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冬去春来
作者:暂无
来源:《百科探秘·航空航天》2019年第1期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相信同学们小时候都背过这首节气歌,这可能也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次知道“节气”这个名词。
节气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从本期开始,我们就
来一起解读二十四节气吧。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一种用来指导
农事的补充历法。
我们知道,地球在倾斜地围绕太阳公转,这个公转的轨道就叫作黄道。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
转,所以太阳的直射点会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农耕时代,中国人通过观察一年
中太阳的位置变化,在黄道上规定了24个特殊的位置。这些位置以15°为一个间隔,每一年完
成一次循环。这便是我们所说的二十四节气了。
小寒
1月5日—1月7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85°时,小寒就到来了,它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
子开始了。根据我国常年的气候数据统计,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是每年的1
月中旬(10日—20日),而每年的小寒节气从1月5日—1月7日开始,一个节气15天,所以北方
最冷的时间恰好在小寒节气之内。而对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来说,最冷的时间是在1月下旬
(20日—30日),这时已进入大寒节气。所以,对于南北方的人们来说,最冷的节气的定义存在一
些差异,但从全国整体来看,一般还是小寒时的气温更低。
古时候,冬天没有取暖设备,真的很难熬,人们经常要“数”着日子盼望冬天赶快过去,这就
有了“数九隆冬”的说法,也就是从冬至开始以九天为一个周期,总共数九周,冬天就过去了。人
们还为此创作了一首广为流传的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而小寒一般就处在第三个九天的周期中,也就是所
谓的“三九”。你看数九歌当中说“三九四九冰上走”,这个时期河面结的冰已经结实得可以在
上面行走了,可见小寒已经到了最冷的时候。那在这么寒冷的日子里,人们都有什么有意思的习
俗呢?
刚刚我们说了,为了度过难熬的冬季,人们创作了“数九歌”,与数九歌对应,人们还创造了
其他“数九”的方式,如九九消寒图。将消寒诗“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以空心字体画到一张纸
上即成九九消寒图。这句诗一共有九个字,古时候用繁体表示时,每个字都有九画,九字总共八十
一画,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描画一笔,每过一个九天周期就能填充好一个字,当一幅九九
消寒图全部填满时,冬天就过去了。当然,九九消寒图还有其他样式,如寒梅图就是九枝寒梅,每
枝九朵。是不是很有意思?
除了数九、写九、画九,民以食为天,吃也是很重要的。在天津就有小寒时节吃黄芽菜的习
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是用白菜嫩芽制作而成。人们在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放在
远离地面的架子上密封起来,半个月后取食,口感脆嫩无比,可以弥补北方冬日蔬菜的匮乏。而在
更加温暖的南方,南京人会煮菜饭吃,各家的配料各不相同,大多是用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鸭
肉片,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十分鲜香可口。更靠南的广东人在小寒这一天有吃糯米
饭的传统,他们用60%的糯米和40%的香米混合蒸熟,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
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吃,香糯可口。
大寒
在农历中,大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在每年1月20日前后。我国古代将大寒
分为三候,也就是三个现象:“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时
节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鸟类,为了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
态,盘旋于空中到处觅食;在一年的最后五天,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而且此时最厚、最结
实。所以,无论大寒还是小寒,这两个节气的主题就是“冷”。
在民间有着“大寒不寒,春分不暖”的说法:大寒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就会
向后推延,来年的春分时节天气就会十分寒冷。还有“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的农谚,这是说
在大寒时节里,如果能多下雪,就会把害虫的幼虫冻死,这样农作物就不会遭受虫灾,来年才会丰
收。
在农历当中,到了大寒就离过年不远了。因为到了大寒时节大家开始除旧迎新、打扫房屋准
备新年的开始,此时的农村各种集市也多了起来,大家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贴窗花,有些地
方还会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提前制作出各种过年必备的美味佳肴。总之,除了相应的农务,大
寒节气最重要的就是准备过新年。
立春
过了大寒,下一个节气就是立春。这是新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的开始。虽然叫作“春”,但此
时北方经常还是春寒料峭,寒风刺骨。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立春:“立,始建也。春气始而
建立也。”立春期间,我国各地的气温开始上升,日照时间增长,降雨增多。但立春对于我国大多
数地区来说,仅仅能算是春天的前奏,而春天的大幕还没有拉开。对于南方一些低纬度地区(如广
东省、福建省)来说,春天来得比较早,但在冬季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下,我国大部分
地区还会有一阵阵寒潮袭来,带来一场场“倒春寒”。不过无论如何,立春时节春天的脚步已经
很近,我们可以观察到白昼的时间明显变长了。在阵阵北风之中,温暖的南风也已经开始时不时
地拂面而过。
此时,最忙碌的依然是田间的农民伯伯。作物们已经敏感地察觉一丝春的气息,开始迫不及
待地伸出自己的小苗,提早接收春的温暖。但毕竟距离真正的春天还有些时日,于是农民还要做
好防冻保苗的工作,时时关注天气预报,一旦有寒潮入侵就要想办法给土壤增加一点儿温度。与
此同时,还要开始浇灌土壤,为农田返青做好准备。
在民间,关于立春最重要的习俗当数“咬春”了。从北到南,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在立春这
一天“咬春”的习俗。据汉代崔寔(shí)《四民月令》一书记载,我国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
菜……取迎新之意”的饮食习俗,而到了明清以后,所谓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萝卜。
除了吃萝卜,在很多地方还流行吃春饼和春盘。在北方,春饼就是一种薄可透光的小饼,我们平时
吃烤鸭就是用这种饼。而春盘在古时候是葱、蒜、韭、蓼(liǎo)、芥等有辛辣味道的菜放在一
起炒。而现代春盘已经演变为以韭菜、豆芽、芹菜等春天时可以见到的新鲜蔬菜放在一起炒成
的小菜。在南方,还有炸制、食用春卷的习俗。有些地方还有祭拜句(gōu)芒神、鞭春牛等迎春
的习俗。
总之,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人们赋予它非常深刻的内涵与期待。
雨水
“雨水”恐怕是同学们最容易理解的一个节气了。顾名思义,雨水时节,气温回升、冰雪融
化、降水增多。此时,万物开始萌动,真正的春天就要到了。在雨水节气之前,冬天的意味还是很
浓重的。但是在雨水之后,太阳直射点离赤道越来越近。生活在北半球的我们已经可以感到白昼
的时长已经快和黑夜的时长差不多了,每天都能感觉到气温在一点点回升。虽然,此时冷空气仍
在我们身边活跃,但毕竟已是强弩之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已经跃跃欲试,准备登上舞台。如
果说立春是春天的前奏,那么雨水之后,春天就已经开始缓缓地拉开大幕了。除了东北、西北等
纬度较高的地方,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开始有了春的气息,而南方更是早已繁花似锦、春意盎
然。
雨水时节,在农田中,作物的小苗纷纷冒头,展现出点点生机。此时,作物正是最需要水的时
候。华北地区开始升温、地面的蒸发量开始增加,一棵棵小苗正面临春旱的危机,然而,能够带来
降水的暖湿空气却“犹抱琵琶半遮面”遮遮掩掩地不肯露头,于是便有了那句非常著名的“春雨
贵如油”。不过好在春雨稀少的时候,我们还有勤劳的农民伯伯,他们会帮作物灌溉,使它们能够
有充足的水分,茁壮成长。
按照“数九歌”所说,此时正值“七九河开”,河面上的冰已经彻底融化,鱼儿终于可以畅快
地跃出水面感受春天的气息了。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13:37: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46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