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沈汀):联合国贸发会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3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
部共同发布《2010创意经济报告》。报告显示,与传统产业相比,创意产业在面对全球经
济危机时表现出更强的抵抗力,并强调创意经济作为全球发展的新趋势对推动经济复苏具有
特殊作用。
这份由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国际贸易中心等五个机构共同完成的政策导向型报告,反映了联合国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发
展的全面观点,将在国际、国家、地区以及地方政府等各级层面上对政策制定产生影响。
报告指出,以创新为中心的产业是经济全面增长的源泉之一。从2002年到2008年,全
球创意产品与服务出口额增长了一倍多,达到6000亿美元,这包括以创意和创新为核心的
产业如工艺美术、音像、图书、设计、电影、音乐、新媒体、视觉和表演艺术等。尽管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全球需求急剧缩减,国际贸易额减少12%,然而创意产品与服务
的世界出口额仍保持增长态势,从2002年至2008年的六年间年均增长率达14%。同时,中
国的创意产品出口将近85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近21%。这表明创意产业为发展中国
家发展多元化经济体系提供了可能性,并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而且能够为经
济复苏做出更大贡献。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格林斯潘表示,“如果善加经营,创意经济能够成为帮助社
会经济成长的动力源泉,在就业、创新和贸易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能为增进社会包
容、文化多样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联合国贸发会议创意产业计划主任埃德娜?杜伊
森博格则指出,网络和新科技的发展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市场中推动其创新及企业影响力提
供了新的选择。
报告中引用4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实例,表明创意经济不仅能够为这些发展中国家
的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和培训的机会,也能为这些国家的贸易增长做出贡献。这些实例涵盖广
泛,从非洲和亚洲的时装产业到墨西哥和巴西的肥皂剧制作产业,从印度的电影产业到牙买
加的雷鬼音乐制作产业,甚至还包括巴西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的嘉年华产业等。例如,尼日
利亚电影产业近年来迅速崛起,成为当今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每年制作超过1000部电
影,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发展成为该国仅次于石油产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报告还就创意经济如何促进各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了参考意见。报告认为,公共政
策与战略的正确选择对利用创意经济的社会经济潜力获取发展成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报告还认为,要通过制定政策措施来培养创意经济发展,就必须考虑到创意经济与经济、
社会、文化、科技和环境相关联的多学科特性。协调好跨部门的行动是形成长期创意经济战
略的关键因素,确保国家机构、监管制度、金融体制实施到位,能够对加强创意产业及相关
产业的发展给予支持。
报告还提醒各国在发展创意经济时应注意到,知识产权将成为影响创意经济政策形成的
主要问题;创意经济是艺术、商业、关联性、创新驱动和新商业模式的交叉融合;创意经济
中谁是利益相关者;制定创意经济政策不应只考虑经济需求,还要考虑到当地社会的教育、
文化认同、社会不平等、环境因素等的特殊要求;每个国家都应确定尚未被完全开发的关键
创意产业。
HHHHHHH
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和作用
文/巫志南
一、什么是创意产业
1、从创意产业的本质谈起。
创意产业本质上属于智慧产业。创意产业最突出的意义,是价值观念的转变,
就是真正把人、人的智慧及其创造力的价值,视为高于土地、资本、矿产、石油
等资源的价值。也就是说,世间最有价值的是人的大脑。人的智慧及其创造性的
开发,比土地、资源开发更重要。
2、创意产业不是产业胜似产业。
过去我们说,创意产业不是产业胜似产业。所谓“不是产业”,是在目前统
计学意义上,创意产业很难在现有统计产业序列或统计口径中准确定位。所谓“胜
似产业”,是指创意已经普遍地被认可为当今时代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特别是
与各类产业结合,从产业总体上发挥极为鲜明的引领、带动作用,这成为现阶段
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产业表现。
3、现在说,创意产业是各产业之“灵魂”,是“端”产业。
当前,产业发展正面临根本性转折,来自资源、环境、市场等方面的制约,
迫使原有引领产业发展的因素,如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出口拉动等,均退居
次要地位。创造、创新成为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推动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这样
就把专门从事创造、创新的产业,即创意产业推到了历史前台。
当创意产业的引领功能作用于各类产业,成为产业整体的灵魂和高端,在这
个时候,就可以发现,创意产业实质上是产业之“端”,或称之为“端”产业。
二、什么是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为主要生产力,以文化内容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产业。可
分为核心文化产业、外围文化产业、相关文化产业(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
业统计目录)。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是由外向内递减的,越到核心层,影
响越小。
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在概念上有交叉关系。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突
