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千秋诸葛我评说

更新时间:2023-01-22 13:15:30 阅读: 评论:0

对于流浪大师的评价-驻点怎么求


2023年1月22日发(作者:出卖我 程响)

千秋诸葛我评说初三千秋诸葛我评说作

文600字

千秋诸葛我评说初三:若论英雄辈出之世,我必选三国;若论三

国英才豪杰,我必选诸葛孔明;若将三国时期各路英雄豪杰比作夜空

中的繁星,那么,诸葛亮就是那最为耀眼的几颗之一。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人,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为忠武侯,

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

表》、《诫子书》等。

在漫漫历史的长河里,千余载转瞬即逝,关于诸葛亮,虽有诸多

史料记载,但时至今日却依旧众说纷纭。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

分,足见他虽为布衣之身但却早已心系天下苍生。后来,他为报刘玄

德“三顾茅庐”之恩,毅然放弃了安逸的田园生活,出山辅佐刘玄德,

忠心耿耿,日夜操劳,使蜀国一步步壮大,实现了“三足鼎立”之势。

再后来,刘玄德白帝城托孤,他领益州牧,稳定军心,率兵南征,兴

师伐魏,五月渡泸,北伐中原。令人痛惜的是,在再次北伐途中病故

五丈原。

三国往事纷纷,我感动于白帝城托孤。章武二年八月,刘备东征

夺回荆州未果,次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于李严一起

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可以安

邦定国,终可成就大事。若嗣子刘禅可辅佐,便辅佐他;若他无才干,

你可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臣必定竭尽股肱之力,报效忠贞的

节气,直到死为止!”之后,刘备让刘禅视诸葛亮为父。刘备逝世后,

诸葛亮不辞辛劳,竭尽毕生所学,为蜀国立下赫赫功劳,却从未以此

为傲。虽未能实现“北定中原”,但如此赤诚肝胆,怎不教我们为之

动容?

从“躬耕陇亩”到“出山助蜀”,他心存抱负;从“隆中对策”

到“赤壁大战”,他神机妙算;从“先主托孤”到“病逝五丈原”,

他赤诚肝胆。我欣赏于他初出茅庐,便假借剑印,调兵遣将,火烧博

望坡;我惊叹于他奇谋借箭,又巧借东风,平定荆南,妙布八阵图;

我感慨于他知己知彼,却临危不惧,大开城门,坐唱空城计;我动容

于他不负先帝,忠心耿耿,辅佐刘禅,星落五丈原……如此赤诚,天

地可鉴!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是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

泪满襟”的是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是他;“淡

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还是他!

诸葛亮,他就像夜空中的一颗流星,虽然短暂,但是他耀眼的那

一瞬,已经定格在千千万万人的心目中。

千秋诸葛我评说初三:醉一般的东汉,梦一般的三国,沙一般的

天下,神一般的诸葛。

——题记

他,总是一袭白衣,一顶纱帽,一把蒲扇。从战火纷飞、血雨腥

风的时代走来,却未尝沾染一滴污血,一粒浊尘。仍是一双明眼,窥

视天机;仍是一颗丹心,鞠躬尽瘁;仍是一身素衣,淡泊名利。

他,本可完全隐居于南阳,过那平静淡雅的陋室之生活,只守一

方土地,只养二三人丁,只看明星清风与星;却心念三顾之恩,驱驰

西蜀,从此,便守万顷疆域,养万户子民,眼中是刀光剑影八卦阵。

从此,他,不再只是隐士,不再只是布衣,而是为人臣,为人父,为

国之魂。

为人臣者,亮,尽了本分。刘备正值败际,诸葛亮临危受命,在

蜀汉之初,万般皆为混沌之时,诸葛亮擎起冲天的火把,烧了新野,

烧退了曹军,烧减了曹操的野心,蜀汉于混浊中发现了光明;蜀汉刚

有起色,又遇曹操百万大军的威胁,诸葛亮出使东吴,外交与内政齐

驱,文韬与武略并重,草船借船,周瑜心服口服;南方叛乱,孟获骚

动不安,蜀政权刚刚建立,诸葛亮又一次奉命于危难之间,五月强渡

泸水,冒着致病瘟气,与身披藤甲的南方军队周旋,七擒孟获,平定

南乱,夯实蜀汉帝业,功不可没。蜀汉犹如不被命运眷顾的婴儿,命

运多舛,在前进道路中,有一颗明星,诸葛亮,在无数漆黑的夜里忘

我地闪烁,指明方向。

为人父者,亮,尽了责任。一封《诫子书》寥寥数字,却字字诛

心,字字催人肺腑,字字出自真情。“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淡泊无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短短数言,却是为父者一生的探

