背呀?

一个不错的方法就是借助顺口溜背诵。

3、抓系统

每学完一章就及时画出知识结构图,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凭记

忆画,有错再纠正,千万不要抄书后或辅导书上的知识结构图。

4、抓错题

无论是平时做练习,还是考试,都会出现错题,这时要注意集

错,最好再写出错因分析。这样,及时复习时找不到卷子,看看集错

本仍可即进行复习工作。

5、抓做题

做题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使用题海战术。做题也要注重方法,

第4页共4页

一本题集如果全做,时间肯定不允许,那怎么办?先看题,会做的题

就过,不会做的题再做,实在不会就看看解答过程,但一定要在题上

做标记,等下次再看这本题集时重点看做过标记的题。

6、抓整理

把老师提到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记载笔记本上,定期整理,

以便复习时使用。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14:30: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48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