出了国际化、高端化和信息化。
文化服务业主要行业:文化创意、动漫、新媒体(含网络游戏、数字出版、
特色网站、移动媒体等)、文化旅游、电影、广告、会展、广播电视、出版、文
化服务贸易、文化金融、文化服务外包。
三、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金融危机中文化创意产业的突出表现看: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国际大背景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世界的普遍
重视,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这次国际金融风暴中,发达
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一些文化创意产业门类还体现出
“逆风飞扬”的特性,越发使这些发达国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的抗
风险性和稳定的竞争力等特殊性,也越发使各国有意识地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
为重要的国际竞争手段。
从文化创意产业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性看:
在当今开放的国际环境中,文化创意产业已经不仅仅是具有经济特点的一般
的产业形态,也作为包括文化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载体而存在、而
体现、而表达,富有活力、魅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往往比一般的制
造业和服务业更能集中体现国家和城市的特点,更能增强经济的竞争力、社会的
稳定力和文化的影响力。
由于这个原因,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逐步成为世界公认的衡量现代化
进程和经济社会活力及质量的重要指标。
从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功能看:
转型需要驱动力,驱动力来自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就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存在密切联系。
文化创意产业所包含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网络信息、软件业就是“科技
创新”的重点领域,而文化旅游、动漫游戏、新媒体、艺术、时尚产业、广告、
印刷和会展等是“文化创新”的重点领域。
因而,文化创意产业既是“创新”重要的动力来源,也是“创新”的重点领
域,还是通过“创新”驱动转型的重要正向带动力量。
从中央的目标要求和战略部署看: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
党中央的这一目标要求,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应当是刚性指标。
“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至少有两层含意,一是比重占有较大份额,二是对
经济社会发展要有带动作用,这是未来五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有中央利好政策的指引,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广大创意人才、创
意企业的奋发努力,就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把文化
创意产业打造成重要的支柱产业。
重点:转型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加快实现价值观念的转变。从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
际情况看,文化创意产业最本质的含义和最现实的意义,表现在价值观念的转变,
表现在发展方式的转型,是真正把人的智慧及其创造力、把城市丰富的文化资源
及其价值,把创意、创作、创新、创造、创业,视为更高、更重要和更根本性的
价值。
二是必须顺应转型的客观必然性。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里,土地、矿产、能
源、廉价劳动力等资源,支撑了我们一般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方式,
如今面临发展与环境建设、与资源消耗过快的深刻矛盾,经济发展的质量不高、
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不强。
三是要加快实现一系列的实质性转变。当前,我们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
从资源消耗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从投资推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从出口依赖
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从环境透支型向生态恢复型转变。我们大力发展文化创意
产业,正是要推动和加快这一系列的“转变”。
四是要有明确的转型思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推动形成新的产业领
域、新的产业区块、新的产业板块,培育和发展新的业态,唯其如此,才能推动
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还要积极发挥各种文化和创意要
素、研发设计环节对各种相关产业普遍而深刻的带动作用,有效提升经济的发展
质量和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
四、文化创意产业的突破口
1、文化创意
创意农业(如平望东方玫瑰园花卉农业、石门杭白菊特色种植业、六盘山沙
棘种植)。手工艺开发(如砖雕,腾冲村级文化建设经验)。老工业地产的再开
发(如上海的“三不变”)。文化艺术(如M50、800艺术区、中国农民画村、
中国书法之乡等)。
2、动漫
产业链仍不成熟、产品需要有可靠的出路(重点在播出关键环节突破——如
发起长三角优秀动漫影视播出联盟)、需要进一步营造更专业化的产业集聚区、
需要从代工为主向原创为主提升。
3、网络游戏
如上海盛大、九城、九游、征途,深圳腾讯,北京完美时空等。需要从绿色
游戏角度率先突破,如异军突起的上海晨路。
4、网络新媒体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讯网、宽带光纤接入网,三网融合
大大提升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高清电视、网络广播电
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兴媒体。构建跨区域数字内容产业拓展