索,一生的总结。亮一生为国,奔波于国难危急之时,无暇顾及儿子

诸葛瞻,但是,他的心中,对儿子仍是那一份无法比拟的爱。建兴十

二年,亮54岁,已至生命的最后一个年华,在临去之际,他,却始

终难以放心8岁的瞻,以家书托情,以字叙情,字字均为臻浓的父爱。

为国之魂者,亮,尽了忠心。一纸《出师表》,洋洋数百言,句

句忠心。刘禅暗弱,蜀汉刚建立不久,先帝崩殂,亮意识到,仅靠刘

阿斗,蜀汉光复汉室之业杳杳无期。故硬支撑着年迈的身体,用生命

的余热,去迸发最后的火花,北伐中原。但怎奈病逝五丈原!临去之

时,仍放心不下,命姜维制了自己的模型,当司马懿的铁师看到诸葛

亮的模型,被吓得魂飞魄散,溃不成军。亮,就犹如那蜀汉之魂——

亮因蜀汉而生,蜀汉因亮而存,亮在,蜀汉在;魂在,蜀汉之势力便

在。

亮,一位颇负传奇色彩的人物,只言片语道不尽他的功勋,千古

佳话传不尽他的美名。不过,亮的一生,经过大大小小起伏跌宕,改

过初心,心怀天下,普济众生。为人臣,他是臣的典范;为人父,他

是父的标杆;为国魂,他是国运所系。他,永远是那一个他,那个以

天下为己任,却素衣伴清风的---诸葛孔明。

千秋诸葛我评说作文初三:步入成都的武侯祠,千年的香火为着

一个千年前的大师,直至今日。已看不见那把羽扇,只有彪炳在史册

上的故事。纵然起身,去寻找诸葛亮的灵魂。故事由后人流传,功过

自得由后人评说。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之兵非好战”,且先说诸葛亮的武功。

后人称他为三国第一将,但我认为他并非后人所说用刚毅勇猛打仗的

将,他是帅,靠的是智慧。对于南方的蛮族,他不像曹操对待少数民

族一样,强攻硬杀,而是七擒七纵让孟获心服口服。“用兵之道,攻

城为下,攻心为上,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在战场上让敌人心悦诚

服往往会收到最大的效益。

“不审势即宽平接物,后来治蜀要深思。”诸葛亮的文治,最大

的特点就是严和顺。当时蜀国内部矛盾重重,社会极为不安定。针对

这种情况,诸葛亮的治理重在审势。例如,当蜀军进入成都时,诸葛

亮根据蜀地具体情况,跟百姓约法三章,不伤不抢百姓一分一毫,受

到百姓夹道欢迎。对于刘备以退为进的战略,他选择顺应君主,且借

势而为,促使蜀汉的微弱火种发展成足以与孙曹抗衡的燎原之势。因

此蜀国给历史留下了仁爱百姓、军纪严明的千古印象。

诸葛亮的文治武功,虽然可圈可点,以舌战群儒之力与奠定了天

下三分的大势,同时,却也伏笔了蜀国的后继无人。诸葛亮做事,事

无巨细,一个人承担,即使求贤若渴的他,麾下人才济济,却很难得

到锻炼,导致后来“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而先主遗愿最终也

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成为遗憾。诸葛亮自己也是难酬壮志,出师未捷

身先死,在五丈原化为烟尘。

诸葛亮的智慧,勇冠三军;诸葛亮的忠情,使人动容;诸葛亮的遗

憾也是后人的遗憾。武侯祠的香火还在继续,大江可以淘尽英雄,却

淘不尽滚滚英雄情。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13:15: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45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