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端午节风俗

更新时间:2023-01-22 12:57:28 阅读: 评论:0

中考成绩查询入口网站-在医院英语


2023年1月22日发(作者:袁隆平的事迹介绍)

第1页共12页

[端午节各地风俗]端午节的风俗

一:[端午节的风俗]端午节的习俗大全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

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

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

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

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

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

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

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

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

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

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

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

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

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

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

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

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第2页共12页

赛龙舟:

二:[端午节的风俗]端午节的风俗作文9篇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吴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

日,有关端午节的风俗作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1

提起端午节,大家都不陌生,对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也应该略知一二吧!

但是,一个地方一个风俗,有很多端午风俗大家都不知道,今天就由我来给大

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

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

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

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

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

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

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

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揩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

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

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

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

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糯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

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风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

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

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万水千山粽是情,糖馅肉馅啥都行。糯米沾着红枣香,粽叶包着朋友

情。”不管怎么说,听完我的介绍后,是不是又知道了很多端午节的知识呢?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2

第3页共12页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

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

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

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

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

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

《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

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

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

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

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

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

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3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一个新本

领——包粽子。

端午节这一天,我看家了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上了艾叶,有些人还佩戴了

香囊。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较多。香囊的样子各式各样,都很漂亮:有菱形

的、方形的、颜色有红的、黄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楼道里,楼道里飘香着粽

子的味道,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

里,告诉妈妈我也想吃粽子,妈妈不紧不慢的说:“别急,别急,我们等会儿

到奶奶家还要包粽子呢!”

到了奶奶家,只见奶奶已经把材料准备好了:江米、红枣、花生、箬叶。

不等奶奶开口,我就抢着说:“做粽子可简单了!我们把材料准备好,用箬叶

第4页共12页

一裹再一煮就能够了!”我有点儿得意,心想:奶奶一定无话可说了,我已经

把做粽子的全部过程都说了下来,奶奶一定觉得我太聪明了。可奶奶说:“你

说得简单,包粽子可有许多讲究呢!”我不相信,包一个小小的粽子能有什么

讲究?

开始包粽子了。我自告奋勇,决定第一个试试。我拿起箬叶,包住江米随

便缠了几圈。缠出了个圆不圆、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东西。我拿出红丝线,

心想:奶奶平时给粽子“五花大绑”,真难看,我能够缠一个漂亮一点的嘛!

我用线围着粽子绕了两圈,然后系了一个好看的蝴蝶结,太美了!我自己都佩

服自己。可我刚一松手,粽子就“散架”了。箬叶一松,江米从里面掉了出

来,让我白高兴一场。

奶奶见了,来给我们做示范。箬叶经奶奶三折两卷就包成了一个粽子。奶

奶还教我们包粽子的窍门,大家试了好几次,终于学会了。吃着自己包的粽

子,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收获可真不小呀!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4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

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

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

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

“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

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

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能够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

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

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

第5页共12页

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

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能够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与科举考试

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

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风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

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

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

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5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

天,我才算是大开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

我一定会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能把粽子包得漂亮而结实

非常不容易。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

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几颗红枣,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

实的。我的意极了,没想到包粽子比想象中还顺利。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

米就像淘气的小孩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

好奶奶替我“解了围”——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

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小

意思,看我大显身手。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

绑捆了一圈,还认为奶奶包的粽子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张地用棕绳

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比较结实的。大功告成,

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

“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

上。

我不甘心,各种各样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不

第6页共12页

行,我不能退缩,不能气馁。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许多

像样的粽子。

当我们坐在一起,尝着自己亲手做的粽子时,觉得今天的粽子特别甜。因

为,这是我劳动的收获!