空间和虚拟消费市场格局。娱乐新媒体、生活新媒体、商务新媒体和财经资讯新
媒体等四大新媒体产业领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5、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仍然是城市文化产业的重头戏。加强旅游部门与文化部门的深度合
作,真正把文化作为带动旅游的重要内容,把旅游作为促进文化消费的重要路径。
如红色旅游(民国百年和中共90年大庆)、灵山大佛(梵宫)。迪斯尼乐园与
国际旅游度假区,都注重产业链的开发、产品的系列化,即特色的餐、住、游、
购、娱乐、电子艺术体验等。
6、电影
电影投资服务。电影原创和制作故事片、美术片、科教片、戏曲片、译制片
等电影发展。影视基地建设:支持社会力量进入,拍摄服务。电影译制产业,这
方面空间巨大、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城市电影文化服务产业有上升空间。
7、广告
本地产品的广告营销,外地产品的推介营销。如河南省周口市数字院线有限
公司的运营经验。
8、会展
上海世博就是最大的会展产业,很多地方均有这一产业可能。做法:结合海
拔、温度、生态环境、特色景观、红色资源、特殊休闲养生资源。聚焦特定市场
需求,如国有上市公司的年度中期分析会或年度会议、如崇明岛的绿色生态优质
资源利用。
9、广播电视
面临最好的发展机遇——制播分离+三网融合(internet网、广播电视网、
移动通讯网),上海是首批试点城市。广电部门的运作权力相对扩大,承担“发
牌照”审查监管责任。而且频道资源规模大规模扩大,市场需求也会得到相应释
放。各地形成某些专题,发展现代文化传播的内容产业基地。重点形成地方特色
内容制作优势。
10、出版
从数字出版切入。跨部门整合内容力量。重点在特色文化内容方面攻关。
11、文化服务贸易
物质产品出口(制造品、工艺品、艺术品等);网络文化信息服务(结合实
体经济、绿色游戏);在地文化出口(适合发展养生、会展、旅游)。如上海外
高桥文化服务贸易平台(项目融资)。
12、文化金融
可以参考“银发[2010]94号”文。文化金融多要素向文化产业聚焦。金融为
文化产业对象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多主体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民间银行、国
外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基金、资金、保险机构、证券公司、产权和版权交
易代理机构。政府和社会均可积极参与配置文化项目资源和投资资源,逐步形成
投融资服务链。
13、休闲娱乐
有内容才能长期吸引休闲人群。如生态休闲、文艺活动休闲、会议休闲、养
生休闲、体验式休闲(酒庄、农家、非遗的体验活动);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活动
等。应注重休闲的区域空间性、主题性和参与性(亲历亲为)。
14、体育产业
主题化体育产业。体育相关服务产业(体育设备、户外用品制造等)。
15、特色文化服务产业
以佛教文化为例,这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特色文化服务开发潜力巨大。
16、社会和文化服务外包
国际社会服务转移的趋势,社会与文化服务外包结合。
五、发展文化及创意产业的十大机制
1、部门协调机制
近年来,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
调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高度,使文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地位得以充分显
现。协调需要能力,也需要权力。横向协调往往遭遇部门利益和职能区分的障碍,
纵向协调则更容易突出利益的一致性和操作的整体性。
2、规划引领机制
制定规划、设计策划重大项目,是将国家、地方战略落到基层的基本手段。
地方政府要研究制定支持性政策文件和实施细则,同时发改、财税、国土、建设
等部门的政策要与之配套。
3、主体培育机制
当今世界,文化影响力、创造力,不仅通过传统文化资源、文化名人、经典
文化艺术表现,也通过文化企业及其产品表现。
必须根据本地文化比较优势和发展定位,科学把握资源分布、结构特点,实
现政策、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市场等要素适度聚焦,着力创建扶持一批团
体、企业、企业集群或企业集聚区。
4、重点突破机制
大发展大繁荣,需要重点突破。重点需要细化梳理。
5、化解风险机制
化解团体或企业的风险,包括专项基金支持、贷款贴息、补贴、奖励,项目
定向或招标委托,成果优先采购,产品推介,以及社会化、市场化的风险投资机
制等。
化解文化人才的风险,必须改革现行人才制度,建立人力资源机制,发现和
发挥人才特长,宽容“忽发奇想”、鼓励“奇思妙想”、支持“创意创新”,充
分肯定各类人才不同形式的创造成果。
6、文科融合机制
一是聚焦战略目标,落实推进工程项目,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的合
作,力争在某些方面走在前列;二是扩大市场准入,鼓励技术企业与基层深度合
作,完善技术提供商和基层文化服务的利益接口,催生新型业态,形成技术与文
化合流合力推进的发展格局。
7、文教联动机制
重点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引进高校的分部。可以就重点文化技术项目建立与
学校的联合攻关机制;可以就文化紧缺人才建立与学校的联合培养机制;可以就
文化领域产学研体系建设建立与学校的联合推进机制;还可以在学校周边,结合
学校特色资源,构建主题鲜明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从三区联动到多区联
动。
8、社会参与机制
社会力量已经成为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某些领域已经成为主力军,基层来说
尤其如此。但是从总体上看,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还没有真正得到与“体制
内”机构同等的“国民待遇”。
9、多元协作机制
要注重利用各种文化创新研发资源;要重视利用社会智能,集中聪明才智,
特别是在制定规划和设计项目方面,要注重利用专家的智慧。要多区联动。合理
利用文化市场主体、特别是经纪商的作用,把本地文化产品或服务推向更广阔的
市场。
10、舆论支持机制
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基层文化建设的社会舆论环境,使全社会理解文化创
新、认同文化创新、支持文化创新、参与文化创新,崇尚文化创新。政府要配备
足够的媒体资源,大力宣传文化建设主体、文化企业、文化人才和文化成果,以
各种宣传手段,引导社会关注各类文化活动。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13:57: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47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