三:[端午节的风俗]中国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一:端午节的习俗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节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阳节、赛诗节、重五节等等。

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

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

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

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屈

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

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

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

习俗延续到今天。

篇二: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

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

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

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

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

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

第7页共12页

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

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

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

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

代地传下去。

篇三:端午节的习俗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我最喜欢看赛龙舟的比

赛了,这比赛并不是为了争谁第一水第二,是为了在观众面前展示他们娴熟的

技能与美好的姿态。

我先来说说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绿色的芦叶包裹着糯米和枣子。煮熟后,

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镶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

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粽子还有一个悠久的故事。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一

生写过许多着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君王不采纳。后来

君王沦丧,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民还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人们把

粽子投入江中,当做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是的,每逢端

午节,人们怎么会忘记伟大的诗人屈原呢?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

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

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

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

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

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篇四:端午节的习俗

第8页共12页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

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

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

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

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

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

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

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

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

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

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

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

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

(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

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

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

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

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

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

世。

篇五: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

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

第9页共12页

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

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

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

《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

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

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

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

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

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

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

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与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中国唐代(618年-907

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

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

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

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

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

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

体。

篇六:端午节的习俗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比热闹

的龙舟赛呢?

没错,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说起端午节,还

第10页共12页

得从屈原的故事说起。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

联秦抗齐,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免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

到沅、湘流域,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恨投江自尽;屈原死后,出国的百姓异常

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有些渔夫则驾起船只,把事先准备好的粽

子、鸡蛋扑通扑通地往江里丢,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咬屈原的尸身。流传至

今,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所以过端午节的这天,满街都是卖粽子的小贩,我

们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样包的吗?哈,不知道吧?那就让我

来告诉你吧!

先用一些新鲜的粽叶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种配料,然后用线捆扎好。包

好的粽子放在锅上蒸,等满屋飘着粽子香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的时候,

要先把线解开,剥开粽子叶,里面藏着红红的粽肉,升腾着热气,散发着一种

特有的粽香,两个粽子用盘子装着,活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

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

起来,味道真是棒极了。

吃完粽子,便来到河堤上观看龙舟赛。在这一天,每个村子都会组织一支

队伍,而后拉到涟水河进行比赛。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

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

要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

飞一般地向前冲去。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一千米的水道上,队员们憋

红了脸,咬紧了牙,拼命地划。太好了,我们村的龙舟领先了,因为我们村的

队员配合默契,所以龙舟就特别听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龙舟的身后留下了

一条条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如布满硝烟一般。尾随在后的龙舟,不紧不慢

地跟着,鼓手们也使出了吃奶的劲,使劲地敲,这锣声一声接着一声,清脆而

有力。别的龙舟也不甘落后,一边划船,一边和着鼓声,“一二一二”地喊着

口令往前冲,那口令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河面上热闹极了,口令声、锣鼓

声、划桨声,汇成了一首激昂雄浑的乐曲,乐曲里有着浓重的端午节的气氛。

故乡的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

第11页共12页

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

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

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篇七:端午节习俗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

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

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

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

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

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

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

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

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

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

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

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

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

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

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

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

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

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

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

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

第12页共12页

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篇八:端午节的风俗

端午节的风俗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这天,全国最为相同的是吃粽子。关于端午节有许多说法,

比如我的家乡。在农历五月初一这天要给家人带两色丝线,五月初五要换五色

丝线;传说。带彩色丝线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体健康,驱走瘟灾,万事如意。

端午节这天,太阳还没出来,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回来,用艾叶水洗

脸,传说这样能驱蚊虫。洗完脸后就开始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红枣,红豆

包成的,特别好吃,吃上一个还想再吃一个;还有把蛋黄煮灰了的鸡蛋。吃完

饭太阳露出半个脑袋,一家人还要弄些柳条回来,再用彩色纸叠成葫芦,插在

大门上方。这样就国泰民安了。传说。这是人们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留下的风

俗,虽然是个传说但家乡的人都很相信。

妈妈说这些都是姥姥告诉她的。家乡的端午节非常隆重。

本文发布于:2023-01-22 12:57: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145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感遇
下一篇:小石潭记ppt
标签:端午节风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